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春日絮语 ...
-
三月的细雨裹着料峭春寒,花房的玻璃上凝着朦胧水雾。
阎楼煊把画板牢牢捆在行李箱外侧,帆布包上挂着的银杏叶挂坠轻轻摇晃,那是江叙白亲手制作的情侣信物。
她蹲在花房角落,小心翼翼地将几株扦插的薄荷苗装进保温盒:“哥,这些得按时晒太阳,叶子蔫了就喷点稀释的营养液。”
江叙白正跪在地上整理电子设备箱,眼镜下滑到鼻尖也浑然不觉。
他掏出个自制的温湿度监测仪,外壳上用颜料画着卡通向日葵:“阎哥,这个装置连了云端,数据异常会自动报警。”
说着又摸出个木质八音盒,盒盖上雕刻着花房的轮廓,“这是用改造音响剩下的边角料做的,转动发条就能播放《雪绒花信》。”
送行的路上,阎楼煊的话匣子像永远关不上的水龙头:“我们在学校申请了艺术工坊,打算教孩子们用废旧材料做乐器!”
她突然转身,从包里翻出本手绘册子,“你看,江叙白把你教的嫁接技巧都画成漫画教程了!”
江叙白耳尖泛红,默默把她被风吹乱的围巾重新系好。
看着大巴车缓缓启动,阎楼煜怀里还抱着阎楼煊硬塞过来的陶土花盆,盆壁上歪歪扭扭刻着“煊煊培育”。
回到花房,宫铄正在调试江叙白新安装的智能灌溉系统,管道末端的喷头随着音乐节奏变换喷洒形状:“这小子走前通宵写程序,说要让花房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不同的曲子。”
此后的日子,花房的邮箱成了惊喜百宝箱。
阎楼煊每周都会发来速写本扫描件,画里有她教特殊儿童画画的场景,也有江叙白调试设备时专注的侧脸;江叙白则定期传来技术升级方案,最新设计的感应装置能将参观者的脚步声转化为和弦。
有次视频通话,他们兴奋地展示校园艺术展筹备现场:巨大的幕布上投影着花房四季的影像,音响里流淌的,竟是孩子们用自制乐器演奏的《花房之歌》。
清明前夕,阎楼煜在花房发现了个神秘包裹。
拆开层层牛皮纸,里面是个手工制作的时光盒:装满美院同学祝福的录音芯片、阎楼煊未完成的大型壁画草稿,还有张照片——阎楼煊和江叙白站在樱花树下,背后的展板写着“花房分社正式成立”。
江叙白附的信里写道:“我们把花房的温度,装进了每个音符和画笔里。”
夜深人静时,花房角落的八音盒自动响起熟悉的旋律。
阎楼煜望着窗外摇曳的花枝,突然想起妹妹小时候总爱问:“哥哥,花房的故事能讲一辈子吗?”
此刻,他终于懂得,有些温暖不必困在方寸之地,当珍视的人带着这份爱走向远方,花房的故事便会化作千万缕春风,在更辽阔的天地间,继续温柔地生长。
梅雨时节的傍晚,花房的玻璃被雨雾洇成朦胧的灰蓝色。
阎楼煜擦拭着江叙白留下的感应设备,突然听见后台传来刺耳的电流杂音。
原本随着雨声变换的灯光开始疯狂闪烁,悬挂的风铃不受控地剧烈摇晃,发出尖锐的碰撞声。
宫铄冲进来时,正好看见监测屏上的数据曲线像失控的心电图般疯狂跳动。
“系统被入侵了!”江叙白的声音从视频通话里传来,他的镜片泛着电脑屏幕的冷光,额角还沾着不知何时蹭上的颜料,“我刚在学校机房检测到异常IP,对方似乎在破解花房的音乐控制系统。”
阎楼煊突然挤入画面,头发乱糟糟地扎成丸子头,手里举着速写本:“哥!我把最近收到的匿名恐吓信扫描给你!”
信纸照片上,用报纸剪贴拼成的字迹透着诡异:“停止那些‘无用’的艺术,这里本该是寂静的角落。”
落款处画着一朵被利刃刺穿的花。阎楼煜感觉后颈泛起凉意,想起上周深夜值班时,曾发现花房外有未熄灭的烟头,当时以为是路人留下的。
接下来的日子,花房气氛骤然紧张。
江叙白连夜开发出加密程序,戴着黑眼圈反复测试;阎楼煊将恐吓信细节画成素描,试图从剪贴的报纸边缘寻找线索;就连福利院的孩子们都察觉异常,小宇偷偷塞给阎楼煜一颗糖果:“叔叔别害怕,我们画好多魔法花朵保护你!”
第七天凌晨,监控系统突然捕捉到异常热源。
阎楼煜握着电筒冲进花房后院,借着手电的光束,看见一个蒙着面的身影正在撬工具房的锁。“站住!”他的喝声惊飞了屋檐下的雨燕,对方转身就跑,却在翻墙时遗落了本破旧的笔记本。
笔记本里夹着张泛黄的剪报,是二十年前花房旧址的新闻——那里曾是家倒闭的工厂,报道下方用红笔批注着:“资本的蛀虫,艺术都是骗局”。
更令人心惊的是,内页画满了花房的设计图,每张图纸角落都标注着“毁灭计划”。
“是偏执狂。”江叙白通过视频分析道,他将笔记本上的字迹与恐吓信进行比对,“这人对艺术商业化存在极端抵触,认为花房用公益包装‘资本游戏’。”
阎楼煊突然想起什么,翻出自己的旧画稿:“我刚入学时,在画展上和人起过争执,对方说我的作品是‘富人的消遣’...”
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经过警方调查,嫌疑人竟是美院退休的老教授,因目睹艺术界的功利现象逐渐心理扭曲。
当警察在他昏暗的地下室找到作案工具时,墙上贴满了花房活动的照片,每张都被红色记号笔打了叉。
风波平息那天,江叙白和阎楼煊匆匆从学校赶来。
看着完好无损的花房,阎楼煊突然红了眼眶:“哥,我以为...”
“傻丫头,”阎楼煜揉了揉她的头发,目光扫过墙上孩子们新画的守护天使,“只要这里还有人相信美好,花房就永远不会熄灭。”
江叙白默默打开调试好的音响,重新编曲的《雪绒花信》流淌而出,这次加入了孩子们用陶土乐器录制的和声。
雨不知何时停了,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亮花房玻璃上未干的水珠,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