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老板之殇:从意气风发到众叛亲离,到底需要几步 ...
-
这里埋葬着技术理想主义,杀死它的是未被约束的人性暗流与膨胀的赌徒幻觉。
公司的创业老板,初闻也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985知名大学毕业到国外著名微软任职程序员,再到回国和伙伴一起创立公司,经营至今,靠着初期对管理制度的人性化理解,联合开发了一版odoo的IPM的管理系统,解决了各个银行地产在合同签订多流程繁杂的问题,运营至今,在我入职之前,依靠这项十几年前的项目,依旧有稳定的客户和可观的营收。后期,便从程序员的身份转移到了售前以及安全产品顾问等身份,渐渐淡出了开发的视线,投入了觥筹交错的杯酒之间。我入职之时,那个公司的老板在上海的一共有三个,老板A(当前老板)、老板B(初创伙伴)和老板C(后期加入的安全产品主销售),老板F(后期与老板A进行官司纠纷的那个)这个时候还没有进入公司的管理。初期的研发团队,是老板B在带领,老板A负责拉方向和谈需求,不知道是不是人在经历多了之后,就会失去市场洞察力,老板A接连提出几次产品转型,都没有达到市场需求,无市场可卖。老板B因此淡出研发视线,前往国外,不再支持产品的研发。老板B的出走,可能造就了一些资金的短缺,老板C的销售团队,用卖其他的安全产品赚的钱养老板A的研发团队,表示很心累。最终在老板B走了不久之后,老板C和老板A分道扬镳,老板A带研发部门创立子公司,母公司提供100万的创业资金,这就是这个公司的由来。
几个人的初创团队,从开始接外包项目,养活自己,到参与一些大公司项目的设计研发,到开始打造自己的安全产品。这个团队顺利的出奇,和谐的环境,没有那么多灵活多变的心思,每个人都希望变得更好,对公司也就更投入,毕竟是都是第一次见证一个公司的成长,顺利可就是元老级的人物啊,虽然这个元老到如今看来是个“贬义词”,但不妨碍那时的我们昂扬的斗志,都是年轻人,只要一心向前,错了再改喽。公司初创的时候,这个公司明面上依旧是三个老板,老板A、老板B和老板F。老板B只是偶来来公司研发部门看看,不管事情,主要事情由老板A和老板F两个负责。老板A定义是CEO,老板F定位是CTO,这两个分管不同的方向,一开始也还算和睦。老板F的家世背景以及自身经历,可以看的出,他对金钱的态度不是那么热衷,公司前期一直在做的安全研究方向,也是很积极的参与研发,可以说是爱好居多。老板A就不一样了,从母公司的每年的年会上,公司庆祝群会有不同的老板发红包来庆祝,每次老板A的红包个数最少、钱也最少,有时候甚至于透明化,这俩的金钱观差距很大。但就是这样观念巨大的两个人,合伙开了公司,直至后来,老板F问老板A要还钱的时候,老板A的回复是问公司要去,即便公司的法人是他,这个时候,他对于公司的责任是一点都不记得,但公司盈利的收益是要满打满算的。对此,老板F的回复是,如果这个公司不是因为你,我为什么要借钱?由此可见,如果两个人对金钱的观念不一样的时候,即便你对这个人的印象再好,再仰慕,也不要合作涉及到的金钱的交易,尤其是创业,因为盈利的钱是我的,亏损的钱算你的。至此为止,老板A的人设一直维护的很好,但为什么最后公司融资成功了反而暴雷了呢?创业的艰苦没有击垮公司,反而是在融资成功了之后,也反应了很微妙的金钱联系,也许不是微妙。也就是从此,老板A也从一个人人尊重的善待员工的好老板,变成了欠钱不还当老赖的无良老登。
老板A的一意孤行,赌性极大,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我是一个赌徒,但赌徒,在我眼中,可不是一个好词。所谓赌徒,只能一时意气,因为赌狗最后,一无所有。在他赌定他所定下的产品方向就是风口的时候,多方的劝解,抵不过一意孤行的赌徒,落败是注定的。在他对疫情期间的各方紧衣缩食的龟缩政策嗤之以鼻,大肆高薪招录一堆大厂的人才进入公司空降管理,将原本一团和气的研发团队因为各种制度的制定,搞得乌烟瘴气的时候,他在和高管们吃饭聊天,畅想未来。所以,诚然如我,我从中能获得什么呢?亲眼见证一个公司的兴起与衰败,这是多么新奇以及难得一见的事,总结来说,我把这个公司干起来了,我把这个公司干倒闭了,原因不在我,但原因里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