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苏念作为一个普通人,并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她和所有平凡人一样,觉得近期新流行的末日论是又一个2012,权当成网络笑话听听,直到官方下场做出了最后通牒。
现在,距离末日只有24小时。
……
“我劝你最近多囤点东西,外面实在不对劲。”
坐在对面的同事凑过来,神神叨叨地说。
“怎么了?”
苏念双击暂停正在看的网剧,碗里的外卖汤汁冒着热气。
“你看,我小区旁边的超市速食都售罄了。”同事举着手机,打开一张张实拍图片,“最近网上不是说了吗?粮仓出了问题,粮食要涨价。现在好多人都在囤吃的呢。”
“和前几年囤盐一样吧。”旁边另一个同事站起身准备去卫生间,语气不以为意。
“是吗?”
苏念没有第一时间表示信或不信,她狐疑地拿过手机,想要仔细看看。
图片上,米面粮油都很正常,反倒是速食区被洗劫一空。
苏念开始怀疑:“这真的不是某些品牌的营销手段吗……”
同事把手机收了回去,耸耸肩。
“谁知道,反正大家都这么说。”
显然这不是她经过求证之后再说的结果,不过这个同事每天都上网看些未经查证的新闻,随意地分享给大家当新鲜事,同事们之间都习惯了。
苏念继续看剧吃她的午饭。
5、6月份的天气已经开始燥热,她所在的城市几乎没有春秋,大棉袄一脱就到了短袖的季节。
单位的老式空调不给力,还有人开了窗户缝,热浪一股股袭来,让人食欲不振。
缺粮吗……
说实话,苏念并不相信这种话,她感觉缺什么都不会缺粮食。不过既然有各大速食品牌做活动,她可以趁机买一些,平时周末或者宵夜她挺喜欢吃的,现在很多新奇好吃的速食也不便宜。
想到此处,她将网剧切屏,在各大品牌直播间蹲优惠券和打折商品。
她所在的城市为中部地区,交通发达,现在下单明后天就能到。她趁着打折买了些平时舍不得买的好吃牌子,打算美餐一顿。
抢打折券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马上又到了上班时间。
……
苏念由叔叔和婶婶养大,父母……不幸离世。叔叔和婶婶在这座城市周边的小镇上,带着他们自己的女儿。叔叔婶婶挺好的,至少没有克扣口粮的供养苏念并让她上了大学。但毕竟不是亲生女儿,有什么事情,叔叔婶婶仍然会优先给妹妹。
她仍然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苏念毕业后也不想读了书以后还待在叔叔婶婶家讨嫌,毕业后就来最近的大城市里打拼,有时候还试图往叔叔婶婶家寄点钱,以感谢养育之恩。
不过叔叔婶婶每次都不要,还会给她转账,搞得苏念很不好意思。
她的工资不高不低,一个月5000出头,扣完五险一金之类的大约4600、4700的样子。
苏念和关系好的朋友合租在一起,住在三室一厅的大房子里,三个人分摊房租这个工资也够用。
从毕业工作到现在,一年的时间攒了小一万。
下班的路上,空气里潮湿闷热,下班高峰期街道车水马龙。这样的天气,搞的人脾气都不好的,好几辆被剐蹭的车停在路中间,就地和人吵架。
后面的喇叭声不断响起,吵得人心烦意乱。
附近的超市有不少人在抢购,苏念是个有点从众的人,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影响。她心里告诫自己只是又一个谣言,但是左右脑互搏,想着菜抢光了,这两天也不方便做饭,总不能天天吃外卖,不健康而且贵。
反正就在附近,她顺道拐进了超市,跟在那群有点激动的市民身后,买了些肉蛋和今天需要的小白菜。
还买了些零食带回去。
上周是舍友廖安买的,这周她来买些。
合租舍友都是知根知底的熟人,还是同乡,小事上不计较,但也不能忘了基本人情。
这个月刚发工资,苏念比较舍得。
想着三个人吃,她买了两大袋零食,还有一小袋冰棍,回去放在冰箱里。
街上人实在太多了,苏念避开拥挤的人群,走小路拎着大包小包地回家。
……
苏念和两个舍友的租房位于城中心的还建房内,距离地铁站1公里远,还要拐个弯。正是这个拐弯,让这里的房子既位于市中心方便通行,又比附近其他地方租房便宜。
楼下小区里,几个退休的老大爷和太婆在乘凉。
小区里人才辈出,几个退休老人中有年轻时候搞工程的,现在退休闲的没事,一合计,向上申请,自己手动在小区楼下搭了个凉亭,还装了透明布和空调,不怕蚊虫,又能享受夜景。
苏念的租房在小区10楼,她到家的时候,其中一个舍友已经回来了。
王小桃,苏念的同乡兼大学同学。
她原本计划叫王晓涛,结果因为当时在乡里管理混乱,登记身份证的时候登记成了王小桃。王小桃家里人文化程度不高,觉得小桃这名字挺好,亲切好养活,就不改了。
两个人在门口相遇,双方都大包小包地面面相觑。
“这都是,你搬回来的?”苏念有些震惊地看着地上一排还没搬进去的水桶。
王小桃矮墩墩的个头,身材扎实。
苏念一直知道王小桃力气大,但看着这些她自己来可能会死在房门前的水桶一排水桶,还是觉得很震撼。
“是咯。”王小桃打开房门,把扛着水桶往里搬,“听说最近水质特别差,建议备些纯净水。”
“啊?什么时候的?我怎么没听说过?”
苏念先进去把自己手上的东西放下,再出来帮王小桃搬水。
王小桃解释:“刚刚,物业群里发的。说管道有问题,可以用,但是不要喝,杂质比较多。”
那就是在自己拎着东西的时候发的消息。
她一路上都没手看手机。
“有没有说什么时候修好啊?”苏念询问,“桶装水也不算便宜。”
她力气没有大到能像王小桃那样扛起水桶,只能拖着水桶越过门口的门槛。
“没。”王小桃摇头,“但物业说两三天修不好,要我们多备一点。”
“哎,虽然有些维修是得花时间,不该说他们太慢,但花钱喝水总觉得好亏哦……希望快点解决吧。”苏念边搬东西边絮絮叨叨,“而且而且啊,就算说能洗漱,想到里面有不明杂质,还冲在身上总觉得很奇怪,这个季节不洗澡很不适呢。”
“希望吧。”
王小桃一手拎着一桶水,把门口最后两桶水拎进来,关上房门。
苏念用视线表示了对她的尊敬。
房间客厅比较小,东西堆了一堆不好落脚,苏念把零食都装进柜子里,水桶也拎到饮水机旁边。
另一个室友,她们俩的大学同学廖安下班比较晚,晚上8点才回来。
此时在房间里的两个人简单吃过晚饭,夜晚降临。
燥热一点没减少,即使这样,街道上仍然有很多人,窗户外喇叭声不断。
出租屋没有装电视,手机上天气预报、热搜新闻都在说着高温预警,不少营销号像每次抓住热点夸大其词那样说着全球变暖。
这本来就是个为了租房而装修的房子,客厅没有空调,只有各个寝室安装了空调,客厅燥热难受,王小桃去打开窗户。
房子格局除了三个卧室外,只有一个公共卫生间,很拥挤的厨房和一个晒衣服阳台,阳台做了封窗,是封闭式的。
房东是人不错的夫妻,虽然是按照租房的规格进行装修,但是空调及其他电器都是一级能耗,不然夏天冬天她们连空调都舍不得开。
防盗门也很厚实安全,每次所有人都回来后,她们晚上睡觉前会反锁门窗。
王小桃受不了燥热先回房了。
苏念刚洗完澡,坐在沙发上刷手机。
手机上显示各大地区持续高温,有很多中暑现象,有些工地上的人中暑严重,进了抢救室,许多地方被迫停工。
海边温度稍微稳定些,但听说最近某些地区会因为台风而有海啸,要做好防范措施。
不过每年夏天专家们都会说着全球变暖,史无前例的高温,所以苏念已经看得有些脱敏。唯独台风的消息她多看了两眼,希望普通民众都做好准备,保证安全。
“话说……台风是不是该降温来着?”
海啸、台风,她没在海边住过也不太懂这些气候知识,只记得往年几次台风来的时候,连她所在的地方温度都会下降,就是天色不好。
门口传来钥匙的声音,苏念放下手机,侧头望向门,看见廖安手里拎着袋子,发出叮铃哐啷的声音。
“今天超市大促,满300-59,我记得厨房里油、耗油、酱油都只剩一点了,就买了些,还有零食泡面什么的,我先放……你们发财了?”
廖安打开零食柜,愣住。
苏念尴尬。
“上周是你买的,我这不想着这周我买点吗?”
廖安无所谓地耸耸肩,把这些放不下的零食先放在进门的台子上:“好嘛,接下来两个月我们都不用买零食了。”
“不好说,买多少零食小桃都会在一周内解决。”
“谁蛐蛐我!”
王小桃隔着卧室门大喊。
廖安厨艺很好,厨房总是她在用。
她轻车熟路地下了挂面,然后把油和葱放在碗里用盖子扣上,留了点小缝隙,放进微波炉,用很邪门的方式做葱油。
她又用另外一个锅煎蛋,用煎蛋剩下的油炒小白菜。
准备的时间微波炉叮的一声,葱油炸好了。
即便开着抽油烟机,房间里还是一股浓郁的葱油香气。廖安小心怕烫的把葱油浇在捞出来的挂面和煎蛋上,最后放上炒熟的小白菜。
廖安忙进忙出盛面:“下了你俩的份啊,记得吃,自己洗自己的碗。”
“砰”一声,王小桃夺门而出,抢先一步坐在了餐桌旁。
苏念担心:“房门撞坏了要赔钱!”
“面凉了就不好吃了!”王小桃拿着筷子搅拌。
苏念看着王小桃的卧室门有些担忧,她总是担忧来担忧去,每天充满了不安。
看到电梯怕电梯门夹人、怕下坠,走过高楼底下怕高空坠物,下雨天走在路上怕高压电漏电,洗澡的时候又怕湿滑磕到头。
总之能担心的都担心了一遍。
两个舍友甚至带她去看过心理医生,害怕是焦虑症或者某些精神疾病的前兆。
结果医生大手一挥,好得很啊人没事,纯怕死。
纯怕死。
两个舍友对这个结果相当无语。
而现在,苏念又开始不安。
她享受着美食,心里惦记着刚刚看到的新闻。
虽然她逻辑上能够知道,每年都会有那么几次自然灾害或者高温低温,没什么大事,她这个小小市民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管好自己。
但情绪上,她又开始担心了。
“今年高温台风,我们需不需要准备点什么啊……比如万一台风断电,准备些降温的。”
“你每年冬天夏天都要说一遍。”廖安搅拌着挂面,“买一堆东西又用不上,你想想你要是花钱不那么大手大脚,现在又多攒1、2000块。”
“那不是放着没丢吗,不算浪费。”苏念因为心虚说话很小声。
王小桃吸面吸出呼呼的声音,根本没嘴理会。
经过廖安这么一说,苏念也不好意思接着谈这件事。她一边吃一边和廖安聊天,公司今天发生的事,新剧内容,还有街道拥挤人群,邻里左右八卦……
在她们的交谈声中,屋外的鸣笛越来越多,空气进一步炎热。
实在太热,苏念怕洗了澡又出汗,快速吃完收拾碗筷,回了房间。
明天还要上班,她不想熬夜,听着外面廖安区反锁门窗,在凉丝丝的空调风下,开始尝试入睡。
……
楼房不临街,街道上大卡车的声音听不真切,警用灯光红蓝的色彩不断交替映照着窗户,夜晚的街道不仅炎热还不似往常安静。
第二天早上6点。
鸣笛声响起,苏念睁开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