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刘邦豁然起身。

      三年前的白登之耻,他铭记于心。

      如今大汉无力北征,他只能采用娄敬之策与匈奴和亲。

      和亲、送礼,奇耻大辱!

      如今却得知后代刘彻北逐匈奴,其武将封狼居胥;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这是何等大喜!

      天幕只此一句,不仅刘彻民心榜排名飞速攀升,刘邦、刘启二人亦是如此。

      汉高祖、汉景帝,两朝百姓皆苦匈奴久矣。

      【刘彻:去病封狼居胥?这是何月何日?】

      霍去病没想到自己的名字会出现在天幕之上。

      他刚完成祭天封礼,军情还未能传达至长安。

      【刘弗陵:月日。】

      刘弗陵能将封狼居胥具体到月日,自然是因为霍光已经前来拜见。

      霍去病是霍光同父异母的兄长。

      霍去病与其父霍仲孺父子相认后,将霍光带来长安培养,才有阿父临终前对霍光的托孤辅政。
      ………

      刘彻看到日期大喜过望。

      正是今日!

      刘彻当然没有忘记刘据起兵之事,但他知道轻重。

      何况太子尚且年幼。

      【刘彻:竟是今日!去病,此番凯旋,朕封你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此距长安甚远,霍去病见陛下此言,只得以军礼向南拜谢君恩。

      而西出定襄的卫青同样战功赫赫。

      天幕并未提及他的功绩,但卫青笑意不减。

      去病是他的外甥,封狼居胥乃是大胜。

      卫青生性谦逊,不会去嫉恨他人。

      【秦念:比起封赏,霍去病更需要的是休养——二十四岁就病死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连年征战,被你活活累死的。】

      【刘彻:去病,朕将为你寻遍名医,朕不会让你早逝!】

      刘彻这话就完全是真心实意了。

      二十四岁病死。

      他的冠军侯竟是两年后就英年早逝!

      那就必然与太子起兵之事无关。

      【秦念:对了,卫青也死得早。】

      卫青死于元封五年,建元三年被汉武帝任命为建章监、侍中。

      期间就相隔三十三年。

      假设建元三年时卫青已有十六岁,那他死时就年近五十。

      但秦念不担心自己这话被“后世皇帝”当作谎言。

      她说的是“死得早”,早与晚是对比而言。

      以当时的平均寿命,卫青不算早逝。

      但跟汉武帝的寿命对比,卫青当然算得上“死得早”。
      ………

      刘彻愣住。

      卫青怎么也会早逝?

      此刻刘彻甚至希望秦念是在刻意欺骗。

      卫青霍去病尽皆早逝,刘据怎么敢起兵造反?

      但若是谎言,刘弗陵必然会出言拆穿。

      更何况天意规则三就是禁止谎言。

      【刘彻:将军当善自珍重,不得早陨!】

      卫青仿佛能看到陛下焦急的模样。

      得知自己和霍去病尽皆早逝,卫青并不觉得奇怪。

      远征匈奴,长途奔袭,其中艰苦他最为清楚。

      “臣,遵命。”

      能不能遵命是另一回事。
      ………

      而看到“刘彻”竟然如此从善如流,秦念感觉出不对劲。

      很不对劲。

      古代皇帝中,她尤其偏爱三位千古一帝。

      以至于哪怕是对着别人扮演的刘彻,她也下意识语气放缓。

      这不对!

      她的人设是嚣张、霸道的皇帝!

      不能变成汉武帝的谏臣!

      得赶紧补救。

      【秦念:对你的帝国双璧好一点,说不定你晚年就不会因为诸事不顺发猪瘟。】

      霍去病怒目以视天幕。

      即便此人对他和舅父友善,也不该对陛下如此不敬!

      刘彻同样恼火。

      但他的反向质问却被天幕以“违反规则二”压住,不得示于“皇帝群”!

      怒到极致反而变得极为冷静。

      刘彻迅速从“帝国双璧”一词判断出:他日后再也得不到像卫青和霍去病这样勇武的将军。

      秦念才会说他晚年“诸事不顺”。

      难道刘据起兵,真如刘弗陵所言,是被迫为之?

      【李世民:发猪瘟……?】

      李世民刚脱口而出就捂住嘴。

      但已经来不及了。

      天幕上已经出现了他的疑问。

      太子李承乾年仅十二岁,李世民已下诏令他“宜令听讼”。

      虽然只是听讼,但他已不是无知小儿。

      入殿之后,反倒是仁孝纯深的李承乾来安抚耶耶:太子更易之事或有其他内情。

      于是李世民不再那般心忧,再看天幕之言就下意识说出疑惑。

      【秦念:我朝百姓对三位千古一帝都有昵称。野史上说刘彻还没出生时,刘启就梦见刘邦托梦,说“王夫人生子,可名为彘”,于是刘彻就有昵称“刘彘”,也叫小猪。】

      【秦念:所以他晚年发癫干的那些昏庸之事,也被称为“发猪瘟”。】

      李世民想笑。

      但很快就想到“三位千古一帝”应该就是指声誉榜前三。

      巧了。

      他排第三。

      笑不出来。

      【刘启:并无此事。】

      【秦念:知道,那是野史。】

      【刘彻:知道是野史你还造谣?】

      【秦念:朕乐意,刘小猪。】

      刘彻气急。

      他对秦念此人一无所知,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反击!
      ………

      刘彻尚且年轻的母亲王娡,正强忍笑意。

      虽有“晚年发癫”的评价,但她最擅长揣摩人心。

      一则晚年一词,足以说明她的孩子长寿。

      二则秦念看似在讥讽彻儿,但言语之间显然对彻儿颇为喜爱。

      可见彻儿的功绩远大于晚年犯下的过错,才会有后世皇帝的如此言论。

      甚至“刘小猪”这个“昵称”,也明显带有喜爱的意味。

      此昵称为后世百姓所起,可见即便朝代更迭,彻儿仍为后世所称颂。

      她如何不喜?

      刘启正在严肃地教导太子。

      【刘启:身为帝王,晚年也不该懈怠!】

      【刘彻:诺。】

      天幕上的“诺”与幼年刘彻的“唯”一道说出,刘启无奈叹气。

      他也不知道这样的教导能不能起效。
      ………

      李世民注意到刘彻“晚年昏庸”之事道出后,刘彻的民心仅有短暂的下降,又开始上升。

      这正是因为汉景帝刘启对汉武帝刘彻的教导。

      “猪瘟”之问没有导致自己的民心下降,李世民知道他无需过于谨慎。

      民心会波动,却不应惧之。

      这秦念民心稳居第一,必有其特殊的治国之能。

      李世民非常想要询问其所治国举措,可惜天幕只许讨论汉武帝之事。

      【刘启:彻儿还做了哪些昏庸之事?当提前警之。】

      刘彻张口欲言,最终又恨恨地闭上了。

      那是他阿父的问话。

      他能怎么办?

      都怪刘弗陵,就不能多说些他的功绩?

      怎么能任由后世皇帝对他多加诋毁!

      【秦念:那可太多了。】

      看到刘彻的民心排名又开始下跌,刘启才意识到他做了什么事。

      这天幕面向的是所有黔首!

      对着天下黔首说帝王昏庸之事,彻儿的民心……

      【刘弗陵:阿父所为虽有不妥之处,但还算不上“昏庸”!】

      在霍光的劝说之下,刘弗陵意识到他应该做些什么。

      虽然他的言论不会影响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但若是触怒阿父,还未出世的“自己”将会是怎样的处境?

      【秦念:把已经培养出来的太子逼死了,皇位只能传给八岁的你 。要不是卫子夫的嫁妆足够丰厚,你汉朝说不定早就亡了,这不叫昏庸叫什么?】

      嫁妆之说其实有点无赖。

      与其说是卫子夫带来的嫁妆,不如说汉武帝盛年时会识人且敢用人。

      但秦念就是要这么说。

      毕竟她的人设是“嚣张”,那肯定不能是花式夸汉武帝,只能是各种挑刺。

      嫁妆说也能与巫蛊之祸形成对比。

      反正群里的扮演者们肯定都熟知历史,不会被她带偏。
      ………

      卫子夫的嫁妆……

      刘弗陵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秦念所说的是霍光!

      此时的霍光已经得到皇帝的信任,看到此言愣了一下,又想起武帝临终前的托孤。
      ………

      汉宣帝时期的霍光刚赶到皇宫。

      刘询无心召开朝议,只找来几位重臣。

      天幕之言一出,所有人都知道霍光确无反心。

      刘询微怔。

      他对霍光极为提防,后世却认为霍光为大汉忠臣?

      【刘彻:朕有六子,为何会传位幼子?】

      【秦念:老二老五都死得比你早,老三老四两个没脑子的蠢货,这不就只剩下老六了?】

      刘询时期,汉武帝第四子刘胥大怒。

      但盛怒之下是恐惧。

      他多次试图以诅咒的方式来夺取帝位,刘弗陵早死,他以为是诅咒奏效。

      但霍光选了刘贺、刘询,就是不选他!

      现在他在又在诅咒刘询,可天幕的皇帝中就是没有他。

      而汉武帝的第三子刘旦,在刘弗陵时期因与上官桀等人谋逆却被揭发,已自缢而亡。

      汉武帝的第五子刘髆,其子刘贺曾在刘弗陵死后,被霍光拥立为皇帝,但因“荒淫迷惑”,即位仅二十七日就被废黜。

      刘彻安抚着明显有些慌乱的长子,目光中的柔和却未达眼底。

      【刘彻:刘据和刘弗陵,谁更适合当太子?】

      卫子夫握紧了拳头。

      此刻,她才明白为何据儿会被陛下逼死。
      ………

      刘弗陵怔怔地看着天幕,苦笑不已。

      刘询面无表情,并未发声。

      秦念犹豫了。

      倒不是她无法在刘据和刘弗陵之间作出判断,而是担心回答这个问题会不会违反规则二。

      于是她点开甲方的聊天窗。

      【甲方:属于话题相关。】

      这下秦念就放心了。

      再打开聊天群,却发现已经有人作答。

      【赵匡胤:造反失败,已足见刘据的无能。】

      秦念:……?

      她倒不是疑惑“赵匡胤”会发声,而是这位“杯酒释兵权”、致力于防止他人造反的皇帝,居然会说出这种话?

      崩人设了吧?

      但转念一想,这也不是不能理解。

      首先,赵匡胤就是造反上位,他是成功者。

      这话反过来理解,其实是“我造反成功是我的本事”。

      天幕的存在认可了他的造反上位,甚至为了凑韵脚将他和“唐宗”并列,赵匡胤不必再忧心于得位不正。
      ………

      赵匡胤确实是这么想的。

      不仅如此,他还因为赵姓皇帝排名奇低,认定是无能的后代继承皇位才有此祸。

      【秦念:造千古一帝的反,失败可太正常了,这能叫无能?】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章 第 3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明天夹子,这两天更新时间视夹子排名而定,后天恢复每晚21:00日更。 预收《昭回于秦》:造胡亥的反,这秦二世她来当(下一本开)。 预收《汉风起兮》:穿越成汉武帝的女儿,这皇位就该是她的。 预收《她在暗恋我》:跟网友口嗨,遇上本尊。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