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第 38 章 ...

  •   王贲的计策一句话就是——想办法从外面淹了魏国,魏王出不来,自然呆不住投降了。

      如果要具体实施的话,那就是引渡山川湖泊的水攻魏,配合现在的大雨,真是让人潮得发霉的战略啊,系统的资料更加确认了这一点,历史上王翦父子就是这么做的,引渡黄河之水攻魏,魏王很快就投降了,魏国灭。

      但洛叶觉得还可以再细化一下,毕竟使者和探子都就位了嘛,而且真实的战争不是游戏,历史上引渡黄河之水一定没少死人的,是的,战争一定会死人,但是为什么要让政哥的民怨更重呢,要知道农民起义就是因为积怨太深,而积怨就是在于这些点点滴滴,洛叶思考:有没有更加科学更加可控的攻城手段?

      “要是有水利图就好了,那样就能把伤亡控制到最小,”王翦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可惜这东西就像是户籍一样是一个国家最大的机密,不一定能顺利拿到,拿到不知道具体水渠位置,也很难看懂啊。”

      洛叶:?!!

      系统:【?!!挖槽,有的兄弟有的,难道这就是bug的回收,存在即合理吗?宿主前两次穿越是有意义的啊,始皇帝他会啊!会的正好是魏国水利图啊!】

      洛叶也震惊到失神:“是啊,政哥会的,我和他在二十年前因为旱灾一点点去实地看过改良过,就算现在有变动,也不会说一头雾水,等等,王翦那时候就在魏国啊,难怪会暗示我水利图。”

      【宿主,他真没暗示,你忘记了吗,王翦遇到你们时成天吃饭练武,水利图早就改完了,再加上你和白起他们都守口如瓶,王翦他压根就不知道啊。】

      “也对,那真是巧合了,”洛叶回过神,“没关系,水利图先去拿,就算不知道,沟渠位,有个大概参照也是好的,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内应装作无辜,在魏国内部散播谣言,引起轰动,让老百姓迫使魏王投降。”

      “迫使魏王?”王贲不理解,“水淹魏国后,魏王只能投降了啊,何来老百姓迫使。”

      跟着韩非,李斯学到了不少帝王之术的洛叶微微一笑:“你不懂,魏王被秦国迫使,和魏王被百姓迫使,这是两码事。”

      王贲瞪大了双眼,有震惊,但更多的还是迷惑,王翦猜到了一点,但也同样不甚明朗,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的精力给了兵法战场,就自然对朝堂政事嗅觉不高。

      洛叶索性摊开说:“先说第一种,魏王被秦国迫使,也就是我们正常的情况吧:这个结果很简单,就算我们用对了水利图,把水淹魏国的伤害降到最低,但是老百姓依旧会记得是秦国残忍,秦王暴虐,而他们的魏王深明大义,为了老百姓的安危,主动去投了不愿意投的降,他们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效忠我大秦,哪怕明明是魏王不顾惜老百姓,要真正在意魏国,早就该在连日兵败时交出玉玺,而不是死守着王位,让老百姓硬生生陪他受苦,但是如果到后来水淹的时间太长,死伤越多,健忘的老百姓就会深恨秦国,忘记了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要减少伤亡的原因,因为秦国赢了战争,却输了民心。”

      王贲努力消化着这一大段话,王翦已经明白了大半:“所以,选择第二种,魏王被百姓迫使,就是我们和内应接下最该做的事对吗?让魏国的老百姓永远不会忘记是魏王的选择让他们被迫面临水火,让他们知道秦国给了他们投降不受伤的权利,但是他们自己的国君放弃了,魏国的老百姓被魏王放弃了。”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洛叶颔首,“但也不用那么悲观,可以适当加一些秦王征战后,原先的赵国和韩国都过得更好的例子,这也是实话,只不过魏王为了自己的治理需要,从来都是丑化秦国,没有告诉他们而已。

      如此,有了方向,有了办事的人,魏国很快就像是热锅里的水沸腾起来。

      首先,是老百姓的抗议:“援军还没有来吗?我们要被秦国困到什么时候去?”

      接着,是老百姓的恐慌:“水,发大水了,好家伙,就算没有蔓延到城内,地里的粮食也都糟蹋了啊,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而魏王的反应简直是火上浇油,他本来就心灰意冷,每天在宫内喝酒放纵,此刻听到老百姓的抗议,想都没想就派守卫军镇压:出城者死。

      这句话放平时也没什么,魏国老百姓本来没想着出城叛国,毕竟听说秦王更可怕,燕国如今割地求饶,名存实亡,赵国更被逼得王储逃亡,自立为代王了,再加上除非万不得已,谁愿意离开土生土长的故乡啊,所以,他们的诉求很简单,那就是让魏王赶紧做出行动,粮食被糟蹋了,给他们放粮,被围困了,就花金子请求楚国、齐国他们支援,像二十年前祖辈们遇到的旱灾一样,魏王应该采取行动。

      但是他们失望了,如今的魏王什么也没有做,完全比不上先王,老百姓急得嘴角冒泡,都要吃不饱肚子了,魏王倒底在想什么啊?

      秦王的内应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或者说叫内应也不够准确,当年魏国赘婿白仲看着父亲白起的心愿,再看到回国后的嬴政一天天得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君王,他当然会告知子孙后代们理性看待秦国,不要把两个国家的交战看得比命还重要。

      尤其是嬴政就是当年救下魏国无数因旱灾而死的“玄衣公子”,只是因为防止被当做人质所以化名而已,可当年五岁的少年都知道民生可贵,他们应该对秦国多几分耐心。

      所以白仲的子孙看问题的角度和别人不一样,在第一次秦国拿下魏国的城池时,所有人都在悲恸咒骂,只有他们怀着复杂的心情去留意秦国倒底是怎么对待收复的城池的?

      是和韩国那个丞相之孙说的那样卑鄙无耻吗?是和流亡的燕民说的那样无恶不作吗?是和逃离赵国的代王嘉说的那样犹如恶魔吗?

      似乎都不是,秦王并没有苛待魏国的老百姓,甚至给吃给穿端正法度,所以那些“虐杀战俘”的话倒底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明明使者给了投降的出路,甚至开闸放水都刻意避开了民居,现在老百姓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倒底是秦王残忍,还是魏王无情?

      愤怒的老百姓恨极了魏王的不作为,但是秦王更加可怕,他们伤心欲绝,恨不得抹脖子死了算了,白仲的子孙看到了这样的状况,几番犹豫之下,还是说出了一件事——

      诸位,我们冲进王宫让魏王投降吧!如今的秦王就是当年的“玄衣公子”,所以他们才对我们的水利沟渠如此熟悉,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没有受到更多的伤亡,想想看,当年的“玄衣公子”都在为魏国的旱灾奔走忙碌,不忍百姓伤亡,秦国真的有那么坏吗?或者说,真的有不顾及我们死活,只为保住王位的魏王坏吗?

      没错,我的祖上是秦国人,但这不影响我对此事的判断,就像是无数个因为各种原因来到魏国,最后在这里安家的别国人一样,我的愿望只是为了保住家人,过上平静的生活,王与王之间的恩恩怨怨离具体生活实在是太远了,当年的流民就是真实的例子,如果我们都在饿肚子,那还管什么国不国的,当然是哪里有吃的,就会迁徙去哪里,既然当年我们祖辈为了更好的生活做出改变,来到魏国,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危难之际,非要一味等死,抗拒做出改变呢?我们现在甚至不用搬家背井离乡,只用鼓动魏王投降而已,据我的调查来看,秦国对待投降国相当友善……

      真实永远是最好的劝词。

      本来就被关烦了的老百姓瞬间炸了,一拥而上得跑到魏王宫,把醉生梦死的魏王拖出来,让他赶紧交出玉玺投降!否则大家都活不成了,还不如第一个淹死他!

      看着被揍得帽子歪了,一身酒气,不情不愿交出玉玺的魏王,王贲王翦拼命忍笑,但还是掐了大腿一把,有条不紊得派守驻军,安置魏国。

      嗯,现在应该是秦国魏郡了。

      咦,这么值得庆祝的时刻,国师去哪儿了?

      “站住,别跑!”

      洛叶三下两下拦住戴着兜帽的张良:“行啊你,又来刺杀秦王,还美人计,你现在出招怎么越来越蠢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等待精修中,本文v前随榜更,专栏还有已完结《规则怪谈:不如睡觉》、[希腊神话]三部曲,欢迎去看~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