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第二十七章 ...
-
初夏的风带着些许燥热,裹挟着教学楼旁那几株广玉兰浓烈甜腻的花香,悄然钻入教室。窗外的香樟树叶被阳光照得油绿发亮,蝉鸣尚未登场,但空气中已然浮动着属于盛夏前夕的、蠢蠢欲动的能量。
就在这样一个平凡的课间,校园广播里的一则通知,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陆予婷的心湖里漾开了圈圈涟漪。
“通知: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市教育局将举办全市中学生‘青春·梦想·足迹’主题作文大赛。各年级同学均可报名,各班择优推荐,代表学校参赛……”
作文比赛?
陆予婷握着笔的手指微微收紧。心底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在蠢蠢欲动。经历了上次月考作文被肯定,以及与那位周晓楠学姐“神交”的奇妙缘分后,她对写作,似乎多了一份过去未曾有过的、隐秘的渴望与信心。但旋即,另一个声音又冒了出来:全市的比赛,高手如云,自己能行吗?会不会只是侥幸?万一写得不好,岂不是……
她正沉浸在犹豫与自我拉扯中,班长再次出现在教室门口:“陆予婷,赵老师让你去办公室一趟。”
又去办公室?陆予婷的心提了一下,下意识地以为是数学成绩的问题。她有些忐忑地站起身,走向那间熟悉的办公室。
与此同时,在高二语文组的办公室里,上演着类似的一幕。
李老师,就是上次那位赞赏周晓楠作文的老师,正苦口婆心地对着一个扎着马尾、一脸“我就听听”表情的女生说着:“晓楠啊,这次市级作文大赛,是个好机会!你的文笔、想象力,那都是顶尖的!就是有时候收不住,天马行空得让人找不着北。这次正好是个锻炼,学着在框架内发挥你的优势……”
周晓楠倚在办公桌边,手指无意识地卷着帆布包的带子,撇了撇嘴:“李老师,你知道的,我最讨厌命题作文了,框框条条的,没劲。”
“这次赛制不一样!分三个赛段呢,初试题目自拟,给你们发挥的空间大着呢!”李老师努力推销,“就当去玩玩嘛,见识一下其他学校的水平,对你以后也有好处……”
陆予婷走到高一语文组办公室门口,轻轻敲了门进去。赵老师正坐在电脑前,看到她,直接切入主题:“陆予婷,市里作文大赛的通知听到了吧?”
“嗯。”陆予婷点点头。
“我觉得你可以试试。”赵老师的话言简意赅,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你上次那篇《通往远方的路》,证明了你具备扎实的文学功底和细腻的情感捕捉能力。这次大赛是个平台,去锻炼一下,无论结果如何,对你自己都是一种提升。”
看着赵老师严肃却充满信任的目光,陆予婷心中那点犹豫瞬间被一股勇气取代。她点了点头,声音不大却清晰:“好的,赵老师,我参加。”
几乎是同一时间,隔壁高二办公室隐隐传来一个带着点破罐子破摔意味的女声,音量不大,但足以让站在门口的陆予婷听清:
“行行行,参加就参加呗!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回去准备材料了李老师!”
是周晓楠学姐的声音!陆予婷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原来,学姐也要参加。一种微妙的、类似于“战友”的感觉,悄然滋生。
作文大赛如期而至。赛程紧凑,分为三个赛段,对参赛者的综合能力是不小的考验。
第一赛段:初试。题目自拟。
陆予婷坐在安静的考场里,看着空白的稿纸,思绪飘回了很久以前。她没有写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将笔触伸向了童年。她写了自己作为家中长女,从小就比同龄人更早地学会观察父母的辛劳,体察弟弟的顽皮与依赖,感受来自邻里长辈不同方式的关怀。那些细微的、被忽略的瞬间——母亲深夜为她掖被角的轻柔,父亲默默将她爱吃的菜推到她面前,邻居奶奶在她受委屈时递过来的一颗糖……这些看似平常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了她感知世界的独特视角,让她拥有了超越年龄的敏感与共情,也让她学会了在沉默中观察,在细节中体悟。她将文章命名为《微光筑成的年轮》。
第二赛段:复试。命题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那座灯塔》。
这个题目让陆予婷想到了书籍,想到了文字构筑的精神世界。她写了她喜爱的一位作家(她隐去了名字,但描绘的风格指向了她钟爱的那些用文字构建温暖世界的作者)。她写那些静谧的夜晚,台灯下,如何被书页间的悲欢离合牵动心绪,如何被文字中闪烁的思想光芒照亮迷途,如何从那些虚构的人物身上汲取真实的勇气。那座灯塔,并非具体的人,而是文学本身,是那些穿越时空依然熠熠生辉的文字,指引着她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澄澈与方向。
第三赛段:终试。半命题作文,《感谢______》。
这一次,陆予婷鼓足了勇气,将笔锋转向了那段她不愿轻易触碰,却深刻塑造了她的初中岁月。她在横线上填了“那段看似灰暗的时光”。她没有刻意煽情,只是平静地、甚至带着一丝冷静的笔触,回顾了转学初期遭遇的孤立、英语老师的刻薄言语、某些同学有意无意的排挤(她将其定义为“言语的寒流”)。但重点,她放在了“感谢”上。她感谢那段经历让她早早见识了人性的复杂,磨砺了她的韧性;更感谢在那片灰暗中,像卢老师、老徐那样给予她温暖微光的师长,感谢像李哲那样毫无心机的友谊,甚至感谢那个沉默却在她请教时从不藏私的同桌林曦,是他让她知道,优秀可以是一种安静而专注的力量。她感谢所有的一切,让她从自卑怯懦中破茧,学会了独立行走,并最终遇见了现在这个更加坚韧、更加清晰的自己。
当她写完最后一个句号,放下笔时,内心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释然与平静。仿佛将一段沉重的过往,用文字妥帖地安放了。
她不知道周晓楠学姐写了什么。只在交卷时,看到学姐从隔壁考场走出来,脸上带着一种完成重大任务后的、混合着疲惫和兴奋的神情,两人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一丝不易察觉的“同道中人”的默契。
交完稿,陆予婷便将这件事抛在了脑后。她并未抱太大希望,毕竟这是市级比赛,强手如林。她甚至没有告诉李哲、苏晓这些最亲近的朋友,只当是完成了一次对自己的挑战和梳理。
日子恢复了以往的节奏,在习题、课堂和苏晓的嬉笑打闹中平静流淌。直到半个月后的一个下午,阳光正好,她正和苏晓在操场边看男生打球,班长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
“陆予婷!陆予婷!好消息!你作文大赛得奖了!市级二等奖!公告都贴出来了!”
苏晓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巨大的欢呼,猛地抱住陆予婷:“啊啊啊!婷婷你太棒了!市级二等奖!深藏不露啊你!”
陆予婷整个人都懵了,像被一道意外的光芒击中,大脑有瞬间的空白。直到被苏晓摇晃着,才反应过来,一股混杂着难以置信和巨大喜悦的热流,猛地冲上头顶,脸颊瞬间变得滚烫。
“真……真的吗?”她的声音带着颤抖。
“千真万确!名字班级都写着呢!快去看!”班长激动地指着公告栏的方向。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在口袋里震动起来。她有些机械地拿出来,屏幕上瞬间弹出了十几条新消息提示。有苏晓刚刚发的疯狂表情包,有王薇等初中同学的祝贺:“陆予婷你可以啊!全市二等奖!”“恭喜恭喜!”,甚至还有卢老师发来的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表情……
她一条条地看着,心里被巨大的暖意和一种不真实感充斥着。她没想到,这个消息会传得这么快。
忽然,一条没有存名字、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静静地躺在收件箱的最下方。内容很简单,只有一行字:
“恭喜。在慢慢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
没有署名,语气平静,甚至带着点疏离。
陆予婷的心跳,在这一刻,莫名地漏跳了一拍。一个模糊的身影,一个沉默的名字,几乎是不受控制地浮现在脑海。——林曦。
会是他吗?他怎么知道的?是李哲告诉他的?这条短信,不像他平时说话的风格,却又带着一种只有他才会有的、冷静旁观般的洞察力。他说“慢慢成为”,是啊,这段路,从初中到高中,从自卑到逐渐找到自信,从执着于一个人的认可到学会自我肯定,确实很漫长。原来,在她埋头前行的时候,也有人,在遥远的另一个城市,或许……偶尔会注意到她的点滴变化?
这个念头让她心头泛起一丝极其复杂的涟漪,有微涩,有讶异,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被遥远注视着的微妙感觉。但这点涟漪,很快就被汹涌而来的现实喜悦冲散了。
“婷婷!发什么呆呢!赵老师让你去办公室!肯定是说颁奖和奖品的事!”苏晓兴奋地拉着她的胳膊。
陆予婷收起手机,将那条短信和那个模糊的猜测暂时压在心底。现在,她有更重要的喜悦要分享,有新的篇章要开启。
在赵老师办公室,她不仅听到了关于奖状、奖金和收录作品集的好消息,还见到了那个她早已“熟悉”却未曾正式相识的人。
当她走进办公室时,正好看到周晓楠也从李老师那边走过来。两人在办公室门口相遇。
周晓楠看到她,眼睛一亮,露出了一个大大方方、带着真诚笑意的笑容,主动伸出手:“嗨!你就是陆予婷吧?久仰大名啦!我是周晓楠,高二(3)班的。”
陆予婷看着眼前这张充满活力的脸庞,和作文里那个天马行空的灵魂瞬间重合。她也笑了,伸出手与她轻轻一握,带着点腼腆:“学姐好,我也……久仰了。” 这个“久仰”包含了太多——公交车的善意,作文的惊艳,以及此刻终于正式相识的喜悦。
“你那三篇我都偷偷拜读过了!”周晓楠毫不吝啬她的赞赏,语气活泼,“写得太好了!特别真实,特别能打动人!跟我这种胡说八道的完全不是一个路子!”
“学姐你才厉害,想象力太丰富了!我看了都觉得打开新世界的大门!”陆予婷也真诚地回应。
赵老师和李老师看着两个女孩相谈甚欢的样子,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赵老师对陆予婷说:“正好,周晓楠也得了奖,你们也算是不‘比’不相识了。以后可以多交流。”
走出办公室,夕阳将两人的身影拉长。周晓楠很自然地挽起陆予婷的胳膊,像个认识多年的老朋友:“走!为了庆祝咱们‘文武双全’(她指的是两人不同的文风),学姐请你喝奶茶去!顺便好好聊聊你是怎么把那些细节点写得那么戳人心的!”
陆予婷感受着手臂上传来的温暖和亲近,心里最后一点陌生感也烟消云散。她笑着点头:“好。”
那个因为文字而结缘的学姐,终于从纸页间走出,成为了她真实生活里,一个鲜活、温暖、可以挽着手臂一起去喝奶茶的,新朋友。
笔墨生辉,不仅为她赢得了荣誉,更为她缔结了一段珍贵的缘分。前方的路,因为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显得更加繁花似锦,充满期待。那个曾经有些孤独、默默前行的女孩,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一点点融入新的生活,用努力和才华,为自己赢得掌声与友谊,将青春的点滴,谱写成愈加丰盈动听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