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5、第十九章 争吵?妥协。 ...

  •   ——01——
      一月十一日,周六,正午。
      我带着孩子正在游乐园的餐厅里吃午餐,手机的锁屏界面上忽然弹出一则新闻。官方最新通报:武汉病毒性肺炎出现1例死亡病例!
      看到这条新闻标题的刹那,我心里那根原本已经松动的弦,又骤然的崩紧了起来。点击屏幕,快速浏览:“1月11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官网,接连发布两则通报称,‘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原体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
      “初步诊断,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41例,其中重症7例、死亡1例,其余患者病情稳定。
      “死亡患者为男性,61岁,因呼吸衰竭、重症肺炎入院……入院后给予对症支持、抗感染、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ECMO体外生命支持等治疗后,症状无好转,于1月9日晚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
      “武汉市卫健委同时提醒……公众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合和人群集中地方,必要时可佩带口罩。如有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特别是持续发热不退,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读完报道,我的心又稍安。
      一则心中庆幸,目前感染人数似乎尚在可控范围;二则心存侥幸,以为此病毒的传染性不会很强。
      随后,我将这则新闻转给许知非,问:“你现是在武汉?”
      过去许久,他都没回微信。我也不在意,毕竟我早习以为常。平日我给唐雅发微信,她一整天不回也是常事。
      医生工作忙,可以理解。
      ——02——
      是夜,临近十一点。
      许知非终于回复我的微信:“对,我在武汉。老师带我过来就是为了研究这种新型病毒的临床特性,之前规定保密,是怕引起外界恐慌。”
      事实上,此时的我并不怎么关心病毒,我还是更关心他的状况:“这么晚才忙完?”
      许知非答:“嗯,从过来之后就一直特别忙。最近,你们在北京也要注意防护,尽量避开人群聚集的地方。虽然北京现在还没有发现病例,但这种病毒是口沫传播,传染性很强,所以千万注意。”
      传染性强,千万注意?
      我虽信他不会心口开河,却也猜疑他是否小题大做:“没这么严重吧!我看新闻里说,整个武汉也才四十个病例。”
      许知非见我不重视,直接拨语音过来。
      接通后,他罕见的语气强硬:“小然,这次的病毒很不一样,你必须重视。尽管目前只发现四十一个病例,但已经有一例死亡,七例重症。有近五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二十危重症几率,而且我可以告诉你,目前的重症情况都非常不乐观,很难说他们能挺过这一关。我话说的严重些,如果重症患者有一半存活,那么这种病的致死率就是百分之十。最主要的是它传染性极强,你想全武汉有1200万人口,就算只有一万人感染,也可能会死1000人。”
      剩下的话,便无须他明说了。如果武汉有一万人感染,那么病毒扩散几乎就是必然的,而全中国有十四亿人口,就算只有十万人感染,也可能会死一万人。我不敢再继续深想,只下意识的想要确认:“这种病毒,真的这么可怕?”
      他断言:“非常可怕。”
      我沉默半晌,实在想不出在此时该说些什么,便嘱咐他注意安全:“那你自己在那边,千万要注意安全。”
      “好。”他顿了顿,又说,“另外,麻烦你帮我提醒一下大家,告诉他们最近尽量不要来武汉。”
      “我一定告诉大家。不过话说回来,再过十多天就春节了,应该也很少有人会到处跑了吧!”我不愿让对话显得太过严肃,因此故作轻松的转而问说,“对了,节前你能赶回来吗?你要回不来,那咱们可就只能年后再见了。”
      “应该可以,”他说,“过几天,老师要回北京做详细汇报,我大概率会随行。”
      “好,那到时候见。”我道。
      “嗯。”他答应。
      ——03——
      疫情愈演愈烈。许知非到底再次食言,春节前,他没能赶回北京。
      一月十九日,广东确诊首例新冠病例。
      一月二十日,北京、上海确诊首例新冠病例。当晚,央视新闻节目发布新冠疫情相关报道。其后,部分超市出现抢购潮,口罩断货。
      一月二十三日凌晨,武汉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1号通告,宣布自当日10时起,机场、火车站等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一夕之间,武汉“封城”的消息,甚嚣尘上。
      得知此事时,我们一家刚离开北京市区没多远,正行驶在前往小城的高速公路上。彼时我正在开车,两个孩子团在后排儿童座椅里酣眠,唐雅则从科室的微信群里看到了新闻:“小然,武汉封城了。”
      “哦,”起初,她平静的语调让我误以为她在说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随即反应过来,“啊?封城?什么时候。”
      “就刚刚,十点。”她答。
      “那怎么办?”我虽没啥本事,却一向忧国忧民,俗称爱操闲心。
      “什么怎么办?”大约是觉得我的问题没营养,她又噎我,“该隔离隔离,该防护防护,有病治病,有病毒灭病毒呗。”
      “哦。”我一边答应,一边咋舌。阁下真女英雄也,讲话好霸气!若是真的能这么简单就好了。病毒岂是说灭就灭的?西班牙大流感、非典、埃博拉……哪种病毒好对付?
      “对了,刚才群里的同事说,按照惯例,我们医院会组织医疗队去支援武汉,问有没有人愿意提前报名,我已经报名了。”她又轻描淡写。
      “什么?”事关她的安危,我顾不上斟酌语句,“病毒性肺炎不是该归传染科或者呼吸科管吗?你一个胸外科瞎凑什么热闹?”
      好歹学过一年医,肺炎属于内科范畴的基本概念,我还是有的。受唐婶纵隔肿瘤过世的影响,当初学医时,唐雅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胸外科。因此救治新冠肺炎组建医疗队,按理说怎么也轮不到她出头。
      她将目光投向我:“凑热闹?你觉得我会拿病人的生命凑热闹?”
      我忙解释:“我的意思是肺炎属于内科病症,医疗队成员该以传染科和呼吸科医生为主,毕竟他们专业更对口嘛,对不对?”
      显然,她并不完全赞同我的观点:“你知道抗疫一线,现在最缺什么样的医护吗?”
      我摇头。
      她道:“学长跟我说过,目前抗疫一线,最缺的就是能给危重症患者插管做急救的医护。呼吸科、传染科固然对症,医疗队的组建也该以他们为主。可我们不能否认一个现实,那便是并非每个内科医生都能够熟练掌握插管技术。因此,擅长危重症患者抢救的医生是医疗队必不可少的。我虽然是胸外科医生,但在急诊科和ICU都呆过,我不仅能熟练插管,而且危重症抢救经验丰富,所以我认为自己完全有资格参加本次抗疫。”
      气管插管是麻醉科、ICU和急诊科医师的必备技能,成熟的呼吸科和传染科医生当然也该掌握。可问题在于,他们日常面对的病患多是以药物治疗为主的普通病患,若非赶上新冠肺炎这类特殊情况,他们进行插管操作的机会肯定不如其他三个科室的医生多。故而,唐雅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只是我依然觉得她在强词夺理。
      危重病患抢救经验丰富的医生多的是,为何就非她不可了?
      尽管我不赞成她去武汉,可我也不敢明确表态反对,只好含糊其辞地道了声:“哦。”
      我不想争辩,她却非要得寸进尺:“到下一个服务区停车。”
      我立时警觉,问:“你想干啥?”
      她答:“刚才不是都说了,我报名参加了医疗队,要回北京等通知。你自己带着孩子回家过年吧!”
      怎么说风就是雨?医疗队到底组不组建,都还没确定,怎么就成回北京等通知了?我不满道:“姐姐,明天就除夕了,就算医院要组建医疗队,那也得等到春节后吧!现在这个时候,就算你留在北京有什么用?干等着吗?我想问下,你到底是咋想的?”
      话说到后来,我胸中的火气渐渐燃烧起来。同样,她回给我的反问里也是带着火气的:“我怎么想的,刚才已经说过了!”
      我赌气表态:“那我不同意。”
      她愈发蛮横:“难道你觉得,我是在征求你的意见?”
      是呀,事事都是她通知,我照办。她几曾征询过我的意见?意识到这一点,我更气了,索性闭口不言闷头开车。反正方向盘在我手里,待会儿等到了服务区我就是不停车她又能拿怎样?
      她一眼看穿我的把戏,道:“你不用不说话,到了服务区你要是不停车,你信不信我敢从车上跳下去?”
      明知她只是威胁,我却再也忍不住:“大姐,就算你非要去武汉,好歹也先回家把年夜饭吃完吧!”
      见我口风松动,她的语气亦缓和:“如果我回家再离开,爸妈肯定更担心。”
      这是什么道理?我想不通,也不想追问,只深吸一口气,半晌无语。
      她催促:“小然,听话。”
      我提议:“那我跟你一起回北京。”
      她又否决:“不行,爸妈都在家等着呢,你得回家帮跟他们道歉。到时你先别说我要去武汉,就说医院临时通知我春节值班,等值完班后我会第一时间回去看他们。另外,你还得帮我去看看我妈。”
      她是叫我去给唐婶扫墓。
      我做最后挣扎:“非得如此吗?医疗队现在不是还没确定组建么?而且就算确定组建,也得春节后才出发吧。”
      她说:“组建医疗队是基本可以确定的。更重要的是,我打算趁着这两天多做些功课,免得上了‘战场’手忙脚乱。”
      我终于妥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