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袖底风过 墨痕新章 ...

  •   秋意渐深,晨风带着凛冽。苏临洲随着官员们沉默地步入宫门,官袍在风中微微拂动。

      朝阳殿内,官员们已按品阶肃立,苏临洲悄无声息地站定自己的位置,目光掠过玉阶下那张空着的紫檀木太师椅。

      殿外传来规律的脚步声,百官屏息。

      谢砚之身着玄色亲王常服步入殿中,金线绣制的四爪蟒纹在晨光下流转。他步履沉稳地走向太师椅坐下,垂眸听着官员禀报。

      今日的议题主要集中在即将到来的秋闱上。礼部尚书出列,详细陈述了今年科举的筹备情况,从各州府考生人数到考场布置,事无巨细。

      苏临洲安静听着,心思却有些飘远,他想起前几日借的那本《水经注疏》还在府中,今日该去归还了。

      “……江南学子人数较去年又增两成,然录取名额依旧,长此以往,恐引士子不满。”礼部尚书最后总结道,语气中带着显而易见的忧虑。

      殿内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

      苏临洲正思索间,却听见自己的名字被点了出来。

      “苏爱卿。”谢砚之的声音从玉阶上传来,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殿内的嘈杂。

      苏临洲收敛心神,出列行礼:“臣在。”动作间,官袍袖口微微晃动,露出一截纤细的手腕。

      谢砚之指尖在扶手上轻轻一点,目光落在他身上:“江南乃苏爱卿故里,对此事有何见解?”

      这问题来得突然,苏临洲却并不慌乱。他略一沉吟,朗声道:“回殿下,臣以为,江南文风鼎盛,学子勤勉,录取名额固于旧制,确有失公允,然若骤然大幅增额,亦恐引他地学子非议。”

      他顿了顿,感受到殿内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包括那道来自玉阶之上的、沉静而专注的视线。

      “臣有一议,”苏临洲继续道,“或可在维持总录取人数不变的前提下,将部分名额设为‘特科’,专考实务策论,不论地域,唯才是举,如此,既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又可缓解江南学子积压之困。”

      这提议颇为新颖,殿内顿时响起一片议论声,有赞同的,也有质疑的。

      谢砚之未置可否,只淡淡问道:“苏大人认为,何为‘实务策论’?”

      苏临洲抬眼,正对上谢砚之的目光,那双眸子颜色极深,此刻正带着几分审视,仿佛要透过他的衣袍,看进他心底。

      “臣以为,”苏临洲不闪不避,声音清朗,“诸如河道治理、边关互市、赋税改革等关乎国计民生之题,皆可入策,科举取士,不应只重诗书经义,更应考察学子解决实际政务之能。”

      谢砚之静静听着,待他说完,指尖在扶手上轻轻敲击了两下,并未立刻表态,转而看向其他官员:“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一场关于科举改革的争论在殿内展开,苏临洲站在队列中,听着各方意见,时而补充几句,言辞恳切,逻辑清晰,争论持续了将近半个时辰,殿内各派意见争执不下。谢砚之目光扫过众人,见时机已到,便抬手止住了议论。

      "诸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他声音不高,却让殿内瞬间安静下来,"苏大人所议特科,确为江南学子积压提供了一条新路。然则科举改制牵一发而动全身,还需从长计议。"

      他略作停顿,目光转向苏临洲:"不过,苏爱卿提出的重实务之论,倒是切中时弊,礼部可先就此着手,拟定具体章程。"

      这番表态既未完全采纳特科之议,又肯定了苏临洲的核心主张,让双方都无话可说,乖乖闭了嘴,礼部尚书连忙躬身领命。

      在后续的争论中,谢砚之并未过多介入,只偶尔抛出几个问题,或引导,或质疑,目光却始终不离那道黛紫色的身影。

      他看着苏临洲思索时无意识轻咬下唇的小动作,看着他被自己点到时,那瞬间绷直的脊背……

      像在欣赏一幅生动的画卷,又像是在耐心等待着什么。

      “苏大人所议,确有可取之处。”他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然细节尚需斟酌,此事交由礼部与丞相共议,三日内呈递详细章程。”

      这结果虽未直接采纳,却已是极大的进展,苏临洲心中微松,行礼应下:“臣领旨。”

      散朝的钟声敲响,官员们依次退出大殿。

      苏临洲随着人流走出朝阳殿,秋日的阳光洒在身上,带着几分暖意,他正想着那本《水经注疏》是该直接送去摄政王府,还是托长风转交,身后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

      他下意识回头,只见谢砚之正缓步走来。两人目光在空中短暂相接,谢砚之面色依旧冷淡,只微微颔首,便越过他,在一众侍卫的簇拥下向前走去。

      经过苏临洲身侧时,那宽大的袍袖因动作带起一阵极轻的风,若有若无地拂过了苏临洲垂在身侧的手背。

      袖缘冰凉柔滑的布料一触即分,快得像是错觉。

      苏临洲手背却像被什么烫了一下,指尖微蜷。

      而走在前面的谢砚之,负在身后的手,指节无意识地相互摩挲了一下,仿佛在回味方才那微不足道的触感,唇角几不可察地牵起一个极淡的弧度,转瞬即逝。

      苏临洲站在原地,看着那道玄色身影渐渐远去,手背上那转瞬即逝的触感却莫名清晰。他蹙了蹙眉,只觉得谢砚之今日有些奇怪。

      “临洲!”

      一声熟悉的呼唤打断了他的思绪,林湛和赵珩从后面赶了上来。

      “发什么呆呢?”林湛凑近,顺着他的目光往前看了一眼,只看到谢砚之远去的背影,立刻压低声音,“怎么,那位又找你麻烦了?”

      苏临洲收回目光,摇摇头:“没有,只是在想一些事。”

      赵珩摇着扇子,笑道:“你今日提出的‘特科’之议,颇为新颖,若能成,倒是为许多寒门学子开了条新路。”

      “成不成还两说呢。”苏临洲叹了口气,“礼部那帮老古董,未必乐意改动祖制。”

      三人边说边往外走,林湛显然对科举没什么兴趣,很快就把话题转到了别处:“对了,你们猜我前天在街上遇见谁了?”

      “谁?”苏临洲随口问道。

      “就马球场那个小子,楚逸!”林湛语气有些复杂,像是抱怨,又带着点自己都没察觉的兴奋,“他居然在鸿胪寺当差!说是刚调任来的。”

      苏临洲和赵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笑意。

      “哦?”苏临洲挑眉,“然后呢?他又怎么你了?”

      林湛像是被踩了尾巴:“就是……就是打了个招呼!哼,毛头小子,没大没小的。”

      赵珩慢悠悠地补了一句:“看来湛兄对这位楚小郎君,印象颇为深刻。”

      林湛立刻炸毛:“深刻什么深刻,我那是……那是看他年纪小,不跟他一般见识!”

      苏临洲看着好友耳根微红还要强装镇定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秋日阳光下,他笑容明朗,引得路过的一些年轻官员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说笑间,已到了宫门外,三人正要各自离去,却见摄政王府的马车并未直接离开,长风站在车旁,见苏临洲出来,便上前几步。

      “苏大人。”长风行礼,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殿下吩咐,若大人得空,可将前次所借之书,直接送至王府书房。”

      苏临洲一愣,随即点头:“好,我正要去还。”

      长风侧身让开:“大人请。”

      苏临洲与林湛、赵珩道别,跟着长风走向马车。他原本打算将书交给长风便离开,却见车帘掀起,谢砚之正坐在车内,手中拿着一卷书,似乎正在翻阅。

      “上来。”谢砚之头也未抬,声音冷淡。

      苏临洲犹豫了一下,还是依言上了马车,车厢内,那股清冷的雪松气息似乎比上次更明显了些。

      他将那本《水经注疏》取出,放在小几上:“殿下,书已阅毕,多谢。”

      谢砚之这才放下手中的书卷,目光扫过那本古籍,又落回苏临洲脸上:“苏大人对此书,评价如何?”

      “批注精辟,受益匪浅。”苏临洲如实道,顿了顿,又补充一句,“对完善河道方案,助益良多。”

      谢砚之微微颔首,不再说话,重新拿起书卷看了起来。

      马车内陷入沉默。苏临洲坐在一旁,只觉得浑身不自在,他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谢砚之翻动书页的手指上——骨节分明,修长有力,指尖透着些苍白的颜色。

      他忽然想起方才在宫门外,那袖缘拂过手背的触感,指尖不自觉地又蜷缩了一下。

      “科举特科之议,”谢砚之忽然开口,打破了沉默,目光仍停留在书页上,“苏大人似乎颇有信心?”

      苏临洲收回思绪,正色道:“臣只是觉得,朝廷取士,当更重实务。”

      “理想虽好,”谢砚之翻过一页,声音平淡,“施行不易。礼部那些人,不会轻易点头。”

      “事在人为。”苏临洲语气坚定。

      谢砚之终于从书卷中抬起眼,看向他,车厢内光线微暗,更显得那双眸子深不见底。

      “苏大人这份执着,倒是难得。”他语气依旧平淡,听不出是赞许还是其他。

      苏临洲抿了抿唇,没有接话。

      过了一会,马车在丞相府门前停下,苏临洲如蒙大赦,立刻起身:“臣告退。”

      谢砚之微一颔首,目光重新落回书卷上,仿佛方才的对话从未发生。

      苏临洲下了马车,看着摄政王府的马车缓缓驶离,这才轻轻吐出一口气,每次与谢砚之独处,都让他有种莫名的压迫感。

      他转身回府,心中却已开始盘算如何说服礼部那些老臣。

      而驶远的马车上,谢砚之放下书卷,指尖轻轻抚过那本《水经注疏》的封面,书上似乎还残留着一点那人翻阅时留下的温度。

      他想起方才在宫中,袖缘拂过对方手背时,那人指尖微蜷的反应,也想起在马车里,对方那副明明不自在,却还要强装镇定的模样。

      谢砚之的唇角微微扬起一个几不可察的弧度。

      他重新拿起书卷,目光却已不在字句之上。

      秋日的阳光透过车窗照入,在他的衣袍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6章 袖底风过 墨痕新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