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待嫁少女 ...


  •   在那座被岁月温柔抚摸,却又顽固坚守着古老传统的小镇上,每一寸空气似乎都弥漫着陈旧而熟悉的气息。镇口那棵百年老槐树,像一位沉默的见证者,目睹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传统的轨迹中前行。而黄静怡,这个正处在初中二年级,本应在校园里肆意挥洒青春的少女,却在命运与传统习俗的双重裹挟下,不得不无奈地中断了自己的学业,被迫回到家中,全身心地筹备与素未谋面的赵达的亲事。
      黄静怡常常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自家门口那有些斑驳的石阶上,眼神悠悠地望向远方那片似乎没有尽头的天际线。小镇的天空总是湛蓝得近乎透明,偶尔飘过几朵白云,像极了她此刻飘忽不定的思绪。微风轻轻拂过,撩动着她那简单束起的马尾辫,发丝在风中肆意飞舞,她的思绪也随之飘远,脑海中满是对赵达模样的想象。
      她不知道那个即将与自己共度一生的人,究竟有着怎样的面容、怎样的性格。是高大帅气,带着爽朗的笑容,笑起来会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能瞬间驱散她心中的阴霾?还是温文尔雅,浑身散发着书卷气息,说起话来轻声细语,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智慧的光芒?这无数种猜测在她心中交织,如同乱麻一般,让她对未来既怀揣着一丝懵懂的期待,又弥漫着深深的迷茫。她时而会因为脑海中浮现出的某个美好的想象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羞涩的笑意;时而又会因为想到未来的不确定性,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家中的长辈们早已忙碌开了,为她的亲事操碎了心。祖母佝偻着身子,颤颤巍巍地翻出了压在箱底多年的陈旧账本。那账本的纸张已经泛黄,边缘也有些破损,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碎成粉末。祖母戴着老花镜,用她那干枯如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翻开账本,那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当年定下这门亲事时的诸多细节。她一边看,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仿佛在重温那段尘封已久的记忆。“当年啊,你爷爷和陈家老爷子可是在这棵老槐树下,郑重其事地定下了这门亲事。那时候,你们都还没出生呢。” 祖母的声音有些沙哑,却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母亲则一头扎进了针线活中,没日没夜地为她赶制嫁妆。母亲坐在那张老旧的木桌前,桌上的台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映照着她专注的面容。她的眼神紧紧盯着手中的针线,仿佛那是她此刻生活的全部。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从母亲那布满老茧却灵巧依旧的手中诞生。绣品上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鸟儿似乎在展翅欲飞,鱼儿仿佛在水中嬉戏,花朵娇艳欲滴,仿佛带着生命一般,似乎在诉说着对黄静怡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母亲偶尔会停下手中的活,抬起头,看着黄静怡,眼中满是温柔与慈爱:“静怡,这些嫁妆,都是妈妈对你的心意,希望你到了陈家,能过得幸福。”
      除了准备嫁妆,长辈们还不辞辛劳地教黄静怡各种持家本领。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小镇的寒意,天边才刚刚泛起一丝鱼肚白,黄静怡便被母亲那略带急切的声音叫到厨房。厨房的灶台上,铁锅冰冷,柴禾凌乱地堆在一旁。
      母亲手把手地教她如何生火做饭,怎样辨别食材的新鲜与否,怎样调味才能让饭菜可口。母亲拿起一根火柴,轻轻一划,“嗤” 的一声,火苗蹿了起来,她迅速将火柴凑近柴禾,不一会儿,灶膛里便燃起了熊熊大火。
      “静怡,记住,生火的时候要先放些易燃的干草,再慢慢加柴。” 母亲一边说着,一边示范给黄静怡看。黄静怡学着母亲的样子,拿起火柴,手却微微颤抖着,试了几次才成功点燃。在那呛人的炊烟中,黄静怡努力地学习着,她的额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灶台上。她却依旧全神贯注,眼睛紧紧盯着母亲的每一个动作,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她拿起一把青菜,仔细地清洗着,手指在菜叶间穿梭,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切菜的时候,她的手有些生疏,菜切得大小不一,但她没有气馁,一次次地尝试着。
      午后,阳光变得有些炽热,洒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祖母又拉着她坐在织布机前,耐心地教她织布的技巧。那架古老的织布机,木质的机身已经被岁月打磨得光滑,上面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祖母坐在织布机前,双脚熟练地踩着踏板,双手灵活地穿梭在经纬线之间。那复杂的经纬线,在祖母的手中仿佛有着自己的生命,轻松地交织成美丽的布匹。
      “静怡,织布啊,讲究的是个手眼协调,心要静。” 祖母一边说着,一边让黄静怡坐在她身边,手把手地教她。黄静怡一开始总是手忙脚乱,线团常常缠成一团,她急得满脸通红,额头上的汗珠再次冒了出来。但她咬着牙,一次次地尝试,眼神中透着坚韧。她紧紧地盯着织布机,双手小心翼翼地操作着,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她织出了一小段虽然歪歪扭扭,但却凝聚着她努力的布匹。祖母看着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家静怡真聪明,学得真快。”
      黄静怡表面上顺从地接受着这一切,认真地学习着长辈们传授的每一项技能,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却隐隐地不安着。这种不安如同一只无形的小虫,时不时地啃噬着她的心。每当她坐在门口,看着身边的伙伴们依旧背着书包,欢笑着去上学,心中便满是羡慕与失落。她想起自己曾经在校园里和同学们一起玩耍的日子,那时候的她,无忧无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她喜欢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述那些遥远而神秘的故事,喜欢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为了一个答案争得面红耳赤。而现在,这一切都离她远去了。她时常会想,自己的人生难道就只能这样了吗?未来的婚姻生活究竟会是怎样的呢?这些未知如同厚重的阴霾,笼罩在她的心头。她不敢向长辈们倾诉自己的心声,她知道,在长辈们眼中,这门亲事是天经地义的,是为了她的未来着想。她只能将这些困惑和不安深深地埋在心底,独自承受着。
      夜晚,万籁俱寂,月光如水般洒在黄静怡的窗前。她的房间不大,布置得简单而朴素。一张木床,一个衣柜,一张书桌,便是她房间的全部家当。黄静怡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房间里的每一丝细微声响,此刻都被无限放大,仿佛都在诉说着她内心的恐惧。窗外,偶尔传来几声虫鸣,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她害怕自己无法胜任一个妻子的角色,害怕与赵达无法相处融洽,害怕未来的生活不是自己所期待的模样。她望着天花板,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她想起了母亲为她赶制嫁妆时疲惫的身影,想起了祖母讲述亲事时坚定的眼神,她知道自己不能辜负长辈们的期望。但她的内心深处,却又渴望着能有不一样的生活。她在心中默默祈祷着,希望未来的日子能如长辈们所说的那般,安稳而幸福。
      她想象着自己和赵达在一起的生活,也许他们会一起在田间劳作,一起在院子里乘凉,一起度过一个又一个平凡而温馨的日子。想到这里,她的嘴角微微上扬,脸上露出了一丝憧憬的笑容,在这笑容中,她渐渐地进入了梦乡,梦中,有一个模糊的身影,正牵着她的手,走向一个充满阳光的地方。
      日子一天天过去,黄静怡在筹备亲事的过程中,逐渐变得熟练起来。她已经能熟练地生火做饭,做出一桌虽不丰盛但却可口的饭菜。她织出的布匹也越来越平整,绣出的图案也越发精美。然而,她心中的不安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随着婚期的日益临近,这种不安反而愈发强烈。
      有一天,黄静怡在集市上偶然遇到了她的初中同学晓妍。晓妍依旧背着那个熟悉的书包,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看到黄静怡,晓妍兴奋地跑了过来:“黄静怡,好久不见啊!你怎么没去上学了?” 黄静怡的笑容有些勉强:“我…… 我家里有点事,就不上学了。”
      晓妍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但很快又被兴奋所取代:“学校里可好玩了,最近我们还参加了一个知识竞赛,可有意思了。你真的不打算回去上学了吗?” 黄静怡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尖,沉默了片刻后说:“不了,我要准备嫁人了。” 晓妍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嫁人?你还这么小,怎么就嫁人了?” 黄静怡苦笑着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晓妍似乎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连忙安慰道:“不过,嫁人也挺好的,说不定你会遇到一个很爱你的人呢。” 黄静怡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希望如此吧。”
      和晓妍分别后,黄静怡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她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小镇上熟悉的街道和店铺,心中却充满了陌生感。她觉得自己仿佛已经不再属于这个曾经熟悉的世界。回到家,母亲正在院子里晾晒她新绣好的手帕。看到黄静怡回来,母亲笑着说:“静怡,你看,你绣的手帕多漂亮,陈家人看到了,一定会喜欢的。” 黄静怡看着母亲手中的手帕,心中却没有一丝喜悦。她默默地走进房间,坐在书桌前,看着那本已经许久没有翻开的课本,泪水再次模糊了双眼。
      夜晚,黄静怡躺在床上,又一次陷入了失眠。她想起了自己曾经的梦想,她曾经希望自己能考上大学,走出这个小镇,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她想去大城市里感受那繁华的街道,想去领略那不同的风土人情。而现在,这一切都变得遥不可及。她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不知道和赵达的婚姻会是怎样的结局。
      她在黑暗中睁着眼睛,心中充满了无助和迷茫。突然,窗外传来一阵轻柔的风声,仿佛在低语着什么。黄静怡静静地听着,心中似乎有了一丝安慰。她在心中默默告诉自己,无论未来如何,她都要勇敢地去面对。也许,在那未知的婚姻生活中,她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在这自我安慰中,她终于慢慢地进入了梦乡,梦中,她看到了自己和赵达手牵手,走在一条洒满阳光的小路上,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那一片云》故事公告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