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火器谋计,危机暗伏 ...
-
刘渊带着神机营的士兵匆匆赶到街道,原本热闹的街市此刻冷冷清清,市民们早被恐惧笼罩,纷纷回到家中紧闭屋门,街道上一片死寂。就在这时,一个浑身是伤的年轻女性踉跄着朝刘渊跑来,嘴里呼喊着:“救命啊,大人救命!” 刘渊下意识地准备迎上去帮忙,可刚迈出一步,他就察觉到了异样。这女子虽然看起来楚楚可怜,身上血迹斑斑,但她全身都散发着一股阴邪之气,与之前遇到妖怪时感受到的气息极为相似。刘渊心中一紧,手不自觉地握住了绣春刀。他示意神机营的士兵们保持警惕,不要轻易靠近。女子见刘渊等人没有立刻上前救助,脸上露出一丝焦急与委屈,哭声愈发凄惨:“大人,求求您救救我,有妖怪,有妖怪追我!”
刘渊盯着女子,沉声问道:“你究竟是什么人?从何处而来?为何身上会有这般诡异的气息?” 女子听闻,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又被泪水掩盖,哭哭啼啼地说道:“大人,我本是普通百姓,住在城西,刚刚在路上突然遇到一个妖怪,它长得青面獠牙,十分可怖,追着我不放,我好不容易才逃到这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身上会有这种气息啊,大人您救救我吧!”刘渊心中疑惑未减,这女子的言辞看似合理,可那股阴邪之气实在太过蹊跷。他正思索着如何应对,突然,女子身后的街道拐角处传来一阵阴森的低吼声,像是某种猛兽在压抑着愤怒。刘渊心中暗叫不好,难道真的是妖怪追来了?神机营的士兵们立刻举起火器,对准声音传来的方向,神情紧张。刘渊一边盯着女子,一边低声对士兵们说道:“大家稳住,千万别轻举妄动,这情况有些不对劲。” 那女子似乎也被身后的吼声吓得不轻,身体颤抖着,躲到了刘渊身后,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大人救命,大人救命啊!”
随着那阴森吼声越来越近,一股浓烈的腥臭味扑面而来。刘渊心中明白,不管来的是不是真正的妖怪,这一场恶战怕是在所难免了。可眼前这个浑身散发阴邪之气的女子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她是受害者,还是妖怪的同谋?刘渊感觉自己仿佛陷入了一个更加复杂的谜团之中,每一个看似接近真相的线索背后,都隐藏着更多的迷雾。而即将出现的 “妖怪”,又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危机?刘渊握紧了手中的绣春刀,死死地盯着街道拐角处,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即将拉开帷幕……
就在那阴森吼声愈发逼近,众人神经紧绷之时,年轻女子身上突然飘出一股奇异的香味。那香味起初淡雅,却瞬间弥漫开来,钻进众人的鼻腔。神机营的士兵们先是露出陶醉之色,紧接着眼神变得迷离,手中的火器也摇摇欲坠,一个个被迷得神魂颠倒。刘渊心中暗叫不好,这香味必定有古怪。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强忍着那股想要昏睡过去的冲动,立刻出手想要制服年轻女子。然而,他刚一动弹,便发现自己的身体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束缚住,不听使唤。他的意识也开始模糊不清,眼前的景象变得虚幻起来。在意识的边缘,刘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家乡,看到了父母慈祥的面容,看到了曾经无忧无虑的生活。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幻觉,是那古怪香味带来的假象,可他却难以挣脱。他的身体软绵绵地倒下去,手中的绣春刀 “哐当” 一声掉落在地。年轻女子看着刘渊等人的模样,嘴角缓缓勾起一抹诡异的笑容。她的眼神中不再有之前的柔弱与恐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得意与阴狠。她轻轻地抬起手,那原本受伤的手臂瞬间恢复如初,皮肤白皙光滑,仿佛之前的伤痕从未存在过。就在众人即将彻底陷入昏迷之际,刘渊咬破了自己的舌尖,一股剧痛袭来,让他短暂地恢复了些许清醒。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朝着女子大喊:“你…… 究竟是谁…… 到底有什么目的……” 女子不屑地看了刘渊一眼,冷哼一声道:“就凭你们,也想对付我们?乖乖睡去吧,等你们醒来,汴京就是我们的天下了!”
说完,女子转身朝着那阴森吼声传来的方向走去。刘渊眼睁睁地看着女子的背影,心中充满了不甘。他知道,若自己等人就这样倒下,汴京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可此刻,他身体无力,意识模糊,身边的神机营士兵们也都处于昏迷边缘,他们似乎已经陷入了绝境。那女子口中的 “我们” 究竟是谁?他们到底有着怎样可怕的阴谋?刘渊在心中不停地思索着,却因意识的逐渐消散而无法深入思考。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刘渊能否再次挣脱困境,带领众人化解这场危机?而汴京又将何去何从?一切都笼罩在浓浓的迷雾之中……
刘渊好不容易从那诡异的香味中恢复了些许清明,看着身边昏迷的神机营士兵,心中满是懊恼。那年轻女子就这样大摇大摆地离去,他却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消失在街道尽头。虽说女子并未对他做什么实质性的伤害,但此次行动无功而返,刘渊深知这后果严重。果然,消息很快传到了圣上耳中,圣上大为光火。朝堂之上,圣上怒目圆睁,拍着龙椅扶手,对着刘渊怒斥道:“朕命你等捉拿妖怪,安定汴京,你却如此无能,让那妖怪在眼皮子底下逃脱,置朕的子民于何地?置我大宋江山于何地?”刘渊赶忙跪地,心中虽无奈,却也只能请罪:“陛下息怒,此次是臣等疏忽,低估了妖怪的狡诈与诡异。但请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尽快将妖怪绳之以法。”
实际上,刘渊心里委屈极了。锦衣卫向来是负责谍报刺探等工作,如今皇帝却让他们去斩妖驱魔,这妥妥的是跨部门业务,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难免会有失手的时候。可圣怒当前,他又哪敢多做辩解。朝堂下,大臣们交头接耳,有的面露担忧,有的则趁机弹劾刘渊,妄图在这场风波中打压锦衣卫的势力。刘渊跪在地上,听着大臣们的议论声,心中明白,此事已经不单纯是斩妖的问题了,朝堂中的各方势力怕是已经盯上了这个机会,想要借此兴风作浪。从朝堂出来后,刘渊眉头紧锁,心事重重。他回到锦衣卫衙门,召集手下的兄弟们商议对策。他深知,时间紧迫,不仅要尽快找到妖怪,平息汴京的恐慌,还要应对朝堂上那些虎视眈眈的目光。就在众人商讨之时,一名锦衣卫匆匆来报:“大人,刚刚收到消息,城西又发生了一起离奇命案,死者的死状与之前几起一模一样,而且,在现场发现了一些奇怪的脚印,不像是人的脚印。”
刘渊心中一凛,看来妖怪并未停止作恶,反而愈发猖獗。可这奇怪的脚印又能给他带来怎样的线索呢?那隐藏在背后的势力又会在他们调查的过程中设下怎样的阻碍?刘渊深知,前路荆棘密布,稍有不慎,不仅自己和兄弟们性命难保,整个汴京甚至大宋都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而此刻,在汴京的阴暗角落里,似乎有一双双眼睛正窥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刘渊听闻城西命案现场出现奇怪脚印,心中本就忧虑,此时又突然想起在古籍中曾记载过的一种妖怪 —— 黑蛟。据说这黑蛟全身覆盖黑色鳞片,坚硬无比,寻常武器根本无法伤其分毫。它神通广大,不仅能呼风唤雨,还善于隐藏身形,制造种种诡异现象。联想到之前遇到的诸多怪事,南疆蛊术作祟、散发香味迷惑众人的年轻女子,如今又疑似出现黑蛟,麻烦如潮水般一股脑全都涌了过来。刘渊只觉头皮发麻,这局面远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棘手。“大人,那我们该怎么办?” 一名锦衣卫焦急地问道。刘渊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说道:“立刻派人去查访城西命案的详情,着重调查那奇怪脚印的特征,看看是否与古籍中黑蛟的描述相符。另外,去打听一下近期汴京内外是否有关于黑蛟的传闻或者异常天象。”众人领命而去,刘渊则陷入了沉思。这几起看似独立的事件,背后是否存在着某种关联?那散发香味的年轻女子与黑蛟又是什么关系?是黑蛟驱使女子作案,还是他们同属某个更大的邪恶势力?还有那南疆蛊术,为何会在汴京出现,难道背后有人故意挑起混乱?
就在刘渊思索间,又一名锦衣卫匆匆进来,神色慌张地禀报道:“大人,刚刚得到消息,城南的一处道观昨夜突然起火,观中道士死伤惨重,据说起火前,观内传出阵阵奇怪的嘶吼声,有人猜测也是妖怪作祟。”刘渊心中一沉,这妖怪似乎在故意挑衅,不断制造混乱,扰乱他们的调查节奏。他意识到,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必须尽快理出这些线索之间的联系,找到应对之策。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更多的谜团接踵而至。他们在城西命案现场发现了一些残留的蛊虫痕迹,与之前南疆蛊术的特征相似,这是否意味着黑蛟与南疆蛊术背后的势力有所勾结?而城南道观起火又与这两者有什么关联?刘渊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迷宫之中,每一条看似清晰的线索,都在引领他走向更复杂的谜团深处。那隐藏在黑暗中的敌人,究竟有着怎样庞大的阴谋?刘渊能否在这重重迷雾中找到真相,拯救汴京于水火之中?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刘渊深知城南道观起火一事绝非偶然,为了探明真相,他决定亲自前往道观遗址。废墟之上,一片狼藉,烧焦的梁柱横七竖八地躺着,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焦糊味。在废墟的一角,刘渊找到了道观观主。观主身着一身破旧道袍,头发凌乱,脸上满是疲惫与沧桑。刘渊走上前去,抱拳行礼,说道:“观主,此次道观遭此大难,实是不幸。刘某前来,是想了解一下起火之时的情况,不知观主能否告知一二?”观主抬起头,眼神有些闪躲,只是淡淡地说道:“昨夜事发突然,贫道也毫无防备,只听到一阵奇怪嘶吼,紧接着大火就烧了起来,实在是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刘渊敏锐地察觉到,观主对起火之时的情况并不上心,回答也是含糊其辞,这让他心中疑窦丛生,总感觉对方有事情瞒着自己。“观主,据在下所知,起火前道观内传出奇怪嘶吼,想必不会平白无故出现这等怪事,还望观主如实相告,这或许与汴京如今面临的危机息息相关。” 刘渊加重了语气,试图让观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观主微微一怔,沉默了片刻,才缓缓说道:“不瞒大人,贫道确实有所隐瞒。近日来,道观时常出现一些诡异之事,夜里总能听到奇怪的声响,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暗处窥视着我们。可贫道以为只是寻常鬼魅作祟,并未太过在意,没想到竟引来了这般大祸。”刘渊心中一动,追问道:“那观主可曾发现什么其他异常?比如有没有见到奇怪的人,或者出现什么特别的物件?” 观主犹豫了一下,从怀中掏出一个破旧的布包,递给刘渊,说道:“前些日子,有个神秘人来到道观,送给贫道这个,说是能保道观平安。贫道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些看不懂的符文和奇怪的粉末。”
刘渊接过布包,仔细端详,那符文歪歪扭扭,透着一股说不出的邪气,粉末则散发着淡淡的腥味。他心中暗忖,这东西必定与道观起火以及最近的妖怪事件有关。可这神秘人究竟是谁?送这些东西给道观又是何目的?观主是否还隐瞒了其他重要信息?刘渊感觉自己仿佛抓住了一丝关键线索,却又陷入了更深的谜团之中。那隐藏在道观背后的秘密,到底会将他引向何处?汴京的危机又是否能因此找到破解之法?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
刘渊看着手中那透着邪气的布包,正思索间,突然想起每个道观都会供奉圣物,这些圣物往往有着非凡的力量,能够避免邪祟入侵。以往道观在面对一些妖邪侵扰时,依靠圣物总能化险为夷。可此次城南道观不仅被大火焚烧,道士们死伤惨重,这圣物却好似毫无作用。
刘渊立刻看向观主,严肃问道:“观主,道观之中的圣物如今何在?” 观主听到 “圣物” 二字,原本就闪躲的眼神瞬间变得慌乱起来,整个人像是被踩到尾巴的猫,身体猛地一颤,嘴唇微微颤抖,却又紧紧抿着,一言不发。刘渊心中愈发笃定,这圣物必定大有文章。“观主,如今汴京上下妖邪横行,百姓人心惶惶,圣上对此极为重视。你若还隐瞒实情,只怕这后果……” 刘渊故意拖长了声音,眼神紧紧盯着观主。观主额头冒出豆大的汗珠,双手不自觉地握紧,过了好一会儿,才观主长叹一口气,缓缓说道:“就在神秘人送那布包之后的第二天,道观中的圣物便离奇失踪了。观主说着,脸上露出懊悔之色。艰难地开口:“圣物…… 圣物不见了。” 刘渊眉头紧皱,追问道:“何时不见的?怎么不见的?你最好一五一十地说清楚!”观主长叹一口气,缓缓说道:“就在神秘人送那布包之后的第二天,道观中的圣物便离奇失踪了。贫道发现圣物不见后,四处寻找,却毫无头绪。本想隐瞒此事,一来怕影响道观声誉,二来担心引起恐慌,没想到……” 观主说着,脸上露出懊悔之色。刘渊沉思片刻,这神秘人送邪物,紧接着圣物失踪,然后道观起火,这一系列事件显然是精心策划的。难道这神秘人与之前出现的散发香味的女子、疑似黑蛟的妖怪是一伙的?他们偷走道观圣物,又是为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就在这时,一名锦衣卫匆匆赶来,在刘渊耳边低语几句。刘渊脸色骤变,对观主说道:“观主,此事暂且告一段落,你且保重。刘某还有要事处理。” 说完,便带着锦衣卫迅速离开。
原来,刚刚得到消息,汴京街头又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不少百姓家中的牲畜莫名发狂,见人就咬,而且这些牲畜的眼睛都泛着诡异的红光。与此同时,城门口张贴出了一张没有署名的告示,上面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似是某种警告,又像是某种神秘仪式的指引。刘渊意识到,事情正朝着愈发失控的方向发展。那神秘势力似乎已经不再满足于暗中作祟,开始公然挑衅。而道观圣物失踪的谜团还未解开,新的危机又接踵而至。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惊天的阴谋?刘渊能否在这场与神秘势力的较量中占据上风,拯救汴京于水火?一切都被浓重的迷雾所笼罩……
黑蛟公然闯入皇帝寝室,妄图逼迫皇帝让出皇位,这等惊天之事瞬间在汴京炸开了锅。若不是守卫及时赶到,拼死护驾,后果简直不堪设想。此事发生之后,朝堂之上也因此分成了两派。一派以宰相为首,他们认为黑蛟神通广大,寻常手段难以将其制服,为了避免汴京陷入更大的灾祸,不如给黑蛟一个头衔,以安抚其心,说不定能换来一时的和平。宰相在朝堂上侃侃而谈:“陛下,如今黑蛟实力强大,我们对其一无所知,贸然开战,只会让百姓生灵涂炭。不如暂且许它一个尊贵的头衔,先稳住局面,再从长计议。”
而另一派则以护国大将军为代表,坚决主张将黑蛟彻底消灭。大将军怒目圆睁,大声说道:“陛下,黑蛟竟敢如此胆大妄为,公然冒犯天威,此等妖邪若不除,我大宋威严何在?百姓如何能安心?况且,若今日我们妥协,他日它必定更加嚣张跋扈,后患无穷!”两派各执一词,在朝堂上争论不休,声音此起彼伏,一时间朝堂乱成了一锅粥。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此事关乎大宋的国运和尊严,让他左右为难。刘渊站在一旁,心中焦急万分。他深知,无论是安抚还是剿灭,都绝非易事。若给黑蛟头衔,无疑是与虎谋皮,谁也不知道这妖怪会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而且还可能让其他心怀不轨的妖邪有样学样;可若要剿灭,黑蛟神通广大,寻常武器无法伤其分毫,又该如何下手?就在这时,一名太监匆匆进入朝堂,在皇帝耳边低语几句。皇帝脸色大变,猛地站起身来,说道:“刚刚得到消息,城外的河流突然干涸,河水像是被什么巨大的力量吸走了一般。民间传言,这又是黑蛟作祟。”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刘渊心中一沉,黑蛟在这个时候制造这种乱象,显然是在向朝廷示威,也是在给支持安抚派的大臣施加压力。而这接连不断的变故,也让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究竟是该冒险安抚,还是拼死一战?刘渊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风暴的中心,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大宋的命运。黑蛟到底还有什么后手?在这朝堂纷争的背后,是否还隐藏着其他势力的推波助澜?刘渊又该如何在这混乱的局势中找到破局之法?一切都还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