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玉佩惊魂与一线生机 ...

  •   “宁”字玉佩,没刻完的蛇纹,枯井现场!苏培盛已去向胤禛告发。

      小顺子带来的消息,如同利刃,瞬间刺穿了苏琳所有侥幸的屏障。她瘫坐在冰冷潮湿的泥地上,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动,几乎要撞碎肋骨。寒意从尾椎骨窜上天灵盖,四肢百骸都冻僵了。刚才誊写《纪要》时那点微弱的暖意和专注,被这突如其来的致命一击碾得粉碎。

      栽赃,赤裸裸的栽赃,她的玉佩,原主苏小晚的玉佩,竟成了索命的铁证!是谁?是苏培盛?是粘杆处里的内鬼?还是那隐藏在暗处、操控着蛇纹案的真正黑手?

      胤祥冒险让小顺子来报信,意味着事态已危急到极点!胤禛本就因蛇纹案和青霉素的“凶险”而对她疑心重重,此刻再加上着“铁证”...苏琳几乎能想象到胤禛那双深不见底的寒眸里会凝聚起怎样的风暴。苏培盛那贪婪阴鸷的面孔在她脑中闪过,他递上玉佩时,必定会添油加醋,将她的嫌疑坐实。

      “完了...”绝望的念头如同冰冷的毒蛇,缠绕上她的心脏。三日的时限?清晰的册子?在“通敌”、“谋害皇嗣”这样的大罪面前,这些都...她能活过今晚吗?

      “苏姑娘!苏姑娘!”墙外,小顺子焦急地低声催促,带着哭腔,“十三爷让您...快想办法,奴才...奴才得赶紧走了,怕有人盯着!”

      想办法?在四面楚歌、证据确凿(至少表面如此)的情况下,她能有什么办法?呼天抢地喊冤?胤禛会信吗?胤祥能保她吗?她一个无根无基的小药童,在深宫权谋的碾盘下,渺小得如同蝼蚁。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绝望深渊里,一股源自现代灵魂深处的不甘与倔强猛地冲破了恐惧的冰层。不,她可不能就这么认命了,她还没活够呢,她还没把青霉素真正用于救人呢,她还没...还没回家。

      电光火石间,苏琳的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运转,如同精密的外科手术,在绝境中寻找那可能存在的、微乎其微的生机!

      她理性的分析着,得出三个关键点
      1.玉佩是原主的,且遗失已久。她穿越醒来后就没在意过,掉在何处根本不知。
      2.玉佩上只有“宁”字,没有姓氏。宫中名字带“宁”字或有相关含义的宫女太监,并非绝无仅有。
      3.“没刻完的蛇纹”!这是最大的疑点,也是唯一的突破口。

      苏培盛和粘杆处急于坐实她的罪名,必然会强调玉佩上的“宁”字和她名字的关联(塔娜=珍珠=小晚),以及那蛇纹。但他们很可能忽略了,或者故意掩盖了“没刻完”这个关键细节。

      一个真正的玄蛇卫内应,其身份象征的蛇纹玉佩,怎么可能刻一半?这不合逻辑,这更像是...临时伪造的栽赃物证。是匆忙间来不及刻完,或者故意留下破绽(但栽赃者可能低估了胤禛的洞察力)?

      苏琳猛地吸了一口气,冰冷潮湿的空气刺得肺叶生疼,却也让她混乱的头脑瞬间清醒了几分。她对着墙缝,用尽全身力气压抑着声音的颤抖,语速极快地对小顺子说道:

      “小顺子,替我谢过十三爷,大恩不言谢!你立刻回去,务必告诉十三爷两件事:
      第一,那玉佩确是我入宫前所佩,但数月前在霉坊附件不慎遗失,具体地点、时间皆已模糊,绝非故意丢弃于井台!第二,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那玉佩上的蛇纹是‘未完成’的!请十三爷务必在四爷面前点明此点。真正的玄蛇卫信物,岂有刻一半之理?此乃栽赃陷害之铁证!切记,切记‘未完成’三个字”

      她必须赌,赌胤祥能及时将这两点关键信息传递到胤禛耳中。赌胤禛那多疑但极其敏锐的头脑,能立刻捕捉到这个致命的逻辑漏洞,这是她唯一的生路!

      “奴才...奴才记住了!未完成,栽脏!”小顺子显然也明白了其中关窍,声音里的恐惧被一丝决绝取代,“姑娘保重!奴才拼死也会把话带到”说完,墙外传来一阵窸窣声,迅速远去。

      霉坊重归于寂,只剩下苏琳自己的喘息声和擂鼓般的心跳。她瘫坐在地上,后背的冷汗已经浸透了衣衫,紧紧贴在冰冷的土墙上。黑暗如同石头般压着她,每一秒的等待都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胤禛会信吗?胤祥能来的及吗?苏培盛会如何狡辩?

      时间在煎熬中一分一秒地流逝。她不敢点灯,不敢动弹,像一尊石雕般蜷缩在角落里,耳朵却竖得笔直,捕捉着外面任何一丝风吹草动。是粘杆处来拿人的脚步声?还是...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一炷香,也许是一个时辰(感觉像一辈子),霉坊那破旧的门板,突然被不轻不重地叩响!

      “笃笃笃”
      三声,沉稳,规律,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官腔。

      苏琳的心脏骤然停跳!来了,终究还是来了!

      她浑身僵硬,血液似乎都凝固了。是苏培盛带着粘杆处的人来抓她了?还是...胤禛直接派人来“一并论处”了?

      她用尽全身力气,才支撑着自己从地上爬起来,双腿抖得如同筛糠。她一步步挪到门边,手放在粗糙的门闩上,冰凉刺骨。

      深吸一口气,带着赴死般的决绝,她猛地拉开了门。

      门外站着的,并非预想中凶神恶煞的粘杆处番子,也不是皮笑肉不笑的苏培盛。而是一个面容沉肃、穿着四贝勒府低级侍卫服色的陌生青年。他手中没有枷锁铁链,只是捧着一个盖着布的托盘。

      苏琳愣住了。

      那侍卫目光锐利地扫了她一眼,面无表情地开口,声音平板无波:“苏姑娘,四爷有令。”

      苏琳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侍卫继续道:“命你即刻将此物收好”他将手中的托盘往前一递。苏琳下意识地接过,入手微沉。

      “四爷还说,”侍卫的语气没有任何起伏,却字字重若千钧,“《纪要》之事,照常。他要看到‘清晰、详实、可用’的册子,置于此托盘之内,交于苏总管呈上。不得延误。”他顿了顿,目光在苏琳苍白如纸的脸上停留了一瞬,补充道,“另,四爷有言:‘记住你的本分。’”

      说完,侍卫不再多言,干脆利落地转身,身影迅速消失在昏暗的宫道尽头。

      苏琳呆呆地捧着托盘站在门口,夜风吹得她单薄的衣衫猎猎作响,她却感觉不到丝毫寒意。巨大的、劫后余生的虚脱感如同潮水般瞬间淹没了她,双腿一软,几乎又要瘫倒。

      她踉跄着退回霉坊,背靠着门板滑坐在地,这才颤抖着手,掀开了托盘上的布。

      托盘里,没有纸谕,没有枷锁,也没有电视剧中的毒酒白绫。
      只有两样东西:
      那半块青玉佩!边缘断裂处粗糙,上面果然刻着一个清晰的“宁”字,以及一条...明显只刻了一半轮廓、鳞片和眼睛都未及完成的蛇形纹路,在昏暗的光线下,那未完成的蛇纹透着一股仓促和刻意。
      一个巴掌大的、厚实的白瓷小罐。罐口用蜡密封得严严实实。

      苏琳紧紧盯着那半块玉佩,心脏还在狂跳,但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了上来。胤禛把玉佩还给她了!这意味着...他信了。至少,他相信了玉佩“未完成”所暗示的栽赃可能!他没有立刻要她的命!他把决定性的“罪证”还给了她!

      胤祥...成功了!小顺子把话带到了!胤禛那多疑却明锐的头脑,捕捉到了这个破绽。

      庆幸和感激让她眼眶发热。她小心翼翼地拿起玉佩,冰冷的触感提醒着她刚刚经历过的生死一线。她将玉佩紧紧攥在手心,仿佛要将其嵌入血肉。

      然后,她的目光落在那白瓷小罐上。这是什么?胤禛为何给她这个?

      她拔开蜡封,一股极其浓烈、带着铁锈和腥甜气味的液体气息扑面而来!这味道...她猛地一震,是血,而且,是认得血清,颜色深红,质地粘稠!

      罐底贴着一张极小的纸条,上面是胤禛那熟悉的、冷峻有力的字迹:
      “井台死者之血。试尔‘霉净液’。”

      苏琳的瞳孔骤然收缩,井台死者?那个被淹死的、疑似玄蛇卫的太监的血?胤禛...竟然拿到了他的血液样本?还让她用青霉素去试?!

      这命令背后的含义,让苏琳瞬间头皮发麻。

      胤禛这是在?

      测试他的霉净液是否真如她所言,对“邪毒入体”(感染)有效。死者若死于感染,其血液中可能含有大量致病菌。
      更是在试探她!让她亲手去触碰这桩惊天大案的“证物”,看她如何反应,看她是否真能“化腐朽为神奇”,看她...是否与死者有关联(比如,她的青霉素是否能识别或克制死者血液中的某些东西?)!
      同时,这也是一种变相的“资源”给予。让她有机会证明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在刚刚洗脱部分嫌疑之后。

      胤禛的心思,深沉入海,冷酷而缜密。每一步都充满算计和试探,却又在绝境中给她留下了一条需要以命相搏的窄路。

      苏琳捧着那罐粘稠、冰冷、散发着死亡气息的血清,只觉得重逾千金。刚刚逃过一劫的庆幸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凝重和压力。

      三日期限未改,册子要写。现在,又多了一项更凶险、更迫在眉睫的任务--用这罐来自死亡现场的血,去证明她的青霉素!

      她看向墙角那支滑落的狼毫笔,和写了一半、墨迹淋漓的《纪要》草稿。胤禛最后那句“记住你的本分”,如同冰冷的鞭子抽在她的心上。

      她的本分是什么?在胤禛眼里,或许就是做一把好用、听话、能解决问题的“刀”。在生死边缘,她再次被逼到了悬崖边上。

      她将玉佩贴身藏好,将血清罐小心地放在托盘上。然后,她爬过去,捡起那支笔,吹熄了重新点燃的蜡烛,就着破窗外最后一点微弱的天光,重新伏在冰冷的石墩上。

      沙沙的书写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加急促,也更加坚定。昏暗中,她的眼神锐利如手术刀,扫过那罐暗红的血清。

      “蛇纹案...青霉素...血清测试...”她在心中咬牙,“想要我的命?没那么容易!想用我?那就看看你这把‘刀’,能不能反过来割伤那握刀的手!”

      胤祥送来的蜜渍梅子在袖带里散发着微弱的清甜气息,胤禛赐下的血清在黑暗中散发着浓重的血腥味。希望与危机,信任与试探,如同冰冷与火交织,在这幽暗的霉坊里,在她笔下的字里行间,激烈地碰撞着。她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同时完成两份答案--一份是保命的“说明书”,一份是证明价值的“生死状”

      窗外,紫禁城的夜,更深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