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1、第九十一章-九十一片花瓣 ...
-
再次醒来,窗外的夕阳给房间渡上了一层柔和金光。
洛城8月底的阳光已经退去了毒辣。
凌崇已不在房间,迷迷糊糊间有感觉到他起来了。
拉开窗帘,薇薇走上阳台。
美国的人口密度是无法和国内相比的。
大片的草坪绿影葱葱,不远处的人家,两个孩子在自家院子里扔棒球。
隔了两户的房子前,三五年轻人在烤肉,一只斗牛犬在他们身边跑来跑去。
本以为按凌崇的性格,会选一个僻静清幽的住处呢,没想到,这里竟然是个还蛮有人气的社区。
薇薇没有这样住家的经验,对周围一切都很好奇,也很期待。
会像电视剧里那样家长里短,或者邻里相亲么?
哦哦,那是国产剧,美剧的邻里关系是怎样的来着?
魁梧的黑人阿姨、奇装异服的gay、怪癖的老人、持枪的……
住脑住脑!电视剧都是假的。
无端给自己脑补一堆不痛快之后,薇薇决定下楼了,杜轩还约一起吃饭呐,还是享受美食比较快乐。
“今天喝那支啸鹰吧,之前张弦送我的。”杜轩冲管家示意。
他来美国除了读书之外,也会参与家里在美洲的部分业务,所以带了完整的团队过来,生活管家、工作助理,甚至还有厨房阿姨。
“薇薇妹妹,能喝么?”他曲起右臂,斜靠在餐边柜旁,扫了眼穿着白T恤牛仔裤的女孩。
除了第一次在酒会上看她穿礼服裙之外,后面又陆续见过几次,她好像基本是不变的T恤配牛仔裤,长的短的。
衣品全无。
薇薇无视他打量自己的眼神,逐渐熟悉之后,她习惯了杜轩时不时飘过的眼神,他对自己好像很感兴趣的样子。
其实他的视线不明显,他很有分寸感,不过薇薇对他人的目光很敏锐。
“嗯,我可以喝的。”至于他总喊自己薇薇妹妹,抗议过几次无果后,也就算了,说起来他确实也大几岁,妹妹就妹妹吧。
反正海城人称呼年纪小的女孩子也都喊妹妹,就当他是熟人家的哥哥吧。
希维尔·李博士,是一位看起来很严肃,但其实说话很亲切的法国人。
5年前和丈夫离婚后,就接受范海姆教授的邀请,搬来美国了。
她加入研究所的时间不算长,不过因为她的课题项目应用领域外延非常广阔,所以很受教授看重。
“那群搞纯粹数学的家伙就是躲懒!就是因为他们,大家才说研究数学的都是怪胎!”
薇薇初来实验室的第一天,希维尔博士就旗帜鲜明的表达了她的观点。
这也是她来范海姆数学研究所的重要原因之一。
她认为数学是追求真理的过程,但是应用数学才是服务人类的最佳选择。
“求真的过程固然快乐,可只有精神的愉悦远远不是数学的价值所在。”希维尔博士是个经世致用的务实主义者。
“我希望你能认可这一点,”她冲薇薇挑了挑眉,“吉尔给我看过你发过来的邮件,说实话还很幼稚,不过有些想法很有趣。”
她伸出手和薇薇握了握,“祝你过得愉快,当然,最好给我们带来一点新的东西。”
说完她不等薇薇回复就转身走出了会议室。
格伦斯·吉尔研究员耸了耸肩,“别介意,博士一直这样随性,”他爽朗一笑,“习惯了你会发现这样的boss简直太棒了。”
“谢谢你吉尔先生。”薇薇确实很感谢他,是他最先认可薇薇的思路,并且认真看了邮件,然后推荐给希维尔·李博士,才让薇薇有机会来这里学习。
吉尔伸指推了推眼镜,“你们东方人好像都很客气,叫我吉尔就好。”
说着他站起身,“来吧,我带你熟悉一下我们的地盘。”
室内的走廊铺了隔音减震垫,非常安静,不会因为脚步声打扰人,可薇薇还是不由自主放轻了脚步。
她握了握胸前的临时访问卡,缓解微微颤抖的紧张。
吉尔刚说正式工牌已经准备好了,他们待会儿过去人事那边拿。
一扇扇高透的玻璃窗,映射出薇薇的侧脸。
穿着米色套装的女孩儿,面庞上有未脱去的青涩与稚嫩,有些局促,有些彷徨,更多的却是憧憬与期待。
穿过实验区的连廊,吉尔朝斜对面的玻璃房抬了抬下巴,“看那边的‘棱镜盒’,是计算神经科学与网络实验室,他们对大脑连接网络的分析工具,偶尔会启发我们对复杂系统同步问题的研究,挺有意思的。”
“我们前面这栋是几何分析与材料建模组,他们用微分几何预测新型材料的应力分布,有时会和我们的动力学模型结合,优化航天器部件的疲劳寿命预测。”
“那边是微分方程与控制论组,他们在做自动驾驶的路径规划模型,上次联合申报的‘智能交通拓扑控制’项目,就是和我们组的算法嵌套。”
……
他顿下脚步,推开侧门,一楼左侧有一面瀑布墙,前面架着盛开的紫藤。
几个不同实验室的研究员站在紫藤架前,围着白板演算,精致的茶具在石桌上摆成不规则的点阵。
吉尔灿笑,“还不错吧,这是吴教授建议的。”
他回头看薇薇仿若跳动烛光的眼瞳,“除了咖啡因和计算机,我们需要一些生命力和禅意。对了,吴教授也是华人。”
这个女孩的邮件最先开始被审核pass掉了,他是无意间看到的。
就像希维尔博士说的,观点还不成熟,可是她思路中的闪光点,却如夜空中的萤火般令人欣喜。
数学是最讲道理,却也最不讲道理的地方。
一群不讲道理的数学天才,演算追寻世间真理。
“在这里,学科交叉就像这紫藤蔓架,看着乱,实则共生缠绕,大家都往解决问题的方向生长。”
“这就是应用数学的魅力。”
吉尔笑看薇薇,希望这点萤火,可以直追皓月。
薇薇捂住胸口,按住兴奋跃动的心脏,它在叫嚣着想要参与,它渴望留下自己的痕迹。
他们顺便拐去了人事服务中心办手续,填了几份表格之后,领证件和资料。
“嘿,小美女,发到你邮箱的邮件记得要看哦。”工作人员提醒道。
没办法,这些搞研究的都只关注学术消息,对行政文件视而不见是常态。
他不得不一次次提醒,“薇薇安·李对吧,我就叫你薇薇安了。”
他递过来工牌和文件,还有办公电脑和一些必须的物资。
“你们都是高素质人才了,流程和权限管理、保密边界、学术诚信,这些基本的问题我就不反复说了,记得看邮件,”他又强调了一遍邮件。
“还有心理评估、信仰和饮食习惯调研几个问卷,记得也要填哦。”
“好的,谢谢你。”薇薇接过东西礼貌道谢。
吉尔带她返回拓扑和动力学实验室,“我们后勤服务的员工也都很可爱的,哦,当然,如果行政要求不那么多就更好了。”
说着,他示意薇薇刷卡开门,试试工牌。
“嘀”的一声,门打开了,薇薇的新生活也正是开启。
“你知道的,我们主攻拓扑与动力学的工程转化。”
推开门,他指着墙上的动态模型,“比如高铁轨道振动的拓扑优化,无人机集群避障的动力学算法,最近落地的深海探测器耐压壳设计,就用到了我们推导的曲面稳定性公式。”
拓扑与动力学实验室被玻璃隔断分成三区——
理论区的白板写满缠绕的拓扑符号,几名研究员正围着触控屏推演公式;
实验区的超算终端闪着绿光,动态模拟沙盘里,机械臂模型正沿着优化后的轨迹运动;
数据区的服务器阵列发出低鸣。
吉尔特意指了指数据中心的门禁:“这里要二级权限,你现在还去不了哦。现阶段需要你参与的研究数据,稍后我会同步到你的终端。”
穿过挂满历年项目成果示意图的走廊,吉尔推开一扇标有“非线性分析组”的门:“你的工位在这里。”
“研究日志每天都要写,每周二下午是组会汇报时间,必须提前提交研究进度,”他递过手册,“周五的学术沙龙是自愿参与,但建议别错过——上次森大的访问学者就在这里分享了超有趣的混沌控制实验。”
“学术交流会,是每月一次,到时会提前通知,会前要求提交3页文献综述,没想法不提也行,但是建议提。交流会提问要先说明自己的推导过程。”
他指了指墙上的电子屏,实时滚动着实验室设备预约表,“仪器使用需提前登记,任何推导或代码必须通过安全服务器备份。纪律严格,但……”
他眨眨眼,“咖啡机在休息区24小时供应,熬夜可以,但得喝点好的。”
“生活区就先不过去了,午餐时间再和你说,现在你先熟悉下工作环境吧。今天上午不给你排任务,你自己看看邮件和文件吧,下午要开始干活了哦。”吉尔点了点桌面,离开了。
薇薇在椅子上坐下,深吸一口气。
拿起工牌,指尖摩挲着塑料外壳下自己的证件照。
照片里,她的眼睛亮得像此刻屋顶的灯光。
听吉尔介绍跨组合作时,她的视线总忍不住飘向那些写满公式的白板。
那些手写的随意扭曲的符号,像跃动的音符,充满活力和灵感,正等着被编排成解决问题的旋律。
课本上、习题册上工整的定理、冰冷的公式,伴着咖啡香和随性的手写体,活了过来,变成了高铁轨道的弧度、无人机避开障碍物的轨迹……
数学可真的太迷人了!
她攥着笔记本的手心沁出薄汗。
“月底的交流会……”薇薇已经开始想象自己站在白板前推导公式的样子。
胸腔里像揣着团温热的气流,裹着对未知课题的期待,正慢慢胀成想要立刻投身其中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