① 顺治八年,举行入关后第三次会试,且这个时期天下基本大定。所以大臣建议,准许满洲、蒙古、汉军子弟应试。因此从这一科开始,旗人与汉人一起参与了科举考试。
不过,旗人以马上得天下,论起文章学问来,却远远不及汉人,如果同场竞技,旗人胜出的几率必然很小。故朝廷加以区别对待,降低旗人的考试难度,称为“满榜”,而汉人科举则称为“汉榜”。
从相关记载来看,旗人科举的难度十分有限,规定考翻译汉字文一篇,若是不识汉字者,作满文二篇。不像汉人那样,要考四书文、经文、策、论一类的。
在录取方面,旗人的录取比例也很大。顺治八年的会试,规定取满洲25名、蒙古10名,汉军25名。表面上看这个数字并不多,事实上,这一年参加会试的旗人很少,加在一起还不到一百人,所以进士录取率在60%以上。
②《清实录》记载了顺治九年五月为顺治八年会试的进士授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