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7、0706 ...

  •   嗯今天喝了古茗新品香草奶砖拿铁。呕吼,喝完后脑袋里跟放烟花一样,不停地兴奋幻想,幻想极其遥远和美好的事情。
      嗯在这里写一点吧。今天下午很早就从自习室回来了,当彻底休息了。
      (事实证明,在她心里比较放松的时候,写出来的文字戾气会少很多...)

      其实最近她又想明白了周青喜欢杨勰的两个原因,就在番外一的基础上:
      一是周青现在已被学校打磨过的思维和后续将要从事的工作都离“钱”太近了,她害怕自己会成为那种利欲熏心,满脑子风险和收益的困在找寻金钱的游戏里的“山顶洞人”。所以她想找一个离“钱”很远的人在一起,研究从事的东西尽可能地远离金钱游戏,可以给她的心定时喷上清新剂,让她更“全面”的活在这个世上。再者,其实她私心里还想过:要是她能做一个家庭里那个相对偏世俗的人,抵挡住从贴地的俗世土壤中不断涌上来的肮脏泥水,过滤掉有害物质后,只保留有营养的物质,滋养着他,让他像美丽的花朵一样远远的开在高高的山峰顶上。这样她会觉得很有成就感,每天回到家见到的都是跟在日常工作中很不一样的人,见到的是她亲手呵护的花朵。
      说句很偏激的话:但凡杨勰以后选择转从事金融或是只为了钱就转码,或是满嘴钱利益,张口闭口名车豪宅香烟美女过所谓的“人上人”生活,盲目追求社会刻板印象中的“男性尊严”,她应该就不会喜欢了,甚至是远远走开。

      二是杨勰足够的特殊(至少到现在),“特殊”远比单纯的“好”来的重要。
      其实她5月份的某篇日记中写过这个理论,但是她新开号重传文章时一不小心删掉了,所以就重新写在这里吧。
      她大一第一学期上的一堂与本专业相关的通识课中,任课老师曾在闲聊时对她们说过一个理论:找人生伴侣就像摘苹果。你两手空空地走进了一家种满苹果树的果园,见到了很多的苹果,千奇百怪,色泽不一,但都是苹果。在这数不清的苹果中你只能摘一个,摘完后就要携带着它走出果园(生命的终岸),后续如果又遇到了想摘的苹果也不能摘,因为你手上已经有一个了。
      现在想来,可以把这个理论的设定改一改,更符合社会现实。摘了后又想摘的话只要扔掉手上的那个就好了,只要自始至终手上只有小于等于1个的苹果。
      聪明的你可以想一想,怎么定义苹果的“好”呢?可以慢慢想喔。
      还是看看她的答案吧。
      她对“好”的定义中,一部分是很久之前的一篇贴文中“优秀”,一部分就是番外一之中的内容。再者就是她早期生命中遇见的人对她审美潜移默化的影响(即标题为“唔”的日记中写到的)。请再停下来想一想,这之间其实是有共性的,就是要跟她(期望的)内在的自身有很多共性,辅以一定的差异。
      (额,请不要与上一点中混淆。这个共性主要是是核心三观,外表气质上,差异体现在(将要)从事的事业等)
      再想一下,人这一辈子这么长,会遇见无数的人,肯定也会遇见很多个让她让身为读者的你心动的苹果。甚至于以后的自己如果有权有势有钱有地位了,可以摘下以前曾见到过但无法摘下但那时却可以轻松摘下的苹果。
      只是她觉得,如果见到一个“更好”的苹果就丢掉旧的摘下新的,甚至同时拥有两个(出轨),循环往复,无止无休,这样做没有意义,太耗费有限的生命和时间了。如果在情爱上花这么多无所谓的心思,那在应对事业挑战上的心思就会被减少。
      所以为了杜绝自己以后不断地被“更好”的苹果散发出的魅惑吸引,她更愿意摘并一直携带那个更“特殊”的苹果。足够特殊很可以了,因为她他对很多人可能都是“好”,或是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好”,但只对你一个人特殊。
      显然,对于周青而言,杨勰就是那个在她刚走出规范的学业生活,刚步入社会,在人生低谷期这个特殊时点下所遇见的最特殊的“苹果”。
      那么,这就够了。

      至少,
      对于周青而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