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六章 ...

  •   我没有功名,不必捐生,投入空门,一了百了。对了,前年我去金陵,想再听听你的戏,人家说你被一个郡王掳走了,现在那个郡王在何处?是成仁了还是投降了?你怎么流落在此地,变成这个样子?”

      “成仁了还是投降了?”怜儿喃喃,“我不知道。我早就从他家出来了。董先生,您知道夏家......“

      ”夏先生有功名,自尽了!“

      ”啊!“怜儿身子一晃,忙扶住身边的大柳树,”那信夏公子.......“

      ”听说他隐居在山里,或许和一些残军还有联系,前几日又有说他去和绿林好汉在一道了,大概要......“董说凑近一点,说:”搞事。嗨,他真是条汉子。“

      ”绿林好汉?“怜儿愁道,”要我到哪里去寻他?“

      董说摇摇头,转身走了。

      嘉定三屠是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嘉定后,清军三次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

      清军颁布剃发令,嘉定百姓拒不从命。乡绅侯峒曾带领嘉定绅民起义反清,清吴淞总兵李成栋立即领兵五千来攻。

      嘉定城城破,李成栋下令屠城,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妇女们惨遭□□。如遇抵抗,军队就用长钉把抵抗妇女的双手钉在门板上,然后再肆行□□。大屠杀持续了一天,直到尸体堵塞了河流,大约有三万多人遇害。李成栋率军离开嘉定城。

      但嘉定城的劫难仍然没有结束。李成栋大屠杀后的三四天,侥幸逃脱的嘉定的幸存者开始溜回城里。他们回城后在一个叫做朱瑛的义士领导下,重新集结起来,共两千多人。朱瑛领导着幸存者们在这座残破的城市展开了一场反屠杀运动,处死了归降清军的汉奸和清军委派的官吏。

      李成栋又领着军士直杀入城里,把许多还在睡梦中的居民杀个精光,积尸成丘,然后放火焚尸。清军杀得兴起,嘉定又惨遭“二屠”。

      二十多天后,原来南明的一个名叫吴之番的将军率余部猛攻嘉定城,周边民众也纷纷响应,杀得城内清兵大溃出逃。不久,李成栋整军反扑,把吴之番数百士兵砍杀殆尽,顺带又屠杀了近二万刚刚到嘉定避乱的民众,血流成渠,是为著名的“嘉定三屠”。

      信夏在征得父亲同意后,毅然改名为"复",表示自己效仿先烈,誓死复兴祖国的决心。

      国家不幸诗家幸。在现实斗争和风云变幻中,他的诗歌,也有了质的飞跃。他的军事政治才能在这时候也有了长足进步。可见他不仅为一诗人,更有良吏之材。

      史可法、祁彪佳、王思任以及千千万万为雪国耻身先去的将士、百姓,他们的形象就象冬天风雪中的松柏,永远屹立在后来人的心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在这极端严峻的考验面前,是杀身成仁,还是保全性命?每个人都处在分化的十字路口。信夏一家,还有他们的亲戚朋友们,就象汪洋中同舟共济的共患难者,以无数先去者为榜样,在失去了君王,失去了领导核心的时候,在象潮水一样涌来的敌人的大刀面前,共同扶持,互相勉励,要在这最艰苦,最寒冷的时候,象松柏一样挺立。

      逝者已矣!他们已经尽了自己的义务,后来的人也要在今后的岁月里,用青春和生命来完成自己的这份承诺。

      在山中,他开始撰写《大哀赋》,哀苍生,哀死节的父兄,也在思索,史可法大人为什么会失败?有多少朝廷的原因,有多少个人的失误?当年他从扬州仓促逃回松江,一路曾与程长妙作伴,他邀程长妙一起去松江再谋起义,程长妙却说要先去找怜儿。

      亦夏,亦夏!他把笔一掷叹道,你这姿色本领,若是能为我们再助一番力,该有多好!

      怜儿站在高邮的一个摊头前,头发披散在肩上。厨师说:“你胆子真大,给清——给衙门抓着怎么办?“怜儿无所谓地笑笑,递上几个铜板。”我们也是刚开业——街面上刚刚清静下来。这边是维扬口的,比扬州还甜得很,你们金陵人不一定吃得惯,因为你们那里淮安人开店的多。兴化的包子,比高邮的还甜。——其实维扬风味不止于甜。最好吃的是甜中带咸、咸中带甜的烧饼龙虎斗。葱馅里拌着猪油,咸即来自于此;然后白糖加面加芝麻混进去,皮薄馅多。怎么会同时又吃甜又吃咸?但是确实就是有各种又甜又咸的美食,此即维扬风味。馅饼擀平后,再沾一层黑芝麻,烤出来看着就诱人。“

      怜儿拿着两个龙虎斗转回身来,一边坐在掉了漆的油汪汪的桌子旁吃着,一边看着周边。

      变化太大了。到处没了生气,没了笑声,人人脸上挂了一层灰。有些地方是断壁残垣,有些地方看不到人烟。刚才厨师悄悄说:”杀的人堆起来比山还要高哪!夜里没人敢上街,哭声到处都有。这一带,当时战事可激烈了,涂满了血,堆满了死人。“

      怜儿看着城墙上的弹洞和已被拆毁的犬牙交错的工事,当时的惨状历历如在目前,似乎能想象半年前这里伏尸喋血、墙垣呻吟、死者呼号的情景。

      几个清兵打头,带着一行人走过来,看见披头散发的怜儿,停住脚步,叫着他:”过来!“

      一个通事过来拉住怜儿的手,看着他尘灰遍布,留着胡须的脸,低声道:”你怎么还不剃头留辫子?快点!“

      这时几个汉人士兵已冲过来把怜儿头朝下按在桌子上,那为首的清兵用刀背按住怜儿的头,招呼了一声。有人上来就给他剃头皮,攒辫子。

      怜儿挣扎不动,也就不挣扎了。不知过了多久,事才做完,那清兵狠狠踢了他一脚,通事说:”还不告饶!“又在清兵耳边说了几句。那清兵见怜儿叫花子一般,眼睛也直直的,唾了一声,带着几个人走了。

      那厨师好心,过来拉起怜儿,说:”这下咱们都一样了。“他又塞了一只龙虎斗给怜儿,叹口气,回去了。

      怜儿拿着一只龙虎斗,穿着破衣烂衫,留着辫子,呆呆地站在路中央。

      一辆马车过来,险些撞了他。有人在骂他。他都一无所觉,半晌才转回身去。

      怜儿走啊走,走到哪里是尽头呢?如今他也是失去了故国的人了。他的嗓子哑得很,也唱不出戏来,也不想再唱。他想到乡下去当一个农民。可他手里只有几个铜板,谁能收留他呢?

      几个月后。秋天来了。

      怜儿挑着两满桶粪,从高邮一户农家出来,歪歪斜斜地走着,去田里去。好不容易到了田边,他累得喘不上气,那边农夫已接过去粪桶。浇完了一块地,又叫他再去挑两桶来。又叮嘱他小便也要在自家田里,不可把肥水落了外人田。怜儿一一点头,又脚不沾地地挑着空桶走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