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7、七十七 盐铁茶税 ...
赤霄院的一道奏疏宛如投入水中的石块,让平静之下的汹涌暗潮尽数激荡起来。以潼川路为起始,两河两江两淮共六路数十个州府,几乎各级官员都战战兢兢,生怕自己手中那些不干净的收入被赤霄院查了去。
然而赤霄院却再未出手,取而代之的是皇城司和京中派下的特使。就在各地官员松了一口气,认为既然同是官员就总有能疏通的渠道时,却发现派往各地的特使全部都是毫无根基背景的新人,而与他们同行的皇城司官吏,则是以孙振为首的一众天家贴身内侍,可见天家彻查各地贩卖私盐之心坚决,此番怕是不能像以往一样上下其手,糊弄过去了。
清查往年贪墨渎职及走私之事一直持续了四个月,到快入夏时,已查办各级官员共两百三十七人,没收财产近七百万缗。两百余名官员借走私敛财,就挣下了国库近十年的税收。
近来京中茶楼酒肆之间百姓所说的也与此有关,但他们并非议论税收国策,而是因盐价茶价较往年降了不少而对天家歌功颂德。夏景宣坐在三品居中,听着楼下百姓议论之声,对许箐说道:“这也是你想的?”
“以前便曾用过。”许箐淡然道,“即便真是民心所向,仍需要舆论引导。”
夏景宣:“前日我进宫向嬢嬢定省,听说这小半年来天家一直在为盐茶税之事动怒,确如你所说,动了钱,就是动了天家的底线。”
许箐抿了口茶,道:“明之又查到了些事情,这次我想不必太子出手了,大大王已失圣心。”
“传言为真?”夏景宣追问。
许箐:“你听到了什么传言?”
夏景宣:“我只知天家召大哥入内,传言是被天家训斥了。因大哥回府后就闭门谢客,我也不知其中详情。”
许箐解释道:“这倒是没错,大大王因盐税一事被天家训斥时太子就在勤政殿侧殿,到他离开前天家共砸了三次杯盏,有一只杯盏直接砸在了大大王的额角,当时就出了血。”
夏景宣惊讶不已:“我从未见过天家如此动怒,这究竟是为何?”
“为钱,也为权。”许箐转着茶杯说,“以前我以为天家刻意回护史远道只是因后宫的关系,现在却才终于明白其中的真正原因。”
“史洪与此事有关?”
“大有关系。”许箐道,“产盐产茶之地的官员以权谋私,私卖官盐,收受巨额贿赂,这钱并非全数留在自己手中,其中有大半被送往京中高门大宅,而收钱最多的人中就有史远道。史远道也确实贪了不少,但大部分还是通过后宫送入了大内私库。肃贵妃做了几次伤人之事,天家仍对她留了情面,原因就在此处。其实不只肃贵妃,皇后与懿贵妃也一样,她们的母家都在从走私禁榷之物中大笔捞钱,再通过家中女眷与后宫的联系将银钱送入宫中。”
夏景宣并未表示惊讶,道:“此事我知道,以前卜氏也曾通过我阿姨往宫中送一些西域特产的宝石等物,是我阿姨去后才停了的。”
许箐轻轻点头,继续说道:“天家不是不知道走私之事,但之前那些年,走私所获的利大多数还是回到了天家口袋,这些年国库空虚之时,天家也用私库的钱贴补过,而且宫中修缮等事也不大挪用国库钱财,总还算说得过去。但是这次的彻查却将真实情况明白无误地告诉了天家,天家觉得过手官员分三成已是他能容忍的极限了,可是从下到上,经手官员层层揩油,最后天家拿到的连四成都不到。天家不是不允许官员贪,只是这些官员贪得太过了。还有,史洪被贬,肃贵妃离世后,原本通过肃贵妃送入宫中的那一份被拆解开,虽然大部分还是进了宫,但仍有一部分,进了昊王府。”
“大哥……”夏景宣喃喃道,“大哥不该如此啊!”
“他是不该,他也确实没必要这样做,但是四大王呢?”许箐道,“天家当然清楚大大王没必要敛财,他也能想到这钱最后是到了四大王手中,但他如今还是不愿意动四大王。”
“他还是想让四哥来制衡六哥?”
许箐颔首:“四大王仍有可取之处,有他在,太子总有些危机意识。”
夏景宣看着许箐的手,道:“言郎也喜欢转杯子?”
许箐停了手,道:“习惯而已,想事情的时候手中总停不下来。”
“我认识的一人,也有这样的习惯。”夏景宣说。
许箐:“那倒是巧了。不过百种人有百种习惯,若是有相同的也不足为奇。”
“是了。”夏景宣看了看外面,道,“已有官人骑马出来,看来朝会散了,你该进宫去了。”
许箐长叹一声:“今儿这朝会竟开到此时,看来是要有大动作了。我先去了,五郎保重。”
“你也小心。”夏景宣目送着许箐走出三品居上马离开。直到看不见许箐的背影后,夏景宣才招手示意苗新上前,道:“让人查查许四郎离京之后都去了哪里。”
天家行至东宫,并未让人通传,只自己进了重熙殿。此时太子正在与许箐说话,见到天家连忙起身行礼。天家摆手令他们二人坐了,屏退内侍之后才缓缓说道:“我只是路过来看看,你们方才在说什么?继续说便是了。”
太子回话:“我方才在向言公子请教盐铁茶税一事,只刚起了头,尚未说到重点。”
天家颔首:“我也听一听。”
许箐道:“凡国之禁榷之物,必形成垄断。既有垄断,便会有走私;既有走私,便会有集团。从生产到销售到分利,每一环都必不可少,在这所谓‘集团’中的人,因为有共同利益的驱使而捆绑在一起,逐渐团结,甚至会形成地方割据。这次赤霄院得以撬动蜀中一地的私盐市场,是因当地民间自产井盐与官员私卖官盐之间产生了冲突,商贩与官员两方互不相让,分利不均,才会让明之有机可乘,但这只能说是侥幸。以往国库缺钱就加税,可税越重,官盐价就越高,百姓买的官盐就越少,私盐需求就越大,贩卖私盐的利润就越大,就会有越多的人铤而走险。所以蜀中官盐的税已加至每斤一百一十文,收上来的税却与往年七十文为税时相差无几甚至更少,这就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天家问:“你是在怀疑什么?”
许箐说:“蜀中、两江两淮、河东河西几路本就有盐场,这几处走私泛滥甚至官商勾结都尚说得通。但此次查处的官员之中,贪墨最多的反而是京东东路、广南西路和燕山路的官员。抛开京东东路不谈,燕山路紧邻草原,广南西路挨着南赵、淳燕、南凉等国,边境交界之处,私盐泛滥成灾,这盐从哪里来的?还有,二十三年加铁税,二十五年燕山关失守;二十七年加盐税,二十八年到二十九年,武琼军接连打退几次来自南凉的侵扰;三十年再加盐铁茶税,三十一年和去年燕山关接连发生战事。每一次加盐铁茶税后,国内的经济形势都是先上行数月再下行至较之前更差的境况,而在国库艰难的时候,就总有外敌侵扰。战争来得‘恰到好处’,总让人误以为是战争在消耗国库,可从账面上看,国库税钱短缺往往是在战乱之前。”
天家:“你的意思是……”
“有人在打经济战。”许箐解释道,“邻国将私盐偷运至仲渊境内,以低价私盐抢占了官盐的份额,扰乱我朝税收制度,从而扰乱国朝经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国库没钱。国朝现在确实不复以往,但军队仍有余威在,且兵士数量多,只数量上便对周边小国产生了震慑与压制。正面打是打不赢的,我们的骑兵能跟草原部落反复争夺燕山关,证明单独就兵力而言,我们与草原部落也分不出太大的高下。可如果国库真的穷到养不起这么多兵时,偌大的国境又该如何来守?太子之前提过,如今军中士气早已不似以往,这些年打压武将削弱兵权,导致军中逃逸者众多,全靠当地将领压制,且募兵艰难,甚至到了强制入军的地步。若再这样下去,一旦西、北两处同时起战事,恕我直言,陛下要做好收缩兵力的准备了。”
沉默片刻,天家道:“国朝边境,寸土不让。”
许箐道:“这八个字说得容易,要做起来却很难。没有钱就是没有钱,士兵将领不愿冲锋陷阵,各人心中有各种后顾之忧,心不齐,则事不成。”
“那依你说该如何?”天家问。
许箐笑了笑,说:“主上心中知道该如何做,不必非要问我的。”
天家摇头:“朝令夕改,君威何在?”
“君威与民意,孰轻孰重,主上自然清楚。”许箐道。
天家不置可否,只道:“你总说民意。”
许箐:“国非一家之国,也非朝堂士大夫之国,国是百姓之国。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家:“你到底还是不喜这形制。”
许箐说:“但我现在所做是在维护这形制,也是在维护这形制之下的百姓。体制无错,制度无错,百姓更无错。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
天家又道:“武将掌权,若反便是大乱。”
“陈涉、吴叔出身乡野,因‘天下苦秦久矣’而起;张角一声号令,响应者皆是穷苦百姓;王况揭竿而起,率领的也是因战乱贫穷致食不果腹、无家可归的流民,多少起义者实际上都是被逼到走投无路的普通百姓。本朝领兵武将皆出自武选,武选同样有墨义文考,他们熟读兵法,更懂君臣纲常。”
天家却道:“前朝便有旧例。”
许箐:“主上看到的是前朝藩镇割据时的武将拥兵自重,难道忘记了唐末的朝廷是如何对武将召之即来,用过即弃的吗?”
“为国效力是臣子本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先为君,臣才能为臣。同殿为官,相同品阶,文官俸禄是武官的三倍。文官有寄禄官、职事官、贴官和差遣等名头,武官却只有职事官一项俸禄。主上应知‘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个道理。更何况文臣贪墨之资数倍于武官,其危害又与叛国有何不同?”
“罢了。”天家长叹一声,“让太子拟了奏疏,同两府议过之后推行罢。”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本文首发于2022年。与《赤霄》为同系列作品,是后写的,但故事是前传。都是独立故事,随便先看哪个都行~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