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7、五十七 改税制 ...
面对太子的询问,许箐轻揉了下额头,说道:“你且容我想一想。”
今日街边围观百姓起哄般点出展眉坊背后是许家,又特意只说三哥许箬,后来那帐司官当众与二嫂盘道询问家事,当时只觉有些别扭,直到见到太子后,许箐才渐渐将这其中的关系捋清楚,此时已是头疼不已。
当初自己虽留了后手,但此时大哥不在京中,张载大佬人微言轻,已故许父在朝中的门生故旧已说不上话,而且这些年许家确实也还在做着生意,即便那三家铺子可以以父母遗产为由推脱过去,醉琼楼和一帘香的分利也是个早晚会炸的雷。他现在不仅要帮太子解决掉这个陷阱,还要把许家从这件事里择出去,更重要的是不能让旁人发现端倪。
略思索片刻,许箐说:“你现在回东宫,找几个识字通文、做事可靠的内侍,备好笔墨。我先回家取样东西,半个时辰后找人到我家门口接我。”
“好。”太子立刻应声,吩咐陈福道,“现在回宫,照言郎说的做。”
许箐离开临越府衙,先去了醉琼楼。回家取东西只是借口,他原本就是要传信回许家的,无论今日这场闹剧最终如何收场,他都要开始筹备分割家中财产。析产不分家是他早就与兄长们商议好的,甚至连文书都做好了,只是因为大哥三哥都不在京中所以才耽搁了,现在既然闹出了风波,自然不能在此风头正盛时析产,但总要让二哥心中有数,以免到时措手不及。借着点菜等菜的工夫,许箐快速和卢瑄交代了两句,然后拎着食盒离开了。好在“言清”一直以帷帽遮面,卢瑄看不清他的容貌,只是通过之前定下的交接消息的暗号和信物来确认并承诺传信回许家。
“小允!我给你买了醉琼楼的酥鱼!”许箐拎着食盒回到小院,扬声喊道。
“就知道你最好!”即墨允从屋内跳出来,一边扒着食盒一边低声说,“没人跟着你。”
“好。”许箐放下心来,又说,“我今晚不回来,你在家乖乖的,听戚兄的话。”
“知道啦!又拿我当孩子!”即墨允拿了筷子,挑了一块酥鱼的嫩肉递到许箐嘴边,“吃了再走,就当跟我一起吃饭了。”
许箐笑笑,就着筷子将肉吃下,拍着即墨允的头说:“我去拿个东西,一会儿有人来接我。”
“好。”即墨允应声,拎着食盒回了自己房间。
没过一会儿,张培就将许箐接入了东宫。太子已寻了四个小黄门候在重熙殿中,那四人一见许箐,都规矩地躬身行礼。许箐摆摆手,说:“在我这里不用行礼,你们各自找了舒服的地方坐下,拿好笔墨,将我说的需要记录的内容记下来。若是累了就轮换着记,只要保证同时有两人记录就好,这样方便日后查对。”
“是。”那四人恭敬应声。
“让他们用这个。”许箐将一瓶墨水拿出来,交给张培,“磨墨费时费力,这墨水倒出来就可直接使用。另外,将刚才我从宫外带来的食盒也摆上,若是饿了就自己去取。再去将仲渊律中的户婚一册拿来。”
张培一一照做。
许箐对着刑律,先将此时仲渊的赋税制度整理清楚,而后又用AI找了税法和几本赋税相关的书,一边在脑内翻看,一边摘取可用的理论和依据,换作适宜此时的措辞方法,让小黄门记录下来。待到傍晚,太子自慈元殿定省回来,直入重熙殿,见眼前景象,立刻吩咐人去厨房加菜。
见太子进来,许箐搁了笔,长出一口气,对小黄门说道:“你们先歇歇,随张先生一起去吃些东西,两刻之后再回来。”
待众人退出,许箐问道:“你可查问了?”
太子点头:“确实有人在搜集朝中官员行商的证据,而且近来坊间几家闹出事情的商铺东家都是朝官。他们筹谋已久,估摸着这一两日就要动手了。”
果然,许箐心中暗自庆幸,还好自己多想了些。他又问:“张薛两家的案子可结了?”
“陈丘判了让张氏女暂时归本家休养治病,但尚未结案,也未判和离。”
许箐:“如此应该还有时间。”
太子愁容满面:“阿清,此事即便我们知晓了,又能如何应对?”
“遇到这种事情,最不能做的便是顺着对方抛出的问题来应对。”许箐解释说,“他们既然设下圈套,想剪除你的羽翼,那么无论是张家、薛家还是许家就都只是棋子,你如果在棋盘上与他们博弈,永远都是失了先手。即便侥幸取胜,你也总要舍弃很多。你现在尚无多少实权,禁不住这样大手笔地舍弃。”
“那我应该怎样?”
“掀了棋盘。”
太子眨了眨眼,问:“不入局?那已被勾入棋局作为诱饵的又该怎么办?”
许箐说:“我且问你,他们这次设局所倚仗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认为天家一定会重新调查官员行商之事?”
太子回答:“倚仗的是……国库缺钱?”
“如果你能有办法充盈国库,天家还会严格限制官员行商吗?”
“这……”
许箐指了一下桌上的《太|祖实录》,说道:“太|祖朝时,有官员提出抑商,太|祖称‘商乃民意不可违’,后定下了‘不以商贱’的基本,同时允许商户之子参加科举,现在朝中有不少官员在入仕之前是商户。天家当年为着太|祖皇帝的这句话,虽是贬了许多官员,但罪名都不是‘官户经商’,因为天家从根本上不愿也不能违背太|祖朝立下的规矩。他不想违背祖训,但国库确实空虚,而官员经商又确实揽财颇多,所以才以各种名头收缴一部分钱财,但这始终是名不正言不顺。”
太子点头:“是的。天家曾说过,这些官员拿着朝廷不菲的俸禄,还在外以商敛财,大肆购田置业,实属贪得无厌。但这种情况已持续数朝,并非即刻就能改的。”
“那只是因为没有触到根本,而且没人愿意改。”许箐微微一笑,说道,“没有人愿意在太平年代轻易提起‘改革’二字,改革就意味着变,变则注定要痛,只看痛的是谁,能不能忍下去罢了。”
“你要如何改?”太子追问。
许箐:“改税法。”
太子思考片刻,道:“太难了,改税法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且即便改了税法,又如何能将他们的整盘棋都掀翻?”
“很简单。天家无法以明确的方式禁止官员经商,但朝廷可以以赋税来让他们合理交钱,而且这钱,原本就是该交的。”许箐将一张纸递到太子面前,“国朝商税有两种,住税和过税。住税即落地交易税,千钱三十;过税是货物流通过程中往各地交的税,千钱二十。货物途经之地所需税费都在税引上有所标注,各州府也有税场负责发放完税凭证,所以普通商户若想在这各种凭证之上造假偷税并不容易。但是官员呢?国朝官员有减免过税之权,品官供家服用物免税,与家人往来寄运物品免税。只此名头,就为官员行商开了多少方便之门,又少了多少应该收取的税钱?除此之外,州府税场中的官吏或为仕途,或为钱财,从自己手中放出多少完税凭证给有高官背景的商户?这税原本该归国库,最后还于百姓,可现在却都入了高官钱袋。普通百姓经商谋生,本分交税;高官世家经商敛财,根本不用交税,这合理吗?我方才粗略算了一下,以京中升朝官三成经商、年均收入千缗为计,住税一项每年便该有六万缗。”
太子惊讶:“这么多吗?”
许箐道:“实际只会更多。”
太子喃喃道:“去年税收只七十余万缗,这六万缗将近一成了。”
许箐听得心惊,这样大的一个国家,一年税收只几十万缗,这日子要怎么过啊!明朝前期光田赋一项就有近三千万缗,就这还不够用呢!
太子道:“你说的这事想来也并非此时才有,也绝不是一道旨意就能扭转的。”
许箐道:“我自然明白。但你现在只需要让天家知道,不是只有禁止官员经商这一条路可行。官员为国计民生出力,受国家赋税供养,这无可指摘。但行商属私人行为,并不能算在官员福利之中。若想行商,便按照规矩交税。”
“我明白了。”太子说,“相比砍掉一两个经商官员所收缴来的那些财产,长久且稳定的赋税收入才更重要。如果天家能够接受这一点,那么他们就再不能以官员行商为由打压任何人。这才是掀了他们的棋盘!”
许箐:“而且,如果严管官员经商缴税,你觉得是你损失得多,还是世家损失得多?”
“自然是他们!卜氏无人在朝,即便是有五哥在,他们也不敢仗势不交税。那些原本出自商户或是与商家联姻的,就算有那糊涂事,也都是近几年的,动不了太多根基。而且行商纳税是本分,不该有所区别。”太子长出了一口气,道,“阿清,你当真是奇才!”
许箐笑笑,说道:“今晚我带人将可行的几种方案写出来,至于如何去同天家说,那就是你的事情了。”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本文首发于2022年。与《赤霄》为同系列作品,是后写的,但故事是前传。都是独立故事,随便先看哪个都行~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