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第 40 章 ...
-
盛夏的蝉鸣里,主题乐园的"经纬坊"与染坊之间架起了一座"百工桥"。桥身由回收的老船木拼接而成,栏杆上缠绕着用传统染线编织的绳结,每走几步就能看到嵌在桥面的透明玻璃,下方展示着不同年代的纺织工具微缩模型。范阳站在桥头,看着往来游客驻足观察这些藏在脚下的"时光印记",手中的折扇轻轻摇晃。
这天清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厢房的宁静。苏晴接完电话后神色焦急:"范阳,'古艺新生'大赛的合作方突然提出,要把夜光染技术独家授权给他们开发商业产品,否则就终止后续宣传。"正在研磨植物染料的姜老猛地抬头,烟斗里的烟灰簌簌掉落:"这些老祖宗的东西,咋能变成他们赚钱的私产?"
范阳沉吟片刻,翻开案头的《计然篇》抄本,目光停留在"平粜齐物,关市不乏"的字句上。他召集陆明薇、林西等人,在染坊的天井里开了个临时会议。阳光透过天井上方的竹帘,在青砖地面投下斑驳光影。"我们换个思路,"范阳折出一只纸梭,"与其争论授权,不如...让更多人学会这门手艺。"
三天后,乐园推出了"夜光染工坊开放日"。不仅展示完整的制作流程,还邀请游客亲自参与。老院士戴着护目镜,耐心讲解矿物研磨的技巧;染坊老师傅手把手教孩子们调配植物染料。豆豆和小芳穿着特制的围裙,像小老师一样提醒游客:"搅拌的时候要朝同一个方向哦!"
活动当天,合作方的负责人也来到现场。他原本板着的脸,在看到一位白发老奶奶小心翼翼地给手帕染色,旁边小孙子拍着手喊"奶奶好厉害"时,渐渐缓和下来。范阳适时递上一杯凉茶:"您看,这些技艺...只有长在人心里,才不会失传。"
开放日的火爆远超预期。团队决定将其常态化,并开发出"家庭版夜光染套装"。套装里不仅有调配好的染料,还有用折纸制作的简易教程——展开折纸灯笼,里面藏着不同纹样的染色示意图。这个创意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体验古法染色,许多家长在网上留言:"孩子第一次知道,原来夜晚的光可以这么温柔。"
与此同时,乐园里出现了新的风景。陆明薇带着团队拍摄的纪录片《染坊新生》热播,吸引了各地非遗传承人前来交流。一位来自云南的白族扎染大师带来了祖传的"冰纹"技法,与夜光染结合后,染出的布料在月光下呈现出如霜花般的纹理;江南的缂丝匠人则尝试将夜光丝线织入图案,白天看似普通的织物,入夜后竟浮现出流动的山水图景。
然而,技艺的融合并非一帆风顺。在一次夜光染与刺绣结合的尝试中,染料的特殊成分导致丝线变硬,绣品表面凹凸不平。团队连续一周泡在工坊里试验,试过用不同植物软化丝线,调整染料浓度,都以失败告终。
"或许我们...不该强行改变材料的本性。"范阳看着案头的古籍,突然想起"顺势而为"的道理。他带着众人改用镂空刺绣的方式,让夜光染布料作为底色透出光芒,绣线只勾勒轮廓。当第一幅作品完成时,在场的刺绣师傅们都忍不住赞叹:"这样反而更显清雅,就像月光下的水墨画!"
入秋时分,乐园举办了"时光的针脚"特展。展厅中央,一幅巨大的夜光染缂丝屏风徐徐展开,白天它是素白的山水长卷,随着灯光渐暗,画面中隐藏的星辰、渔火、飞鸟逐一亮起。参观者们安静地站在屏风前,看着光影流转,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
特展结束那晚,范阳坐在百工桥的长椅上。桥边的河面上,漂浮着游客们放的夜光染纸灯,星星点点。林西抱着新的设计图纸走来:"范阳,我们想在冬天推出'夜光染冰雪节',让整个乐园变成会发光的童话世界。"范阳笑着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