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美食和音乐 ...

  •   日子,在一种奇异的、崭新的节奏中流淌。

      陈默的世界,那曾经只有财经数据和智能音箱冰冷播报的、精准而乏味的轨道,被苏暮这个“变量”彻底打乱,却又导向了未知的、充满感官色彩的方向。

      那杯耶加雪菲像一枚投入深潭的石子,涟漪持续扩散。

      苏暮的敲门声不再是不请自来的噪音,而成了某种……约定俗成的信号。

      有时是为了分享她新淘到的、来自某个遥远角落的奇怪豆子(“陈默!快开门!危地马拉的瑰夏!闻起来像打翻了一整个热带水果摊!”),有时则是她兴致勃勃地拉着他的胳膊(最初他会僵硬得像块木头,后来只是微微一顿):“走!带你去‘听’好吃的!”

      她所谓的“听”好吃的,是用声音和气味为他描绘美食的画卷。

      他们会坐在小区附近那家她最爱的、隐藏在小巷深处的粤菜馆。

      她会点一份热气腾腾的啫啫生肠煲。当滚烫的砂锅被端上桌,盖子掀开的瞬间——

      “听!”苏暮会压低声音,带着一种分享秘密的兴奋。

      “滋滋啦啦!这是酱汁在滚烫的砂锅里跳舞的声音!闻到没?浓烈的酱香,带着酒气,还有蒜粒和洋葱被高温逼出的焦香!”

      她会用勺子轻轻搅动,“这是肠衣收缩、油脂被激发的声音……脆!弹!等一下你吃的时候,牙齿咬下去,会有‘咯吱’一声,特别带感!里面的油脂……唔,是那种润而不腻的香……”

      她描述得如此生动,如此充满“声音感”和“画面感”,以至于陈默在入口之前,舌尖仿佛已经感受到了那脆弹的口感和浓郁的酱香。

      而当食物真正进入口中,那些被声音和气味预先勾勒出的期待,竟与现实的口感奇迹般地重合,甚至因为她的描述而增添了别样的风味层次。

      他不再仅仅是被动地咀嚼食物,而是在她的引导下,调动起残存的感官和全部的想象力,进行一场沉浸式的“品尝”。

      黑暗,似乎不再是剥夺,反而成了一种独特的幕布,让声音和气味演绎出更加绚丽的戏剧。

      苏暮也真的开始教他“弹”巴赫。

      “放松!陈默!你的小指不是钢筋!”

      她盘腿坐在他昂贵的地毯上,手里拿着一根不知道从哪里翻出来的塑料小棒,像指挥家一样挥舞着。

      “想象它不是你的手指,是一根羽毛,只是轻轻拂过琴键……对!就这样!不要用力摁!巴赫要的是清晰,是线条,是数学般的美感,不是苦大仇深的砸琴!”

      她的指导方式依旧跳脱,充满奇怪的比喻(“这段像小松鼠在松枝间轻盈地跳跃!”),但偏偏,这些看似荒谬的指令,却总能精准地击中他弹奏时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紧绷之处。

      她的耳朵敏锐得可怕,能在他流畅的演奏中瞬间捕捉到某个装饰音处理得不够圆润,或者某个声部的平衡稍有偏差。

      她会立刻叫停,然后用她那套独特的方式让他理解问题所在。

      “这里!左手这个低音进来的时候,要像大提琴的拨弦,低沉但要有弹性,不能像一坨湿抹布掉在地上!重来!”

      “停!右手的旋律线呢?被左手吃掉了!它才是主角!要像月光穿过云层那样透出来!再来!”

      在苏暮这种时而严厉、时而插科打诨的“折磨”下,陈默惊讶地发现,自己那被专业老师称赞为“技巧完美但缺乏灵魂”的巴赫,似乎真的……有了一丝变化。

      音符之间多了一种流动的呼吸感,节奏的推进不再仅仅是精准,而是带上了一种内在的韵律。

      当他再次弹起那首C大调前奏曲时,苏暮会安静地坐在一旁,不再挥舞她的塑料小棒,只是托着腮,脸上带着一种近乎欣慰的、专注聆听的神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