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第 28 章 ...


  •   台灯下的备考夜
      凌晨两点的钟声,从老城区的钟楼里漫过窗棂,落在吴葭书房的橡木书桌上。
      摊开的《法官法》教材边缘已被指尖磨得发毛,“审判组织” 章节的页脚折着一道深痕,荧光笔在 “合议庭组成规则” 旁划出的亮黄色线条里,还嵌着半粒不小心蹭上的咖啡渍。
      她伸手去够桌边的马克杯,指腹却先触到一张浅灰色便签,是陈默惯用的那款 —— 纸质略糙,带着点侦探所办公室特有的、旧案卷的油墨香。
      便签上的字迹遒劲利落,末尾还画了个小小的放大镜:
      “第 12 页案例可结合去年你帮周建设做的工伤案理解,已把案卷复印件放你左手边抽屉,重点标在 P3 的‘工资条与考勤表对应关系’处。”
      吴葭失笑,指尖顺着那行字轻轻划过,仿佛能看见陈默早上出门前,在侦探所的文件柜前蹲了半天,从一堆标着 “已结案” 的牛皮纸袋里翻找案卷的模样。
      上周三晚上,她对着模拟考卷上的 “事实劳动关系认定” 题愁得掉眼泪,抱怨 “法条写得太抽象,根本摸不着边”。
      陈默当时正坐在对面沙发上整理 “商业机密泄露案” 的证据照片,闻言没说什么,只是把相机里的内存卡拔出来,换成了另一张 —— 里面存的是前年他接的 “工地欠薪调查案” 现场照。
      那天夜里,两人在客厅的茶几前坐了三个小时,陈默用红笔在照片上圈出工棚墙上褪色的记工表,
      “你看这里,包工头故意把‘日结’改成‘周结’,但下面工人的签名笔迹都不一样,说明是后补的;还有这张饭票,日期和考勤表对不上,就是最关键的漏洞。”
      他讲得认真,指尖在照片上的污渍处顿了顿,“就像你们法律讲‘证据链闭环’,我们查案也一样,每个细节都得扣死。”
      此刻,左手边的抽屉被轻轻拉开,卷边的案卷复印件露了出来。
      吴葭把它摊在教材旁,周建设那张带着水泥灰的脸突然清晰起来 ——
      去年冬天,这个在工地摔断腿的男人来找她帮忙时,连完整的病历本都没有,
      是陈默顶着寒风跑了三趟工地,在废料堆里找出了沾着机油的记工表,又蹲在包工头家门口守了两天,才录下对方承认 “没签劳动合同” 的录音。
      那些藏在细节里的真相,此刻正隔着纸页,与教材上的法条遥遥呼应。
      手机屏幕突然亮了,打破了书房的寂静。
      是陈默发来的照片:
      侦探所那张掉了漆的实木办公桌上,一盏老式台灯正散着暖黄的光,灯下摆着一杯冒着热气的温牛奶,旁边的白瓷碟里盛着几颗洗得发亮的草莓,蒂上还沾着水珠。
      配文很简短:
      “我这边收尾完就回家,牛奶你让阿姨热一下,别等我 —— 刚跟王工头确认了最后一个证人,明天就能给李总出调查报告。”
      吴葭盯着照片里的牛奶,想起陈默总这样。
      每次他查案到深夜,不管多忙,都会记得给她发条消息,有时是侦探所窗外的月亮,有时是路边摊刚买的糖炒栗子。
      她拿起笔,在错题本的 “民事证据规则” 那页写下一行字:
      “参照陈默调查‘宠物寄养合同纠纷’时收集的录音证据要点 ——1. 明确录音时间、地点;2. 引导当事人说出关键信息,避免诱导性提问;3. 保留原始录音设备,防止篡改。”
      笔尖顿了顿,她又添上一句:
      “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是帮人找到公道的工具,就像陈默的放大镜。”
      窗外的夜色渐浅,远处传来第一班公交车的报站声,吴葭喝了口温牛奶,重新低下头,教材上的法条仿佛突然有了温度,那些曾经抽象的文字,此刻都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人、一件件需要被解决的事。

      考场外的晨光
      考试当天清晨五点半,吴葭被厨房传来的轻微声响惊醒。
      她揉着眼睛走到门口,看见陈默正系着她去年生日送他的蓝色围裙,站在灶台前煎蛋。
      晨光从厨房的玻璃窗照进来,落在他微卷的发梢上,映出一层浅金色的绒边。
      平底锅上的鸡蛋滋滋作响,蛋黄煎得恰到好处,边缘微微卷起,是她最爱的样子。
      “醒啦?” 陈默回头,脸上带着点刚睡醒的倦意,却笑得温柔,
      “昨晚查完案,顺便给之前考法官的张哥打了个电话,他说案例分析题一定要‘先事实后法条’,把案情里的关键时间线、人物关系标出来,再对应法条,跟我查案时‘先找线索再推逻辑’一个道理。”
      他说着,把煎蛋盛进盘子,旁边摆上两个热气腾腾的豆沙包 —— 是巷口那家老字号的,每天早上排队才能买到。
      餐桌上还放着一张手写的 “考点注意事项”,字迹比平时工整了许多:
      “1. 案例分析先标关键时间线,用不同颜色的笔区分原告、被告;2. 遇到不确定的法条,优先联系实际案例(比如工伤案找周建设的例子,合同案找寄养院的例子);
      3. 薄荷糖在你书包侧兜,困了含一颗;4. 考完别慌着对答案,我在考场外的老槐树下等你。”
      “我今天调了休,送你去考场。”
      陈默把热好的豆浆递给她,手里还拎着一个黑色的相机包,
      “顺便把侦探所的相机带上,等你出来拍张‘考完解放照’,以后你当法官了,还能拿出来看看。”
      他说着,从包里掏出相机,熟练地检查了一下镜头,
      “上次拍‘商业机密案’的现场照时,镜头有点脏,我昨天特意拿去修了,保证拍出来清楚。”
      七点半的考场外,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吴葭站在队伍里,听见旁边两个考生在紧张地背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声音里满是焦虑。
      她下意识地摸了摸书包里的案卷复印件,突然想起陈默上次帮独居老人李奶奶追查 “虚假保健品诈骗” 的事。
      那天,李奶奶哭着说自己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被骗了,手里只有一张模糊的收据。
      陈默拿着那张收据,跑了三个区的保健品店,最后在一家快要倒闭的店里,找到一个曾经帮骗子发传单的小姑娘。
      他跟小姑娘聊了一下午,听她讲骗子如何用 “免费体检”“送鸡蛋” 的手段骗老人,最后才拿到骗子的藏身地址。
      “其实查案和考法官一样,都得沉下心来。”
      陈默当时说的话,此刻突然在耳边响起。
      吴葭深吸一口气,不再紧张 —— 考试考的不是死记硬背的法条,是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像陈默那样,不管遇到多难的情况,都能一点点梳理线索,找到真相的坚持。
      队伍慢慢往前挪,吴葭回头看了一眼。陈默站在警戒线外,手里举着相机,朝她比了个 “加油” 的手势。
      阳光落在相机的镜头上,闪着细碎的微光,他的嘴角微微上扬,眼神里满是信任。吴葭也笑了,转身走进考场 ——
      她知道,自己不仅是为了成为一名法官,也是为了不辜负这份 “一起追求正义” 的默契,不辜负那个总在背后为她整理线索、记挂她冷暖的人。

      法袍与祝贺
      “恭喜您通过法官遴选,具体入职时间请关注后续通知” 的短信弹出时,吴葭正在律所的文件柜前整理最后一批案卷。
      指尖夹着的文件夹突然滑落,“啪” 地一声砸在地上,里面的判决书散了一地。
      她猛地抬头,眼睛瞪得圆圆的,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文字,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确认自己没有看错,眼泪才突然涌了上来。
      “吴姐!吴姐!” 何欢举着手机,踩着高跟鞋跑进来,脸上满是激动,
      “陈默哥刚才给我发消息,说他已经在楼下等你了,还说有‘真相级惊喜’,让你赶紧下去!”
      吴葭抓起包,连散在地上的判决书都忘了捡,就往楼下跑。
      电梯里,她对着镜子理了理头发,擦了擦眼角的眼泪,嘴角却忍不住一直上扬。
      刚出大门,就看见陈默站在侦探所的黑色越野车旁,穿着她去年给他买的深灰色风衣,手里没像往常一样捧花,而是举着一个厚厚的牛皮纸档案袋 ——
      袋口用红色的绳子系着,上面还贴着一张小纸条,写着 “吴葭法官专属”。
      “先别急着高兴。”
      陈默笑着走过来,把档案袋递给她,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手,还带着点外面的凉意,
      “打开看看 —— 这是我帮你整理的‘法官入门手册’,里面有我查案时总结的‘当事人心理分析技巧’,还有之前你处理过的民生案后续。
      比如周建设的竹编工作室,最近签了个大订单,他还托我给你带了个竹编的小篮子,说谢谢你当初帮他;
      还有兴盛寄养院,又救助了三只流浪狗,李院长说等你有空,想请你去看看。”
      吴葭小心翼翼地解开红绳,打开档案袋。
      里面的纸页都是按类别整理好的,每一页都贴着标签:
      “当事人情绪安抚技巧”“民事纠纷证据收集要点”“常见法条适用案例”。
      纸页上满是陈默的字迹,有些地方还画了小图标 —— 在 “遇到情绪激动的当事人” 那页,他画了个小小的笑脸,旁边写着:
      “可参考‘宠物寄养案’中李阿姨和周强的调解方式,先听对方把话说完,再讲法律。
      比如李阿姨丢了狗,一开始很激动,后来我们陪她聊了聊狗的日常,她情绪平复了,才愿意听合同条款。”
      在 “工伤类案件” 那页,他用红笔圈出一行字:
      “要注意‘隐性证据’,比如饭票、考勤记录、工友的证言,就像当年周建设的情况,他没有劳动合同,
      但我们找到的饭票日期和考勤表能对应,工友也愿意作证,最后才帮他拿到赔偿。”
      档案袋的最底下,压着一枚银质胸针。胸针的形状是一架小小的天平,天平的两端分别刻着 “真相” 和 “公正”,背面是一行细细的小字:
      “你守护法律的公正,我追寻事实的真相,我们同行。”
      “本来想订个火锅庆祝,”
      陈默揉了揉她的头发,声音里带着点不好意思,
      “但想着你下周就要入职,可能需要先熟悉‘法官思维’,就把这些整理出来了。
      对了,我还跟法院的张哥打听了,你入职后的第一个庭可能是民事纠纷,大概率是合同或者邻里矛盾,正好可以用得上这些案例。”
      吴葭捏着胸针,眼眶又热了。
      她想起备考时的每个深夜,陈默一边在电脑上整理侦探所的案卷,一边帮她梳理考点;
      想起有一次她背书背到崩溃,把书扔在地上,陈默没说什么,只是把她拉到沙发上,给她泡了杯蜂蜜水,然后拿出自己的侦探笔记,跟她讲 “追查诈骗案时,遇到死胡同怎么办”;
      想起考试当天早上,他说 “追求真相和守护公正,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好人不受委屈”。
      此刻她突然明白,最好的祝贺不是盛大的宴会,不是昂贵的礼物,而是他懂她的追求,懂她想成为一名有温度的法官的心愿,还愿意陪她一起,在各自的领域里,把 “正义” 两个字,做得更扎实、更具体。
      晚风掠过街角的梧桐树,叶子沙沙作响。陈默接过她手里的档案袋,顺手牵起她的手,指尖传来他掌心的温度。
      “走,先去吃你爱吃的馄饨。”
      他笑着说,
      “然后带你去法院附近转一圈 —— 提前熟悉下‘未来战场’,以后你在法庭里审案,我在外面帮你找最扎实的事实依据,咱们俩,一个在明,一个在暗,把每个案子都办得清清楚楚。”
      吴葭点点头,紧紧握着他的手,跟着他往前走。
      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叠在一起,像一对并肩前行的战士,朝着同一个方向,坚定地走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