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我是谁? ...

  •   “我是谁?”“我为什么会是我?”“为什么要让我经历我的生活?”……这是我常反问自己的问题,然而并没有人能给我答案,我只有漫无目的的活下去!
      下完班,一如既往的走到小书摊,挑了本“读者”、“意林”,蹬上我的自行车回家…然而这个家并不是属于我的“家”,并不是一个有爸爸妈妈充满温馨与爱的家,那一直是我渴望不可及的地方…
      我出生在八零末一个四周环绕着山的小村庄,时不时你能听到各种动物或是嚎叫或是虫鸣奏曲,村庄的人寥寥无几,大家都往县城里逃窜,过上各自的幸福小日子!然而留下来的人家屈指可数,我的手指头掰掰绝对是够用…因此,家里有孩子要上学的,想要挣钱上班的,还要往城镇上谋求渠道。从小我就见识了不少野生动物,野山羊,野猪,竹鼠,豪猪等等…
      勉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我,无不例外需要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从未出过远门的自己,自有在离家不远的镇上租个房 ,找份工作…
      不可否认的是小镇还是挺美的,它有一条长长的小河流淌在居家房子的中间,两岸人家由两条十几米宽的桥连接在一起,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只要你走在那桥上,听着河底下淳淳的流水声,是安静,是惬意,又好像是一种有声的交流…
      11岁那年,是一个难忘又难过的年,突然一天爸爸说“妈妈跟人跑了”,紧接着把年迈的奶奶接到家里照顾3岁的弟弟。没多久爸爸就带了个陌生的阿姨回家。当然我不排斥爸爸找阿姨,只是后来的父亲总在找阿姨的路上,更换了一个又一个,我从心里是讨厌与厌恶的。作为孩子接受不了要接触与适应一个陌生人到熟悉,又从熟悉到陌生重新开始。别扭!
      作为孩子与父亲的情感中,渐渐的觉得,父亲离我们渐行渐远,他的情感专注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各个阿姨身上。孩童的自己些许是有醋意的。
      同时也打破了我心目中那美好的“爱情观”,寻找另一半,该是真诚纯洁,为了共同目标一起奋进的两个人,更是经历很多很多困难与磨难,扔携手并进不离不弃…
      于是“奶奶”成为我生活里最重要的一部分,三寸金莲的脚,带着还走不稳的弟弟和我,住进了大伯家,当然大伯对我们也很好,从小就没少在他们家吃饭,有好吃的他总是叫我“清扬,快过来吃!”甚至比对他老来得子那个“亲儿子”还好,他觉得亲儿子被他妈教坏了,都不懂事…事实上堂弟并没有很坏,他小我三岁,偶尔会打打闹闹,但长大之后他却成为我身边不可缺一的一部分,很多事他都会跟在我屁股后面帮帮我,做我想做的事…
      “妈妈”这个称呼也许只是一个代名词,世上只有妈妈好,没有妈妈像颗草!然而她带给我更多的是肮脏与龌蹉,我找不到更好的词形容她。是她让我在清晨起床发现,她从隔壁楼层叔叔房间走出来,还义正言辞的说“我做任何事都是为了你好!”我睡到半夜醒来,发现妈妈不见了,是她在外面跟别的男的看电影,约会,跳舞去了。她跟人跑了的4年后回来了,又遇到了现在的叔叔,不久两人就又热恋在一起了,她却说“我问过你的意见了 ,问你以后是否愿意为我养老,你如果愿意,我就回来全心照顾你和弟弟,不然我老了哪有依靠?”她做的任何事情永远都是那么的义正言辞,有理有据…我无从辩论!!
      爸爸和妈妈都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六十年代的他们,那时妈妈是奶奶带大的童养媳,也许是一起长大的孩子,无形之中就是“亲兄妹”,彼此都熟悉,但他们的感情并不友好,三天一大吵,五天一小吵…年幼的我在隔壁邻居姐姐家玩,但凡听到有哭声,我就往家里跑,我知道那是爸爸和妈妈又在吵架甚至打架了…
      直到后面爸爸说,他和妈妈离婚了,其实我并没有反对,我觉得与其两个人在不断的打闹,不如过好他们各自安稳的生活,然而他们并没有像我想象的安稳过,而是颠覆了我的三观,以至于我对婚姻生活家庭生活深深地埋下了恐惧的伏笔…
      爸爸还是有给我些许温暖的,妈妈走了的那天,刚放学回家,爸爸抱了个大西瓜进门,屋子里就我和他,他切好西瓜让我吃,然后告诉我:“你妈走了,跟一个男的走了。”随着他的眼泪就落下来了,同时我也默默的哭了。紧接着他说:“以后我们还要继续生活,我会要去找个女的到家里,可以照顾你和弟弟的饮食起居,不然我也不知道生活该怎么继续”。我听了默默的点点头,说“好!”我的内心是认可的,我也觉得父亲能跟我交谈这些,也是对孩子的尊重…
      之后就是奶奶带弟弟住进我们家的日子,与此同时也是爸爸托人不断介绍阿姨的路程。我清晰的记得在找到第一位阿姨之前,我无意翻到爸爸抽屉的笔记里,夹了一张纸,那张纸是一封写给孩子的信,信里表达着对不起我们,让我们失去妈妈,以及他当时痛苦的言述。当时的我是感动的,理解他。我还在他信里的末尾添上了一句话:“爸爸,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听话的!”也更觉得支持他找阿姨的行为,我一直都没有反对过!
      没多久新阿姨来我们家了,家里突然的新成员,对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还是不适应的,别扭的。新阿姨的印象不深,没怎么接触,也没多久她就走了,当时奶奶还为了让我跟她联络感情,让我把我手上的那块电子手表给她戴好了。我只知道当时我寄读在舅母家,当他们告诉我:“你爸找到新阿姨了。”我还是偷偷的流眼泪了,偷偷哭泣与呆呆望向天空,从那时起心里经常会问自己,“我为什么会是我?”“我为什么要经历这些?”没有人给我回应,更无从寻求答案!那个手表是跟人跑了的妈妈寄回来给我的,还有衣服之类的。我承认妈妈风光时,手里阔绰时,有给过我和弟弟一些物质上的添补,但她不知道,我们更要心里上的温暖,而不是物质上的,我不怕生活的苦,我更怕心里的孤单、无助、与寒冷!
      第一个阿姨的离开,第二个阿姨接踵而至,听说她是个有夫之妇,被爸爸给勾引了,孩子也很大了,她在我们家呆了有八年左右,期间都是在她前夫与我爸家之间跑。到后面爸爸又遇到一个比他大十几岁的阿姨,就不要第二个阿姨了,她们之间还经历各种言语上的攻击,最后三阿姨成功上位呆在家里了。她一样有自己的儿女,丈夫。这时的我是无法理解爸爸的,甚至讨厌至极,因为我认为的感情它是神圣的,有感情基础的,虔诚的,是两个为了共同目标一起奋斗的。更不该去破坏别人的家庭。然而,他给我的解释是:生活本来就是搭伙过日子,能利用就利用,上哪找合适的人…
      我觉得他已不是那个会给孩子写信的父亲,之后的他只是周旋在女人之间,孩子已不是他在乎的事了。
      十七岁那年是最痛的一年,我最最爱的奶奶走了,奶奶是我在这个世上唯一觉得亲近与温暖的人,可当最后一丝温暖都被抽离时,身体脑袋都是空洞的,几天都吃不下饭,不是饭不香,是它没有了本该的味道,真正痛到了是可以让你真切的体会“食之无味”的感觉。而后的自己,再也没有了倾诉的对象,有的是无数次自己找个无人的山野里,呆呆的坐在那,有胡思有乱想,也有空洞与呆滞。我不知道我的路在哪?再也没有想回家的感觉,只是想逃离,甚至越远越好…
      弟弟上学,小村庄没学校,不得不在乡镇上学习,以至于我的逃离“实现”在了奶奶离开后三年,农村家里爸爸种植了橘子树,中草药,辣椒,黄豆,西瓜,养猪,养鸡等等…为了帮衬父亲,我呆在大山里三年,父亲在弟弟上学的乡村同样承包了农田种植,于是他经常往返与村与村乡之间。在农村的三年,我发现自己内心是安静的,自律更有一股想做的事没完成不罢休的蠢劲。不知道是因为喜欢与大自然的相处,还是因为其它。我认为自己是父亲的好帮手,我会学着父亲的样子,把他要做的事做完,即使是我一个人在那劳作,也是按点出门,按点回家。我可以自己把父亲不要多余的橘树修剪完。把他想要锄的哪片山,也像他那样锄的整齐光秃。想要种辣椒,我就无知徒手剥出辣椒籽给他种,结果晚上睡觉得端盆冷水在床边泡手,手被辣的无法入睡!黄豆收成季,我一点一点的砍了挑回家晒…邻里的叔叔伯伯们看见,也总会不自觉的评判上几句:“清扬要是男孩子那该多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