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订婚 ...

  •   日月穿梭,光阴似箭,转眼五年过去。
      这几年仉启按照妻子的吩咐,为了抚养两个女儿,不得不外出谋事,那时的魏国,魏文侯魏斯病逝,其子魏武侯刚刚即位,崇儒重教,招贤纳士之风正浓,仉启便在魏国做了一名幕僚。
      平筠在家抚养两个不懂事的孩子,仉梅八岁有余,仉芷也将近七岁。尽管日子过得有些清贫,一人拉址着两个孩子,忙得是焦头烂额,但两个孩子长得健健康康,而且越长越漂亮,尤其是仉芷不仅相貌俊秀,而且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可谓是人见人爱。因此精神上还是挺欣慰的。
      平筠对两个孩子既不偏也不向,穿同样的服装,吃同样的饭菜,待仉芷如己出,有时看她比仉梅还要亲。每天除教她们读书认字外,还给她们做人做事,皆需以诚为本,以信为基,方能立足于世。不过仉芷的性格有些仿她母亲张氏处处争强好胜,蛮不讲理,经常与仉梅发生争执,尽管她比仉梅的个子矮半头,可她经常把她姐姐打得哭叫连天,而且还有做错事不肯承认等毛病。为了克服仉芷这些坏毛病,平筠那真是呕心沥血,煞费苦心。
      这天仉梅和仉芷分别趴在几案上,认认真真地书写“克己复礼”四个篆体字。平筠在一旁指导,她看着仉芷写的字夸赞道:“芷儿,这几个写的不错,比前天强多了。”然后又指着仉梅写的字:“梅儿,你这个克字,笔画之间的空稀没掌握好,宽的宽,窄的窄。你要向你妹妹学习,篆体字笔画一定要匀称流畅,结构紧凑严谨。你重新写一遍。”
      仉梅嘴一撅:“还要写一遍。”
      “对,写不好就要重写,直至写好为止。”
      仉梅不情愿地又写了一遍。
      平筠看过点点头:“这次写得比上次好多了,这几字己教了三天了。你们两个谁说说克已复礼是什么意思?”
      仉梅抢着说:“孩儿知道,克己?:是克制约束自我。这包括对个人欲望的节制和对自我情绪及行为的管理。孔夫子说过度的欲望会使人迷失自我,破坏社会的和谐秩序,因此主张通过自我约束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复礼吗……”她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姐姐只说了克己,复礼说不上来了。”仉芷似乎有些自得其乐。
      “芷儿,你说说。”仉芷答道:“是恢复周礼。周礼是西周时期的一套完备的礼仪制度,包括祭祀、朝会、婚丧嫁娶等各种礼仪规范。孔夫子说通过恢复和遵循这些礼仪,可以确保社会各阶层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从而实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孔子夫提出“克己复礼”的目的在于通过个人的自我修养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建一个和谐、有序、道德的社会秩序。”
      “芷儿答的非常好。梅儿你要好好向你妹妹学习。光会背会写还不行,必须要理解其中的含意,今天你们学的不错,尤其是芷儿,我决定每人奖给一个馅饼。”
      两个孩子高兴地一蹦多高一起说道:“谢母亲。”
      “不必客气,快把笔墨收好。我去买馅饼。”说过转身去了大街。
      不大会平筠将馅饼买了回来,分给她们每人一个。然后去了厕所。
      仉芷抓过来狼吞虎咽很快将馅饼吃完,发现仉梅才吃了一半,上去就夺。仉梅不给两人打在一起。平筠解过手回来,赶忙将她们拉开,首先批评仉梅:“梅儿,你身为姐姐,就应当让着妹妹,不应该和争夺,更不该打架。”
      仉梅不服地嚷道:“母亲,孩儿并不想与她打架,可她的吃完就来夺我的,我不给她,她就打我。”
      平筠听了又看了看仉芷:“芷儿,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身为妹妹,就应该尊敬姐姐,你虽然小,可分的食物是同等的,你吃完之后,如果还想吃的话,可以向姐姐平心静气地所要,但不能去抢夺,更不该打架。”
      两个孩子纷纷低下头。平筠为了进一步劝道仉芷便举例说明,她说:“母亲给你们讲一个让桃子的故事好不好?”
      两个孩子一起说道:“好。”
      “以前有家财主,有三个儿子,小儿子名叫计每逢吃东西时,总是捡最小的吃,把大的让给大人和哥哥吃。在他刚满四岁时,有一次,他父亲和朋友在一起议事,他母亲端来一盘桃子,他父亲的朋友挑了三个大桃子,分别给他们弟兄三个,计并没接,而是从盘子里捡出一个最小的,他父亲的朋友不知何故?便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把大的让给大人和哥哥。他父亲的朋友听了当时就夸奖道,这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后来这个小儿子果然做了首领。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能做首领吗?”
      姐妹两异口同声:“不知道?”
      “那是因为他从小就于众不同,那么小的年纪就知道尊重大人和长辈,懂得道德,懂得礼貌,长大后就受人尊敬和爱戴,因此众人就举荐他做了首领。所以你们就应该向他学习。做一个懂礼貌、懂道理的人,还想不想听这方面的故事?”
      “想。”
      “既然你们想听,母亲就再给你们讲一个兄弟之间让位的故事,殷朝时期,有个孝睇兼全的人,名叫泰伯,他是周朝太王的长子,他有两个弟弟,一个叫仲雍一个叫季历。弟兄三个关系非常好,从不分你我。他三弟季历有个儿子叫姬昌,这孩子出生时,天降祥瑞。曾有一只赤色的雀鸟,嘴里衔着一本丹书……”
      仉芷又问:“母亲,啥是丹书?”
      “丹书是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袭的享有免罪的文书,就是谁有这个文书,在犯罪时可以免掉罪行,芷儿,你以后不要大人说话时随便打断,这样就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以后要改正,要等到别人讲完后才问。”
      仉芷点点头:“知道了,母亲。”
      平筠便夸奖道:“芷儿,这就对了,真乖。哎,母亲刚才讲到那里了?”
      仉芷说:“讲到丹书。”平筠看着仉芷:“还是芷儿的记性好,我接着讲,有一只赤色的雀鸟,嘴里衔着一本丹书停在他家的门口,这就意味着出生的这个姬昌一定有大的出息,因此太王就想把位子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给姬昌。但是泰伯是老大,按传统作法,位子应该传给长子,所以太王作了难。泰伯知道了父亲的意思,便和二弟仲雍商量,二人约定好谎称去山里给父亲采药,便去了南方一个偏远的地方,他们在身上剌了花纹,意思是说我们俩个不可以再出去做事了。就这样季历继了位,然后又传给姬昌,周朝才真正强大起来。”
      仉梅听了忙说:“母亲,孩儿知道了,我以后要让着妹妹。”
      “芷儿,你姐姐承认了错误,你哪?”
      仉芷抬头看了母亲一眼,想了想:“我也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和姐姐打架了。”
      平筠说:“只要知错能改就是母亲的好孩子。我希望你们俩说到做到。去玩吧,我去给你们做饭。”
      两个孩子高高兴兴地出去玩耍了。

      翌日。仉梅和仉芷在处外的路上玩耍。仉梅捡到一个香布袋。仉芷看到好玩:“姐姐,给我玩玩。”
      仉梅却说:“我玩一会再给你。”
      稍停片刻,仉芷急得想玩:“姐,该我玩玩了。”
      可仉梅依然不给:“我还没玩够呢,等一会再给你。”
      仉芷当时就火了,上去就打。两人扭在一起,仉芷抓住仉梅的头发,仉梅拽住仉芷的衣领,只见仉芷抓住头发猛一使劲,仉梅“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平筠听到哭声赶紧过来,对仉芷喊道:“把你的手松开!”
      仉芷却说:“她不松开,我就不松开。”
      “都给我松开手。”
      两人这才松手,平筠问:“你们为什么打架?”
      仉梅哭着说:“我捡到一个香布袋,她要玩,我说过一会再给她,她就打我。”
      “她说好,玩一会给我,可她说话不算数,不给我玩了。”
      仉梅自知理亏,低着头也不吭声。
      平筠看着她:“梅儿,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既然你许给妹妹,就应该遵守诺言,不然就是一个不守信用的孩子,以前吴国有位公子叫季札,他在去北方时路过徐国,受到徐国国君的款待。在交谈中,徐国国君表示非常喜欢季札的宝剑。季札说等我从北方回身就将剑赠给你。在他完成出使任务回来后将此事忘了,当他想起来赶忙赶到徐国,可国君已经去世。季札心想既然许过此剑赠与徐君,但不可食言。于是他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们不理解他的做法问他:人都死了,还赠剑有什么用?”季札回答说:“我当初己许诺过把剑送给他,不能因为他的去世而违背我的诺言。这就是季札挂剑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诚信比财富更重要,是人的内在品质的体现。所以说过话就应该兑现,不然就是一个不诚实的人。梅儿你说呢?”
      仉梅当时就表示:“母亲。孩儿知错了。”
      平筠问又问仉芷:“芷儿,虽说今天你姐做错了。可你也有不对的地方,你可知道你不对在那里?”
      仉芷想了想:“我错在不该和姐姐打架。”
      平筠说:“不完全对,你作为妹妹,更不能打姐姐,这种行为极不好。昨天给你们讲得泰伯兄弟之间让位的故事,难道又忘了,孝敬长辈叫孝,尊重兄姐叫悌。孝悌之情是一种传统美德,是每个人应该懂得的道理。”
      仉芷这才承认了错误,平筠夸赞她只要能大胆承认错误,以后不再犯,就是好孩子。

      夜晚,昏暗的房间,墙壁上挂着的油灯泛着暗橘色微光,勉强撑开直径两米的昏黄领域,之外则是被暗影吞噬。平筠在纺纱。仉梅和仉芷在灯下玩耍。仉芷一不小心把墙上的油灯打掉了,室内顿时一片漆黑。平筠问:“是谁把灯弄掉的?”
      仉芷怕挨训张口就说:“是姐姐。”
      仉梅当然不承认:“不是我,明明是她打掉的。”
      仉芷狡辩道:“是姐姐打掉的,她不承认。”
      仉梅冤屈地当时就哭了。
      平筠一看就明白是仉芷在说谎,她并没有马上责备她,找到灯重新点上。然后对她们说:“母亲给你们讲一个关于诚实的故事:从前有一位周朝的国王有个妃子名叫褒姒,对她宠爱有佳。为了博取她的欢心,国王竟下令在都城周边20余座烽火台上点燃烽火。烽火本为边关警报之用,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集诸侯救援时方可点燃。可是,这次诸侯们纷纷率兵赶到时,却发现这只是国王为博取褒姒一笑而设的骗局,于是他们愤怒地离去。褒姒见到平日里威严不可侵犯的诸侯们如此手足无措,欢喜不定。这年酉夷太戎大举进攻周国,国王再次点燃烽火,然而这次诸侯们却不再相信,连一个来救他的也没有。最终,国都被功破,国王被逼拔剑自刎,褒姒也被俘虏。国王为了取悦褒姒,说谎办谎事,缺乏诚实,最终自食恶果,家破人亡。这一教训深刻揭示了诚信的重要性。关于这方面的故事还有很多。以前有个商人在押送货物渡河时不幸遭遇船沉,他紧紧抓住一根大桅杆,大声呼救说谁救他赏给谁黄金百两。渔夫闻声赶来救援,商人被救上岸后,却只给了渔夫10两黄金,没有遵守诺言。渔夫无奈离去,不料命运再次捉弄了这位商人。不久后,他再次在原地翻船,有人欲救时,那位曾被他骗过的渔夫冷冷地说:“他就是那个不诚实的人。”结果,没有一个人去救他,被淹死在了河中。所以人不能说谎,一定要诚实,犯错误不要紧,只要能大胆地承认错误就是好孩子。”
      仉芷听后立马说道:“母亲我错了,油灯是我打掉的,我不该说谎。”
      平筠下腰将仉启搂住:“知错就好。今后应该怎么做?”
      “今后一定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这才是母亲的好孩子,梅儿,你妹妹承认错误并能改正,你呢?”
      仉梅也表示:“我也跟妹妹一样做个诚实不说谎的孩子。”
      平筠当时就夸奖道“好,你们两个做得很好,人必须诚实,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否则就会被别人看不起。将来一事无成。为了奖励你们,我决定明天给你们包扁食吃。”
      两孩子高兴地连蹦加跳:“明天就可以吃扁食了。”
      翌日中午。平筠去邻居家帮忙,把包扁食的事给忘了,等吃饭时端上来的是玉米面窝窝。
      仉芷问:“母亲,你不是说包扁食吗,咋又吃窝窝了。”
      平筠这才恍然大悟:“哎呀,对不起孩子们,母亲光顾去你李大婶家帮忙,把这事忘得干干净净。母亲这就去街上买肉,给你们包扁食吃。”
      仉梅说:“既然做好饭,就这么吃吧,要不明天再包。”
      她母亲说:“不行,幸亏芷儿提醒,不然母亲就是一个不诚实的人了。”说过便去了大街割了肉,回来把肉又剁成馅包了扁食。尽管晚吃了一个时辰,但给两个孩子作了一次诚信的典范。
      为了更好的教育两个孩子,能将仉芷身上的坏毛病改掉,李平筠不仅白天向她们灌输儒家的“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方面的道理和事例,甚至连晚上也不放过。经常在入睡前给她们讲这方面的故事。
      这天李平筠由于身体不适,将两个孩子安放在被窝内,正准备睡觉。仉梅便嚷嚷道:“母亲,好多天没听您讲故事了,今晚讲一个吧?”仉芷也跟着:“母亲,我也想听。”
      平筠望着两个孩子期待的眼神,沉思片刻:“好吧,今天母亲就给你们讲一个孝感动天的故事,说是很久以前五帝之一的舜。他本来有一个很贤惠的母亲,可惜五岁生母去世,父亲眼瞎,又娶了一个媳妇,还生了个小儿子叫象。虽然舜和象都是他的儿子,可是待遇完全不同,舜很小就要洗衣做饭,下地干活,还要照顾象,吃的却是大家的剩饭。象什么活也不用干而且吃好的穿好的,而且后母凶狠,象又刁顽,总想把舜赶走或者干脆害死,好让自己的儿子得到家里的一切。曾几次加害于舜,一天,舜的父亲让舜爬到仓库上去修理破损的屋顶,舜刚刚爬上去,他就把梯子搬走。让小儿子象在仓库下面放起火来,熊熊大火很快就烧到了屋顶。被困在屋顶的舜急中生智,抓起两个大斗笠从屋顶飞跃跳下。像鸟一样张开双臂滑翔到了地面,舜的父母和弟弟看到没能烧死舜,又想出了另外的毒计。过了几天,父亲叫舜给家里挖一口井。舜答应就去挖井。他挖了好几天,挖出了一个很深的井,眼看就要出水了。舜的父亲和弟弟悄悄拿走了拴在井台上面的绳索,舜没有绳子就不能从井口爬出去。舜的父亲和弟弟立马用筐子挑来很多土,一筐一筐的往井里面倒,想把舜活埋在井里,好在舜在挖井的时候多了个心眼,他在旁边挖了一个地道,他们倒土的时候,舜就已经顺着地道跑了出来。舜的父亲和弟弟并不知道他跑了,在填了很多土以后,他们认为舜已经被活埋,竟然开心的又唱又跳。象高兴的说,活埋他的主意是我想出来的,现在他死了他的东西得归我,象高高兴兴的到了舜的屋子里,准备长期住下来。他穿上舜的好衣服,又把尧帝赏赐给舜的琴也搬出来,又弹又唱。就在这时舜突然开门进来,象吃惊的看着舜说不出话来,舜却若无其事的笑笑,并没有说任何过分的话。能在这样的情形下,舜依然默默地忍受着,仍坚持不懈的孝敬着父母,关爱着兄弟,除了努力耕种。舜还要去打鱼,做陶器,做小生意,而且.舜还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不管谁家有困难他总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忙,邻居们都很敬重他。他用自己的行为默默的感化着身边的一切。除了舜家里的父母和弟弟,包括动物,都被舜感化了。舜耕地,大象跑来帮他犁地,小鸟飞来帮他播种。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一大群人跟着他,人们就是愿意追随他,和他做邻居,做伙伴,舜住在哪里,哪里的人就越来越多。一年聚成村落,两年就成集市,三年便是一座城。后来舜的仁慈、友善、勤奋刻苦,深深的打动了尧帝。尧帝又把自己的几个儿子都派来做舜的助手,让他学习治理天下。最后,尧帝把天下禅让给了舜。舜做了天子以后,为人做事,和以前一样,依旧对父母恭敬孝顺,还封弟弟做了一个大官。他父母和象也都为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动非常羞愧。”
      仉芷扑闪着眼睛望着母亲:“这后母就没一个好的……”想不到仉梅没等她说完就接了过来:“你说的不对,你也不是咱母亲所生,可她待你比我还……”平筠闻听大吃一惊,顿时愣住,仿佛被雷击中一般。立即打断她的话:“梅儿,你胡说什么,谁说不是亲生的?”仉芷一脸的惊讶:“母亲,我真不是您生的?”“你别听她瞎说。”
      仉梅平时对母亲有时偏坦仉芷就有些不满,自听说仉芷不是母亲所生后,就一直想问个明白,可又怕母亲生气,所以一直憋在肚子里。今晚听到仉芷的话,再也忍不住了,尽管母亲不让她讲,可她还是理直气壮地说了实情:“东边的孙大婶告诉我的,她说妹妹是你从大火中救出来的,差点没被火烧死。她母亲都没……”平筠马上制止她:“梅儿,你住口!”赶紧把面转向仉芷:“芷儿,你姐说得不是真的,是给你开玩笑的。”不料仉梅却说:“母亲,你整天教俺不说谎,做个诚实的人。可你……”
      平筠万万没想到仉梅今晚会把隐瞒了多年的秘密一下子通了出来,让她措手不及:“梅儿你越说越不像话了,睡觉去!”仉梅没料到母亲会生这么大气,也不敢再吭声了。
      仉芷一脸茫然,为了弄清是怎么回事?于是她一本正经地问道:“母亲,姐姐说的可是真的?您快告诉孩儿。”平筠被问的一时不知如何回答,看样子女儿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了,寻思片刻不得不说:“芷儿,不管你是不是我生的,但我都把你当成亲女儿看待。”“那我的亲生母亲是谁?她现在哪里?”平筠也只好实话实说:“你母亲张氏,在你七个月时,由于取暖,引起火灾,把整个大院全烧了。她当时吓傻了,是我把你抱了出来,你母亲第二天撇下你就去了你姥姥家,后来被你父亲休了,从此再也没见过她。”仉芷这才明白:“原来我母亲不要我了,她也太狠心了,这样的女人就该休了她。”平筠批评她:“哎,你不能这么说你母亲,她毕竟生了你,给了你生命。”没想到仉芷却说:“生我就该养我,生了不养,还不如畜生。”平筠脸色一沉:“芷儿,越说越不像话,想不到你竟然辱骂你的亲生母亲,我平时教你的做人的道理都跑那里去了?即使你母亲有错,你作为她的女儿,都要善待于她,否则你就和你的母亲一样了、刚才给你讲的舜的故事,难道你白听了,你们应该向舜学习,学会宽容才是,不然我的心血不就白费了吗?”仉芷见母亲生了气,赶忙说:“对不起,母亲,孩儿错了,以后我再不说母亲了。”平筠一把将她揽到怀中:“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以后我就是你的亲生母亲,你就是我的亲女儿。”仉芷顿时泪如泉涌,喊了一声:“母亲……”悲痛的再也说不下去了。平筠一把将她搂在怀中,给她擦了擦脸上的泪水。
      从年龄阶断上讲,两个孩子毕竟还小,虽说对母亲讲的那些故事的用意还不能完全理解,也不真正懂得故事中的含意,但从小就在这种正能量的言传身教的薰陶之下。使她们的思想,性格和品德方面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受到好的影响。尤其是仉芷在她幼小的心灵上,渐渐地开始向好的一面转化。古言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就是这个道理。仉芷不仅聪明伶俐,接受能力强,而且有很高的悟性。仉梅略差一筹,大脑稍为迟钝。

      公元前383年夏季,连续数月的干旱袭击了这片土地,庄稼枯黄,溪流干涸,草木枯萎。
      仉启以前三个月回来一趟,送些钱两补贴家用。可这次不知咋回事?从年后走了以后竟六个月没有消息,甚至连封书信也不见。平筠着急万分,家中的钱两早己用完,粮食也所剩无儿,只好挖野菜充饥,两个孩子己瘦的皮包骨。平筠紧衣缩食又坚持了半月,仍不见仉启的踪迹,粮食也没了。为了活命平筠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将田地托付给邻居,便带着孩子边讨饭边去魏国的都城安邑寻找丈夫,她用箩筐挑着行李,带着两个孩子踏上了寻夫的征程。由于缺乏食物,饥饿难忍,每天走不到十里。五天过去了,才走出阳邑县,即使在讨饭途中平筠也没有忘记教育两个孩子。
      这天她们来到朝歌邑境内一个村庄,远远望见一户门楼高耸,朱红的大门彰显出主人的富有。平筠一看便知是大户人家,一般这样的人家都存有余粮,旱灾对他们而言根本算不了什么。他们吃穿不愁,照样过得有滋有味。仉梅一个劲地叫着饿。平筠一边劝她一边将担子放在院墙下:“别叫了,这家是大户人家,母亲带你们去讨点饭,说不准今天能讨顿饱饭呢。”仉梅听后果然不哭闹了。平筠上前敲门,里面传来几声狗叫。敲了好大会,才听到有个妇人嘟嘟囔囔地说:“干么的?这大响午的敲什么敲?”说着大门咣当一声打开,只见哪妇人一看平筠的面容吓了一跳:“哎约,我的娘呀,你们这是……”“大妹子您好,俺路过此地,孩子饿得直哭,想讨口饭吃……”“你们来晚了,吃过饭了,再找一家吧。”说过就要关门,平筠看着此人面熟,突然眼前一亮,这不是张氏吗?她上前挡着门:“妹妹,我是平筠,仉梅的母亲,你不认识我了:”那妇人先是一愣,但马上就恢复了平静,并失口否认:“什么妹妹姐姐的,我根本不认识你,快离开,不然就不客气了。”说着把门啪的一声关上。平筠以为她没有认出,接着又说:“妹妹,你的女儿就在这里……”“你别胡说八道,我哪里来的女儿,再不走我就不客气了!”平筠仍不死心:“我身边就是你女儿仉芷……”
      仉芷听了母亲的话,一时不知所措,原来这位不愿开门的就是她母亲。
      门再次打开,平筠以为张氏要见女儿,顿时高兴不已,不料却窜出一条大狗。那狗直向两个孩子扑去,平筠这才明白过来,一把将仉芷揽在怀里,就听仉梅尖叫一声,摔倒在地。平筠赶忙去扶。
      就在这时里面传来一个男子的声音:“张氏,你怎么搞的鸡飞狗跳的?能不能让人清静清静。”张氏满脸赔笑地回答:“哎哟,没想到把官人吵醒了,是这么回事,门外来了几个要饭的,我对他们说吃过饭了,让她们去下一家、就这么回事。”
      没想到仉芷却说:“不是这样的,她说谎,她把狗放出来把姐姐扑倒了。”“芷儿,不得无礼。”
      院内又传来一个女人慢声慢语地说话声:“女儿女儿的是咋回事?”只见张氏满脸的陪笑:“姐姐,这个要饭的可能是饿疯了,竟然说这两个孩子是我的女儿,你说可笑不可笑。姐姐,你陪官人去屋里歇着,我打发她们走。”那女子倒挺大方:“厨房内不是还有剩馍吗,你快拿几个给她们,让她们离开就是了。”“我这就去。”张氏转过身对平筠小声说道:“你们等着,我给你们拿馍去,不过你们千万不要说我有女儿。”说过去了院内,不大会张氏拿了五个馍塞给平筠:“你们快走吧,以后不可再来。”她看了看仉芷马上把门关上。
      原来张氏离开仉村回到娘家,被仉启休了之后,在娘家过了半年,凭着有几分姿色,为遮人耳目远嫁给朝歌邑的一家财主当了小妾,谎称因丈夫病逝才离开男家也没有孩子。这家主人年己半百,脾气暴躁。大老婆有两个女儿,由于有病不能再生,就缺少一个传宗接代的男丁,于是找了一个小妾,哪知过门半年不到暴病而亡,这才又娶了张氏来延续香火,她谎称从未生过孩子。不料几年过去,一个孩子没怀上。因此主人对她失望至极,稍不如意就大发雷霆,经常打的她鼻青脸肿。大老婆也对张氏的所作所为大为不满,因此把她当成丫环使用。张氏平时在娘家的那些臭脾气也没了,又远离娘家,所以在这里只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想不到今日遇到了平筠带着女儿来讨饭,如果让主人知道她生过孩子,她的日子会更加痛苦不堪了。
      平筠带着两个孩子迅速离开。仉芷问:“母亲,那个坏女人就是我的亲生母亲?”平筠立马瞪了她一眼:“不许胡说,不论她如何对你,你都不能说她的坏话,因为是她怀胎十个月,才有的你。你可知母亲怀你是怎样度过的吗?一个月提心吊胆如临深渊。二个月茶饭不思呕吐不断。三个月头难抬昼夜难眠。四个月阳阴不定心神不安。五个月腰酸疼脚发肿痛苦难言。。六个月三分人七分鬼如坐刀尖。七个月食娘肉饮娘血腹痛背酸。八个月坐卧不宁心如油煎。九个月要分娩,疼痛如同刀剜,不死也过了一次鬼门关。所以母恩大如山,无论你怎样回报也报不完。”“母亲。我错了。”“知道错就好,你们要向我对你们讲过的舜那样,人一定要有个宽容的心,不论别人对你如何,你都不要给他计较。你母亲一定有她的难处,她能一次给咱们五个馍己经很不错了,起码你们可以吃上一顿饱饭,这些天咱要的最多一次只是半个馍。她今天一下子给了这么多馍,说明她心里还是你的。”
      平筠找了个树荫把挑子放在地下,给两个孩子每人一个馍。仉芷拿起一个馍给了平筠:“母亲,咱们一块吃。”平筠说:“你们吃吧,母亲不饿。”仉芷不相信:“母亲骗人,您经常对我和姐姐说做一个诚实不说谎的人,可你明明饿了,硬说不饿。”平筠在仉芷的脸上亲了亲,拿起一个馍掰了一半:“芷儿,真是个懂事的孩子,知道疼母亲了。好吧,母亲吃半个总可以了吧。”仉梅却说:“母亲,你给我们讲得那个名叫季的,总是捡小的吃,把大的留给大人和哥哥,我和妹妹都是小孩,就应该吃小的,可你总是捡小的。”平筠闻听心中不由一阵暗喜,她知道自已以前讲的故事己起作用,于是便说:“作为子女这种尊老的做法十分可取,但作为大人而言,爱护和抚育子女的责任,更不可忽视,尤其是在抚养你们小孩子上,既要保障你们的食物供应,确保身体健康,又要教育你们从小养成一个做人的好习惯,这就叫尊老爱幼,从实际情况上讲,大人的身子骨己长好定型,就不需要更多的营养了,而你们则不同,身子正在发育,需要很多的营养,所以更需要吃东西补充营养。因此母亲吃一半营养就够了。”两个孩子一时无言可对。
      平筠挑着担子,领着两个孩子一路风餐露宿,经过长途跋涉,半月后终于到达魏国的都城安邑,城中人烟稠密,车水马龙,两旁店铺林立,朱红大门半掩,露出琳琅满目的商品,丝绸,珠室,瓷器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小贩们肩挑手扛,沿街叫卖,吆喝声此起彼伏,一派热闹的景象。
      她们原以为到了这里找到仉启便万事皆休,不料几经打听才知仉启因受主人牵连踉跄入狱。身无分文又举目无亲的平筠,突然陷入绝境,但她为了两个孩子和入狱的丈夫,必须坚持下去,为随时得知丈夫的消息,她决定在安邑住下来,想找一个能暂时存身的地方,寻了两天都因她托家带口无人敢用。这天她来到一家客栈,向店主说明情况。店主问她家乡居住,来安邑干什么?她回答家住赵国阳邑县,丈夫仉启在安邑做事,因家乡大旱,家中断粮。只好一路要饭来安邑找丈夫,不料丈夫下了大狱。俺母女三人无依无靠,求店主能给一份拆洗被褥床单打扫卫生的差使,俺不要工钱,只要管吃管住即可。店主一听是仉启的家眷,虽说与仉启不曾谋面,可早有耳闻,正巧客栈缺少一个打扫卫生的。店主一想不要工钱,便一口答应下来。将她们安置在只有七平方大的存放杂物的小房子内,平筠把杂物摞在一块,腾出一块地方,铺上席子将被褥放在上面。这才松了一口气,总算有个睡觉的地方。
      尽管平筠吃苦耐劳,把客栈的卫生和被褥床单都收拾地干干净净,有条不紊。有时忙不过来,便让两个女儿帮她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可店主仍不满意。总是找茬说这里不卫生,那里不干净,给她们吃一些剩饭。有时还要饿肚子。
      一日店内物品被盗,店主怀疑是平筠所为。将她告到府衙,后来经过官府调查,确认不是平筠干的,并将盗贼抓捕归案,平筠这才又回到客栈。仍对店主毕恭毕敬,毫无一丝怨言。仉芷愤愤不平问平筠:“母亲。这个店主太坏了,你拼命给他干活,可他反而污告你,可你依然对他客客气气。”平筠却说:“这不能全怪店主,你想想店内被盗,在没有抓住盗贼之前,店内的人都是怀疑对象,何况咱分文无有,肯定被例为头号怀疑对象。虽说他做的有些欠妥,但是你要知道咱来这里,无亲无靠,是他收留了咱们,不然咱就要露宿街头,尽管条件苛刻,但不用去讨饭了,而且还有住的地方,这也算是一种恩德,人不能斤斤计较,要想别人的长处。”仉芷听后微微点点头。
      这天仉梅和仉芷正在帮助母亲打扫卫生,一个仆人背着一个浑身是血的人闯进客栈。店主不在。仉芷马上搬了个板凳让受伤人坐下,然后又去喊店主。
      店主来到惊奇地看着这两个人问:“你们要住店?”
      伤者一脸疼痛的表情说:“对……可是我们身上的钱两全被土匪给劫了,现在身无分文,您放心我马上让仆人回家去取……回来给你双份店钱……”
      店主不相信:“你们是干什么的?那里人?在那里被劫的?”
      伤者回答:“我叫孟敏……邾国人,是三桓之一鲁国卿大夫孟孙氏的后代……我带着仆人游山玩水,不料临近安邑,遭遇土匪,钱两被洗劫抢一空……贼人还要抢劫马匹车辆,我不肯让仆人驾车逃走……慌乱中不慎车子摔入山沟,仆人有幸跳了车,我却连车带人跌入沟底,幸亏不深……只落个车毁人伤,马也摔死了。我捡了一条命……仆人将我背到这里。”
      店主仍半信半疑:“邾国我从未听说过。谁能证明呢?”
      正好平筠路过插嘴道:“这个邾国是个小国,我小时就听父亲说过,在鲁国边上,离孔夫子的家乡曲阜不远。孟氏家族以前可有名望了,鲁国三分之一的土地都是孟家的。”
      店主看了看平筠问:“你父亲是干啥的?”
      “我父亲年轻时当过私塾先生,后来推举为县丞。他去过邾国。”
      店主看他衣着华丽,也不像贫困之人,这才答应:“那就先住下吧,不过你得让人马上回家取钱!”
      “您放心,明天就让仆人回家去取。还得麻烦你给找个郎中来。”
      店主答应:“好吧,”他对平筠说,“你去六号房间收拾一下,让他住在哪里。”
      平筠应声将六号房收拾干净,孟敏住进房间,平筠送来一壶开水。孟敏说:“谢谢你刚才帮忙。”
      “这不用谢,有难帮忙是应该的。”
      “请问你贵姓,家乡居住?”
      “俺家是赵国阳邑县人,免贵姓李,俺夫君家姓仉,名启,在魏国官大夫家做幕僚,因家大旱,来找夫君,不料他吃了官司,我在此等候消息,在客栈帮忙。你需要啥东西,就叫一声,不用客气。”
      孟敏满意地点点头。
      很快郎中就到了。他看过说:“你的右腿大腿骨断了,需要接骨固定,其它部位的伤并无大碍,吃几服中药过几天就没事了,腿上骨伤恐怕至少得三个月才能长好。”郎中将孟敏的腿骨接上,用木板固定好,又开了几服中药,店主买来药,让平筠去煎,平筠煎好后端给孟敏,他服下平筠才离开。
      翌日,孟敏躺在床上腿上绑着竹片,他对店主说:“仆人回去取钱,一去一回至少得20天,麻烦你给我找个伺候我的,工钱加倍。”
      店主一连找了数人,由于不知底细,怕受骗上当而无人应允,店主愁的不行。对孟敏说:“我找了几个人,都怕被骗,没有一个愿意来。你说这如何是好?”
      “这也能理解,毕竟我不是当地人,身上又没钱、也难为你了。”
      店主着急地说:“这让我上那里去找人呢?”
      这时平筠端着煎好药过来:“大叔,您也别为难了,我来伺候孟大哥吧?”
      “你,这客栈这么多活,你能忙过来吗?”
      “忙了让仉梅仉芷帮帮,不就十多天吗,等他家人来了就好了。”
      使孟敏感激不尽,没等店主答应,就抢先说道:“那就多谢仉弟妹了,到时一定工钱加倍。”
      不料平筠却说:“钱俺分文不要,店主收留了俺娘仨,俺不想让店主作难。”
      店主一听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你可真是个难得的大好人呀。”
      孟敏对平筠更是感恩戴德。

      中午、仉芷提着饭盒来到孟敏的房间:“孟伯伯,我母亲事情多,每天给伯伯送饭的事就交给我了。”
      孟敏瞧了瞧眼前这个长相俊美,聪明伶俐的小姑娘:“那得先谢谢你。”
      “伯伯不必客气,我母亲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任何人说不定就会碰到难事,当别人遇到难处时,能帮多少是多少,她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当自己遇难时,别人也会帮助你的。”
      孟敏惊得目瞪口呆,他没曾想到十岁左右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内心瞬间产生一种敬意,不得不对这个小姑娘刮目相看:“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仉芷一边从饭盒内端饭一边回答:“回伯伯,俺叫仉芷,今年十岁。”
      孟敏目不转睛地盯着仉芷,心中顿时充满了暖意。
      仉芷将饭菜端到孟敏身边的几案上:“伯伯慢用,等您吃过,我来收拾碗筷。我先告辞,伯伯再见。”
      “再见,仉芷。”孟敏一直看着仉芷的背影,将她目送出了房门。
      傍晚。仉芷再次提着饭盒来到房间,他看了看熟睡中的孟敏轻轻推了推:“伯伯,快醒醒,该吃晚饭了。”
      孟敏睡眼惺忪地一看是仉芷:“谢谢仉芷。”
      仉芷端了一盆水让孟敏洗手:“伯伯您是长辈,这是晚辈应该做的,以后千万不能再说谢谢。”
      孟敏边洗边问:“仉芷,你说得这些道理是不是你母亲教的?”
      “回伯伯,正是,母亲从我三岁时就教俺姐妹俩读书习字,学习儒家文化。”
      “怪不得你小小年纪就懂这么多道理,俗话说有其母必有其女。仉芷,你母亲额头上的好像是烧伤吧?”
      “我母亲脸上的伤是救我时烧的。”她将脸盆放在一旁。
      “你家失过火?”
      “火可大了,整个院子全烧光了。”仉芷一边说一边从饭盒内端出饭菜放在几案上:“伯伯,您快吃吧,别凉了。等一会我来收拾。伯伯再见。”说罢就走出房间。
      孟敏望着远去的仉芷,又一次领略到这个十岁孩子的热诚。
      这天孟敏为感谢平筠一家,借店主的钱让人买了一篮子桃子准备送给平筠。中午他以为是平筠来送饭,那料还是仉芷和仉梅提着饭盒走了进来。仉芷把饭盒放下:“伯伯该吃饭了。”
      “哟,两位小姐都来了,你母亲有几天没来送饭了。”
      仉芷端起脸盆让孟敏洗手:“母亲在拆洗被子,没时间来。”
      孟敏洗过手,指了指几案上的桃子:“仉芷,伯伯为了感谢你们一家,今个特地让店主买了些桃子送给你们。”
      仉梅一听伸手拿了一个,不料被仉芷一把夺下又放进篮子里:“谢谢伯伯,我母亲说了,帮人不言报,她说在人困难时帮助人是应该的,不需要人来报答,所以这桃子晚辈不能要。”
      孟敏惊讶地望着仉芷,一时不知说啥好?稍等片刻:“那好吧,等你母亲来送药时,再交给她吧。”?他想不到仉芷这么小年纪,不但聪明伶俐,能说会道,而且竟有如此这般品质。原以为在邾国深受儒家思想教诲,那知在遥远的魏国也这么尊孔重道,况且还是个刚满十岁的女孩子,不得不让他刮目相看。
      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孟敏察觉到平筠绝不是一般平庸之辈,她是一位知书达理典型的贤妻良母。俗话说有其母必有其子。孩子在她的教育下,长大后一定有教养、明事理、懂礼仪。因此渐渐喜欢上两个孩子,尤其对仉芷更是欣尝有佳,对她特别关注。

      十几天后傍晚,夕阳余晖洒落,把天空染成了一片金黄色,美轮美奂的霞光映照在大地上。使世间的万物都变得美妙动人。
      仉芷兴高采烈地提着饭盒走进房间。孟敏一看张嘴就问:“仉芷,啥事把你乐成这样?”
      仉芷笑着说:“回伯伯,我父亲被无罪释放。案子和他无关。他听说母亲在这里,下午就找了过来。”
      “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值得祝贺。你们一家总算团聚了,晚上就可以回你父亲的府邸了。”
      仉芷把饭放在几案上:“我父亲是这个意思,可母亲不同意……”
      孟敏一脸茫然地问:“为什么?”
      “为了您。”
      孟敏更加疑惑不解:“为我?”
      “对,我母亲说现在不行,必须等您的家人到来后,方可离开,咱不能把一个不能自理的人留下,她让我和姐姐吃过饭跟父亲先走,她留下来照顾您。”
      孟敏听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稍加平静:“仉芷,你快叫你母亲来一趟,我有话要说。”
      仉芷说:“伯伯,您先吃饭,别凉了。我去叫我母亲。”
      不料孟敏却说:“我不见你母亲,我就不吃饭。”
      仉芷只好依着他:“那好,我去叫母亲。”
      一会工夫,平筠和仉芷来到房间:“孟大哥,您找我?”
      孟敏言道:“多谢弟妹一家的照顾,听说仉弟无罪释放,你就该回去和仉弟团聚。我的伤已好多了。你快跟仉弟回去吧!”
      平筠顿时明白了:“芷儿,你跟伯伯说了什么?”
      “我……”
      孟敏插嘴道:“哎,弟妹不必责备仉芷,承蒙弟妹这些天的照料,孟某己感激不尽。我已好许多,不用照理了,不能为了我,耽误了你一家的团聚……”
      “孟大哥,既然夫君已平反昭雪,早团聚一天晚团聚一天就无关重要了。你现在虽好许多但仍不能自理,当时俺娘仨来到安邑,举目无亲,身无分文,是店主收留了俺,俗话说吃水不忘打井人。如果俺现在走了,店主又要作难了,现找人也不好找,所以我要留下来,等您的家人来了我再走,我算过了今天你入店正好半个月,最近几天您的家人就会来到。”
      孟敏双手抱拳:“多谢弟妹了,虽说我遭不幸,但这里遇到你一家是孟某一生的荣幸。”
      “孟大哥,说这话就外了,您也别在意这些,谁都有为难的时候,您说是不是?”
      孟敏顿时热泪盈眶,不知该如何回答。此时他突然萌发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念头,他决定和平筠结为亲家。
      那知第二天,仆人和孟敏的妻子乘马车就赶到了。平筠这才离开客栈回到官舍与家人团聚。
      仉启的官舍空间狭小,陈设简陋,看样子生活并不富裕,尤其这段时间官司缠身,日子更加拮据。
      半月后的一天、平筠正在洗衣服,仉启带着两个孩子去大街玩耍。不料官舍外突然来了一辆马车,孟敏柱着拐和夫人从马车上下来,车上装有绫罗绸缎,金爰钱两,还有玉佩、簪子、香囊、篦梳、罗帕、金手镯、金耳环、金戒指、同心结和同心锁等聘礼。原来孟敏夫妻不仅是来答谢平筠一家的,而且还有一项特别的内容,是专来提亲的,还恐仉家不答应,所以先让仆人抱了两匹绸缎,拿了一个装着几枚金爰的盒子。
      平筠看到孟敏和夫人到来,还带来这么多礼物,以为是来搭谢她的,慌张得不行,赶忙让人去街上找仉启。她招呼孟敏和夫人进了客厅让至上位:“孟兄和嫂夫人请坐,孟兄的腿伤尚未全愈,你们也太客气了,来就来呗还带这么多礼物,弟妹实在不敢担当。”
      孟敏在上首坐定:“承蒙弟妹这些天的照料,我的伤已好多了,明天就准备回邾国,来看看也是应该的……”他突然欲言又止,转过身环顾一番:“仉贤弟不在家吗?”
      “他带孩子去街上玩耍,己让人去叫了。”
      正说着仉启带着仉梅和仉芷来到客厅。仉启深施一礼:“不知孟兄和嫂夫人驾到,小弟未能远迎,失敬,失敬。”
      孟敏说:“贤弟不必客气,明日为兄就要回邾国,今日冒味来访,还请贤弟和弟妹海涵。”
      仉启转过身对门外的两个女儿喊道:“梅儿,芷儿,快来拜见伯父伯母。”
      两个孩子进前行礼后,仉梅有些怕人不敢说话,仉芷倒很自然:“见过伯父伯母。”然后退在一旁。
      孟敏夫人一边看着仉芷一边夸奖道:“没见过这么多懂事的孩子。”仉芷不好意思赶忙跑到母亲身后。
      平筠接过来很谦虚地说:“都怨父母教子无方,让孟兄和嫂夫人见笑了。”
      仉启对平筠言道:“娘子快去准备几个像样的饭菜,难得和孟兄一聚,我哥俩得小酌几盅。”
      平筠却说:“饭菜可以,孟兄伤势未愈,不宜饮酒。”
      孟敏倒不以为然:“不妨,不妨,好久没饮了,今日遇见贤弟高兴,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不得不饮,难得弟妹多虑了。”
      平筠告辞退下去准备饭菜,孟敏夫人要去帮忙,被平筠拦住。
      不大会饭菜端了上来,仉启拿来一坛酒,两个酒爵,斟上酒便和孟敏两个推杯换盏起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孟敏开口说道:“承蒙贤弟和弟妹款待。愚兄今日前来,一是感谢弟妹这些天的照理。二是有件事不知该不该说。”
      “孟兄不必客气,你我又不是外人,有话请直说。”
      “既然这样,愚兄就直言了。贤弟不必介意,自和弟妹接触,愚兄就发现弟妹不仅端庄娴淑而且知书达理,并教养两个女儿雍容而雅,彬彬有礼。实乃一个难得的贤妻良母。愚兄膝下有一犬子,名激、字公宜与贤弟二女儿仉芷同龄,现在县城读书。愚兄冒味恳请贤弟和弟妹,我想与你们做亲家,不知贤弟和弟妹意下如何?”
      这喜事也来的太突然了。仉启和平筠猛然一愣,但很快平静下来。
      仉启言道:“承蒙孟兄高抬,久闻孟兄家族大名,乃鲁国三桓之一卿大夫之后,如雷贯耳。实为高攀了,既然孟兄和嫂夫人有意,小弟只好顺从。”
      “哎,贤弟过奖了,那己是以前之事,今非昔比,现在也只是温饱而己,贤弟不必谦虚,贤弟的名声愚兄已有耳闻,没想到弟妹如此贤惠,岂不是贤弟最大的福气。培养了两个女儿聪明伶俐又知书达理,不得不让愚兄佩服,既然咱们己成亲家,就不用说那些客套话了,来咱们共同一杯,庆祝两个孩子早结连理,幸福美满。”
      于是大家共同干了一盅,随后孟敏吩咐仆人将聘礼呈上。玉佩、簪子、香囊、篦梳、罗帕、金手镯、金耳环、金戒指、同心结和同心锁等十二件物品全用红布包着摆满了两个塌几。双方各自取了八字,递了贴子,这婚就算订了。古代婚姻父母可以包办,甚至可以指腹为婚,在孩子未出生时就将婚姻大事给定了。仉启将提亲聘礼收下,金爰当作回礼退给了孟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