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言多必失,少说多听 ...

  •   这段时间,兆律师的日程表被塞得满满当当。她整日埋头检索新接案子的案例——那是个一审败诉的委托,客户找上她代理二审。面对这个“烫手山芋”,她心里虽忐忑不安,却也暗暗较劲:“拼一把又如何?万一能逆风翻盘呢?就算失败,至少试过了。”当上诉状发给当事人后,对方接连发来三个竖起大拇指的表情,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让她既感动又倍感压力。

      这几日发生的事里,有三件尤其深刻。

      第一件,是与合作律师通过腾讯会议,和客户商谈一起劳动争议案件的起诉事宜。这个案子同样在仲裁阶段折戟,想要通过诉讼扭转局面,难度可想而知。初步分析下来,兆律师并不乐观,但这并非最让她感慨的。在这次线上谈案中,她更多扮演着“牵线人”的角色,毕竟涉及专业领域,合作律师才是行家。整个过程里,她安静倾听,却收获颇丰:原来谈案前要把各种方案列得明明白白,沟通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得像剥洋葱般层层推进,用“第一、第二、第三”把思路梳理得清清楚楚。合作律师行云流水的谈案技巧,让她惊叹不已,也深知自己要学的还有太多太多,不过她倒也沉得住气:“路要一步步走,急不来。”

      第二件事,和她新添的“小菜园”有关。起因是之前看到公公婆婆在院子里种满蔬菜,那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她心里埋下了种子。正巧最近迷上烤肉,生菜是必不可少的搭配,她索性动手种起了生菜。看着种子短短两天就发芽,嫩绿的小苗蹭蹭往上长,她满心都是成就感。把照片发到朋友圈后,点赞评论纷至沓来,不少人私聊讨教种菜秘诀。这份被认可的喜悦,让她生出几分“种菜天赋”的自信,天天盼着生菜快快长大,好尝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最让她心绪难平的,是周六参加律所创始人的追悼会。去的路上,她差点被卖花圈的商贩忽悠,直到对方催促付款时,她才猛然惊醒。那一刻,她忍不住联想到法院门口那些招揽客户的人,同样的话术套路,同样的利益驱使,不禁唏嘘:“这和那些‘拉案源’的场景,何其相似!”商贩的销售技巧,本是值得研究的话术范本,可细想之下,这不就是变相的欺骗吗?她赶紧打消了学习的念头。

      快到追悼会现场时,一股难以名状的悲伤突然涌上心头,眼眶瞬间湿润。不知是因为起得太早精神脆弱,还是触景生情,又或是想起了已故的亲人。追悼会上,主持人寥寥数语,便概括了逝者的一生。回去的路上,她忍不住和韫先生感慨:“人的一生,原来真能用几句话就讲完。”韫先生叹息道:“这位律师功成名就,都只能用只言片语总结,更何况普通人和农民,或许一生就‘出生、劳作、离世’六个字。”

      最触动她的,是逝者儿子的发言。他说:“今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我父亲活过的证据。生病时,医生说他只剩两年时间,可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他多撑了一年。对他而言,离开不是遗憾,而是去另一个世界建房子,等着我们团聚。”这番话,让兆律师心头一颤。

      追悼会不到一小时就结束了,众人匆匆散去,给下一波悼念者腾出地方,像极了法院排庭时的场景,一场接着一场。望着人来人往,她忍不住想:“等我离开时,会有谁来送我最后一程?”可转念又觉得,人走了,这些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

      这场追悼会,让她最深的感悟是“言多必失”。全程她都被对母亲的思念和原生家庭的回忆裹挟,好几次和同事小阳聊天时,差点就脱口而出。好在最后都忍住了,她暗自庆幸:“果然不该随意向别人透露家事,说了保准后悔,以后还是得多听少说。”

      结束后,一行人去吃丧宴。小阳觉得饭菜不合口味,兆律师打趣道:“葬礼本就是让人悲伤的场合,要是饭菜太好吃,说不定都哭不出来啦!”

      这忙碌的一周还没结束,兆律师又和今年来上海读博的高中同学约好了周日聚餐。尽管疲惫,她却也期待着这场久别重逢——生活,不就是在一桩桩事情的间隙里,寻找温暖与慰藉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