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袈裟难系飘萍客—离寺归家 ...
一段日子的生活,让叶家上下所有人紧绷的神经骤然松弛下来。寺院门楣上“静心寺”三个鎏金大字虽历经了风雨,仍透着一股穿透时光的平和力量,仿佛早已等候这家人的到来,为他们拂去满身的风霜,也给予了坚强的信念,和生活的安详和踏实。
平日里,除了饮食的悉心照料之外,方丈更像一位通透的知心长者,总能在不经意间,已温和智慧化解众人心中的郁结。叶老爷远离家乡,带着全家逃难而来,免不得心中不安和担心,连日来愁眉不展。方丈便邀他每日清晨同行寺院的回廊之间,用佛教禅意开导解惑和排忧。
晨光初透,寺中薄雾尚未散尽,草木清香与氤氲香火交织于空中,宁静而肃穆。方丈步履从容,行至一株蒲公英旁驻足。温声软语:“你看这蒲公英,风来便散,似无依靠,却处处可生。它不争一时一地,不逆风势,反而落地生根,遍野开花。人生在世,犹如行舟于江海,岂能始终一帆风顺?遇到风浪,不妨学它从容随风,借势而行。转过一路,或许另有天地。”
叶老爷静立聆听,目光随方丈指望向远山。只见云海缓缓流动,层峦叠嶂在朦胧天色中若隐若现。一时之间,心中块垒仿佛也被这天地之间的开阔与宁静轻轻化开。
叶家太太则因常年照料家事,易生烦躁。方丈知晓后,便叫她简易禅坐之法:“不妨寻一处静地,盘膝而坐,轻闭双眼,只专注于呼吸之一起一落。杂念来来去去,皆不必驱赶,不必执着。如观天上流云,任其生灭,不追不留。” 太太便依言试行,每日午后于客舍窗前静坐片刻。初时思绪纷纭,家中琐事,忧虑牵挂,如潮水涌至。但她谨记方丈所言,不抗拒也不跟随,只是静静地看静静地听。渐渐地,她听见了自己的呼吸声,和窗外偶尔响起的鸟鸣。那些声音如此清晰,又如此安宁,原本紧绷的心绪,竟在不知不觉中平复下来。
方丈不曾讲什么深奥佛理,却在日常琐细和自然万物中点化他们夫妇。一草一木,一呼一吸,皆成道场。叶家众人在这寺院中小住,不仅身体得到休养,连心境也日渐明朗。方丈的言行如微风拂过湖面,不见其力,却已漾开涟漪。
在寺院住的这些日子里,叶家上下每个人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叶老爷眉头舒展,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太太面色红润,少了往日的焦躁;孩子们活泼却不喧闹,多了几分懂事和沉稳;兄弟姐妹们之间更增加了深厚的手足之情。
时光如白驹过隙,寺中岁月静好,无忧无虑,更觉得光阴倏忽。晨钟暮鼓间,竟已是一月有余。
有消息传来,说日本人已占领了常熟小城,并停止了轰炸,而且家乡许多人也都陆陆续续地返回了,老爷便对方丈说:“多谢你的帮助,我们也该准备回去了。这些日子我家这么多人给你添了不少麻烦,真是多谢了!”
方丈双手合十,微微摇头道:“叶兄,这是哪里的话。你我多年的情谊,这不过是我应该做的,只是如今这局势,虽说暂时停止了轰炸,但日本人的行径难以捉摸,你回去真的安全么?”
老爷叹了口气说:“老弟,我也知晓其中的风险。但毕竟那是我们家乡,家中还有产业需要打理,总不能一直在此避难,我们已经打扰你了。”
方丈急着摇头:“不、不,你不要与我客气。”他转身对小徒弟说:“把我的明前茶给叶老爷带回去,这是我们自己种的,泡水喝能清心明目。回去后觉得不安全的话,随时回来,这里永远是你的一个归宿。 ”
“”好的,太感谢了!我收下,我一定收下这个礼物。”叶老爷继续说:“看到有乡亲们都回去了,我这心里也总是挂念着家里。”
叶太太也在一旁感激地说道:“方丈,您的大恩大德我们叶家上下都铭记于心。只是我们也想回去看看,哪怕只是收拾一下被战乱破坏的家。真是不放心呀。”
一直陪伴在双亲身边的大小姐为父忧而忧:“阿爹,要不我看还是后天走吧。明天我带佣人先回去看看和整理一番,到时你们回家不就舒服得多了吗。”
老爷对女儿的安排,非常赞同:“那好,你想得真周到,真有一片孝心啊!可一路上要千万小心。”
叶老爷回府的打算已经决定,他也同意了叶子绚的建议,让她先动身回去。
“知道了,阿爹。那我去准备一下,明天就上路!”大小姐答应着 随即就离去。
一旁的太太说:“去吧,绚儿。”然后又对老爷说:“那我们也该准备一下,告诉家中其他人起程的时间。”
“好吧,我们后天走,我看也差不多了。”说完后叶老爷又对方丈说:“这样,看来还要在你处多逗留两天了,真是不好意思,太麻烦你了。”
那方丈连忙回答说:“叶老弟,不必客气的。来我这里和在自己家中一样,随意一点,不必拘泥。更何况我俩兄弟已好久没有相聚,我还有好多话要和你闲聊呢,真是有点舍不得你这么快就走的呀!”
“是啊,是啊,我俩的交情正因为是非常深,我才带着这一大家子投靠你处,这次你帮了我这一大家子,我从心眼里感激你。真是多谢多谢!”叶老爷由衷地感谢着。
方丈双手连连摇动着说:“你这就见外了,不必太客气的。”
叶老爷说:“家中空无一人,近况如何,实在让人惦记。”
方丈沉思片刻,说道“看来回家行程的日子就在眼前,那就妥善和仔细地筹备吧。还是那句话,今后如有需要,可以尽管来我这里,不用客气!”
叶老爷和一旁的太太双手抱拳,连连致谢:“谢谢,谢谢!我们会的。”
方丈说:“我去吩咐一下厨房,准备些食物,你们带上,可以路上充饥。”
老爷听后道:“这可又要麻烦你了,真是不好意思,感谢感谢!恭敬不如从命,我不再推辞了。”
方丈笑道:“叶兄,你就莫要推辞了,这一路回去也不容易,一大家人不能饿着呀,就当是我的一点心意。” 说完后,方丈离开了叶老爷和夫人,朝厨房而去。
叶老爷和夫人望着方丈离去的背影,心中别说有多少感激。
于是老爷通知全家做好回家的准备。
鼎少爷和子彤这些日子已经爱上了这儿,他们每天都在寺院里玩。听说要准备回家,有些不舍得这寺院宁静的生活,但也对回家充满了期望。不知道家乡现在如何了,家里是不是遭到轰炸破坏,学校是不是可以开学上课了……,一切都在他们心中怀念着。
鼎少爷忽然想起了什么,对彤小姐说:“快去找那些个师傅,与他们道别。” 于是就见鼎拉着彤,一阵快跑去见小僧。
他们在佛堂和农田里与小僧们一一见了面,告诉了道别的缘由,并感谢他们多日来的照料和陪伴。 小僧们一一双手合十:“小施主,希望你们一路平安。愿佛祖保佑你们。”
“有机会你们一定再来”
“欢迎你们的到来,你们也给我们带来了好多欢快的时候。” …………………………
鼎少爷说:“谢谢师傅们,和你们在一起我们学到很多,也很开心。”
彤小姐也说道:“师傅,我会想念这里的,想念你们,想念这儿的钟声,想念这儿所有美好的。”
叶家众人在寺院中度过了一段安稳的时光,很快就要结束了,现在也就是离开的时候了。
* * *
清晨的阳光洒在寺院的青石板路上,叶家一家都已经集中在庭院里准备出发了,他们望着熟悉的一草一木,心中满是感慨。 鼎皱着眉头对彤说:“玉妹,我真舍不得离开这儿,这里多宁静啊,空气里都是甜的。”
彤点头应道:“我也是,可咱们的家在等着我们呢。不知道学校现在的状况如何?我还想学校去上课呢”
晨雾还未散尽,大家已整装待发,车马在寺院大门口列成了一行,行囊堆得紧实,车夫牵着缰绳静静等候,空气里满是临行的肃穆。
方丈身披灰布袈裟,手持念珠,脸上不见过多的情绪,眼神沉静如潭;叶老爷身着素色长衫,眉宇间带着几分行旅的仓促,又藏着对老友方丈的依依不舍;太太在老爷身旁,由翠儿搀扶着,回头注视着寺院的大门,感恩的目光久久不舍离去……。
方丈与叶老爷二人没有过多的言语,只见缓缓伸出双手,紧握相互道别。方丈的手掌因常年捻珠而带着薄茧,叶老爷的指节则因从不做家务和劳动显得苍白细长,但都无关紧要,两双手交握瞬间,仿佛握住了彼此未说出口的嘱托和牵挂。
然后叶老爷带着家人们来到方丈的面前,众人相互以注目礼静静地告别,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离别的难舍难分。叶老爷深深地鞠了躬:“老弟,大恩不言谢,日后有机会,定当重谢。”
方丈道:“叶兄,不必多谢,一路保重,若有任何难处,可再回来此处。”
晨风吹过方丈的袈裟边角,也拂过叶老爷的衣袂,两人微微颔首,无需多言,便懂了彼此眼中的期许——愿前路平安,愿此去顺遂。片刻后,他俩双双挥手,方丈轻声道了句:“保重”,叶老爷点头应下,转身迈向等候的车马,大队人马随即缓缓启动。
叶家众人在方丈的目送下缓缓回首,挥手道别。他们不舍地望着那座在阳光下宁静的寺院,望着方丈依依不舍的目光,心中满是感激。最终他们还是踏上了归乡的路途,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朝着自己的家园而去。只是谁也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家园会是怎样一副模样,前方的路途又会有多少未知的艰难险阻。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旧时光的秘径·等待开启】 一部尘封的家族秘史,一段不为人知的岁月回响。 在这里,你将走进—— - 一座深藏往事的南方大宅门 - 一群被时光遗忘的鲜活灵魂 - 那些荒诞、震撼、令人屏息的旧日真 相 每日一更,轻松阅读 收藏不迷路,每晚八点,故事启幕—— #旧时光里的秘密 #不落俗套的家族史诗 #每日追更的仪式感。 感谢你走进我的故事,作者我一定不让你失望!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