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九章 ...
-
之后又出了三件事,两件有关秦岚梓,一件是有关我。
第一件事是在一次英语的二晚,我们当时的英语老师柴老师守晚自习,秦岚梓坐在我的附近。
周围很吵,自然很吵,因为张万华、罗晋还有一些其他的同学都在和秦岚梓吵。
我也实在不清楚究竟是谁先挑起事端的,这是我不确定的,因而我也不敢在此处妄言,但吵是真的。
这自然引起了柴老师的注意:“干什么呢?”
罗晋骂骂咧咧道:“'禽兽'在吵!”
“怎么乱说别人?”
“诶呀,她打扰到我们了!”张万华挠头,一副头大的感觉。
柴老师之后提醒了几次无果,因为每次大家的反应都是秦岚梓在吵,最后秦岚梓被柴老师叫到讲台上来做作业。
“啊?我没有!”秦岚梓一时有些慌张。
“没有,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让你到讲台上来做。”柴老师说着把椅子拿来一把。
秦岚梓只得上去了。
但班上并未安静,柴老师又让秦岚梓回去了。
“啊,不要啊!”张万华发出哀叹。
“我把别人喊上来了你们还闹,都不是别人的问题!”柴老师皱眉批评道。
“就是。”秦岚梓小声应了一下,回座位了。
第二件是吃晚饭时。
群贤中学明德校区的食堂很小,只有九年级去食堂吃,七八年级在教室里吃,我正在教室里吃着饭,听同学们说话唠嗑,偶尔插上两句,本也算是件美事。
然后也不知怎的,谢筱筱突然发言:“蛋哥,你好夹啊!”
班上我也不知怎的有这种独特的称呼,叫女生“XX哥”,叫男生“XX姐”,一般是名字的后两个字,但如果名字只有两个字一般是用整个名字加“哥”或者“姐”。
但我偏偏有些特殊,因为我的名字“周易”的“易”加上“哥”,成功变成了“易哥”,谐音了英文的egg,或许大家觉得有梗,就管我叫“蛋哥”,当然有喊“周egg”的,也有喊“周蛋哥”的。
“啊?我很夹吗?”我其实心里有些不大高兴。
“就是很夹,夹子!”
我一开始不想管的,但他一口一个夹子,我一时间怒了:“我不是夹子,我没有夹!”
我是真的没有夹,我本来就这个声音,而且我的声音明明就是正常的那种。
“夹子!夹子!”
我直接和他吵了起来。
“我不是!”
“急了急了!”
当时甚至有男生附和,我甚至都被气哭了,曾小贤还有刘雨璐以及其他几个女生(我有些记不到具体是谁了)都来安慰我。秦岚梓这时候大吼:“欺负同学了!”那时自然无人顾及她。
结果这时候谢筱筱直接一句:“果然不能在女生面前说真话。”我险些变成“炸蛋”。
我当时气得把筷子都摔了:“你就不能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吗?”甚至当时想着把餐盘拍到他脸上去,但因为还有仅存的一丝理智在,没真这样搞,不然恐怕在班上我得多个奇奇怪怪的外号。
班上的女生好,帮我拿了双干净的筷子。
后来老王喊我出来安慰我,但老王一开口我险些哭更大声了。
“他说你什么?”
“他……他说我夹子……”
“夹子?夹子是什么?”
我:……
后来老王这才搞清楚怎么个事又是给我讲名人的一些事情又是开导我:“诶呀,夹子怎么了吗?你就说'我妈妈就生了我这种声音'!”
后来那些笑我的自然被老王给训了,这件事算是告一段落。
第三件事是闹得很大了。
历史课上,我也忘了导火索是怎么点上的,班上的人在还在上课的时候骂起了秦岚梓。
“好了好了,大家冷静点,好歹是女同学。”历史老师刘老师劝道。
“她就是来侮辱女生的!”张万华很大声道,紧接着好些人附和。
但时间的高潮发生在历史课下课。
刘老师正收拾东西准备去其他班上下一堂课,班上的同学有的在休息,有的在准备下一堂课,一切都是和重复了六年多的学生时光差不多的事情。
意外发生了。
“邦”的一声和“啊”的一声的惨叫,我们呆立当场。
当时的情况大致是这样:李君举着杯子从秦岚梓身边经过,那杯子就从秦岚梓头上一晃而过。
秦岚梓吓了一跳,然后不慎摔倒了,连带着桌子和椅子,桌子的一角狠狠磕到了秦岚梓的额角,鲜血直流。
我当时直接呆愣当场,其他同学也愣住了刘老师快步上前查看秦岚梓的伤势。
秦岚梓狼狈地用手臂去擦头上的血,血都把身上的白色校服给染红了。
最后老王赶到,不得不说老王是真的很及时,班上发生什么事直接来了。
“啷个了?”老王把秦岚梓拉起来,带她到外面询问,接着李君就被“传唤”了。
“我没有啊!”
“她说的是看到你把杯子举到她头上,要倒开水到她头上,她下意识要躲,所以碰伤的!”
“没有啊,我杯子里面都不是开水啊!是凉水啊!”
后面似乎是到办公室里解决了。
之后的事情自然是该请家长请家长,最后双方谈妥了,李君家长赔了秦岚梓三千块钱。
秦岚梓连着几天未上学,老王刚好找到合适的机会和我们好好说说。
“我知道你们看不惯秦岚梓同学,但你们也不能言语上和行为上暴力她啊!她对你们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了吗?没有吧?你们不要理睬她,远离就好了嘛!”
随后又讲了很多,但有两句话让我似乎抓到了关键。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先是健康,再是漂亮,然后是聪明的,但并非人人都如愿啊!”
班上的同学自然也抓住了关键,虽说老王没有明说。
之后班上确实收敛了不少。
如今回想起来,这次事件也确乎让我明白在未知事情全貌时不要太急于用言语和行动表现自己的态度,适当的远离,保护自己亦保护他人。我想,就算是那种头脑正常,但故意搞怪的人,只要并非实质上和原则上造成伤害或者存在问题,最好是不给予理睬,而非对他人造成伤害,可以说是一种仁慈,一种修养,又何尝不是在给自己余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