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 10 章 ...

  •   在家住了一晚,陈时第二天早上起了个大早,跟陈母打了声招呼就开车出了门,拎着提前买好的东西,直奔奶奶家去。
      在老家陪奶奶说了会儿话,又留下吃过午饭,两点不到,陈时就准备开车回A市。
      天气已经渐凉,刮起阵阵秋风,道路两边金黄的落叶被卷起一层又一层。
      熟悉的道路让陈时心里一动,于是他接着就变了道,在最近的一个路口调头上了另一条道。
      五分钟后车在市实验中学门口停下,校门口的一切都还是陈时记忆里的样子,除了细枝末节上的一些新布置。
      陈时停好车走到校门口,正值周六,校门没有门禁管制。
      “干什么的?”
      门口保卫室里出来一个穿着保安制服大爷,开口拦住正要进去的陈时。
      “就进去看看,我也是这毕业的。”
      保安大爷听后打量了一下,没看出什么问题,就挥手放了陈时进去。
      也不知道最近是不是有检查,还是有宣传任务,陈时刚走到校前广场上,就发现两边摆了长排的宣传栏,右边勤政楼前的喷泉池也开着。
      陈时一路走过去,边走边浏览着宣传栏上的内容。有些是学生的字画,有些是评选出的优秀版报,还有各种文艺汇演活动的照片和老师工作照。
      突然,他停住了脚步,瞳孔放大。
      一张几乎占据了整个布告栏的的红底光荣榜赫然出现在他眼前,在一段长长的导语之后,罗列了往届优秀毕业学生的名字,附带一张张当年的学生照和学习经历的简介。
      陈时目光颤动,喉结上下翻滚了一下。
      光荣榜上的开头列的是每年升重点大学的毕业生,顺序按时间排列,由近及远。
      陈时直接从最后一排倒着往上看回去,没多久就找到2010届的开头,在第二行最后一个看见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再往上两排,在2011届毕业生里面,看见了周岩的名字。
      “陈时,班级:2010届3班,高考分数:\,本科录取学校:美国C理工大学”
      “周岩,班级:2011届17班,高考分数:685,本科录取学校:A大环境专业,本硕连读。”
      介绍最左边还放了一张当事人高中时期的学生证照片,年代久远,像素模糊。
      照片里的周岩,留着规矩的寸头,校服领口耷拉在脖子两边,看向镜头的眼神十分平静,脸上不带任何表情。
      有那么一瞬间,过去如同洪水猛兽一般,从四面八方向陈时奔腾袭来,而他就站在这条时间长河的中心,几乎就要被回忆扑倒。
      印象里的周岩从没有留过寸头。陈时猜红字喜报里的这张照片,应该是他复读那年学校给重新拍的。
      突然一阵熟悉的铃声打响,教学楼那边继而传出喧闹的声音,轮到下课时间。
      陈时拿出手机看了眼时间,正好两点四十五,已经不早了。
      他抬头再看了一眼周岩的照片,顿了片刻,然后转身离开。
      回到西陵区出租房里的时候差不多六点,天色已经昏暗不清。
      陈时开门进屋打开灯,屋里摆设和自己走的时候没多大差别,陈宇也不出所料不在。
      他简单弄了点饭吃完收拾好,接着又洗了个澡,再出浴室门时,屋外已经响起连绵不断的哗啦声。
      陈时走到客厅的阳台前,外面没有路灯,一片漆黑。只有推拉门的玻璃上已经布满了不断更新的水珠,阳台上也积起了几公分的水。
      谁也不知道雨是什么时候下大的。
      陈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陈宇,连忙拿起手机给对方打电话,结果一连三个,全是占线无人接听。
      他顿时有些不安,时间已经晚上八点多,小行山离这里不过二十多公里,陈宇他们就算在他回来之前才出发,也早到了。
      想到这里,陈时再也等不下去,匆匆换了衣服拿上车钥匙就出门。
      半小时后,门头村边上,监测中心的大门被人敲了两遍,屋里随之响起阵阵狗吠,屋里的人才听见。
      “谁啊?”
      没过一会儿,大门里面的锁头传来转动的声音,有人一边开门一边问。
      不是熟悉的那个声线,陈时忐忑了一路的心放下来。
      “我也是林场单位的,水林公司调来这边驻场的,”陈时抓紧自我介绍,说明来意,“我来找李亚飞,还有另一个同事,他俩来过这吗?”
      大门被打开,一张中年男人的脸露出来,好奇打量了一下陈时。
      “他没在这儿,也没其他人来过。”
      陈时的心沉了下,想了想问道:“那你能给我个李亚飞的电话号码吗?我联系一下他。”
      “你没他电话?”男人皱眉问。
      “没有,”陈时赶忙解释,“我和他不熟,但跟他一起的那个人是我弟弟。”
      对方没回答,目光审视地看着他,似乎在判断陈时这话的真假。
      两人面对面,一个站在门内,一个站在门外,囤积的雨水从狭窄的屋檐上飞溅下来,打湿了两人的背。
      “要不你先进来吧?”男人终于松了口,把门拉开,让出了空。
      陈时点头道谢,没有推辞跟着进了屋。
      两人穿过院子,陈时被带到一个类似值班室的房间里坐下,然后又听对方先做了自我介绍,说他叫王文。
      接着就见他从桌上拿起了一部手机,翻找到一个电话号码,拨了过去。
      “嘟嘟”声没响几秒钟,电话就被人接通。
      “喂?亚飞吗?”王文拿着手机看着陈时,停顿两秒,又说,“有人找你,我把电话给他。”
      接着手机就被递到陈时手上,他忙接起来。
      “你好,你是李亚飞吗?”
      “对,你是?”
      “我是陈宇他哥哥,陈宇现在和你在一起吗?”
      “在,你等等。”对方说完,背景里传来短暂的异响。
      过了三秒,电话被重新接起,陈宇的声音从另一头传来。
      “喂,哥?”
      “你现在在哪儿?”
      “在回去路上啊,雨太大了,我们抄小路赶半天,才找到个地方躲雨。怎么了?”
      陈时顿时松一口气:“我怕你困山上了。刚给你打电话也打不通。”
      “手机进水关机了,”陈宇解释道,“刚开始还没信号,我拿出来看,手滑给掉水里了。”
      “行吧,那你们现在在哪儿了,要不我去接你们?”
      “不用,”陈宇报了个位置,拒绝道,“没多远,我们骑回去就行。”
      陈时没再坚持,挂了电话,回头刚想还手机和王文道谢,却没看见对方人。
      他有些疑惑,又发现里屋亮着灯,一些动静从虚掩上的门缝里传出来,似乎是王文在和谁打电话。
      陈时不好过去,也不好直接离开,只能坐下等着。
      不一会儿门打开,王文脸色难看地走出来,手里还紧握着卫星电话。
      “怎么了?”
      陈时有些担心地问。
      “刚村委会那边来消息,说山上出了泥石流,小路被封住了。但我们还有个今天要换班的值班人员没下来,给监测点发信息也没人回,我估计他已经在半路上了。”
      陈时的心突突跳着,问了一句:“是谁?”
      “周岩。”王文苦着脸,见陈时的脸色不对,忍不住问道,“你认识他?”
      陈时张嘴说不出话,嗓子似乎被什么堵住,只能点下头。
      王文没多想,既然陈时认识,他顺便就把和单位那边联系的任务给了陈时,而他继续找村委会那边,看有没有什么办法。
      最最当务之急是联系上周岩,确定他的安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村委会那边组成了临时支援队,去救援被困住的群众,但人力有限,一时间根本腾不出人来给王文。
      情况危急,山洪艰险,即使是熟悉路线的本地人也不敢轻易上山。
      所有能想到的办法和能联系的人都试了,但还是没有进展。
      “等等吧,”王文长叹一口气,“说不定周岩发现雨下大之后,第一时间就返回山上了,我继续和监测点联系,我们手机都安装了卫星定位器,早晚能知道他在哪里。”
      陈时没说话,只点了下头。这已经是目前最向好的打算了。
      两人焦躁不安地又等了一个多小时,近十一点的时候,村委会那边才传来消息,被困的村民已经全部安全撤离,现在都去了国道收费站的临时安置点。
      紧跟着周岩那边有了最新情况。监测中心电脑这边查收到了周岩通过GPS发送的位置信息,王文打开仔细对比查看,最后确认发射点海拔在比监测站低一百米左右的位置,而且偏离了正常路径。
      这是最坏的情况。看来周岩已经被困住了。
      王文第一时间反应就是找村支书,请求借救助人员一起上山带周岩撤离。
      但门前村的这座山本来就连着小行山一脉,海拔有近七百米,村户全在两百米以下,再往上平时都没人去。王文他们上去走的路也只有前半截是石头路,后半截都是靠人走出来的土路。
      雨没有减小的趋势,谁也不知道还会不会再发生山洪,救援条件苛刻,也没有万无一失的救援设备,谁也不肯去冒这个险。
      村支书只能劝王文再等等,等雨小了,等第二天天亮,等专业的救援人员到齐后,要是还没有周岩的消息就上山。再者往好了想,周岩发来的位置离监测站不算远,说不定他已经回去了。
      王文听完,只能勉强几句,挂掉电话。
      陈时在旁边一句不落听完,心情十分复杂。人被困在山上谁都着急,但目前天黑雨大,再加上泥石流,根本没有万全之策。
      他们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
      两个小时过去,雨势渐小,气象站那边也预测未来五小时的降雨量会一直下降,直到天亮后雨停。
      但是周岩那边依然没有动静。
      王文和陈时一直等到十二半点,才再次在电脑上接收到了周岩手机发出的GPS位置信息。
      然而希望转瞬即逝,王文和陈时看到分析结果那刻,心又一次慢慢沉下去。
      海拔比第一次高点,但还在低监测站一百米左右的位置,而且相对第一次的位置偏差更大。
      一个共同的猜想浮现在两人心里,周岩在意识到自己难以下山后,第一反应也是先回监测站,但不知道出了什么状况,他的尝试失败了,这几个小时的时间里,他都被困在原地。
      陈时想到这儿再也坐不住,立马就起身要往外走。
      “你去哪儿?!”王文预感不好,跟着站起来叫住他。
      “我要上山。”
      “雨都没停你自己怎么上?”
      “那总不能干等着吧?!”
      陈时指着电脑屏幕,地图界面还没关,周岩最后发送的位置点如呼吸灯一样闪烁。
      王文一时间也难以抉择,另一个人今天休班,监测中心现在就只有他自己,他不可能走开。
      空气凝固了一会儿,王文回过头,妥协开口。
      “你等着,我找个人守着,我们一起去。”
      二十分钟后,李亚飞开着一辆SUV停在监测中心门口,还带着陈宇。
      “你也要上去吗,哥?”陈宇把手里的背包递过去,里面装着临时找到的两件冲锋衣。
      陈时点头接过去:“我得上去。”
      明面上他好歹是项目负责人,被困住的也是他们公司的人,他上去救援合情合理。
      陈宇有些担心,但也知道没办法阻拦。
      “这是站里的卫星电话,”一旁的王文递给李亚飞,“你们收到周岩的新消息就给我打电话,或者发消息,山上信号不好,我们上去后每隔半小时给你们发一次GPS位置信息,如果有意外就联系救援队,听他们的指挥。”
      李亚飞点头接过去。王文背上补给包,和陈时套上雨衣,又简单交代几句后,就带着陈时开始上山。
      他们没有走村里常走的那条路,选择绕过山洪点,走了背面由驴友踩出来的小路,七拐八绕摸黑好不容易才爬升到三百米,花了将近两小时。
      王文按照约定给李亚飞发了四次定位,但一直没有收到山下的消息。不过雨眼见明显小下来,如气象台所预测的那样,应该天亮就会停了。
      但两人不敢多耽误一点时间。一想到周岩有极大的概率被困在山上某个地方,在一片漆黑湿冷中独自等着救援,陈时就根本没办法停下来。
      后半段的路十分陡峭直挺,都是人为一步步踩出来的节省时间的小路,全凭王文之前上山的经验带着陈时往上走。
      不知不觉又是一个半小时过去,要是平时爬三个半小时,他们早到监测站了,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连王文都没有十足的把握去估计。
      陈时一路紧跟在王文身后,期间休息不超过三分钟,这会儿已经止不住地大喘气。
      又上了一个坎,王文停下来回头拉陈时:“要不歇一会儿吧?缓口气。”
      陈时借力爬上去站稳,咽了下口水,问:“我们到哪儿了?”
      王文低头拿出手机点开卫星地图,辨别了下大概位置,欣喜地发现他们已经接近周岩第二次发送的位置点。
      “快到他发的位置了!”
      “那走吧,”陈时直起了腰,面朝前面的路,示意王文打头,“先到了再说。”
      于是两人又继续赶路,拐过一个大弯,又爬过一小段路之后,王文才停了下来。
      “就是这附近了。”
      陈时举着强力手电筒,仔细照过周围的每一处,什么都没有发现。
      王文尝试呼喊了几声,回应他的只有短暂的回音和余下的一片寂静。
      雨衣汲满了水,重重压裹在陈时身上。山上风大,一路上他的帽子戴上了被吹翻,吹翻了又戴上,雨水早已见缝插针钻透了他里面的衣服,冷却着背上因为爬山而冒出的汗。
      陈时站在原地,听见自己心跳如鼓,那双用力过度的腿早已软下来,整个身体都支在一根半路捡来的做拐杖的粗木棍上,全在接地的那一点上撑着。
      湿纠纠,汗涔涔,正巧一阵凉风刮过,陈时瞬间只觉寒冷彻骨,突然一阵心慌意乱袭来,他急促地大口呼吸,却怎么也上不来气。
      短暂挣扎后,陈时意识一黑,整个人无声倒在王文身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