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芒种 ...
-
第四章·芒种
章前信笺
1943.5.21 余墨笙致沈砚亭
(藏于重庆防空洞《敦煌星图》铜筒,2017年探地雷达扫描发现)
砚亭:
日机轰炸愈烈,弟将《敦煌遗书》装入十二口柏木棺,沉入嘉陵江底。每棺以北斗七星位排列,棺盖阴刻六壬式盘。若他年江水退至庚子年水位,当携《墨法八要》与余氏血脉至白鹤梁开棺。
又:清宇十岁临《多宝塔碑》的麻纸,已裱作《妙法莲华经》衬底。
墨笙 于朝天门码头
一、六壬棺阵
嘉陵江的浊浪滔滔,不断拍打着白鹤梁石鱼,发出沉闷的声响。余清宇站在观测台上,神情专注地盯着手中的声呐仪,那仪器就像一个神秘的宝盒,随时可能吐出惊人的秘密。
突然,声呐仪发出尖锐蜂鸣,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余清宇的目光瞬间被液晶屏吸引,只见十二道棺形阴影在江底清晰呈现,它们有序排列,组成了北斗七星阵,而缺失的摇光星位,恰好就是他此刻脚下的观测台。
沈言卿站在一旁,身姿挺拔,手中的竹节杖轻轻插入岩缝。杖头镶嵌的战国铜镜折射着日光,在水面上烧出一道焦痕,仿佛是在向这片古老的水域宣告着什么。“余博士的血脉共振频率,刚好能激活沉棺的六壬机关。”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你们沈家就喜欢搞玄学。”余清宇一边说着,一边扯开潜水服,露出腰间青紫的磁共振贴片。那贴片就像一块神秘的印记,贴在他的皮肤上,隐隐散发着一种特殊的气息。“祖父日记里说,开棺需要……”
“需要你心率降至60次/分钟。”沈言卿突然打断他,伸出指尖,轻轻划过他的颈动脉。他的动作很轻,却让余清宇的心跳莫名加快。“像1943年防空洞里的余墨笙——他听着日机轰炸声写《星图考》,心率始终稳定在58次。”沈言卿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怀念,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当年的场景。
江风呼啸而过,掀起沈言卿的唐装下摆,露出他小腿上狰狞的烫伤。那烫伤的形状十分奇特,竟是六壬式盘的天盘地针烙痕。余清宇的镜头下意识地对焦,他惊讶地发现,那烙痕的十二神将方位,竟与声呐图谱上的沉棺分布完全吻合,就好像是命运精心安排的一场巧合。
二、麻纸密码
防空洞的入口被荒草掩盖,显得格外隐蔽。余清宇和沈言卿拨开荒草,缓缓走进这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地方。一进入防空洞,一股浓郁的霉味裹挟着硝烟余烬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皱眉。
余清宇手持紫外手电,小心翼翼地扫过《妙法莲华经》卷轴。随着手电光线的移动,衬纸突然浮出荧光的《多宝塔碑》字迹。余清宇的眼睛瞬间瞪大,那是他十岁那年的临帖,每一个笔画都那么熟悉,每一个“捺”画的颤抖都被朱砂圈注,仿佛是在诉说着他童年的时光。
“这……这怎么可能?”余清宇惊讶地喃喃自语。
“RH阴性血的尿素浓度比常人低0.8mmol/L。”沈言卿走上前,拿起骨刀,轻轻挑开经卷蚕丝褙纸。他的动作熟练而轻柔,仿佛在对待一件稀世珍宝。“这让你的汗液成为最佳显影液。”
余清宇半信半疑地伸出掌心,缓缓贴上麻纸。就在他的手掌触碰到麻纸的瞬间,童年字迹突然立体凸起,就像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精灵,从沉睡中苏醒。沈言卿的呼吸陡然加重,他紧盯着那些字痕,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在热成像仪中,那些字痕逐渐组成巴蜀地形图,白鹤梁的位置钉着枚翡翠鱼符,与他腰间佩戴的阴阳鱼锁严丝合扣。
“这……这是怎么回事?”余清宇震惊地看向沈言卿。
沈言卿还没来得及回答,防空洞突然剧烈震颤,尘封已久的警报器嘶鸣起来,那声音尖锐而刺耳,仿佛是1943年的空袭预警再次响起。三个黑影从通风管跃下,动作敏捷,目标直指经卷。
沈言卿反应迅速,立刻甩出竹节杖。杖头的铜镜折射日光,在洞壁上烧出《墨法八要》的篆文。那篆文散发着奇异的光芒,让盗匪的夜视仪瞬间致盲。
“京都大学考古系的最新玩具。”沈言卿一脚踩碎指北针,露出内部的放射源,不屑地说道,“可惜不如余博士的汗液好使。”
三、星图凝血
子时的白鹤梁,在月光的笼罩下泛起诡异磷光,仿佛被一层神秘的面纱所笼罩。余清宇身着潜水服,缓缓潜入江底。他的手腕上戴着量子磁力计,那仪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实时反馈着周围的磁场变化。
随着他逐渐靠近摇光位的柏木棺,量子磁力计的数值开始剧烈波动,显示北斗棺阵正在重组。当他的手触碰到柏木棺时,腰间鱼锁突然与棺盖式盘产生磁暴,一时间,十二道水龙卷从江底腾起,场面十分壮观。
“心率59,含氧量91%。”沈言卿的声音通过骨传导耳机传来,清晰而坚定,“现在用虎口按压离宫位!”
余清宇按照沈言卿的指示,将指尖刚触到式盘。刹那间,江水突然化作血色,仿佛被鲜血染红。棺盖弹开的瞬间,他看到1943年的余墨笙将染血的星图塞入棺中,而自己的倒影正与祖父年轻的面容重叠。这一幕让余清宇的心跳陡然加快,他的心中充满了震惊与疑惑。
更惊悚的是浮出水面的《敦煌遗书》,每页衬纸都是他不同年龄的体检报告,血清蛋白数据被改写为六壬密码。余清宇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些熟悉又陌生的纸张,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恐惧。
沈言卿的□□突然刺来,余清宇下意识地想要躲避,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动弹。刀尖挑开他腰间的磁共振贴片,余清宇的瞳孔瞬间收缩。贴片背面竟是用纳米金粉绘制的《敦煌星图》,胃区对应的毕宿五星座闪烁着“癸巳”二字。
“这才是真正的阵眼。”沈言卿的刀尖划破自己小腹,露出内层皮肤上的微型浑天仪纹身,“需要两个余氏血脉献祭。”
四、双生献祭
重庆天文台的射电望远镜阵列,在一片寂静中突然自启。巨大的望远镜缓缓转动,仿佛在寻找着什么神秘的信号。余清宇被绑在黄道经纬仪上,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惊恐与无助。
沈言卿手持竹节杖,缓缓走向青铜地动仪。他的脚步沉稳而坚定,手中的竹节杖就像一把开启神秘之门的钥匙。当北斗七星移至紫薇垣顶时,他猛地撕开余清宇的防护服,露出腰间与祖父同源的胎记。那胎记在月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正是《敦煌星图》缺失的北极星位。
“你要干什么?”余清宇惊恐地喊道。
沈言卿没有回答,他将浑天仪探针刺入余清宇的胎记。余清宇只感觉一阵剧痛袭来,他的视网膜倒映出惊悚画面:十二口沉棺破水而出,在空中组合成巨型六壬式盘。每口棺内飘出他不同年龄的衬纸,在江面拼成血色《快雪帖》。
沈言卿的唐装被磁暴撕裂,后背浮现完整的《墨法八要》刺青。那刺青是用他历年体检报告的血清绘制的,此刻在月光下散发着诡异的光芒。
“现在明白了吗?”沈言卿咬破余清宇的耳垂,混血的唾液激活量子纠缠装置,“从1937到2043,我们才是被修复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