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Chapter 3 ...
-
很快就到了旅店门口。
“谢谢你送我回来。”余心亭转身道谢。
“你住在这里?”男生突然问,语气有些意外。
“嗯,暂时住几天。”余心亭说,“奶奶家那边……有点事。”
回到旅店,前台的阿姨正在打瞌睡。听见开门声,她一下子惊醒:“小姑娘回来啦?理发店关门了?”
余心亭摇摇头,简单说了遇到混混的事。
“哎呀,都怪我,”阿姨懊恼地拍了拍额头,“早知道就不让你去了,这边治安是差了点。”
“没事的,”余心亭说,“刚好遇到一个好心人。”
阿姨欲言又止,最后只是笑了笑:“小姑娘,你要是还想洗头的话……我可以帮你烧些热水。虽然条件简陋了点,但总比不洗强。”
余心亭感激的点点头。
很快,阿姨端来一个大盆,里面是冒着热气的温水。
她把盆放在房间的小阳台上,又找来一个小板凳。
“来,坐这儿。”阿姨热情地说,“我帮你洗。”
“这……太麻烦您了。”余心亭有些不好意思,“我自己来就行。”
“哎,让阿姨帮你洗。”阿姨笑着说,“你自己洗容易着凉,这北方的风可不是闹着玩的。”
“再说了,我看你这样子,怕是还没有在这种条件下洗过头吧。”
余心亭还想推辞,但阿姨已经拿起了毛巾:“别客气了,就当是陪阿姨说说话。这旅店晚上冷清得很,难得遇到说话有缘的。”
见阿姨坚持,余心亭只好道了声谢,小心翼翼地坐下。
温热的水流过头皮,阿姨的手法意外地轻柔。
余心亭原本还有些拘谨,但在这温暖中慢慢放松下来,长久以来的疲惫似乎也在消融。
“这地方不必南方,”阿姨叹了口气,“说实话,这片区域都快被政府遗忘了。连个像样的理发店都没有,路灯都是坏的多修的少。”
余心亭没说话,但心里却涌起一丝共鸣。被遗忘的感觉,她太熟悉了。
“不过你们怎么会选这里住啊?”阿姨继续问道。
余心亭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实话:“我们……本来是要去奶奶家的,但她临时不在……”
“哦……”阿姨意味深长地应了一声,似乎明白了什么,但没有追问。
水渐渐凉了,阿姨又端来一壶热水。“你妈妈一定很担心你,”她一边冲洗一边说,“我看她一直在房间门口走来走去。”
余心亭心里一紧,她想起临走时母亲欲言又止的样子,突然有些愧疚。
“好啦,”阿姨帮她擦干头发,“快回去吧,别让家人担心。”
推开房门时木心亭看见母亲正坐在床边,台灯还亮着。
暖黄色的灯光映在余女士疲惫的脸上,让她看起来比平时苍老了许多。
看见女儿回来,她松了口气,但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给她让出一个位置。
余心亭在床边坐下,房间里一时很安静,只有头发上的水滴落在毛巾上的声音。
她偷偷瞥了母亲一眼,发现她的手边放着一杯已经凉了的茶。
想必是一直在等自己回来。
“妈……”她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余女士轻轻拿过她手里的毛巾:“头发还没擦干,会感冒的。”
熟悉的动作让余心亭鼻子一酸。记忆中母亲总是这样,严厉中带着温柔,责备里藏着关心。
她任由母亲帮自己擦着头发,就像小时候那样,躺在床上,余心亭听着外面的风声。
这一天发生了太多事:离开熟悉的城市,救了一个晕倒的陌生人,又在危险时被另一个陌生人给救了。
命运好像在跟她开完笑,把这么多意外都安排在同一天。
旅店的床有些硬,被子上,还带着一股陈旧的味道。
但此刻,听着母亲平稳的呼吸,闻着洗发水淡淡的香气,余心亭突然觉得这个陌生的城市,似乎没那么可怕了。
她翻了个身,看向窗外。雪还在下,路灯的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她想起那个在雪夜中转身离去的背影,高大而沉稳,不知道为什么,总觉的有些熟悉。
就像下午在海边就得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莫名安心的感觉。
也许是太累了,余心亭的思绪开始变得模糊。她听见母亲轻手轻脚地关了台灯,又帮她掖了掖被角。
“晚安,心亭。”母亲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醒她。
余心亭没有回应,但嘴角不自觉地弯起一个小小的弧度。
这一刻她忽然明白,无论在哪里,只要有家人在身边,就永远不会真正的孤单。
窗外的雪,依然在无声地落着。
。。。
清晨薄雾,一夜的雪足以让小镇裹上白色,窗外的树枝上积着厚厚的白雪,在晨光中闪烁着微光。
睡醒的余心亭揉了揉眼睛才确定自己没有做梦,她快速将衣服穿好下床奔向门外。
轮出门前,她又返回来加了件厚实的羽绒服,这是母亲昨晚特意为她准备的。
厚厚的雪层踩在脚底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余心亭生在南方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雪。空气中飘着细小的雪花,落在她的睫毛上,带来一丝凉意。
她兴奋地在雪堆里跑来跑去。
“心亭,别玩太疯了,小心着凉。”母亲的声音从身后响起,“你这孩子,围巾都没带就跑出来了。”
余心亭乖乖应下,笑眸扬声:“妈,快看,我以前在家里从来没有见过雪。这里的雪好大啊,比电视里看到的还要漂亮。”
她在雪地里转着圈,欢快的笑声在院中回荡,即使滑到在地上也不会扑灭她的快乐。
她的脸颊被冻得通红,但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
母亲见她玩得开心索性不再管她,只是叮嘱道:“玩一会就进来,我给你热了牛奶。别着凉了,这边天气跟家里不一样。”
谁玩又补充了几句才放心去了前台。
昨天女儿闹脾气出去洗头,等人回来之后她才知道是前台的妹子一直在照顾余心亭。
想到这里,余女士心里有些愧疚——作为母亲,他似乎总是忙于工作,没能好好照顾女儿。
她特意买了东西向专门谢谢人家,走到门口发现前台眼眶泛红,不知道在伤心什么。
“妹子,昨天我女儿没记添麻烦了。”
前台一事有些反应不过来,待看清她手上提着的东西,连忙摆手不要。
“别这样,东西您拿回去吧,这点小事不至于。”
两人推脱见,一个染着黄毛的半大小伙突然冲进前台的屋内一通翻找。
“哎你这孩子,大白天闯人房间里拿东西像话吗。”
余女士抬脚就要去抓人,被前台拦了下来,她看了眼黄毛眼泪更是止不住的流。
“好姐姐,没事,这是我的孩子。”
她擦了擦泪水对余女士解释道:“我没什么本事给不了孩子好的教育,他天天跟社会上的人混,回来就要钱,我真是没有一点办法。”
“那为什么不送他去学校呢?孩子看起来应该上初中了吧。”
大家都是为了孩子操心,母亲的心情她又何尝不了解,只是谈到学校时,妹子却哭的更厉害了。
“他小学没念完就想出去鬼混,好不容易劝他回来家里又出了事,连学费也拿不起了。”
余女士以前就当过老师,她深刻地知道没有文化出社会极其不方便,于心不忍便说道:“妹子,我以前就是当老师的,你要是不嫌弃就把孩子交给我,让她多学点东西总比什么都不懂的强。”
前台听了这话,不敢置信的盯着她,随后又唉声叹气起来:“好姐姐,你愿意教他我很感激不尽,但是这钱……”
余女士摇了摇头:“大家都是为了孩子,钱不钱的不重要。”
前台激动的当即要把孩子拉了过来让他认老师,起初那男孩说什么也不愿意。
余女士就把外面的发展讲给他听,多姿多彩的世界对于从没有出去过的人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
就这样她有了第一个学生,前台在得知她跟女儿还没找到地方住时更是热情收拾出一间屋子免费给她们住。
天渐渐变黑,余心亭在旅店门口堆了个雪人,她满心欢喜地在上面写下对男生的感谢。
宋惟长从房间里出来倒垃圾,他一眼就看到在楼下的余心亭。
门口的灯光暗黄,照在她白色的衣服上倒是添了一丝暖意。
望着在雪人身上写写画画的余心亭,她的鼻尖被冷气冻得泛红,弯弯的眉眼却像小猫一样可爱,她的笑容恍若朝阳。宋惟长竟也情不自禁得露出笑意。
宋惟长总觉得自己见过她,海边那个模糊的身影一直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但偏偏自己没看清那女孩的样子,可现在,她莫名觉得和余心亭很像。
“儿子,你还在外面待着干什么,多冷啊,快点进来。”
旅店的老板招呼着宋惟长回屋,他应了一声将眼神从女孩身上移开。
晚饭时间余女士提着打包好的饭菜回到房间,她将所有新住的事讲给女儿听,但余心亭并不理解她的做法。
房间里你弥漫着饭菜的想起,可母女俩却都没什么胃口。
“我们不是要去找奶奶吗?”余心亭低头拨弄着碗里的饭,声音里待着委屈。
“奶奶年级大了,你还笑,照顾不了老人”
“什么叫照顾不了,不是还有你吗?”余心亭不解恼然,筷子重重地放在桌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我来苏市是为了工作,不可能一直待在这里。这边的机会比老家好,我是为了我们的未来着想。”余女士试图解释。
“那我呢?你把我带出来是为了什么?”
余心亭再也忍不住了,将她从熟悉的老家带到谁也不认识的地方,现在还要让她独自面对生活。
泪水在她眼眶里打转,“你总是说为我好,可是你有问过我想要什么吗?”
“说到底你还是为了自己!”
不出意外,母女二人又大吵一架,谁也不理解谁。
余心亭推开椅子跑出房间,留下余女士一个人坐在餐桌前发呆。
最后还是余女士妥协了。
腊月的寒风,像细密的针,穿过余心亭的棉袄,直往骨子里钻。
她拖着行李箱,跟在母亲余女士的身后,走进了奶奶家的小院。院子里的老槐树,光秃秃的枝丫在风中摇晃。
“妈,我们来了。”余女士的声音里带着几分疲惫,奶奶从屋里迎出来,脸上堆满了笑容,“哎呦我的心肝宝贝,你们可算回来了,路上累着了吧,快歇歇我这就去做饭。”
奶奶还是余心亭记忆中的模样,只是花白的头发告诫着岁月的残忍。
在奶奶家的日子,余心亭和母亲的矛盾就像是被点燃的火药桶,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