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嫡子 ...

  •   穆潇挠了挠还有些肥嘟嘟的脸颊,抬头稚嫩着问穆云:"对了二哥,刚瞧见门外与你一同回府的那位我见着眼生。"他疑惑着拧眉嘀咕道:"可是我记性差给忘了?"

      "不曾。"穆云道。

      小小是他到边关一段时间后才偶然在一处残垣断壁处捡回来的。

      当时少年像是被吓怕了,带回军营后也只雏鸟般坠在他身边,穆云走到哪,他就跟到哪,任谁都没法,穆云索性就不去管他了。

      直到一次与敌人激烈的缠斗时,眼看越往后云国战士的体力越消耗不济,相反,匈奴常年征战搏斗,各个身体健壮,完全不见疲态。

      小小在后方带着几个跟他混熟了的将士,偷偷套了马,趁乱潜入敌方后营,摸到对方的军营屯粮的地方放了把火,并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小小的这一举动不仅为云国的将士们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喘息机会,更是大大消耗了匈奴。

      想到那之后匈奴中派了将领到他们城池下叫骂了好些时日,什么"卑鄙小人","宵小之辈","奸诈小人"的骂了个遍。

      底下人来报时他先是一怔,转而闷声笑了,只回了句:"兵不厌诈。"

      至此,小小便彻底跟在了他身边。

      ……

      "这下小姐可以放心了,少爷不仅安安稳稳的回来了,如今更是被皇上封了镇远将军,小姐也算守得云开。"

      饭后穆云被穆渊叫去了书房,张婶扶着殷夫人回了住处。

      殷夫人住在将军府的松风园,院落如同殷夫人本人出自书香门第一般同样古色古香,虽不奢华但极富韵味,十分雅静。

      殷夫人被搀扶着坐入紫檀桌前,呷了口张婶递来的茶,唇边勾起一抹冷厉:"我儿人才刚回府,那些个上不得台面的东西就坐不住了,不敲打敲打还真当我们母子俩好欺负。"

      张婶替人顺了顺背,生怕气着:"姑娘何故跟那些东西置气,您是什么身份,她们算什么东西,当初要不是…她们这辈子也没这个命。如今还妄想跟姑娘平起平坐,呸,瞎了心了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要我看左不过就是见着咱们家少爷如今被皇上封了功名一个个眼馋嫉妒的紧。"

      殷夫人冷笑:"嫉妒我儿又有甚用?有本事也自己拿命争去!当年若不是他们!…"

      她回想起当年穆云是因何被迫赶赴战场的就气的手抖,指甲攥的桌子发出声响,被张婶好生劝着这才阖眸冷静片刻,声音中还夹杂着哽咽的颤抖:"是云儿有本事,不仅活着回来了还打赢了胜仗!这些年我是怎么过的?就求着菩萨各路神仙保佑我儿能活着回来,哪怕不能全须全尾就当留下他一条命也是全了我这为娘的心了…"

      说着眼泪就如同断了线般接连从眼中滑落,看的一旁的张婶也揪着眉心心疼坏了,赶忙拿着帕子替人擦拭:"谁不知小姐对咱们少爷的心呢,如今少爷安安稳稳的回来了,这以后咱们的日子还强着呢,做什么还提那晦气的。"

      "是谁惹母亲伤心了。"穆云唇角平直,身在穆府他早就学会了不动声色,心中再多想,勉强也没有泄露分毫。

      主仆俩正说着,就听穆云打外面进来。

      殷夫人嗔了一眼外头,张婶厉声冲屋外道:"我看是越发没规矩了,少爷来了也不知通报一声!纵是夫人平日对你们太好,看我今天不替夫人收拾你们!"

      "奴才/奴婢知错了,求嬷嬷责罚。"屋外直接跪了一地。

      穆云摆了下手:"是我叫他们不要通传的,嬷嬷莫要责罚他们,"他转头看向殷夫人:"我从父亲书房出来就着急到母亲这里来,等不及他们通传就进来了,母亲要怪就怪儿子罢。"

      殷夫人噗嗤一声笑了,张嬷嬷见了转头挥了挥手,外面众人知道这是算了,赶忙起身又各忙各的。

      张嬷嬷赶忙亲自去小厨房端来了茶点,回来时果真见殷夫人心情好了许多,笑着把东西放到桌上:"少爷跟夫人说会话,我去屋外头守着。"

      殷夫人含笑着不动声色的把点心往穆云跟前推了推:"嬷嬷留下吧,这些年你也跟着我没少担心这孩子,有什么不能听的。"

      张嬷嬷一生未婚嫁,自然也并无子女,曾经殷夫人倒是也想替人寻个好人家都被她拒绝了,抱着当年尚在襁褓中的穆云,边逗着他边跟殷夫人说是她打定了主意这辈子就跟在小姐身边伺候她跟少爷哪也不去。

      穆云低头喝茶时看了眼桌上尽是些咸口的点心,抬眼时脸上远比之前在父亲书房时柔和的多:"嬷嬷这些年辛苦了。"

      张嬷嬷被穆云说的心下一片酸楚,含泪笑道:"少爷这是哪里的话,我哪里当得…"

      殷夫人笑道:"他要谢你就让他谢,他也是你一把手带大的,这些年他在边关,就全指着你陪着我,你怎么当不得。"

      一时屋内其乐融融,又说了不少体己话后,穆云道:"刚刚进屋时见母亲伤心,可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殷夫人眸色一黯:"我成日裹足于这深宅之中能有什么事,不过是些腌臜人办的腌臜事,犯不上再提让你平白添了恶心。"

      穆云想起清晨那一幕,神色淡淡:"母亲不必为大哥的事劳神。"

      殷夫人神情落寞,心中对儿子一直抱有亏欠:"怪母亲没能耐,这才让你当年替人…"她默了默,心中依旧不忿:"不然又何需我儿涉险,还好你没事不然母亲也…"

      "母亲。"穆云直接打断殷夫人的话,不让她说接下去的:"母亲为我做的已经够多,当年若不是母亲想方设法冒着危险寻回外公府上的那些人,我如今身边怕是依旧没有多少可用之人。"

      殷夫人叹了口气:"当年我也是没办法,你我二人身边只有张嬷嬷一人,外面有多少人巴不得我们母子被踩在脚下。你既然要离开将军府,身边就更要有些得力的,我想要有人照顾你又担心旁人作怪,可不就为此一条路,到底寻着忠心护主的才好。"

      接着冷笑了声:"我自不会与他们计较,可你也看到了,咱们不搭理他们,自有人上杆子来招惹。如今你凭的自己本事挣来了前程,可不就有人坐不住了,"殷夫人眸光微凝,狠戾的寒芒一闪而过:"嫡长子,呵!也不想想他们那个所谓的"嫡子"是怎么来的。"

      也不怪殷夫人会这么说,穆云跟穆璟同为嫡子,穆璟因为早出生几月被立为嫡长子。

      按理二人生身母亲不同,一位是殷夫人一位则是李夫人,不该同为嫡子才是,可笑就在于谁人不知镇国将军府上有两位夫人?

      这事还要从当年将军还未成亲时说起。

      穆渊年轻时曾奉命前去永昌办事,永昌是隶属于云国南边的郡县,多商贾之户,也就是那时他结识了李家长女李秀荷。

      李秀荷见穆渊身姿卓尔不凡,气宇轩昂,后又从她父亲那得知此人正是朝廷此次派来的穆将军,一颗芳心便是暗许下了。

      李秀荷出身商贾,是远近闻名的李家女,李家几代从商,虽无法跟那些吃皇粮的皇亲国戚命官勋贵相比,也非同皇商,倒也称得上是大户人家。

      李老爷的夫人与几位姨太太自然也是别有姿色的,因此连带着李秀荷也遗传了母亲的容貌。

      可穆家到底非同小可,当年即便二人情真意切,却也架不住门第之差。

      穆老将军虽身为武将,却也懂得这将军府的夫人绝不可能是一个区区商贾之女的道理,何况对方亦不愿入府做妾室,难不成还真想做他们将军府未来的女主?

      未免被人耻笑,穆老将军跟夫人苦口婆心下穆云也终于认清现实,没多久就在其的认可下被家里安排了与尚书之女,也就是与如今的殷夫人定下了亲事。

      二人婚后原本早些时候也是相敬如宾,殷夫人到底出自书香门第,无论家世还是才学亦是京中贵女中的翘楚,更别说她的长相与举手投足间自然而然都带着温润有礼的气质。

      两人的婚事也曾是京中人人称羡的美谈。

      只可惜好事不长,先帝突染恶疾,且不知为何意欲改立当时年幼的六阿哥。

      太子殿下爱民如子,实乃仁政之体。不仅备受百官爱戴,更是民心所向,尚书府亦曾是其拥护之一。

      一时间不光是野心勃勃的二皇子,还是阴险狡诈的三皇子,在得知先帝的想法后不仅嘲讽起多年被其利用的太子,一边直接集结了其麾下党羽意图谋权篡位。

      三皇子逼宫那日,是太子殿下带领卫军守住了皇城,救下先帝。

      可也是那之后,一纸诏书幽禁了与贼人里应外合的太子,褫夺封号,废弃太子之位转立六皇子。

      尚书大人一生公正廉明,不愿见太子含冤受屈,跪求陛下收回成命,被先帝以党羽之名下狱赐死,府上主子奴仆上千人死的死伤的伤,其他被贬为了奴隶与官妓,奴仆被流放边塞重新变卖。

      唯有殷夫人,先帝看在此次将军府护驾有功的份上未做发落。

      后又因大战突厥,穆渊立了功,先帝论功行赏时他只求一事,那就是抬府中的妾室为平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