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档案 ...
-
宋恪北人物档案
身份:
美国加州大学物理系
国际分形科学院院士
"星槎二号"首席科学官
前火星遗迹考察队队长
核心特质:
科学信仰
终生信奉"分形是宇宙的源代码"
随身携带1987年版《分形几何学》手抄笔记
左耳植入第三代神经元计算芯片(刻有斐波那契螺旋纹路)
性格悖论
表面严谨到强迫症(实验数据保留小数点后8位)
内心浪漫主义(偷偷在飞船种植地球沙棘)
对路君安说:"我们不是在破解宇宙,是在给宇宙写情书"
关键经历
2042年:在青海冷湖观测站首次接收分形信号
2055年:火星塔尔西斯高原发现分形刻痕
2075年:主导地球分形网络建设(植入体与网络共振达97.3%)
标志性物品:
老式铜制星盘(刻有"观测即参与"拉丁文)
火星带回的蓝色晶体碎片(现存于分形博物馆)
路君安人物档案
身份:
美国加州大学数学系
量子计算与分形算法专家
全球分形网络协议主要设计者
前卫艺术家/业余天体摄影师
核心特质:
跨界思维
将莫扎特《魔笛》旋律转化为分形算法
办公室悬挂"分形艺术"与"薛定谔方程"并置的油画
坚信"最美的数学公式应该能写成诗歌"
反差萌
能用三句话解释十一维空间
却记不住实验室同事的生日
实验服口袋里总装着彩色粉笔(用于随时画分形草图)
关键突破
2062年:发现分形网络与人类脑电波的共振规律
2070年:开发"普罗透斯"AI分形模拟系统
2078年:在月球基地培育出首个分形生物"蓝玫瑰"
标志性物品:
定制分形计算戒指(可投射全息公式)
1978年版《宇宙的结构》批注本(边缘写满灵感涂鸦)
双人关系图谱
维度宋恪北路君安化学反应科学方法实证主义假说驱动互补验证危机处理制定应急预案即兴发挥理性与直觉的完美平衡休闲活动观测星轨摄影即兴钢琴演奏沙漠观星音乐会经典对话"数据会说谎吗?""问题在于提问的方式"(相视一笑,无需答案)
人物弧光对比
宋恪北:
从"宇宙规律发现者"→"分形文明传承者"
关键转变:学会接受不确定性
路君安:
从"技术乐观主义者"→"文明守夜人"
关键转变:意识到科技需要人文锚点
档案备注:
两人共同持有的秘密:
在火星地下发现的分形符号其实是某种"星际二维码"
路君安的AI助手"普罗透斯"含有宋恪北的部分意识备份
每次重大发现后,他们都会在观测站种下一株地球植物
(档案最后一页有路君安的笔迹:"真正的科学家应该同时拥有孩童的好奇和哲人的谦卑——K+L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