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 14 章 ...
-
铁砧碰撞声惊起寒鸦,苏娇娇推开牛皮帐帘时,三十六名铁匠娘子正赤膊抡锤。火星溅在她们古铜色的肩胛上,与男兵营那厢传来的操练号子声混作一团。
"第七批陌刀淬火时间少了半刻钟。"苏娇娇指尖抹过刃口,青丝被削落三寸。她突然抓起两柄新锻的弯刀,在沙地上划出赤水河布防图:"西域人用骆驼粪混冰筑垒,今夜派水性好的摸过去——李校尉!"
"末将在!"束胸扎着皮质臂缚的女将出列,左脸刀疤在炉火下泛红,"三队渔家女随时能下冰河。"
话音未落,辕门处传来马匹嘶鸣。红鬃马驮着个浑身结冰的斥候冲进营地,那人怀中紧抱的青铜匣刻着红袖坊缠枝纹——唐小碗半月前押送的军械标记。
"赤水上游...浮桥..."冻僵的斥候吐出冰渣,苏娇娇已扯过舆图。她突然用剑鞘勾起淬火池边的铁链,在沙盘上摆出三道折线:"传令!所有陌刀队绑铁链上靴底,丑时三刻沿河道斜切冲锋。"
校场东侧新设的女子陌刀营正在操练。苏娇娇夺过新兵手中过长的兵器,当众将刀柄锯短三寸:"腕力不足就改双持,红袖坊送来的轻钢刃最适合女子。"
二十四个姑娘分成三组练习破甲。苏娇娇突然跃上木桩,剑锋指向正在喂马的男枪兵营:"赵都尉!让你的人披双层扎甲来当活靶子。"
"将军,这不合规矩..."络腮胡都尉话音未落,苏娇娇已将陌刀掷出,刀背精准拍在他护心镜上:"西域重骑兵可不管男女!王二娘,带着你的组攻他下盘!"
日暮时分,二十个男兵揉着淤青离开训练场。苏娇娇蹲在兵器架旁,给每个陌刀手柄缠上唐小碗捎来的防滑棉布,月光照亮她甲胄下露出的一截红绳——系着与唐小碗成对的白玉环。
子时冰河泛着幽蓝,五十名水鬼咬着芦苇杆潜行。苏娇娇亲自扛着红袖坊特制的桐油囊,玄甲外反裹羊皮袄。对岸西域人的篝火映出骆驼黑影,她忽然按住身旁要起身的李校尉。
"等巡更的走到第三堆火。"她耳语时呼出的白气凝在眉睫,"唐家改良的火折子,迎风燃得更旺。"
当第一支火箭射中浮桥绳索时,苏娇娇正带人贴着冰面滑行。她左手陌刀劈开冻土掩体,右手掷出的油囊被李校尉精准点燃。冲天火光中,女将军突然扯下护颈,露出咽喉处结痂的齿痕——三日前唐小碗乔装运粮时咬的。
"将军!东侧有残兵!"亲兵的喊声撕破夜幕。苏娇娇抹了把脸上血污,从尸体堆里抽出卷曲的陌刀:"让男兵营的钩镰队上,该他们还训练场的人情了。"
校场扬起的黄沙里混着铁锈味,苏娇娇将红缨枪重重插进夯土地。新募的二百女兵正在演练红袖坊传来的"八门金锁阵",枪尖绑着的铜铃随突刺动作叮当作响——这是唐小碗设计的传讯暗号。
"第三列收势太慢!"苏娇娇突然夺过鼓吏的槌子,敲出三急一缓的变阵鼓点。二十四个持钩镰枪的姑娘立即两两背靠,枪杆交叉成井字防御,这是她改良沿海渔民抗倭的鸳鸯阵。
马蹄声自辕门疾驰而来,军需官滚鞍下马时差点撞翻兵器架:"禀将军!左营男兵拒领新制轻甲,说...说娘们打的铁不经撞..."
苏娇娇冷笑一声,解下自己的玄铁护心镜抛给亲卫:"去告诉那帮蠢货,谁能用狼牙棒砸裂这铁片,本将亲自给他绣战袍!"
暮色染红演武场时,二十名男兵推着重型冲车叫阵。苏娇娇令新兵营分作四队:第一队持丈二竹枪专戳马眼,第二队甩渔网缠车轮,第三队用红袖坊折叠盾组成移动矮墙,自己亲率第四队绕后突袭。
"起烟障!"她挥动令旗瞬间,三十个火头军同时掀翻铁锅。炒热的沙砾混着辣椒粉扑面而来,呛得冲车后的男兵涕泪横流。苏娇娇趁机带人翻上车顶,手中木刀精准点中每个"敌军"后颈。
"将军耍诈!"被按在地上的都尉不服。苏娇娇一脚踩住他脱臼的右臂:"西域人会用石灰粉迷眼时,可会跟你讲道义?"
军帐烛火彻夜未熄。苏娇娇正用唐小碗捎来的炭笔描画阵型图,忽将两张宣纸叠成可活动的铰接人偶——这是幼时她们在红袖坊学机关术的把戏。
"传令各营!"她掀帘唤来传令兵,"明日开始,钩镰队与长枪队混编。女兵持轻便鹤嘴锄专破盾阵,男兵使重斧砍马蹄。"
晨操时分,校场架起三十具包铁木人。苏娇娇亲自示范突袭角度,甲胄下露出缠着防滑布的腕带——唐小碗在每卷布里都绣了凌霄花。当第七个木人的铁甲被鹤嘴锄撬开时,先前闹事的男兵都尉默默捡起了女兵特制的短柄斧。
三更梆子响过两遍,苏娇娇突闻东南角马厩喧哗。她赤足提剑冲出军帐,却见二十匹战马正被蒙眼女兵牵着走"之"字——正是她昨日刚授的夜袭防绊马索战术。
"禀将军,王都尉带人摸营!"亲卫话音未落,西北粮仓方向已亮起火把。苏娇娇反手将剑鞘掷向警钟,抄起训练用的包棉狼牙棒:"第一队守水井,第二队上瞭望塔撒铁蒺藜,其余人随我去揍这群不长眼的!"
混战中她后背挨了记闷棍,转身却见是白日不服输的络腮胡都尉。苏娇娇顺势扯住他胡子借力翻上粮垛,靴尖挑起的黄豆撒了满地。当第十七个偷袭者滑倒时,她终于掐着那都尉的脖子按进草料堆:"现在服了?"
"服...但求将军教那撒豆子的阴招..."满脸草屑的汉子瓮声道。苏娇娇甩给他半袋铁莲子:"红袖坊的暗器谱第一百零七页,自己找文书借去抄。"
戌时的戈壁坠着滚烫星子,苏娇娇蹲在篝火旁翻烤面饼。伙夫营新研制的馕坑砌在沙丘背风面,十几个女兵正将红袖坊运来的胡麻籽揉进面团。铁锅上悬着的铜壶突然轻响三声——这是唐小碗当年送她的示警机关,壶嘴正对着西域联军的驻扎方向。
“换暗哨!”苏娇娇拍落指尖的面粉,接过亲卫递来的牛皮地图。三十里外的绿洲标着朱砂圈,正是三日前唐小碗商队歇脚处。她突然将烤焦的饼掰碎撒进沙地:“告诉夜巡队,埋锅造饭的痕迹要拿骆驼刺盖严实。”
马蹄声撞碎夜色时,苏娇娇正用剑尖在沙上勾画伏击点。红鬃马上的信使滚落下来,怀里护着的鎏金食盒刻满红袖坊缠枝纹。最上层桂花糕已颠成粉渣,底层油纸包着的却是西域弯刀锻造图——唐小碗混在糕点里送来的战利品。
伤兵营弥漫着苦艾味,苏娇娇掀开第三帐的门帘。红袖坊运来的药纱正在沸水里翻腾,五个医女手持银针缝合伤口,其中三个曾是扬州青楼的琵琶娘。
“将军该换药了。”独臂的医官阿沅捧来陶罐,掀开苏娇娇肩甲时皱眉:“箭疮又渗血了,唐少主给的止血散呢?”
苏娇娇摸出个鎏金小盒,内里膏体混着茉莉香——这是她们在江南分别时,唐小碗从胭脂盒里剜给她的。阿沅突然捏起半片金箔:“红袖坊在药里掺金粉?这可是剧毒!”
“西域人用金疮药作饵毒杀战马,”苏娇娇将金箔按回伤口,“以毒攻毒罢了。”
帐外忽起骚动。三个男兵抬着中箭的同袍冲进来,箭杆上绑的正是红袖坊特制求救烟丸。苏娇娇夺过剪刀剜出箭头,染血的铁片显出手指宽的凹槽——唐小碗上月信中提过的西域新制破甲箭。
丑时的更鼓混着织布声。苏娇娇摸进东北角的毡帐,十二架红袖坊水转大纺车正嗡嗡作响。白日持枪的女兵们赤脚踩动木轮,将缴获的敌军帐篷布纺成韧线。
“第三批锁子甲今晚出模。”负责锻铁的孙大娘压低声音,她曾是凌霄派铸剑池的女工。火把照亮铁砧上未成型的银甲,甲片衔接处用的竟是唐小碗捎来的渔网编织法。
苏娇娇突然扯断半根钢线:“淬火时长不够。”她抓起两片甲叶对撞,劣质的回响惊醒了打瞌睡的女工。“西域人的铁匠五日能成甲,靠的是三班轮替。”她解下自己的护心镜抛进淬火池:“从今夜起,锻炉十二时辰不息火!”
寅时的星斗低垂欲坠,苏娇娇独坐瞭望塔擦拭箭矢。塔柱刻着七道深浅不一的刀痕,每道代表唐小碗押送物资抵营的日子。她忽然摸出骨笛吹响《折柳令》,这是她们少时在红袖坊房梁上偷谱的调子。
东南方五里外的沙丘闪过三次火光。苏娇娇抓起弩机连发三箭,箭尾系着的布条写着:“卯时三刻,流沙河故道。”这是她们约战西域斥候的暗号,布条边角却多出一缕红丝线——唐小碗混在箭囊里的回应。
当亲卫送来晨食时,苏娇娇正将新绘的布防图塞进箭杆。陶碗底黏着半片翡翠耳坠,与她颈间红绳挂着的正是一对。晨光刺破云层时,女将军咽下最后一口冷粥,甲胄下的耳坠贴着心口发烫。
赤水河西岸的玄武岩洞内,三百枚陶土烧制的敌我标识铺满十丈沙盘。苏娇娇用唐小碗特制的磁石笔勾连防线,笔尖吸附的铁砂显出一条暗红色通路——这是红袖坊商队用三年时间测绘的西域驼道。
"明日寅时潮位最低。"她将代表水师的鱼骨镖推至浅滩,突然掰断半截箭杆横在峡谷口:"唐家运来的三百车石灰粉,足够让骆驼阵变成睁眼瞎。"
参军司马刚要质疑,洞口突然砸进个冒着青烟的铜球。苏娇娇抬脚踢球入水潭,爆开的毒烟瞬间被激流冲散。"第七批细作。"她碾碎滚落出来的密信残片,上面绘着的竟是红袖坊改良投石机的图纸。
黎明前的戈壁蒸腾着血腥气。苏娇娇亲率八百轻骑突袭敌营马厩,鞍具下垫着红袖坊特制软毡——这是拆解西域舞娘地毯改造的消音神器。当第三支火箭射中草料堆时,她突然勒马回撤,身后二十丈的地面轰然塌陷。
"果然有壕沟。"她抹了把被火星灼伤的下巴,甩出唐小碗缝制的响箭布袋。五十支鸣镝箭尖啸着升空,五里外待命的男兵营立刻推出包铁粮车——这些装满碎石的车辆实为移动路障。
西域重骑兵冲锋时,苏娇娇已带人退至第二防线。女兵们操纵红袖坊改良的复合弓,专射战马护甲缝隙处的皮质绑带。当第一匹失去马鞍的骑兵摔进石灰阵,唐小碗埋在地底的蒺藜网正被战马铁蹄拖拽展开。
正午的太阳烤焦铠甲,苏娇娇率混编锐士直插敌军中帐。二十名凌霄派弟子持钩镰枪开道,枪头系着的铁蒺藜链球专缠马蹄——这是将红袖坊首饰工艺与门派武功结合的杀招。
"变锥形阵!"她挥动令旗时,前排男兵突然蹲身架盾,后方女兵踩着肩甲跃出,手中唐家特制的折叠弩连发十矢。西域主帅的金帐轰然倒塌时,苏娇娇的陌刀已劈断三根支撑柱,帐内羊皮地图上的朱砂标记与唐小碗昨日送来的密信完全吻合。
残阳如血染红流沙河。苏娇娇站在焚毁的投石机残骸上,清点着红袖坊机关部件的损耗率。唐小碗设计的齿轮组在高温中变形,却意外卡住西域人的撤退战车。
"将军!俘虏说他们的粮道..."亲卫话音未落,苏娇娇突然甩出半块玉珏:"把这个埋在西南五里的胡杨林。"玉珏上的凌霄花纹路实为测绘标尺,唐小碗的商队正伪装成西域难民接应。
当夜庆功宴上,女兵们拆解敌军锁子甲编织成滤水网,男兵用断箭改造的牧笛吹响《折柳令》。苏娇娇独坐烽火台擦拭陌刀,刀刃映出南方天际三闪而逝的星光——那是唐小碗用红袖坊镜阵发出的平安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