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新际燎原 ...

  •   《花房故事集》的成功如同春日的藤蔓,在城市的角落悄然攀援生长。
      某天清晨,阎楼煜接到一通陌生来电,电话那头是儿童福利院的负责人,声音里带着期待:“孩子们读了绘本后,特别希望能来花房看看,不知你们是否愿意接待?”
      宫铄握着浇花壶的手顿了顿,目光扫过墙上林昭然绘制的互动墙涂鸦,点头道:“不仅要接待,还要给他们办一场专属的‘花房体验日’。”
      消息传开后,众人迅速行动起来。阎楼煊连夜设计了童趣版导览手册,每一页都画着会说话的花朵和音符;周逸轩改编了轻快的儿歌,将花房故事融入旋律;林昭然则在花房的空墙上留出大片空白,准备让孩子们自由创作。
      体验日当天,福利院的大巴车缓缓驶入。
      几十个孩子像欢快的小鸟般涌进花房,惊叹声此起彼伏。
      “快看!这朵玫瑰会发光!”
      “这个音符形状的风铃会唱歌!”
      阎楼煜蹲下身,手把手教孩子们认识不同的花卉,宫铄则在一旁将孩子们的笑语录进手机,准备剪辑成新的音乐素材。
      林昭然带着几个孩子围坐在画架旁,分发着彩笔和画纸:“今天我们不画现成的图案,就画你们心里的花房!”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歪着头,认真地问:“我可以画会飞的向日葵吗?”
      “当然可以!”林昭然笑着在她的画纸上添了一对翅膀,“在花房里,所有梦想都能开花。”
      与此同时,周逸轩和陈无梦架起简易的舞台。周逸轩弹着尤克里里,带领孩子们合唱改编后的《花房童谣》,陈无梦则用打击乐器模仿雨声、风声。
      当孩子们奶声奶气地唱到“星星落在花瓣上,我们的故事在生长”时,在场的大人们都悄悄红了眼眶。
      角落里,一个沉默寡言的男孩始终攥着画笔发呆。
      阎楼煊注意到后,轻轻在他身边坐下,递上一张闪着银光的卡纸:“试试用这个画夜空?”
      男孩犹豫着接过,渐渐沉浸在创作中。等他抬起头时,卡纸上已经布满了用金粉勾勒的星星,还有一座漂浮在云端的花房。
      体验日结束时,每个孩子都收到了特别的礼物——阎楼煊用3D打印机制作的专属花朵徽章,背面刻着他们的名字。
      孩子们举着徽章,依依不舍地登上大巴车,车窗里不断飘出“下次还要来”的呼喊。
      当晚,花房的星星灯亮起,六人围坐在满地的儿童画作中间。
      林昭然翻看着那张画着云端花房的卡纸,感慨道:“原来最动人的创作,往往来自最纯粹的想象。”
      周逸轩若有所思地打开音乐软件,白天录制的童声合唱在花房里流淌:“我们要不要以孩子们的创意为灵感,做一场公益音乐会?门票收入就捐给福利院。”
      这个提议得到了热烈响应。接下来的半个月,花房变成了创意工坊。
      阎楼煊将孩子们的画作设计成音乐会海报,林昭然负责舞台布景,用彩纸和灯光还原画中的奇幻世界;周逸轩和陈无梦将孩子们随口哼唱的旋律改编成完整曲目;阎楼煜和宫铄则忙着联络场地、安排票务。
      音乐会当天,剧场被布置成童话般的花房。
      舞台上,巨大的LED屏幕播放着孩子们的绘画作品,林昭然设计的立体花朵装置随着音乐缓缓开合。
      当周逸轩奏响那首融合了童声合唱的《云端花房》时,观众席里,福利院的孩子们激动地挥舞着荧光棒,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散场后,一个孩子跑到后台,将一朵自己手工制作的纸花送给阎楼煜:“叔叔,这是我心里的花房,永远不会凋谢。”
      阎楼煜小心翼翼地接过,抬头望向伙伴们。
      灯光下,每个人的眼睛都闪着光,他们知道,花房的故事早已不再局限于这一方小小的天地。
      那些被爱与梦想滋养的种子,正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无限可能。
      当“花房乌托邦”的暖光在雨夜中愈发明亮,阎楼煊、林昭然和周逸轩却不得不收拾行囊,重返校园。
      临走前的清晨,阳光穿透厂房巨大的玻璃窗,在地面投下长长的光束,三个孩子的行李箱整齐地摆在大厅中央,与周围忙碌的身影形成鲜明对比。
      “这次回去,我们就是花房在学校的‘特派大使’了!”
      阎楼煊笑着举起新设计的花房徽章,别在书包上。她的行李箱里塞满了孩子们的画作和手工艺品,准备带回美院举办一场“梦想接力展”。
      林昭然则把这段时间收集的声音素材拷进硬盘,那些孩子们嬉戏的笑声、触摸花瓣的轻响,都将成为他毕业设计的灵感源泉。
      周逸轩调试着新组装的便携式音响,这是他专门为花房活动设计的设备。
      “等我开发出能实时转化绘画为音乐的程序,下次回来就能在现场演示了!”
      他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手指在琴键上轻轻敲击,弹出一段即兴旋律。
      送别时,福利院的孩子们围着三人,手里捧着自制的礼物。
      小宇踮起脚尖,将一串用贝壳穿成的风铃挂在林昭然脖子上:“昭然哥哥,想我们的时候就摇一摇,这是大海的声音!”
      小远则递给周逸轩一张手绘的乐谱,上面画满了奇特的音符和星星:“这是我写的新曲子,等你帮我变成真正的音乐!”
      回到学校后,三人迅速行动起来。
      阎楼煊在美院成立了“花房艺术社”,每周组织同学去花房乌托邦支教,教孩子们绘画和雕塑。
      她还发起了“旧物新生”项目,将孩子们用废品创作的艺术品进行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给特殊教育机构。
      林昭然的工作室里,堆满了从花房带回来的录音设备。
      他把孩子们的声音与城市的喧嚣、自然的鸟鸣融合,创作出实验性音乐作品《生长的声音》。
      在学校的艺术展上,这些作品通过环绕音响播放,配合动态光影装置,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生机勃勃的花房之中。
      周逸轩则带领音乐系的学生成立了“花房音乐志愿者队”,定期前往特殊学校举办音乐会。
      他们改编经典曲目,加入更多节奏鲜明的元素,让自闭症儿童能通过身体的律动感受音乐。
      他还开发了一款音乐互动APP,用户可以通过涂鸦生成专属旋律,软件的启动界面就是小远画的银河花房。
      尽管忙碌,三人依然保持着与花房的紧密联系。
      每周视频会议时,阎楼煜和宫铄会分享花房的新动态,陈无梦则展示正在创作的主题曲。
      看着屏幕里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林昭然总会想起那个在厂房里自由涂鸦的午后,周逸轩则默默在笔记本上记下新的灵感,阎楼煊已经开始构思下一次的艺术活动方案。
      季节流转,花房乌托邦在众人的努力下不断壮大,而三个孩子也在各自的领域绽放光芒。
      他们就像从花房飞出的蒲公英,带着爱与梦想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播撒希望。
      每当夜幕降临,城市的某个角落,或许就会响起一段熟悉的旋律,或是绽放一幅充满童趣的画作,那都是花房故事在继续生长的印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