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6、集资 ...

  •   一切送葬程序走完后,陶如琢送师母回家,某些心急的同学已经迫不急待地登门拜访师母。
      他们不知道师母拉着陶如琢跟科学院,卫生组织,以及各路领导究竟聊了什么。
      很多研究思路虽是导师提出的,但做实验收集数据的却是他们,事关他们的论文和前程,他们不得不急。
      师母洪茉莉温和地接待他们,并表示把大家一起叫来商量解决方案。
      被送走的同学依然不安,纷纷向陶如琢诉苦。
      陶如琢知道师母洪茉莉并未打算动大伙的利益,向社会各界表态捐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争取民心,换取政治资本。
      洪茉莉骨子里是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奈何嫁了个清高的知识份子,对炒作、从政、从商皆无兴趣,只想享受清贵的地位,以及由着兴趣进行研发的生活。
      陶如琢暂时不想进企业的研发中心,想留校任教做科研,培养自己的研究团队,跟师母站在统一阵线十分有必要。
      在师母的周旋跟陶如琢的筹划之下,导师的遗产得到妥善分配,实验室里每一名同学都得到好去处,而陶如琢如愿以偿留在F大担任大学讲师。
      可杜雅言的叔伯们并没因此放过他,他们都给导师项目投了钱,如今陶如琢接手了实验室,为了导师的名声,他必须有所交待。
      问题是,杜雅言的叔伯们正在内斗,都希望自己投钱的项目前出成果。陶如琢虽是哄好甲方的高手。但在两名精名的商人面前,光动嘴皮子是没有用的。
      杜雅言见他为难,去杜家的真正话事人,杜老爷子那里告了状,这才让她的叔伯消停一点。
      为了感谢杜雅言帮忙,陶如琢请客吃饭。
      席间,杜雅言接了个电话后心情不佳,陶如琢询问遇上了什么麻烦。
      杜雅言像终于找到了可以倾诉的对象,开始跟陶如琢抱怨起未婚夫。她的未婚夫花言巧语哄着她投资,她一时迷糊赔了半数资产,随后又得知未婚夫包养嫩模。
      两件事叠加在一起后,她觉得这桩婚事是个套,亲自上门谈判,商议着解除婚约。
      然而事情传回家里,爷爷却认为她上门单方面解除婚约一事极为不明智,对她感到失望,把原本打算给她常务理事一职交给她的堂弟。
      若别人向陶如琢抱怨婚事,好定要好好分析利害。
      可事情牵扯上杜雅言,他的立场特殊。
      杜家从来不乏赘婿,招的女婿个个都是行业顶尖精英。他知道自己仍在杜老爷子的花名册上,为了避嫌实在不便发表意见。
      遇人不淑的问题解决不了,好在两人还能聊一聊如何发展“风雅颂。”
      自从风雅颂聘请林珺为其绘制插画后,销量又上了一个台阶。杜雅言想新开生产线,投入新品。二人商量一番后,陶如琢又把情况传达给林珺。
      林珺兴致勃勃地拉着他,一起到研发部了解新品情况,又叫来杜雅言一起到生产部商量新开生产线,投放新产品的事宜。
      几人越聊越投机,打算重振旗鼓,再上一个新台阶。
      几人相谈甚欢,灵感迸发,然而杜雅言被未婚夫所骗赔,目前资金周转不灵,兼之堂兄弟忌惮其能力,怕她快速东山再起,想方设法阻碍她到银行贷款。
      如何能快速筹到钱呢。
      陶如琢一下子便想到镇上的父老乡亲。
      乡亲们有集资提供给同乡的老板做大生意的习惯。这种民间集资,不被法律认可,全靠社会地位做信誉保障。
      陶如琢的才华和人品在镇上有口皆碑的,人人都觉得他必然能成为大人物,个个想与他攀交。
      他一直若既若离,保持距离。可这一回为了快速筹款,亲自到镇上拜访镇长。
      刚到镇上,正巧遇上三伯母。
      三伯母立马热情地与他交谈,并问他准备去哪里拉赞助,需不需要自己介绍一点门路。
      他表示现在还在整理资料,适应新角色阶段,又问起镇上的新闻。
      近来有几个外国的旅游团参观他们的纺织行业,镇长正热情地接待客人。
      陶如琢去镇上超市买礼品,店员热情地送他赠品,他带着大包小包礼物,跟三伯母一起来到奶奶家。
      爷爷过世后,奶奶过上了养鱼种花的自在生活,屋顶的空中花园俨然成了稀罕兰花的栽培基地。
      正当奶奶跟他讲述兰花栽培的心得时,本应忙着接待外宾的镇长突然到访。
      镇长“意外”遇上了陶如琢:“哎呀,阿琢你也在啊。回来怎么不告诉伯伯一声,伯伯好叫人开车接你。”
      “工作慢慢步入正轨,抽空回来看看奶奶。”
      “现在像你这样孝顺的孙子实在罕有了,我那大孙子到京城混以后,都没空回来看我。唉,大姐你真有福。”镇长连连夸陶如琢孝顺、懂事、心里有自家人。
      陶如琢听出镇长这里要为接下来要说的话做铺垫,果然,不一会儿问镇长就他在大学有什么不适应。
      “同事都是以前打过交道的教授。大家彼此熟悉,沟通高效。”
      镇长又提起:“听说杜家两位老总都想拿几百万聘请你,你都不愿意了解一下他们的工作。”
      “学校虽是个小社会,不过有教授们罩着我,有师父帮称,我还是能研究有价值的项目,不被制药产的经济需求所绑架。”
      镇长想起陶如琢的师母洪茉莉,那可是个了不得的女人,自从把亡夫的遗产捐出去后,成了网友心中怜贫惜弱的热心肠老大姐,在互联网上红了一把,顺势当选本地人大代表。有这样的人物罩着,他这大侄子必定前途无量。
      镇长:“说得是!还是咱们阿琢有理想啊。你现在在研究什么项目,伯伯支持你。当然不是口头支持,我存了一点钱。闲置也是闲置,不如交给你,也算是为人民服务。”
      陶如琢立马表示自个儿的科研项目不缺资金。
      镇长又说:“学校发的那点工资不够交朋友,路宽了才能走得远。你们学校的伙食虽好,但天天吃也会腻味。你得多请同事们一起吃饭。”
      “我经常跟他们互请。”
      “那就好。唉,你伯伯我泥腿子出身,虽然很仰慕知识份子无奈就是请我上桌,也听不懂他们那一堆专业名词。你有机会,可要好好在饭桌上学习圈子里的事。
      “吃饭时,大家一般闲聊家常,通常聊子女教育和投资。”
      “哦。你有跟着一起投资吗。”
      陶如琢感到鱼儿上钩了:“嗯,我自己手上有一些更有价值的投资项目。”
      “哦。什么项目。”
      陶如琢露出为难的表情。
      镇长立马以退为进:“唉呀,知道了,都是些商业机密,不能说。对吧。伯伯都懂,你有你的难处。”
      “倒不是机密。只是我没钱投。”
      “啊,那可真是遗憾啊。”镇长嘴上说遗憾,眼神却像看见火把一样闪着亮光,“究竟是什么项目,让你觉得遗憾。”
      陶如琢立马开始介绍“风雅颂”项目的前景,预期收益。
      镇长压根听不懂专业名词,但陶如琢冷静客观的说话态度,让他觉得项目靠谱,彻底点燃了他的投资欲。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们这样的小人物,哪有投资首富家族项目的机会,有机会绝对不容错过。
      在陶如琢探望奶奶的半天时间,有好项目缺本金这一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一天时间,全镇的人都知道陶如琢想投资杜雅言的项目,乡亲们自发聚在一起聊天。
      “我看这项目中,杜小姐是做大事赚大钱的人,我们跟着喝汤就够喝得饱饱地。”
      “阿琢读了那么多书,投资眼光是一等一的。我们甭管别的。跟着他走就对了。”
      “怕啥,失败了也没关系。大不了让他娶我女儿。”
      “别瞎安排婚事,年轻人自有主张。”
      “你不是也想把远房侄女介绍给阿琢。”
      “你说他怎么又跟杜小姐腻乎上了,我可听说杜小姐那未婚夫到处招桃花,是不是被她发现了,气歪了。”
      “这么说我们阿琢有机会。”
      “那叫什么狗屁机会。那是高薪无休牛马。你看阿琢的师母把数据捐出来后得了个人大代表。我们阿琢靠人民的力量做大事,岂不比靠那群资本家吸血鬼好。”
      “你们不就是想把自家女儿介绍给阿琢,说得好像多么替他着想一样。”
      “去去去,你不出钱少废话。”
      一群人吵吵嚷嚷中。千万资金筹措到位。镇长见乡亲如此给力,立马叫自家人把大伙集中到馆子里吃饭,又亲自去把陶如琢请到场。
      陶如琢得知乡亲们筹款,对乡亲们千恩万谢,并写下保证书。表示一年内必连本带利还给乡亲们。同时在镇上治安管理人员的保护下,回到市里。
      他立马把钱投入到与杜雅言合股的项目中去,虽说为了保住商业机密,具体的投资的项目跟和向乡亲们介绍的不同。可只要能赚钱回去,并没有人会在意这个细节。他早早算好保底利润,觉得自己定能在一年内连本带利归还钱财。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既将面临大劫,陷入进退两难的艰难抉择。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