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0、第 60 章 ...

  •   范阳擦拭着那台复刻的清代缂丝机,指尖触到木纹间细微的凹槽,想起修复霞帔时陈守拙老人说的话:"老机器就像老人,身上的每道痕迹都是故事。"

      这时,苏晴抱着一摞文件匆匆走来,脸上带着兴奋:"范阳,教育部发来合作邀请,想把我们的纺织课程纳入中小学生研学项目!"话音未落,姜老拄着拐杖从工坊里探出头:"可别把老手艺讲成了天书,得让孩子们听得懂、摸得着!"

      团队立刻投入课程设计。林西提议用AR技术还原古代纺织场景,却被陈守拙轻轻摇头否定:"隔着屏幕摸不着经纬,哪里学得会真本事?"范阳折出一个简易的折纸纺车,递给围在一旁的豆豆和小芳:"古人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我们把课堂搬到工坊里。"

      最终,他们设计出"一日小织女/小机匠"体验课程。孩子们走进工坊,先由老农王福生讲解棉花从播种到采摘的过程,亲手触摸带着阳光气息的棉桃;再跟着姜老学习用弹花弓将棉花弹成蓬松的棉絮,白色的棉绒如雪花般在工坊里飞舞;最后在陈守拙老人的指导下,尝试用小型纺车纺出人生中的第一缕纱线。

      第一期研学活动当天,二十多个孩子叽叽喳喳涌进工坊。一个叫浩浩的男孩起初满不在乎:"不就是纺线吗?有什么难的!"可当他握住摇柄,看着棉花在指间变成歪歪扭扭的线团时,急得鼻尖直冒汗:"线怎么又断了!"范阳蹲下身,将一枚光滑的鹅卵石放在他手心:"试试用这个给纱线加些重量,就像给风筝系上尾巴。"

      随着课程推进,孩子们的热情越发高涨。有的女孩把纺好的纱线染成彩色,编织成手链;几个调皮的男孩用废弃的线轴搭建"纺织城堡"。小芳则带着几个小伙伴,将修复霞帔时学到的盘金绣针法简化,在布袋上绣出可爱的小动物。

      就在活动接近尾声时,意外发生了。一位叫朵朵的女孩在操作纺车时,不小心扯断了关键的传动皮带。看着突然停转的纺车,朵朵眼眶泛红,声音带着哭腔:"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工坊里顿时安静下来,其他孩子都围了过来。

      范阳没有立刻修理机器,而是召集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大家看这纺车,就像我们的身体,每个部件都很重要。"他取出备用零件,带着孩子们观察皮带的走向和齿轮的咬合:"古人修理机器,讲究'对症下药'。我们先找找问题出在哪里?"在他的引导下,浩浩发现是皮带安装角度不对,几个孩子主动递工具、打手电,共同完成了修复。

      当纺车重新发出咔嗒声时,工坊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朵朵破涕为笑,举起修好的纺车:"原来修机器和纺线一样,只要用心就能做好!"这个场景被苏晴用摄像机记录下来,成为研学课程宣传片的经典片段。

      课程结束后,许多家长在反馈表中写道:"孩子回家后,主动帮奶奶缝补衣服""原来传统技艺这么有趣"。更令人惊喜的是,有位家长是科技公司的工程师,他深受启发,提出与学堂合作开发"亲子智能纺织套件",将传统纺车与编程结合,让孩子们通过代码控制纺线的颜色和速度。

      夏夜,范阳坐在工坊的台阶上,看着远处河面上摇曳的灯火。工坊内,姜老在教孩子们用竹篾编织纺车模型;林西在调试新设计的光影装置;陈守拙老人则戴着老花镜,仔细整理孩子们的研学笔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