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凄风苦雨不复来 ...

  •   壶庵回国的那一天,彻彻底底地和家里断了联系。
      在海外从高中读到硕士,期间一直没回来过,这次重回故土,差点连普通话也听不懂了,说出来的话别别扭扭,想要表达的内容在脑子里七转八转,也想不出一句顺嘴的话。
      但是,这不妨碍她点菜。两天吃了八顿,五天上了十六回餐馆的战绩,全都累在肠胃的记仇本上,这不,报复的日子也来得这样快,急性肠胃炎。等出了医院,她记恨这群只顾味蕾快乐不顾器官健康的叛徒美食,转而开始恋上各类街头小吃。
      除了满足食欲,她还有另一个愿望:想找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养老。虽然她才二十五岁,心里却有五十二岁。
      七月的海风吹在身上真是舒服,可以让人暂时忘了金钱上的烦恼。何况这里气候凉爽,实在是个避暑胜地,于是壶庵立刻决定在这里暂居,通过线下实地考察,找了一个房子,租期两个月。
      每天睡到中午,随意去街边吃过饭,一整个下午就都在海边度过了,乘着光,赏着云,听着海,抚着风,寻着凉,就这样静静地,静静地等候黄昏的降临。
      这里夏季的日落总是来的很晚,要等到晚上八点过后,太阳才完全落了下去,每到这个时候,她就转战夜市吃吃逛逛,作为这一天的收尾活动。
      每一天来看云的时候,其实也是在看自己。一边发现云的惊叹之处,一边发现自己的哀叹之处。
      晴天的云层是飘浮的,高高低低地,一层叠着一层,底下看云的人仿佛生活在海底,周围尽是蓝色的疆域,抬头望向顶部的光源时,云朵反射吸收光线后变得白一块灰一块,厚厚的有了体积感。
      她还从未见过这样美的云层。偶然遇上幸运的时刻,能够在傍晚见到金灿灿、紫饧饧的火烧云,便更是不能移开眼了。
      云就是这样一个神秘的、流动的、充满魅力的、永远奔向下一个地点的存在。它的形态可千变万化,即使完全消散也能重头再来,人却只能一成不变的固定在那里,被学校固定,被工作固定,被家庭固定,被生存需求固定,被自己的欲望和他人的欲望固定,忧思重重,积劳成疾,一命呜呼。
      小时候看了那么多的冒险故事,无一例外都是些一边结识伙伴一边探索人生,旅途中收获新奇的体验,追求热爱和梦想而没有生存压力的令人心驰神往的可爱童话。长大了才发现人生其实是个求生故事,仅仅是生存这一条就足够抹煞人了,单纯的理想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破灭。
      壶庵常常就这样在海边坐着,回想迄今为止的一些遵循秩序框架下的稳步进行的人生选择,抬头看会天,自我诘问,发现活了这么多年,就没有什么决定是凭本心而做的,真是大哭一场也不知从何哭起。
      有时想到烦闷处,就直接往地上一躺,“今宵酒醒何处”也不管不顾了,睁眼时看到四肢健全,还能平白无故多一份劫后余生的欣喜,岂不也很好?
      这短短二十几年,苦多乐少,所以为了平衡,她现在得学习一门最重要的技艺——制造快乐,自娱自乐。
      壶庵是在北半球七月出生的孩子,这时太阳直射点已经开始逐渐南移,白昼日渐变短,有的只是一天比一天暗沉下去的季节。可虽如此天气还是闷热,闷热且哀丧。
      从这样的气温联想起的回忆,遗憾与分别总是居多,告别的话还没来得及说出口,想要一直能够见到的人,却早已经消失在茫茫人海里了。
      那样的人,是在每一个恍惚的午后里,残存的片刻惘然。回想起来,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离别都在夏季发生。不同于伴随桂花飘香所发生的新的结识,秋季是缘分的开始,冬季是短暂的分别,春天又可重聚,只是为什么要选择夏季作为终结呢?
      那样不就更像是一场幻觉了吗?一场白日午后的梦境,酣然入睡,昏昏沉沉醒来后发现一切都已轰然倒塌,周围的光线从正午时的明亮变得日暮晦暗,甚至连日暮也将离去。醒时的最后一线光亮,难道是为了作陪于你短短的一刻吗?窗外汽车的鸣笛声提示着落寞与寂静,徒留自己在原地徘徊。
      一间空空落落的房间,有谁会愿意来访问吗?究竟要依靠什么才能找回那时候伴我同行的人呢?每个人都要如此惨痛地失去过才能算勉强懂得人生吗?
      为什么总是要步履匆匆地赶往下一个节点,为什么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疲惫地不得理解地,把自己钉死在一个原本就飘摇欲坠的方向上,以别人的话语和观点作为基准,难道以为这样就有什么未来吗?
      应该听从自己的,就算以后落魄、遭受嘲笑、郁郁不得志,那也算活过了。可是拿出一点勇气来,去过自己的生活,这样就是对的了吗?越是趋近理想,越是破灭也说不定。究竟该怎么办才好呢?
      不管了,时逢生日,还是先去花店买一些暂时性的快乐吧。生日礼物也已经提前享受了,就以一程放松性的旅途作为新的开始吧。
      偶有凉风的午后,小巷里风铃的声音空灵一般地,按照风的流动,演奏自在悠然的旋律,吸引了往来的行人。然而他们仅仅是在经过路口时,微微放缓了脚步几瞬,继而又理智醒神一般匆匆低头,闭了闭眼,奔赴人间的每日刑场,犹豫和决绝都消散在空气中,剩下的只是身不由己,如同几缕从前,缥缈而过。他们已经成为不允许自己做梦的辛苦的大人了,但壶庵还不愿意成为,于是她拐进风的巷子。
      风没有形状,风住的地方倒是有点形状的。两侧的高墙布满爬山虎绿的爬山虎,叶片的边缘在阳光的晕染下,透明到几近消散,增添了一份无解的忧伤。可能是叶绿素吸收了红光和蓝紫光的缘故吧,也可能是风动的缘故,周遭静谧且阴凉,像是进入了某一道时光走廊,回到了一段古时的记忆。
      壶庵越是朝里走去,越是自得其乐,好似找到了一个世界边缘的角落可以躲进去,直到海枯石烂也不必被人发现,被事打扰。
      一扇半开的窗,左右对称共打了六个方形窗格,上面是半圆弧状的拱顶。一侧的窗子向外打开,爬山虎的叶子就隐藏在它身后,从外头的视角看过去,透过每一个窗格的爬山虎,像是被做成了死亡但永生的植物标本。
      跟随透入窗口的明媚灰烬望去,是一束正在喝水的向日葵,它一边进行光合作用,一边进行呼吸作用。
      真是一个不错的岗位,没有竞争,没有指标,没有PPT,没有会议,没有同事,没有老板,真正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阴雨天气还能摸摸鱼,这份工作甚至可以一直干到终结那一天,也就意味着不用为了领到退休金而当牛做马。
      向日葵的理想生活让人嫉恨:连植物都不会被替代,可是人却要常常被骂“这活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进来坐吗?”一声带着笑意的询问。
      壶庵移步进入这间木质风格的房屋,几张编藤的靠椅随机地摆放着,中心围着一张桌子,其上一拢金黄的谷穗插在透明的玻璃瓶中,旁边放的是经书和可供抄写的纸张。
      转角便是小庭院,站在小院中心往四周望去,屋檐下高出地面的部分放上了几张团蒲,利用垂直高度的便利,脚可以搁在地面上,这样一来即使坐在团蒲上也不必因平放落脚而麻了腿。在檐下读书,有风有光线也有阴凉,大概是极为舒适的。
      小院的主体部分还是一些壶庵未得闻其名的花。
      再往左侧转入一间房屋,便可见到那束窗边的向日葵了。显眼的木板照片墙是进门第一眼便可见的,墙上用大头钉固定了不少的明信片,有的写了祝福,有的写的是诗句,有的则是经典电影的语录。往深处走去,可以见到几张沙发正围着壁炉侧身交谈,不避来人。墙体三面做的是向内嵌入的书架。
      壶庵走近那扇刚才遇见的窗格与花束,往外探了探。
      原来从内向外看,是另一番感受。这样一个看似永远不会凋零的角落,却连影子的朝向和高矮都在时时刻刻移动。可能永恒就是渺小且艰难的短暂吧,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求导也是这样一种感觉。
      闹市中的沉静,位置和布局都是。
      进门先是厅堂,转角是院落,再往里走是书房。书架上按照作者,整齐排列了名下的书籍,例如《苦论》《眼泪与圣徒》《在绝望之巅》放在同一书格内;其次,大概就是按照收集者本人的喜好来分类的,譬如把《巴黎伦敦落魄记》《刀锋》《流浪者之歌》放在一格,《沉思录》《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人间食粮》放在一起,《小团圆》《形影不离》《涅朵奇卡》共处一格,《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加缪手记》《梵高手稿》放在一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