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初入科研,风浪渐起 ...

  •   九月初的协和,阳光依旧灿烂。开学才刚刚过去一周,顾婉清却已经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与她预想不同,医学博士的生活并不只是上课、看书和做实验。至少在协和,作为“新医科卓越班”的一员,她每天都像在走钢丝。

      早上七点,她准时出现在协和附属医院大楼的A区门诊大楼。这是她首次参与“临床引导型学习”,跟随多学科协作(MDT)团队进入真实病房,进行为期一周的临床观察。

      “今天我们小组走肿瘤科,你们五个人一组,记住,每一个病例都必须完整记录。”带队的杨医生扫视一圈,目光在顾婉清身上顿了一下。

      “顾婉清对吧?我听说你本科是学经济的。”

      “是的,老师。”

      “行吧,那你就负责本组的就诊路径记录和辅助访谈。看看患者在进入协和之前,经历了哪些检查、走了多长时间、有没有诊断延误。”

      顾婉清顿了顿,点头应下:“明白。”

      林舒然走在她身边,悄声问:“你没学过医学调查法吧?”

      “没学过,但可以学。”顾婉清声音平静。

      上午八点,病房查房正式开始。

      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面对重症患者:一个65岁的肺癌术后患者,一个29岁的乳腺癌女性,还有一位刚刚确诊的胃间质瘤患者。他们的脸上没有想象中那么多的痛苦,有的是一种对医生深沉的依赖。

      “患者术前曾在省级医院滞留三周,未确诊;转入协和后四十八小时内确诊并开始第一轮化疗。”

      “转诊单不规范,前院只开了CT报告,没有肿瘤标志物。”

      “医保审核时间卡得太紧,患者家属投诉流程繁琐。”

      ……

      每一段话,顾婉清都认真记录。她不是医生,听不懂所有术语,但她能感受到流程之间的断点,那些“等待”“推诿”“重复检查”背后,是极其沉重的资源成本。

      中午时分,MDT会议结束,顾婉清正准备离开,忽然被一位短发女医生叫住。

      “你就是那个经济学出身的博士?”

      “是。”

      “李院长让我注意你。他说你对‘就诊效率’感兴趣。正好,我这里有个老病人转诊路径特别曲折,医保卡用了三次都没到账——有空你可以来病历室帮我整理下流程表,算是给你点实战机会。”

      顾婉清一怔,随即点头:“谢谢您,老师,我可以随时配合。”

      —

      下午三点,她回到教学楼三层的研究讨论室。

      这是卓越班专属的一间小型研讨室,干净整洁,四周环绕着医学期刊与政策蓝皮书。她一坐下,便把上午的记录分门别类贴进本子里,然后打开电脑开始查阅《卫生统计学》相关章节。

      “你真的打算把那个病人资料当研究课题?”林舒然端着两杯热豆浆走进来,把其中一杯放到她手边。

      “不是研究。”顾婉清轻声说,“是进入这个体系的方式。”

      “那你打算怎么做?”

      顾婉清没说话,只拿起一张草图,在空白页上画下一个简图:患者从县医院—>市中医院—>省医—>协和,每一站她都标上了等待天数、医保审批时间、检查次数和诊断名称。

      林舒然看得眼花缭乱:“你这……比我们老师写的图还清楚。”

      顾婉清淡淡一笑:“我以前学的是市场流通和流程效率。现在只是把‘病人’当成一条‘路径’,重新回归到人的角度上而已。”

      林舒然没再说话,只是低声感叹:“你真的很不一样。”

      黄昏六点,教学楼的窗外染上一层温暖的晚霞。顾婉清依旧坐在那张靠窗的书桌前,一页页翻阅患者转诊记录,桌角的豆浆已经凉透,笔记本电脑上开着多个标签页,从《中国基层医疗改革试点》到《慢病医保报销结构变化》。

      她在为明天做准备。

      明天上午,她将第一次以“小助手”身份,单独跟随那位短发女医生下到病案室,提取数位典型患者的就诊记录,尝试梳理其中的转诊流程与医保使用情况。

      这种工作说不上“高级”,但对她来说,这是进入医学世界的通行证。

      她清楚,自己不具备临床能力,无法直接站在手术台前、病房之中。但她能做的,是把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与流程,理出一条路径,一条她能走得通的医学之路。

      “你不觉得你太拼了吗?”耳边忽然传来熟悉的声音。

      顾婉清抬头,看到齐晟正站在不远处。他依旧一身白衬衣,校徽整整齐齐挂在胸前,一脸漠然地望着她。

      “你每天泡在这里十几个小时,就为了分析几个病人的医保报销单?”他声音里带着讥讽,“协和不是给你做政务调研的地方。”

      顾婉清平静地看着他:“你有你的专业方式,我也有我的理解路径。”

      “但你不是医生。”齐晟冷声道,“你不是本科八年制,也没有基础医学训练,你连解剖实验都做得比别人慢,为什么非要来这里?”

      他向前走了一步,眼神里是明晃晃的不屑,“说到底,你是不是只是为了给你自己——或者你家人——证明点什么?”

      顾婉清盯着他,眼神依旧没有波动。

      “你说得对。”她缓缓开口,“我不是医生,我也做不了你做的那些精密缝合和影像读片。但我确实来协和,是因为我见过被制度遗弃的患者,见过在流程里兜转两个月却被耽误最佳治疗期的人。我不想证明什么,我只想搞清楚——这些本该被优化的地方,为什么没人动它。”

      齐晟神色一滞,似乎被她的话刺到什么,但嘴硬地哼了一声:“理想主义者总是很动听。”

      顾婉清不再理会他,低头继续记录资料。

      林舒然这时推门而入,见到齐晟正杵在顾婉清桌前,微微皱了眉。

      “齐晟,你这什么意思?”她语气不善,“婉清今天在病房跑了一上午,你倒是来过一次?”

      “我只是提醒她别太自我感动。”齐晟冷笑,转身离去,“医学不是靠数据说话的。”

      他走得干脆,甚至连门都没带上,空荡荡的教研室里一时间安静得出奇。

      林舒然走过来,半蹲在顾婉清桌边,低声问:“你没事吧?”

      顾婉清摇了摇头:“没事,他说得也不全错,我确实不是医生。”

      “可你有医生不具备的思维方式。”林舒然轻声道,“婉清,你不需要成为谁的‘替代品’。你只要成为你自己就已经很强。”

      顾婉清望着她,沉默片刻,露出一个轻轻的笑。

      “谢谢你。”

      —

      深夜十一点,顾婉清终于整理完所有资料,带着满脑子数据回到宿舍。

      宿舍灯还亮着,林舒然已经趴在床上睡着了,手边是摊开的《系统解剖学》和一个空掉的饭盒。

      顾婉清放轻脚步走进来,将她的书和饭盒收拾好,替她盖上被子。

      望着林舒然安静的睡脸,顾婉清心里涌出一阵暖意。

      来到协和不过十天,她已经从“转专业的异类”,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立足点。而林舒然的陪伴,是这条路上不可或缺的光亮。

      她轻轻躺回自己的床上,打开床头的笔记本,开始敲下一封邮件:

      收件人:□□教授

      主题:关于肺癌患者转诊记录的初步观察报告

      尊敬的李院长:

      我已完成本周协和附属医院3位患者的转诊轨迹访谈初步记录,以下为阶段性观察内容……

      (中略,附上汇总表、转诊流程草图、医保费用摘要)

      她写得极认真,字句简洁,逻辑清晰。发送邮件前她盯着“发送”按钮好几秒,像是在确认什么。

      然后——

      点击。

      她长出一口气,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

      窗外是静谧的夜色,协和医学院的灯光在远处连成一片,像一条沉默的星河。

      她知道,从此以后,她就真正走进了医学的世界。

      而她,不会再离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