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焚城遗脉 ...
-
【古代线】艮岳御碑林
沈蘅攥着谢昭黥面拓片冲入碑林时,火浣布衣摆遇夜露显现金国密文——那是谢昭用骨灰混合硫磺书写的《北伐策》终章:
"嘉定四年春,金军破襄阳,谢昭率死士焚汴京粮仓,史称'烬城之战'"
石碑上的刻痕竟与沈蘅笔记本笔迹完全一致。她突然意识到:六百年前史官不敢记载的"谢昭通敌案",正是自己此刻正在书写的《烬余录》。
"你终于看懂了。"谢昭立于碑林深处,黥面被月光镀成银灰色,"《宋史》说你是我的同谋,可他们不知道——"他扯开衣襟,胸口皮肤碳化如焦纸,"你本就是我的半身。"
【现代线】基因悖论
实验室警报声刺破夜空,导师盯着基因图谱目眦欲裂:"线粒体序列显示……沈蘅是谢昭直系后裔!"
紫外线扫描仪投射出诡谲影像:嘉定三年的沈蘅正用金针刺破指尖,将血滴入谢昭黥面药膏。碳化残页突然浮现西夏文咒语——正是现代沈蘅修复古籍时破译的第一条密文。
"历史闭环度已达97%——"
笔记本在烈焰中凝成青铜匣,匣内人皮残页拼出沈蘅的出生证明:父母栏赫然写着"谢昭、林氏"。
【权力漩涡】
临安瓦市地下,金国细作破译火浣布密码时,发现谢昭的北伐路线竟与沈蘅现代论文《南宋军事地理考》完全重合。枢密院暗桩突袭交易现场,缴获的"密信"却是沈蘅穿越前发给导师的邮件:
"谢昭通敌案存在三大疑点:
黥面药膏含硝酸银,可紫外线显影;
《烬余录》碳化层夹带火浣布纤维;
谢氏族谱记载其无后,但墓室出土儿童骸骨……"
李太监狞笑着将密信投入火盆:"原来沈姑娘才是通敌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