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第二十四章 ...


  •   秋意,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家,手持蘸满金黄与赭红的画笔,一层层地渲染着江市一中的校园。香樟树依旧苍翠,但法国梧桐的叶片已开始大片大片地泛黄、飘落,铺满了通往教学楼的小径,踩上去发出沙沙的、清脆的碎裂声。天空变得高远而湛蓝,云朵如同撕薄的棉絮,阳光失去了夏日的酷烈,变得温煦而明亮,透过窗户落在课桌上,带着一种令人慵懒的暖意。

      陆予婷的高中生活,就在这浓郁的秋色里,逐渐铺陈开来,有了更清晰的纹理和更丰富的层次。

      她和高一(7)班的同学们,从最初的陌生与试探,慢慢过渡到一种彼此熟悉、却又保持着恰当距离的“同学”状态。她依旧不算活跃,但不再是那个缩在角落、轻易就会被忽略的影子。她的沉静和优异的文科成绩,让她在班级里拥有了一个清晰的定位——一个靠谱的、笔记做得极好的、可以安静讨论问题的同学。

      同桌苏晓,无疑是她高中生活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像小太阳一样的女孩,用她毫无保留的热情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强行将陆予婷拉入了更活泼的校园生活。她会拉着陆予婷在午休时溜到艺术楼看她画画,颜料弄得满手都是;会在自习课上偷偷传纸条,画上搞怪的简笔画;会在得知陆予婷生日时,发动前后桌给她准备了一个小小的、充满欢声笑语的惊喜。

      陆予婷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那种发自内心的、轻松的、属于这个年纪女孩的笑。她和苏晓会一起在放学后,迎着夕阳金色的余晖,沿着种满银杏树的大道慢慢走回家,分享着班级里的趣事,讨论着最近看的书,或者只是安静地听着苏晓叽叽喳喳地讲述画室的见闻。苏晓的存在,像一扇打开的窗,让她看到了校园生活的另一种可能——不仅仅是学习,还有友情、欢笑和那些微不足道却真实动人的小确幸。

      班主任赵老师,也确实如老徐所言,要求严格,不苟言笑。但他的严厉是公正的,建立在极强的专业能力和对学生负责的基础上。陆予婷的语文作文多次得到他的肯定,有一次,他甚至在她的一篇关于“成长中的告别”的随笔后面,用红笔批注了四个字:“情真意切。” 这简短的评语,让她心头暖了很久。她开始理解老徐所说的“心里有杆秤”是什么意思。在这个新的集体里,她同样感受到了来自师长的、另一种形式的关注与期待。

      然而,生活的画卷并非只有明亮的色调。属于过去的那一部分,尤其是关于林曦的那一页,仿佛被时光悄然翻过,颜色正在一点点变淡,却并未完全褪去。

      假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国庆长假,李哲咋咋呼呼地组织了一场小型聚会,地点定在初中学校后门那家他们以前常去的、招牌牛肉面特别够味的小馆子。

      去之前,陆予婷心里掠过一丝极其微弱的、连她自己都不愿深究的期待。但当她在弥漫着食物香气和嘈杂人声的小店里,只看到李哲、王薇等几个熟悉的初中同学身影时,那点期待便像投入深潭的石子,悄无声息地沉了下去,连涟漪都未曾惊起。

      李哲依旧是气氛担当,嗓门洪亮地讲述着体校训练的趣事和辛苦,抱怨着文化课的头痛。王薇则分享着她在另一所高中的见闻。大家热络地聊着,笑着,仿佛又回到了初三那段虽然压力重重却目标一致的时光。

      陆予婷安静地听着,小口吃着碗里热气腾腾的面条。面还是那个味道,劲道,汤头浓郁。店里的装潢也没变,墙壁上甚至还贴着他们毕业那年流行的明星海报,只是边缘有些卷翘发黄。一切都带着熟悉的怀旧感,唯独,少了一个人。

      “哎,林曦那家伙,现在可是B大附中理科的香饽饽了!”李哲吸溜了一大口面,含糊不清地说道,“上次跟他视频,好家伙,黑眼圈都快掉地上了,说是天天泡实验室,跟一堆我看都看不懂的仪器打交道。问他假期回不回来,他说项目紧,估计悬。”

      陆予婷拿着筷子的手几不可查地顿了一下,随即恢复自然,低头喝了一口汤,仿佛只是听了一个与己无关的遥远消息。

      林曦-B大附中-理科实验班。

      这些词汇从李哲口中说出,轻飘飘的,却像隔着千山万水,描绘着一个她完全无法触及的世界。那个世界里有高深的学问,有顶尖的学府,有她无法想象的忙碌与充实。而她,还停留在江市,在一所不错但并非顶尖的高中里,为下一次月考的排名而努力。

      她从李哲那里,断断续续地拼凑着林曦在B大附中的生活碎片:参加了什么竞赛,导师如何看重,甚至偶尔提及他似乎比高中时更忙,更沉默。这些信息,像隔着毛玻璃看到的模糊影像,她知道他在那里,在另一个轨道上高速运行,但具体是怎样的光景,她一无所知,也……不再试图去了解。

      自从开学那天后,她再也没有点开过那个头像漆黑、昵称只有一个句号的微信对话框。最初是那份被拒绝后的自尊和倔强在起作用,后来,则慢慢变成了一种习惯性的疏远。两人之间,仿佛形成了一种无言的默契——互不打扰,各自安好。

      那条曾经在初三时,因着同桌关系和频繁请教而短暂相交的线,在进入高中后,随着空间的距离、环境的差异和心态的变化,正以一种不可逆转的速度,向着两边无限延伸,越来越像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她偶尔,在某个做完习题的深夜,或者看到窗外有飞机拖着长长的尾云掠过天际时,会想起那个清瘦沉默的背影,想起他讲题时专注的侧脸,想起他奔跑在3000米跑道逆光下的坚韧。但那些画面,像是存放在记忆阁楼里的旧照片,蒙着一层淡淡的灰尘,带着一种恍如隔世的模糊感。心口不再有尖锐的疼痛,只剩下一种微涩的、类似于怅惘的情绪,很快便会被眼前的习题或苏晓发来的搞怪消息所冲散。

      她知道,她正在一点一点地,从那段无疾而终的暗恋和执念中走出来。过程缓慢,无声无息,如同秋叶的飘落,自然而必然。

      深秋的风带着沁人的凉意,卷起地上干枯的落叶,打着旋儿。天空的蓝色变得更深沉,像一块巨大的、冰冷的宝石。体育课上,穿着单薄运动服的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呼出的气息在冷空气中结成白雾。

      陆予婷和苏晓坐在操场边的看台上,看着男生们踢足球。苏晓正兴奋地指着场上一个动作潇洒的身影,小声跟陆予婷八卦着那是几班的班草。陆予婷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阳光有些刺眼,她微微眯起了眼睛。

      那一刻,她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正真切地活在当下,活在这个有着苏晓、有着严格却公正的赵老师、有着做不完的习题和考不完的试、也有着球场欢呼和少女心事的高中生活里。

      而关于林曦的一切,关于那个B市的、遥远的、精英世界的想象,都变成了背景里极其模糊的一部分,不再能轻易牵动她的心绪。平行线或许永远没有交点,但每一条线,也都有属于自己延展的方向和沿途的风景。

      她收回目光,对苏晓笑了笑,将手里喝了一半的矿泉水瓶盖子拧紧。秋风拂过她的发梢,带着干净的凉意。她拢了拢外套的衣领,准备等下课铃响,就和苏晓一起去食堂,尝尝今天新出的糖醋排骨。当下的、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琐碎,似乎比那遥不可及的、早已定格在过去的冰冷身影,更值得她去珍惜和投入。

      成长,或许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里,学会与过去温柔地告别,然后,更踏实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广阔的未来。平行时节,各自安好,便是最好的结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