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砚边鹤影》番外:冬炉煮雪 ...
-
《砚边鹤影》番外:冬炉煮雪
入冬的江南总裹着一层冷意,清晨推窗时,院外的青石板路已覆了层薄雪,细碎的雪花还在飘,落在檐角、枝桠上,转眼就积了浅浅一层白。沈砚舟刚把暖炉搬到廊下,就见裴枕鹤提着个木盆从厨房出来,棉袍下摆沾了些面粉,手里还捏着块刚揉好的面团——指尖沾着白,在雪色里倒显得格外干净。
“刚和阿婆学揉的年糕面,”裴枕鹤把木盆放在案上,掀开盖布时露出里面醒好的面团,白胖胖的泛着柔光,旁边还摆着红糖和桂花蜜,“阿婆说今早雪小,正好煮年糕,暖身子。”他伸手替沈砚舟拂去落在肩头的雪花,指尖触到微凉的布料,又把自己的暖手炉塞到他手里,“别站在风口,冻着了。”
沈砚舟捧着暖手炉,看着案上的面团,鼻尖忽然萦绕起去年煮年糕的甜香。他抬头看向院外,老桂树的枝桠光秃秃的,却积了层雪,像开了满树的白花,风一吹,雪沫簌簌落下,落在青石板的薄雪上,没留下一点痕迹。“我们多蒸些年糕吧?”他眼睛亮晶晶的,“除了煮着吃,还要煎年糕、炸年糕,再留些晾干,明年春天煮糖水。”
“好。”裴枕鹤笑着点头,从屋里取来蒸笼,“先把面团分成小块,揉成圆的,蒸半个时辰就能熟。”他拿起一块面团揉着,沈砚舟则坐在一旁,往面团里裹红糖——指尖沾了糖,偶尔偷偷舔一下,甜得眯起眼睛,像只偷糖的猫。
两人忙了小半个时辰,终于把年糕都放进蒸笼。裴枕鹤把蒸笼架在灶上,添了柴,火苗很快窜起来,映得灶间暖融融的。沈砚舟靠在灶边,看着蒸汽从蒸笼缝里冒出来,混着面团的麦香,心里满是期待:“去年你煎的年糕最好吃,外脆里软,还裹着桂花蜜。”
“今年给你多煎几块。”裴枕鹤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目光落在院外——雪似乎下大了,小宝正举着把油纸伞,踩着雪往这边跑,伞沿积了层雪,像顶小小的白帽子。“我们的小客人来了。”
果然,话音刚落,小宝就冲进了院门,雪水顺着裤脚往下滴,却丝毫不影响他的兴奋:“沈哥哥,裴叔叔!你们看我堆的雪人!”他指着院角,那里立着个小小的雪人,脑袋是圆的,身子是方的,还插着两根树枝当胳膊,“我娘说,雪天要堆雪人,才像冬天!”
“真好看!”沈砚舟放下暖手炉,跑过去蹲在雪人旁,伸手拍了拍雪人的脑袋,“我们再给它加个鼻子吧?用胡萝卜做,红红的肯定好看。”
裴枕鹤从厨房取来根胡萝卜,又找了两颗黑豆子。小宝踮着脚,把胡萝卜插在雪人脸上,沈砚舟则把黑豆子当眼睛贴上——转眼间,雪人就变得活灵活现,歪着脑袋,像在对着他们笑。三人站在雪人旁,雪还在飘,落在头发上、肩上,却没人觉得冷,反而笑得格外热闹。
“年糕快熟了,”裴枕鹤看了看日头,“我们进屋等,别冻着。”他牵着沈砚舟的手,小宝则抱着他的布偶,三人一起走进屋。屋里的暖炉烧得正旺,火苗跳动着,映得满室温暖,刚进门,就闻到从厨房飘来的年糕香。
阿婆这时也来了,手里提着个布包,里面装着刚剪好的红纸和笔墨:“听说你们今天蒸年糕,我来跟你们一起写春联。”她把布包放在桌上,展开红纸,“再过半个月就是除夕了,提前写好春联,晾干了正好贴。”
“谢谢阿婆。”沈砚舟连忙道谢,从书房取来砚台和毛笔。裴枕鹤磨墨,沈砚舟则铺好红纸,阿婆坐在一旁,教小宝握笔——小宝的手太小,握不住毛笔,裴枕鹤便握着他的手,一笔一划地写“福”字。墨香混着年糕香,还有暖炉的炭火味,让这雪天的屋子,满是烟火气。
“年糕熟了!”裴枕鹤忽然说,起身去厨房。他把蒸笼端下来,掀开盖子时,热气扑面而来,白胖胖的年糕躺在笼屉里,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沈砚舟拿起一块,吹了吹,咬了一口——软乎乎的,带着淡淡的麦香,格外好吃。
“慢点吃,别烫着。”裴枕鹤递过一碗桂花蜜,“蘸着吃更甜。”
小宝接过年糕,蘸了些桂花蜜,塞进嘴里,眼睛都眯了起来:“真好吃!比我娘蒸的还好吃!”
阿婆笑着点头,也拿起一块年糕:“枕鹤的手艺越来越好了,以后砚舟可有口福了。”
几人围坐在暖炉旁,吃着年糕,喝着热茶,偶尔聊聊镇上的年俗——哪家要杀猪,哪家要做腊肉,还有除夕晚上的守岁宴,说得热闹极了。雪还在窗外飘,屋里却暖融融的,像个小小的世外桃源,让人忘了外面的寒冷。
午后,雪渐渐停了。裴枕鹤和沈砚舟送阿婆和小宝回家,回来时,院外的雪已经积得很厚,踩在上面咯吱作响。两人没有进屋,反而在院里堆起了第二个雪人——比刚才的更大,裴枕鹤堆身子,沈砚舟则滚了个大大的雪球当脑袋,还找来块红布当围巾,系在雪人脖子上,远远看去,格外喜庆。
“你看,像不像去年我们在京城堆的雪人?”沈砚舟靠在裴枕鹤肩上,看着眼前的雪人,忽然想起去年冬天,两人在京城的小院里堆雪人,那时裴枕鹤刚辞官,他们正准备来江南,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像。”裴枕鹤点头,伸手将他揽进怀里,“但今年的更好,因为有你在身边,还有满院的烟火气。”他低头,在沈砚舟额间落下一吻,雪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淡淡的冷意,却让这个吻更显温暖。
傍晚,裴枕鹤去厨房煎年糕。沈砚舟则坐在廊下,看着夕阳透过云层,洒在雪地上,把白雪染成了金色。偶尔有飞鸟掠过,落在院外的枝桠上,抖落一片雪花,格外灵动。他拿起画笔,想把这雪后的景致画下来,笔尖刚触到纸,就听见裴枕鹤的声音:“年糕煎好了,快进屋吃。”
屋里的桌上摆着煎好的年糕,外脆里软,还裹着桂花蜜,旁边放着两碗甜汤——里面加了红枣和桂圆,暖乎乎的。两人坐在桌前,吃着年糕,喝着甜汤,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灯笼被点亮,映着窗上的冰花,格外好看。
“再过几天,我们去镇上买些年货吧?”裴枕鹤忽然说,“买些红纸、灯笼,再给你买件新棉袍,去年的好像有些短了。”
沈砚舟点头,想起去年买年货时的情景——裴枕鹤给他买了支新毛笔,还买了串糖葫芦,他吃得满手都是糖,裴枕鹤笑着替他擦手,像照顾孩子一样。“好啊!”他兴奋地说,“还要买些鞭炮,除夕晚上放,热闹。”
“好,都听你的。”裴枕鹤夹了块年糕放在他碗里,眼底满是宠溺,“只要你开心,做什么都好。”
夜色渐深,暖炉里的炭火还在烧,映得满室温暖。两人收拾好碗碟,坐在炉边喝茶。茶是去年的雨前龙井,用暖炉温着,喝一口暖到心口。沈砚舟靠在裴枕鹤肩上,看着窗外的月色——雪后的月亮格外亮,洒在雪地上,像铺了层银毯,偶尔有风吹过,带来雪的清冽气息。
“枕鹤,”沈砚舟轻声说,“你说我们会一直这样吗?”
裴枕鹤低头看他,伸手轻轻抚摸着他的发顶,声音轻得像雪落:“会的。我们会一起堆雪人,一起煮年糕,一起写春联,一起度过一个又一个冬天。等我们老了,走不动路了,还能坐在暖炉旁,一起喝着热茶,回忆我们一起走过的四季——春天的樱花,夏天的荷塘,秋天的桂花,还有冬天的雪。”
沈砚舟点点头,闭上眼睛,嘴角带着笑意。他想起这一年的四季:春天一起种樱花,夏天一起去荷塘画画,秋天一起摘桂花做糖,冬天一起堆雪人煮年糕。每一个日子都平凡,却因身边的这个人,变得格外温暖。
“枕鹤,”他忽然睁开眼睛,看着裴枕鹤,眼底满是星光,“明年春天,我们去种桃树吧?等桃花开了,我们就在桃树下画画。”
“好。”
“夏天,我们去采莲蓬,做莲子粥。”
“好。”
“秋天,我们去捡枫叶,做书签。”
“好。”
“冬天,我们还一起堆雪人,煮年糕。”
“好。”裴枕鹤低头,在他唇上落下一吻,声音温柔得能融开冰雪,“以后的每一个四季,每一个冬天,我都陪你一起过。”
沈砚舟靠在他怀里,闭上眼睛,嘴角的笑意更深。窗外的雪早已停了,月色皎洁,映着院中的雪人,也映着屋里相握的手。他知道,只要身边有裴枕鹤,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无论四季如何变迁,他的世界,永远都会有暖炉、年糕和无尽的温柔,永远都会是他心中最安稳的归处。
院外的雪人还立在那里,戴着红围巾,歪着脑袋,像在守护着这满院的温暖。屋里的暖炉烧得正旺,火苗跳动着,映着两人相依的身影,也映着他们未来无数个四季相伴的日子——平凡,却满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