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迁徙启示录 ...

  •   白玖恩对吴祁的感觉,就像那枚3D打印月饼上的镂空光影,美好、新奇,带着一丝不确定的眩晕。中秋夜的青花罐密码“HAPPY”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涟漪久久不散。她开始下意识地关注他实验室亮灯的时间,留意他袖口是否又沾了新材料粉末,甚至会在小组讨论时,多看他几眼他专注建模时微蹙的眉头。
      然而,这份悄然滋生的好感,很快被学院安排的“全球创新商业模式”游学课程打乱了节奏。课程要求学生分组前往不同城市进行实地商业案例考察。白玖恩所在的小组抽中了**意大利托斯卡纳**,聚焦“传统手工业(如陶瓷、皮具)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与创新”;
      而吴祁所在的建筑与材料科学小组则去了**法国巴黎**,研究“历史建筑保护中的现代科技应用(如3D扫描与修复)”。
      出发前一周,一个偶然的机会,白玖恩在商学院资料室的旧期刊上,看到了一篇关于中国景德镇某非遗工作室的报道。配图中,一个青花缠枝莲纹的调料罐,与她摔碎的那个、以及吴祁复刻的那个,**几乎一模一样**!
      更让她心头一紧的是,在同一本期刊的另一页,介绍某国际前沿食品科技公司的案例时,赫然出现了一款**概念性的3D打印月饼模具设计图**——其镂空结构与几何美感,与吴祁中秋夜拿出的模具,**神似得惊人**!
      一瞬间,中秋夜所有的浪漫与感动仿佛蒙上了一层冰凉的薄纱。
      白玖恩理性分析启动,作为商科生,她本能地开始“解构”。那独一无二的月饼模具,那饱含心意的青花罐复刻,是否并非源自独一无二的灵感,而是基于……**已有的公开案例或设计参考**?他精密的操作、完美的复现能力,是否意味着那份让她心动的“用心”,其实是可以被数据化和批量生产的“技术成果”?
      巨大的失落感和一种被“降维”处理的恐慌攫住了她。她喜欢的,是那个用冰冷科技笨拙传递温暖的“人”,但如果这份“温暖”本身也是精密设计的产物呢?为了保护自己那颗刚刚开始悸动的心,白玖恩做出了决定:保持距离,冷却关系。
      在托斯卡纳充满阳光和古老陶艺气息的小镇上,白玖恩努力投入到调研中。她与同组的成员相处融洽,尤其和组里一个性格开朗、同样对商业创新充满热情的男生林远交流甚多。林远思维活跃,善于表达,常常能提出新颖的视角,两人在讨论当地陶瓷工坊如何利用社交媒体营销时,常常碰撞出火花,笑声不断。
      白玖恩刻意减少了与吴祁的联系。回复他的信息变得简短、客套,带着明显的延迟。不再分享调研中的趣事或困扰,朋友圈也屏蔽了他。她试图用托斯卡纳明媚的阳光、繁忙的调研和林远等人轻松愉快的互动,驱散心底那点关于“精密计算”的阴霾。她告诉自己:这样很好,回到正轨。
      与此同时,在阴雨绵绵的巴黎,吴祁正和小组在圣母院附近的工地进行3D扫描和数据采集。冰冷的雨水打在设备上,也打在他的心头。他敏锐地察觉到了白玖恩的变化。那扇在中秋夜似乎对他微微敞开的门,又骤然关上了,甚至比之前更冷更硬。
      他反复复盘中秋夜的每一个细节:她发现密码时的震惊与感动,品尝月饼时的满足笑容,月光下她亮晶晶的眼睛……哪里出了问题?是“HAPPY”太简单了?还是月饼不够好吃?抑或是……他无意中暴露了“Project BN”的存在?(他立刻否定了这个,平板加密等级堪比实验室主机)
      焦躁和不安像藤蔓缠绕着他。他习惯性地点开白玖恩的朋友圈(虽然她屏蔽了他,但他能看到她头像和封面图),一片空白。这种“信息缺失”对依赖数据分析的他来说,简直是酷刑。
      一天傍晚,结束测绘回到临时公寓,凌志(知道一点他对白玖恩的心思)刷着手机,忽然“咦”了一声,然后把手机递到吴祁面前:“吴祁,你看,玖恩她们组在托斯卡纳玩得挺开心啊。这个男生挺活跃的嘛。”
      屏幕上,是林远的朋友圈(凌志有林远好友)。几张照片里,是托斯卡纳金色的夕阳下,白玖恩、林远和其他几个组员围坐在露天咖啡馆。其中一张抓拍,白玖恩正侧头笑着对林远说着什么,眼睛弯成了月牙,林远也笑得一脸灿烂,两人之间流动着一种轻松熟稔的氛围。配文是:“和优秀的队友们头脑风暴,灵感在托斯卡纳的阳光下迸发!@白玖恩的观点总是让人耳目一新!”
      那一瞬间,吴祁感觉像被冰冷的雨水从头浇到脚,连心脏都缩紧了。照片里白玖恩的笑容,那么明媚,那么放松,是他从未在她看向自己时看到过的。那个叫林远的男生,和她站在一起,谈笑风生,看起来……那么自然,那么相配。
      一种陌生的、尖锐的情绪狠狠刺中了他——是羡慕,更是汹涌的、几乎要淹没理智的危机感。
      他之前所有的计划,所有的精密计算,所有的“暗戳戳”,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异国场景和那个男生爽朗的笑容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如此……慢。
      他猛地攥紧了拳头,指尖掐进了掌心。镜片后的眼神不再是困惑和不安,而是燃起了一种近乎偏执的、属于理工科攻坚难题时才有的锐利光芒。
      **“Project BN”紧急升级:加速指令已下达**
      他沉默地走回自己的房间,关上门,打开平板。冰冷的屏幕光映着他紧绷的下颌线。他调出那份加密的SWOT分析报告,光标在“Threats (威胁)”一栏疯狂闪烁:
      ***竞争对手可能性未知(需持续监测)**->**已确认!威胁等级:极高!**
      ***玖恩可能只视为朋友**->**关系状态恶化!风险加剧!**
      ***过度理性导致行动僵硬**->**必须修正!速度优先!**
      ***其他追求者介入风险**->**现实发生!目标正在偏移!**
      他删掉了之前“循序渐进”、“润物细无声”的温和策略备注。在“行动计划”区域,他重重地敲下几个新的、带着破釜沉舟意味的要点:
      1.**终止信息隔离:**结束游学后立即解除“冷战”状态。必须恢复有效沟通渠道!(手段:直接沟通?制造“偶遇”?利用共同课业?)
      2.**提升存在感与影响力:**在她专业领域(商科)找到强关联切入点,展示不可替代价值。(方向:数据分析支持?科技赋能商业案例?)
      3.**情感表达升级(有限度):**在确保不引发排斥的前提下,增加明确的好感信号输出。需突破“纯技术示好”模式。(难点:尺度把控!)
      4.**干扰源排除(非强制):**收集林远基础信息,评估其竞争力。寻找自身差异化优势进行强化。(原则:不违反道德法律,聚焦自我提升。)
      看着屏幕上冷酷刷新的行动计划,吴祁深吸一口气。托斯卡纳阳光下的笑靥像烙印一样刻在他脑海里。他不能再等了,不能再慢慢优化参数了。精密计算依然重要,但速度现在成了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变量。
      他望向窗外巴黎沉沉的雨幕,眼神是前所未有的坚定。公寓月光下的朦胧好感,托斯卡纳阳光下的刺眼疏离,都将在游学结束后,迎来他精密计算下、火力全开的“加速接近”。白玖恩,他的“目标”,这次他要更快、更准、更不容闪失地“抵达”。
      ------------
      飞机轮子触地跑道的那一刻,白玖恩的心也跟着微微一沉。托斯卡纳的阳光和欢声笑语仿佛还在皮肤上残留着暖意,但行李箱里那份关于陶瓷工坊的调研报告,却像一块冰冷的石头,提醒着她即将要面对的现实——吴祁。
      她拖着行李,脚步有些迟疑地打开公寓门。客厅里一片昏暗,只有窗外城市的霓虹灯投射进来变幻的光影。然而,就在那片光影交界处,一个熟悉的身影安静地坐在沙发里,背脊挺直,像一座沉默的山峰。
      吴祁。
      白玖恩的心跳瞬间漏跳一拍,紧接着开始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咚咚咚地撞击着胸腔,声音大得她几乎害怕被他听见。他怎么会在这里?还坐在黑暗里等她?
      “回来了。”吴祁的声音在寂静中响起,低沉平稳,听不出情绪。他站起身,走到门厅开关处,“啪嗒”一声,暖黄的顶灯瞬间倾泻而下,照亮了彼此的脸,也照亮了空气中无形的紧绷感。
      白玖恩下意识地避开了他的目光,低头假装整理行李箱的拉杆。“嗯,刚下飞机。你怎么……在这?”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
      吴祁没有回答她关于“为什么在这”的问题。他向前一步,高大的身影带来一种无形的压迫感,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得像手术刀,精准地捕捉着她脸上每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他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了困扰他整个巴黎雨季的核心问题:
      “中秋节那晚,我做的月饼和罐子,是不是哪里不好?”他的语气是询问,却更像是在索要一份实验失败的诊断报告,带着理工科特有的执着和一种不容闪躲的认真。“口感?设计?还是……‘Happy’太幼稚了?”
      白玖恩被这突如其来的直球打得措手不及。她抬起头,撞进他那双写满困惑、不甘和一丝……受伤的眼睛里。托斯卡纳的阳光和林远的笑声在脑海中瞬间褪色,只剩下中秋夜他紧张等待她评价的模样、月光下他温柔点头的样子。
      在异国独自整理思绪的这些天,她其实已经想通了很多。那份期刊报道,更像是一个触发她内心不安全感的引信。她害怕的不是“参考”,而是害怕自己在他精密计算里,只是一个被优化参数就能拿下的“目标”,害怕那份让她心动的独特用心,只是标准化的技术输出。
      “不,不是的。”白玖恩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而坦诚,迎上他的目光,“月饼很好吃,罐子……也很完美。‘Happy’也……很好。”她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是我自己……有点钻牛角尖了。看到一些资料,觉得你那么厉害,复刻和设计都是基于你的专业能力……可能……可能对谁都会这么做?是我自己想多了。”
      她试图用“和平相处就好”来为这段关系定性,划清界限,眼神努力保持着一种清澈的、没有波澜的平静,仿佛在说:看,我现在想通了,我们还是好邻居、好同学。
      然而,这“清澈”的眼神,却像一根导火索,瞬间点燃了吴祁压抑许久的情绪。
      “对谁都会做?”吴祁的声音陡然拔高了一度,带着一种被误解的急切和一种近乎荒谬的愤怒。他向前逼近一步,距离近得白玖恩能看清他镜片后瞳孔里跳动的火焰。“白玖恩,你看清楚!”
      他不再试图用数据和逻辑去解释,而是做出了一个完全超出他“Project BN”升级计划、甚至超出他自己预料的举动——他猛地从身后拿出一个平板电脑,手指飞快地在屏幕上划动。
      “这是我的履历!GPA 3.98,核心期刊论文三篇,专利一项!我的时间很宝贵!”他语速快得像在报菜名,屏幕上滚动着密密麻麻的学术成就和项目列表,“我的3D打印机精度可以达到0.01毫米,但它的打印时间是以小时计算的!我的建筑建模软件license是按年付费的,运算资源是按核小时收费的!”
      白玖恩被他这突如其来的“炫技”和激动弄得目瞪口呆,心脏却在他激烈的语气和灼热的目光下跳得更快了。
      “你觉得我会为了一个‘对谁都可以’的目标,浪费整整**七十六个小时**去调试打印参数,就为了复刻一个摔碎的罐子,并且在它的纹路里嵌入摩斯密码吗?”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你觉得我会为了一个‘普遍适用’的案例,用建筑结构力学软件去设计一个月饼模具,还跑去实验室求师兄用宝贵的食品级材料打印测试了八次才成功吗?”
      他每说一句,就向前逼近一小步,白玖恩被他的气势和话语里蕴含的巨大信息量(七十六小时!八次测试!)逼得步步后退,后背几乎要抵到冰冷的墙壁。她看着他镜片后因为激动而显得格外明亮的眼睛,那里没有算计,只有一种被逼到墙角、急于证明什么的赤诚和……委屈?
      吴祁深吸一口气,似乎终于意识到自己过于激动了。他停了下来,胸膛微微起伏,努力平复着呼吸。然后,他从随身的背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用软布包裹的物件。
      他一层层揭开软布,动作轻柔得与刚才的激动判若两人。
      灯光下,一个约十厘米高的、极其精巧的3D打印模型静静躺在他掌心。
      那是一个微缩版的白玖恩!
      模型捕捉了她最生动的一个瞬间:微微歪着头,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长发被风轻轻拂起一缕的侧影。细节精细到让人惊叹——她常穿的那件米白色毛衣的针织纹理、她眼角那颗小小的痣、甚至她惯用的那支钢笔夹在模型“手”中的书页上。模型通体呈现出温润的象牙白色,带着细腻的磨砂质感。
      “在巴黎,”吴祁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奇异的沙哑,所有的激动都沉淀为一种深沉的、几乎要将人吸入的专注。他不再看模型,而是抬起头,目光像锁链一样紧紧缠绕住白玖恩震惊的双眼,一字一句,清晰无比地砸进她的耳膜:
      用圣母院修复项目扫描间隙的时间,建模的。是实验室最贵的生物兼容性树脂。”打印它,花了二十一个小时四十七分钟。”
      “说这些不是邀功,而是告诉你……”
      他停顿了一下,空气仿佛凝固了。然后,他向前一步,将那个小小的、栩栩如生的“她”,轻轻放进她微微颤抖的掌心。模型温润的触感带着他掌心的余温。
      他微微俯身,靠近她因震惊而微微张开的唇,镜片后的目光深邃如海,里面翻涌着不再掩饰的思念、执着,以及一丝破釜沉舟的决绝:
      “白玖恩,我一直在想你。”
      没有SWOT分析,没有精密计算,没有弯弯绕绕的密码。这是吴祁这个理性主义者,在危机感逼迫下,用他最擅长的“造物”语言和最直接的情感词汇,发出的最原始、也最震撼的告白。
      掌心的小小“自己”传来温润而坚定的存在感,眼前是吴祁放大的、写满了不容错辨情意的脸庞。白玖恩只觉得脑子里“轰”的一声,所有理智的分析、刻意的疏离、自欺欺人的“和平相处”,都在这一刻被这枚名为“想你”的直球,炸得粉碎。
      悸动的心,何止是怦怦跳?它正在胸腔里,为他一个人,上演着一场震耳欲聋的、名为“沦陷”的海啸。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