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 9 章 ...

  •   翌日清晨,阳光刚刚洒向大地,第二支队便迅速行动起来,兵分两路对娄簌雪的社会关系展开全面调查。

      连云亲自带队前往娄簌雪户籍所在地——洛庆市旸兴县。裴衷则带领另一队人马奔赴娄簌雪原单位改制后的洛钢股份有限公司。

      旸兴县位于洛庆市的最西端,与市区相距甚远,大约需要三个小时的车程。此地地处我国西南腹地,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以山地地貌为主的地形特征,同时,这里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充满了浓郁而独特的风土人情。

      警车缓缓驶出洛庆市区,很快便驶离了高速公路。随着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近,路况逐渐变得复杂起来。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仿佛一头巨兽张开着大口;另一侧则是高耸陡峭的峭壁,像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公路犹如一条蜿蜒的丝带,沿着山腰顺时针盘旋而上,远远望去,仿佛悬在空中一般,险峻异常,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上了盘山路约摸半小时,张一鸣额头上已然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他小心翼翼地慢慢把车停在一处较为平缓弯道的观景平台上。随着车辆熄火,他拉好手刹,这才抬手一抹额头的汗水,带着几分无奈与悻悻,转头看向身后的连云,语气中满是担忧:“连队,这山路实在是太陡峭了,弯又急又多,为了大家伙儿的安全着想,”说着,他一边掏出手机,一边继续说道,“要不,我跟旸兴县公安局的同学打个电话,请他帮忙支援一下?”

      连云正准备回应,坐在副驾的桀海侧身过来,目光灼灼地看向连云。他的眼神中透着自信与坚定,“连队,要不我来开,可以吗?”说话间,桀海已经打开手机相册,动作娴熟地翻出一张参加西南山区越野车训练营的结业证书,递到连云面前,认真地解释道:“这种路况在我们集训的范围内,经过专业训练,我有信心能保证安全驾驶。”

      西南山区地形复杂多变,盘山公路更是以险峻著称。为了提升“准警察们”在复杂路况下执行任务的安全性,当地公安大学常常会精心挑选驾驶技术出众的学生参加山地越野集训。在集训项目中,盘山公路弯道安全驾驶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要求学员们必须熟练掌握在各种复杂弯道和危险路况下的驾驶技巧。

      连云虽并非毕业于公安大学,但这个传统他早有耳闻。看着桀海手机上的照片,他深知能在这样的集训中顺利结业,桀海的驾驶技术必定相当过硬。

      “好的,那换你开。”连云信任地对桀海点点头,眼神中带着关切,“慢点儿开,千万注意安全啊。”

      张一鸣听闻,看了看左侧后视镜,确认后方没有车辆驶来,便赶紧松开安全带,推开车门下车。在与桀海擦肩而过的时候,他用力拍了拍桀海的肩膀,带着一丝嘱托:“兄弟,靠你了啊!”

      桀海笑着点点头,眼神中满是自信。

      警车再次启动,导航里传出温柔的女声提示音:“距离目的地还有五十公里,大概需要一小时。”

      盘山路延伸到半山腰时,道路开始盘旋向下。大约十分钟后,一段“S”形弯道巧妙地把两座山连接起来。只见桀海双手稳稳地握着方向盘,眼神专注,警车在他的操控下丝滑地驶上另一座山。这一次,弯道却是逆时针往下,给人一种别样的驾驶体验。

      经过这段平缓的S形弯道时,桀海趁着路况平稳,飞快地瞥了一眼后视镜。只见坐在他身后的连云双目微阖,神情放松,不知是在闭目养神,还是已经阖眸假寐。

      桀海微微勾了下嘴角,眸底闪过一丝意味不明的笑意。那笑意中,似乎藏着对连云的关心,又似乎有着一些只有他自己才懂的小心思 。

      在旸兴县公安干警的全力协助下,连云一行人终于锁定了娄簌雪父母家的旧址——一处弥漫着岁月痕迹、即将拆迁的老旧棚户区,这里曾是原旸兴县高级中学教师住宅区。

      远远望去,三排八间两层的红砖楼房,呈阶梯上升的形式纵向排列,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宛如一位迟暮的老者,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红色的砖墙早已褪去了昔日的鲜亮色彩,如今只剩下一片灰败,在阳光的映照下,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萧索。墙皮脱落的地方,露出斑驳的内里,仿佛是岁月刻下的深深印记。

      “这里原本住着三十多户老师呢。”片区派出所经验丰富的民警老张,一边带着众人往住宅区缓缓走去,一边指着那些红砖楼房介绍道。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感慨,似乎在回忆着曾经这里的热闹景象。“前些年,学校迁往新址,一些年轻老师陆续搬走了。去年县里统一规划拆迁,又有二十四户相继离开。现在啊,还坚守在这里的就只剩四户喽。你们可算是来得早,再过一个月,估计这里就人去楼空啦。”

      说着说着,众人便来到了第二排一楼东头的住户门口。老张抬手轻轻敲门,同时回头向连云他们解释:“去年启动拆迁工作的时候,我们所负责这一片的拆迁治安巡防,那阵子天天在这儿转,跟这儿的住户都混熟了。”

      “谁啊?”一个沙哑且沧桑的声音从虚掩的门里传了出来,声音中带着一丝慵懒与疑惑。

      “诶,崔老师,是我啊,派出所的老张头儿。”老张提高音量,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

      片刻后,一个大约七十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杖,从门洞里缓缓挪了出来。老人身形佝偻,每一步都迈得小心翼翼。他推了推鼻梁上那副有些陈旧的眼镜,眯着眼看向门外的众人,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哦,是小张啊。好长时间没过来了吧?”随后,老人抬眼打量了一下老张身后的几个年轻人,目光中带着几分好奇,“这是……有什么事吗?进来说吧。”说着,老人侧身往屋里让了让。

      众人鱼贯而入。老张笑着说道:“好的,崔老师,我给您介绍一下,这几位同志是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警察,这次来呢,是想了解一下咱们学校教师娄一墨和白雪琴家里的事情。”

      崔老师微微点头,示意大家坐下,缓缓回忆道:“娄一墨一家三口当年就住在第一排东边第二间。他们可是六十年代的高级知识分子啊,在恢复高考的前一年,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旸兴县教高中。夫妻俩那为人,特别谦逊有礼,娄老师教物理课,讲得深入浅出,学生们都爱听;白老师教英语课,发音纯正得很。簌雪那孩子啊,到旸兴县的时候还不到十岁,聪明伶俐得很,见人就笑,特别招人喜欢。”

      “她十八岁的时候,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市工业大学。每年过年,都会回来陪父母一段时间。那时候啊,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可让人羡慕了。”崔老师的眼神中透着一丝怀念。

      “不过,九十年代末的时候,娄一墨和白雪琴相继离世。簌雪那孩子坚强,默默收拾完父母的遗物,把房子交还给学校后,就再也没回来过了。”

      “他们家住过的那间房,后来又住过两户人家,经过这么多年的折腾,里面早就没有娄簌雪家庭成员居住过的任何痕迹了。”

      了解完情况后,连云他们随即又马不停蹄地走访了其余三户教师。然而,一番询问下来,并没有获取到更详细的信息。

      “怎么办,连队?”张一鸣抬腕看了眼时间,时针已经悄悄走过了傍晚的刻度,天色渐暗,“今晚先在县里住一宿,明天继续走访其他二十几户老师,可以吗?”

      连云下意识地看看天,此时,山里的雾气已经悄然升腾起来,如轻纱般弥漫在四周,给整个山区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朦胧。不仅如此,山区的夜晚道路状况复杂,雾气会严重影响视线,盘山公路本就崎岖险峻,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行车,危险系数极高。而且,他们对当地路况并不熟悉,夜间赶路万一遇到突发状况,很难及时应对。此外,继续走访其他教师需要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状态,经过一天的奔波,大家都已经有些疲惫,在县里住宿一晚,能让大家得到充分的休息,以便明天更高效地开展工作。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连云果断说道:“好的,趁这会儿学校还没放学,赶紧去把其他教师的信息收集一下。”

      众人立刻赶到学校。学校档案室里,旧档案资料堆积如山,由于并没有实行电子化管理,查找起来困难重重。而且教师住宅楼在这些年间住户更迭频繁,想要从这堆积如山的故纸堆里找到那些与娄簌雪一家同期居住过的教师信息,简直如同大海捞针。

      大家分工协作,有的负责翻阅档案,有的负责记录整理。时间在紧张的查找中悄然流逝,档案室里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偶尔的低声交流。

      终于,当拿到仅有的十二名教师信息的时候,窗外早已是一片漆黑,夜幕完全笼罩了整个旸兴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