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桐蝉别墅 ...

  •    在江南水乡,有一座闻名远近的山——虞山。那山不算高,也不峻险,但美丽富饶。远远望去,群山起伏连绵,层层叠起,绿荫葱葱;蜿蜒的涧泉犹如一条银色的带子断断续续的环绕在翠绿之间;层层弥漫的云雾,更是飘飘冉冉,使得那透着黛青的山脊,笼罩在飘渺的幔纱之中。
       据说虞山风水很好,给那里的人们带来了幸福和美满。传说那里种下的粮食能年年丰收,故人们也称那里为常熟。
       常熟是并不太大的一个小城,也称虞山镇,她与苏州紧紧相连,故那里的方言和生活习惯也有点相同。由于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常熟的人们生活非常富裕,城镇里的居民都以买田置产收租为生活,子女以读书为荣。所以从古到今,人才辈出,闻名遐迩。
      我讲的故事就是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那个美丽的小城—常熟。
      春天,在虞山脚下,灌木丛中,名称焦尾泉的旁边, 杜鹃花和山茶花怒放着。溪水伴着韵律的滴答声,从一石逢中湍湍地流出,沿着山沟那条长长流下的痕迹,缓缓地流向山脚的一丛荆棘中。
      不远处座落着一座小亭子,走进亭子有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着历史的传说,大意是:古代昭明太子在此处亭子中的一块大石头上读过书。故当地人为了纪念它,称这石头为读书台。
      在这处景点的旁边是一所小学,名为石梅小学。由于小学的校友,人才出众,因此学校的知名度也就非常的大。
      小学门口右边有一条弄堂,该弄由于读书台的缘故,被称为读书里。小学门口左边是一条老街,叫石梅街。在读书里的两边各住着几户大财主,这些有钱的富豪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在此建筑了豪宅别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
       从读书里的东面往西走,左边是一排高高的围墙,墙内高大的树木探出墙来,郁郁葱葱。围墙蜿蜒着向西前进,转过弯,弄堂开阔了许多。往前看,高大的两扇大门口高挂着两只写有《叶宅》的大红灯笼。门框上的石匾上,镌刻着“桐禅别墅”四个大字。
       清晨,佣人们在大门口穿梭着忙碌。
      门口前有叫小买卖的,和来来往往的行人及上学的孩童,显得有些热闹。
       这户大财主姓叶,名桐生,人称叶家老爷,祖籍太仓。其父亲结婚时娶了一个大财主的女儿魏氏,据说陪嫁时父母将家中的产业,常熟有名的热闹街——县南街,其半条街的街面栈房和其它财产作嫁妆,也就使得叶家祖籍富田万里,万贯缠腰。因而叶家老爷由于家底雄厚,而且又加壮年时,刻苦读书,在中医学上又有造就,勤俭治家,买田雇农,使他到人生中年积累了丰厚资本,修建了此别墅。养儿育女,家中的产业兴旺发达,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大财主。
       “桐禅别墅”占地非常之大,总共有六进的庭院连接着。从大门而入,首进的院子里,可见青石板铺就的地面有些磨损,那是岁月与脚步共同镌刻的痕迹。宅子显得深邃,一进连着一进,回廊曲折蜿蜒,日复一日的可以看到家人们穿梭其间的身影。堂屋中摆放着古老的桌椅,上面雕刻的图案诉说着时代的审美与工艺。入大门两侧的厢房对称而列,木质的门窗在风雨的洗礼下略显沧桑。
       进门的庭院中有一方花坛,种有各类花卉,庭院布局有着江南风格,假石山、小桥流水,高大参天的树木、果树等,应有尽有。
       继续往里走入下一进的庭院,那是老爷太太的正房所在地。正房是别墅中建造比较有特色的建筑。它高大而威严,是有着两层的木质楼房。飞檐在时光的侵蚀下仍不失往昔的精致,雕梁画栋虽已现斑驳,却依然能看出曾经的华丽。
      正房的庭院宛如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庭院中植有苍松翠柏,那挺拔的身姿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松枝如针,四季常青,在岁月的流转中始终坚守,宛如主人的气慨,坚守自己的操守和气节。
       庭院中的一角翠竹在风中沙沙作响,那是一种虚怀若谷,高风亮节,它给庭院营造出一种清幽淡雅的氛围,体现主人追求生活的宁静与淡泊。
       那碧绿的藤蔓月季顺着墙面的缝隙爬向二楼的阳台,繁花怒放,红红火火,娇艳迷人,点缀着老爷太太的一方天地。
       大宅中人丁兴旺,老爷、太太、少爷和小姐的生活起居都有丫头、阿妈们伺候。大宅每年都有叶家专雇的维修泥水匠保养。
       叶桐生娶得太太为方氏,其父亲在清朝末年做过太守和道台。方氏嫁给叶老爷时,其父母将凤冠和蓝顶官帽作陪嫁。
      方氏为大家闺秀,虽不太会写字,但认得字,并喜欢看小说。由于父母做官,家中许多古书籍也作为嫁妆来到叶家,终身陪伴着方氏度过她在夫家的一生。
       叶桐生和太太夫妻和睦,相敬相亲,生有十二个子女,由于病魔缠身,活下的只有两女三子。老大和老三都是千金,老二是大少爷,取名寿;老四为二少爷,取名为康;三少爷是最小的儿子,而且是叶老爷五十岁时生育了他,因此非常宝贝,长大希望一言九鼎,故叶老爷给他取名为鼎。
       鼎少爷自会走路起,就没有让大宅安生过。他生得粉雕玉琢,一双眼睛亮的像浸在水里的黑曜石,透着股机灵劲儿,可那双小脚却像装着风火轮,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总在回廊、庭院、各个大厅以及房屋里窜来窜去。
       他的淘气捣蛋也着实让阖府上下的人伤透了脑筋。有一次把老爷的算盘藏在了花园鱼缸里,老爷气得吹胡子瞪眼,大发脾气,可转头看见他抱着太太的腿撒起娇来,那点即将爆发的火气便像被雨浇了的炭火,只能叹着气对太太说:“这孩子再不好好教育,可不行的哦!”
      太太对这个小儿子,简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在一边打起圆场来:“孩子还小,淘气是天性,男孩子么,哪有不淘气的,大了就会好的。”
       还有一回,鼎少爷把叶老爷最宝贝的那幅郑板桥的竹石图,用墨笔在角落里画了只歪歪扭扭的小狗,老爷气得脸色铁青,抓起戒尺就要打,太太扑过来把鼎儿护在怀里,眼圈一红:“他才多大,懂什么名贵字画?您要是打他,就先打我吧。”老爷看着太太怀里缩成一团,却偷偷冲他做鬼脸的儿子,再看看太太泫然欲泣的模样,戒尺举了半天,终究还是重重地落在了身旁的八仙桌上。
       太太对鼎少爷那股子掏心掏肺的疼爱,原是藏着段关于信仰的往事。
       叶老爷和太太信仰佛教,家中有一很大的佛堂,佛堂中间有好多根粗大的柱子顶着佛堂的大梁作为支撑,那些柱子底下都有石球垫底起到防腐作用。大堂的正前方有一条长长的佛台,佛台上塑有菩萨和堆放着许多供品。上面的蜡烛常明,点着的香火日日夜夜从不间断,有佣人负责看管。堂中另设有叶家列祖列宗的画像,并各设有灵位。整个佛堂显得庄严肃穆。
      每日清晨太太都要净手焚香,在佛堂里对着菩萨跪上一个时辰,诵经声轻的像云絮落地。许愿时,她总把念珠捻得发烫.
       那年太太已近四十,身体也不太好,膝下虽有儿女,心里却终是空落落的,还想再要孩子。她常常在佛台前祈求道:“求菩萨垂怜,若能再赐我一个孩儿,我必日日供奉,积德行善。”
      这般虔诚,果真没多久太太怀上了鼎少爷。
       而且生下他后,也将自己身上的病痛一块儿带走了,让身体康健了起来。
       太太逢人就说这是她修行带来的福报,是菩萨保佑。这个孩子在她心里就是佛前求来的恩赐,是她往后岁月里的念想。太太对孩子的宠爱里,一半是母亲的爱,一半是信徒的敬。她总觉得,对这个孩子的好,就是对菩萨的还愿,是守住了她高龄得子的缘分。
       府里的规矩,到了鼎少爷这儿总像生了锈的锁,怎么也扣不严实。唯一能让他稍稍收敛的,便是太太的“杀手锏”—罚跪佛堂。
      佛堂里香烟缭绕,烛火摇曳,气氛严肃。每一次鼎少爷闯了大祸,太太便牵着她的小手进佛堂,指着蒲团说:“鼎儿,跪在这儿想想,今天错在哪儿了。”他起初还撅着小嘴不情不愿,可跪在蒲团上没多久,就被香炉里飘出的檀香熏得昏昏欲睡,等太太进来叫他,他便揉揉眼睛说:“姆妈,我想明白了,我错了。”可转身没多久,照样继续淘气犯错。
      这大宅的日子,就像鼎少爷脚下的路,被他踩得热热闹闹,满是鲜活的烟火气。他的顽皮像春日的雨,夏日的风,来得急,去得也快,却在家中每个人的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暖意。
       叶家大宅向来香火旺盛,老爷太太对佛祖的虔诚更是深入骨髓。他们心中那点执念却如香炉中的火星,明明灭灭不肯熄灭。
      如此看来,叶老爷将宅邸取名“桐禅别墅”,便显得顺理成章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旧时光的秘径·等待开启】 一部尘封的家族秘史,一段不为人知的岁月回响。 在这里,你将走进—— - 一座深藏往事的南方大宅门 - 一群被时光遗忘的鲜活灵魂 - 那些荒诞、震撼、令人屏息的旧日真 相 每日一更,轻松阅读 收藏不迷路,每晚八点,故事启幕—— #旧时光里的秘密 #不落俗套的家族史诗 #每日追更的仪式感。 感谢你走进我的故事,作者我一定不让你失望!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