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阳光搭档 ...
-
六年级的英语课,空气里漂浮着粉笔灰和纸张特有的干燥气息。张老师的声音干脆利落,像敲击着黑板:“小组名单,都听好了。”她的目光在教室里逡巡,最终定格在靠窗的两个身影上。“小志,佳怡,你们俩一组。”
小志的心像被小锤子轻轻敲了一下,下意识地抬眼望向隔着两排座位的佳怡。她正微微侧着头,阳光透过窗户,在她蜜色的脸颊上跳跃。似乎感觉到了注视,她也转过头来。两人的视线在空中短暂交汇——小志只觉得那双深邃明亮的眼睛仿佛能看透人心,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他立刻像受惊的兔子般慌乱地垂下眼帘,耳根不受控制地烧了起来。教室里响起几道意味不明的低笑和窃窃私语,像细小的石子投入小志心湖,激起层层涟漪。他埋下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英语书页的边角,心在胸腔里咚咚作响。
下课铃终于解救了他。小志慢吞吞地收拾着文具,磨蹭着,直到教室里的人几乎走空了,才深吸一口气,鼓足勇气朝佳怡的座位挪去。她正利落地把书本塞进书包,动作间带着一股飒爽。
“那个…佳怡同学…”小志的声音轻得像羽毛,几乎要被窗外操场的喧闹淹没。
佳怡闻声抬头,脸上绽开一个明朗的笑容,瞬间驱散了小志心头的忐忑:“小志!以后我们就是搭档啦!叫我佳怡就行。”她利落地把书包甩上肩膀,几步走到小志桌旁,落落大方地伸出手,“来,击个掌!目标——小组第一!”
小志看着伸到面前的手,掌心微红,带着健康的光泽。他迟疑地、小心翼翼地抬起自己的手,轻轻拍了一下。那触感温暖而有力,像一道微小的电流注入身体。他抬起头,撞进佳怡带着笑意的眼睛里,那里面盛满了坦荡的鼓励,像秋日里最清澈的阳光。
“好…好的,佳怡。”他终于低声应道,嘴角不自觉地向上弯了弯。
**英语,成了小志心头沉甸甸的巨石,尤其在需要开口时。** 合作学习的第一关——情景对话练习,就让他陷入了困境。他站在佳怡面前,手里捏着写满句子的纸条,手心汗湿,纸条边缘都软了。他张了张嘴,喉咙却像被堵住,准备好的句子在舌尖打转,就是吐不出来。他像个被施了定身咒的木头人,脸颊憋得通红,眼神慌乱地四处飘移,就是不敢看佳怡充满期待的眼睛。
佳怡看着他窘迫的样子,没有催促,也没有一丝不耐烦。她明亮的眼睛弯了弯,像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声音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像潺潺流过石头的溪水:“别怕,小志。英语嘛,就是说话而已,又不是考试。”她故意做了个夸张的叉腰动作,把自己绷得笔直,“来,看着我,就当…就当我是棵会说话的橡树好了!”
小志被她逗得嘴角忍不住抽动了一下,紧绷的神经奇异地松弛了些许。
“跟着我,深呼吸,”佳怡放缓了语速,声音轻柔却清晰,“Imagine… you’re walking in the park… What do you see?”(想象一下…你正在公园散步…你看到了什么?)
她的发音圆润而富有感情,带着一种奇妙的韵律感,仿佛那些字母组合在她口中是跳跃的音符。小志不由自主地被她吸引,跟着她的节奏,尝试着模仿:“I… I see… trees…”(我…我看到…树…)声音细若蚊蝇,带着明显的颤抖。
“Good!”(很好!)佳怡的眼睛立刻亮起来,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Trees! Green trees! Say it again, louder!”(树!绿色的树!再说一次,大声点!)她的鼓励像温暖的阳光,一点点融化小志心头的坚冰。
“I see green trees…”(我看到绿色的树…)这一次,声音虽然依旧不大,但清晰了一些。
“Perfect!”(完美!)佳怡的笑容更大了,“And birds? Singing in the trees?”(还有鸟呢?在树上唱歌?)
就这样,在佳怡耐心得近乎温柔的引导下,像教一只胆怯的雏鸟第一次张开翅膀,她一句句示范,鼓励他重复,用眼神和笑容传递着无声的肯定:“Very good! Again!”(很好!再来!)“Don’t worry about mistakes, just try!”(别担心错误,试试看!)小志在她澄澈的目光和温暖的鼓励中,终于磕磕绊绊地完成了第一次对话练习。虽然过程艰难,手心全是汗,但当他看到佳怡眼中毫不掩饰的赞许时,一种从未有过的、小小的成就感,像破土的嫩芽,怯生生地探出了头。
然而,佳怡很快发现,小志的问题远不止于不敢开口。他像一块沉默的海绵,心思细腻,观察力敏锐,能捕捉到老师讲课的每一个细微知识点,笔记记得工整详尽。可一旦涉及到需要灵活运用和逻辑分析的语法结构,或者那些长得像小怪兽的复杂单词,他就显得格外吃力。他的优势在于“输入”——听和读,而“输出”——说和写,尤其是语法规则的主动运用,成了他最大的短板。
月考临近,空气里弥漫着紧张的硝烟味。放学铃声早已响过,夕阳的余晖将教室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空荡荡的教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书本和练习册在两张拼在一起的课桌上堆成了小山。
“小志,看这道题,”佳怡指着练习册上的一道语法选择题,是关于“过去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辨析。她眉头微蹙,神情专注,像一位年轻的指挥官在分析战局。“‘By the time I arrived, the meeting ________ (start).’ 选项是A. started B. had started。关键点在哪儿?”她侧头看向小志,眼神锐利又带着引导。
小志盯着句子,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橡皮,眉头紧锁:“‘By the time’… 表示‘到…时候为止’… 会议开始这个动作,应该是在我到达之前就完成了…”他喃喃自语,逻辑在脑中艰难地推演。
“没错!”佳怡一拍桌子,眼睛亮得惊人,带着发现宝藏般的兴奋,“‘arrived’ 是过去的某个时间点,‘会议开始’发生在这个时间点之前,所以要用‘过去的过去’——过去完成时!had started!” 她拿起笔,在草稿纸上清晰地划出一条时间轴,在“arrived”这个点前,清晰地标注出“had started”。“看,就像一条时间线!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一目了然!”她的讲解清晰、直观,带着一种天生的感染力,让小志恍然大悟,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
小志看着那清晰的时间线,又看看佳怡因兴奋而熠熠生辉的蜜色脸庞,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他习惯性地从书包侧袋里摸索出一个独立包装的抹茶味小蛋糕——这是他昨天特意去便利店买的,听说佳怡喜欢抹茶。他动作自然又带着点不易察觉的郑重,轻轻放在佳怡摊开的练习册旁边。
佳怡的目光扫过那枚包装精致的小蛋糕,眼里的笑意加深,像投入石子的湖面漾开温柔的涟漪。“哇!抹茶蛋糕!谢啦,我的哆啦A志!”她毫不客气地拿起,撕开包装,香甜的抹茶味弥漫开来。她满足地咬了一口,然后顺手拿起桌角那个天蓝色的保温杯,拧开盖子,一股带着清甜枣香的温热气息氤氲开来。她倒了一小杯,推到小志面前:“喏,回礼,我妈的爱心红枣茶,补脑!”
小志捧起那个印着卡通小熊的杯子,温热的触感透过杯壁传到掌心,一直暖到心窝里。红枣的甘甜混合着淡淡茶香,温柔地抚慰着他因过度思考而紧绷的神经。他小口啜饮着,偷偷抬眼看向佳怡。她正低头,用不同颜色的笔在语法书上圈画重点,鬓边一缕碎发垂落下来,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窗外的暮色温柔地包裹着她专注的侧脸,勾勒出沉静而坚韧的轮廓。小志的心跳,在寂静的教室里,悄悄地漏跳了一拍。他不仅仅感激她的辅导,更被她身上那份自信、利落和毫无保留的热情所深深吸引。
佳怡的辅导方式直接而有效。为了攻克小志的“单词难关”,她制作了一叠厚厚的单词卡片。正面是单词,背面是佳怡式独家记忆法——充满想象力,有时甚至有点无厘头,但效果奇佳。
“‘Environment’(环境)?”佳怡抽出一张卡片,狡黠地眨眨眼,“想象一下,你被困(iron)在一个满是病毒(vi)的‘牢笼’(ment)里,这环境(environment)是不是糟透了?”她故意做出一个夸张的窒息表情。
小志先是一愣,随即忍不住“噗嗤”笑出声。这古怪的联想竟意外地清晰,那个复杂的单词仿佛瞬间有了画面,牢牢刻在了脑海里。
“‘Government’(政府)?”下一张卡片,“‘govern’是管理,‘ment’是…嗯,一群‘人’(men)在‘喝茶’(t)讨论国家大事?”佳怡一本正经地胡诌。
“噗…喝茶?”小志笑得肩膀直抖,之前的紧张和枯燥感一扫而空。在佳怡充满魔力的“胡说八道”中,那些面目可憎的单词变得生动有趣,记忆效率倍增。
角色扮演练习成了他们课间的固定项目。佳怡会扮演各种角色——严厉的考官、迷路的外国游客、粗心的店员…她演技夸张,表情丰富,常常逗得小志忍俊不禁,无形中缓解了他开口的压力。在佳怡营造出的轻松甚至有点搞笑的氛围里,小志的舌头仿佛被解开了束缚。从一开始的结结巴巴、词不成句,到能断断续续表达清楚意思,再到后来,他竟能在佳怡的即兴“刁难”下,急中生智地蹦出几个完整的句子。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能换来佳怡毫不吝啬的欢呼和那个熟悉的、充满力量感的击掌。
小志的书包,也悄然肩负起一项甜蜜而重要的“战略任务”。每天清晨,当他把书包塞进课桌抽屉时,总会发出轻微的、塑料包装摩擦的窸窣声。这声音,成了佳怡清晨最期待的“闹铃”。
有时是一小盒裹着精致糖纸的进口牛奶巧克力,有时是几颗包装可爱的水果软糖,或者是一小袋香脆的海苔饼干,甚至偶尔会有一瓶冰镇过的、瓶身挂着细小水珠的养乐多。这些零食,像一颗颗无声的糖果炸弹,承载着小志笨拙却真诚的谢意。它们从不重样,仿佛小志每天都在用心观察佳怡的喜好。佳怡每次收到,眼睛都会弯成月牙,大大方方地收下,有时会当场拆开分享,有时则小心地收进自己的笔袋或书包夹层,像珍藏一份小小的快乐。她也会回赠——有时是她妈妈烤的小饼干,有时是一支造型可爱的笔,更多时候,是她灿烂的笑容和一句元气满满的“谢啦,弟弟!今天也要加油哦!” 这句“弟弟”,不知从何时起,成了佳怡对小志的专属称呼,带着一种自然而然的亲昵。
成绩放榜那日,布告栏前人潮汹涌,像一片沸腾的海。小志紧张得手心冰凉,心脏几乎要跳出喉咙。他个子不算高,在人群中努力踮着脚尖,焦急地在攒动的人头缝隙中搜寻着那张决定命运的红色榜单。突然,一只温暖的手有力地抓住了他的手腕,是佳怡!她的眼睛亮得惊人,仿佛点燃了两簇小小的火焰,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带着难以置信的狂喜:“小志!快看!看最上面!我们…我们第一!!”
小志的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奋力望去——鲜红的榜单顶端,赫然印着他们小组的名字:“Sunshine Duo”,后面紧跟着一个醒目的、代表第一名的金色数字“1”!巨大的喜悦像汹涌的海啸瞬间将他淹没,冲得他头晕目眩,几乎站立不稳。他忘记了所有的羞涩,猛地转过头看向佳怡,激动得嘴唇哆嗦,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是咧着嘴,露出一个傻乎乎的、无比灿烂的笑容,眼眶却不受控制地发热。
佳怡比他更激动!她欢呼一声,像一只终于飞出笼子、拥抱蓝天的快乐小鸟,毫不犹豫地张开双臂,给了小志一个结结实实、充满阳光和汗水气息的、无比用力的拥抱!那拥抱短暂却无比炽热,带着蓬勃的生命力和滚烫的喜悦。小志完全僵住了,大脑一片空白,只觉得脸颊贴着她微凉顺滑的发丝,鼻尖萦绕着她身上淡淡的、像阳光晒过青草般的清新气息,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甜香——那是他今早给她的草莓牛奶糖的味道。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周遭鼎沸的人声、拥挤的人群都成了模糊的背景音,只有佳怡清晰有力的心跳声和自己如擂鼓般的心跳,在胸腔里共鸣。
“太棒了!小志!太棒了!我就知道我们可以!!”佳怡松开他,兴奋地原地蹦跳了两下,蜜色的脸庞因为激动而焕发出惊人的光彩,像夏日正午最耀眼的太阳,照亮了小志的整个世界,“走!庆祝去!姐姐请客,小布丁!”
天台上,傍晚的风带着凉意,温柔地吹散了白日的燥热和放榜时的喧嚣。他们并排坐在冰凉的水泥台阶上,俯瞰着被晚霞染成瑰丽锦缎的校园。佳怡小心地撕开一个小布丁的包装,递到小志手里,自己又拆开一个。金红色的霞光涂抹在她蜜色的脸颊和带着笑意的唇角。
小口吃着冰凉滑腻的布丁,那甜丝丝的滋味仿佛从舌尖一直蔓延到心底。小志偷偷侧过头,看着佳怡被晚霞勾勒出的、带着满足笑意的侧脸轮廓。那个拥抱的温度似乎还残留在肩头,那句“姐姐请客”还在耳边回响。一种难以言喻的、饱胀的暖流在他胸口涌动。
“佳怡…”他轻声开口,声音在晚风里显得有些飘忽。
“嗯?”佳怡转过头,嘴里含着布丁,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
小志深吸了一口气,鼓起前所未有的勇气,声音不大,却清晰而坚定:“谢谢你…姐姐。” 最后两个字,他念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郑重的确认。
佳怡愣了一下,随即,脸上的笑容像瞬间被点燃的烟火,绽放得无比绚烂。那笑容里包含了太多东西——惊喜、欣慰、浓浓的暖意,还有一种“果然如此”的了然。她伸出手,带着布丁的甜香和晚霞的温度,极其自然地、带着点姐姐式的亲昵和不容置疑的宠爱,在小志柔软蓬松的头发上用力地揉了一把。
“哎!”她清脆地应道,声音里是满满的欢愉和满足,“这才对嘛!我的好弟弟!”
那一声“哎”,那轻柔却带着分量的一揉,像按下了某个神奇的开关。从此,“姐”和“弟”这两个字,像两枚小小的、温暖的印章,深深地烙在了他们彼此的生命里,嵌入了日常相处的每一个缝隙。
“小志弟弟,这篇阅读理解的生词我都给你圈出来了,重点看第三段转折!”自习课上,佳怡会毫不客气地把自己的英语书推过来,上面密密麻麻是她娟秀的字迹做的笔记,语气里带着理所当然的亲昵和“姐姐式”的督促。
“姐…这个长句的结构,我好像还是没太理清…”小志也会拿着练习册,轻声向佳怡求助,声音里没有了最初的胆怯,只有对“姐姐”的信赖和想要学得更好的认真。
英语张老师很快察觉了这对“阳光搭档”间称呼的变化和那旁人难以介入的默契气场。一次小组活动后,看着佳怡条理清晰地分配任务,小志认真记录并补充细节的样子,张老师忍不住笑着打趣:“林佳怡,你这‘姐姐’当得挺称职啊?小志这个‘弟弟’捡得值!”
佳怡立刻扬起下巴,带着点小得意,伸手揽住旁边正低头写字的小志的肩膀,动作熟稔又带着保护意味,声音响亮又自豪:“那是!老师,我弟弟可聪明了,一点就透!”小志被她揽得微微一晃,耳尖习惯性地泛红,心里却像被温热的蜜糖包裹着,甜得发胀。他抬起头,对着张老师腼腆却坚定地笑了笑,那笑容里,是满满的认同和归属感。
每天清晨,当小志把书包塞进课桌抽屉,发出那熟悉的零食包装的窸窣声时,佳怡总会第一时间转过头,露出一个心照不宣的、灿烂的笑容。有时是两颗包装可爱的水果糖,有时是一小袋香脆的饼干,或者是一瓶养乐多。佳怡接过时,总会笑眯眯地说:“谢啦,弟弟!”然后变戏法似的,有时塞给他一块自己带的点心,有时则直接开始“今日英语小灶”:“来,弟弟,考考你昨天背的单词…”
窗外的梧桐树叶在风中哗哗作响,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两个并排而坐的身影上。一个蜜色肌肤,笑容灿烂,像永远充满能量的小太阳;一个安静腼腆,眼神专注,像努力汲取养分的小树苗。他们分享着知识的星芒,也分享着生活的蜜糖。在六年级这个喧闹的起点,一段以“姐弟”为名的珍贵情谊,在英语单词的间隙里,在共享零食的甜香中,在每一次击掌的鼓励下,悄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情谊,比小组第一的荣耀更闪耀,比任何糖果都要甜美。它是迷茫时指引的光,是胆怯时支撑的力,是他们共同书写的、关于成长最温暖的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