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天空和地上的人 ...

  •   天蒙蒙亮,月儿若隐若离,尚低悬于天之西北。金星,它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启明星,当它闪亮在东方天空时,新的一天要开始了。
      拂晓已至,小艾按捺不住心情,起了个大早,坐在廊檐之下,眼望天空,卡布里蓝颜色的天空,像水晶一样透亮,如海水一般宁静。在靠近地平线的天空微微泛着青色,此时,东方天空的云层开始红晕,透过院落东南角大桐树的枝叶间隙,黎明的一束光,斑驳地落在小艾的两只眼睛上。
      天空的美貌是如此的醉人,以至于小艾一面呆望着天空,一面陷入了往事的沉思:
      “人为什么要欺负人?天空也好,阳光也好,都会平等地对待地面上的每一个人,但人与人之间不是这样。就拿我来说吧,自我到这个家前,所谓的父亲早已过世,母亲说我是神明可怜她而送来的孩子。尤其小时候,有些乡邻的男孩子,说我是野孩子,就嘲笑我,看我个子矮,就欺负我。
      “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平等地对待我?我的不幸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吗?同为地上生活的人儿,为什么要彼此欺压,并以此取乐呢?”
      小艾想到伤心处,情不自禁地感慨起来,嘴就不自觉地把心里的疑问,用声音的形式,说出来了:“一个人为什么要欺凌另一个人为乐呢?”
      “因为这些人没有自信,他们要通过欺凌弱者来展示自己的强大,多么愚昧,多么可怜呢!”甄老剑客不知何时,无声无息地站在小艾身旁,同样凝视着天空,冷静地说道。
      小艾竟无察觉,还若有所思地回应道:“唉,这样啊。”
      一转念的功夫,小艾意识到不对啊,谁在说话?如梦方醒,思绪从过去回到眼前,侧脸一看,西侧站立一人。
      小艾站起身来,惊讶又带有些许埋怨地对甄老伯说道:“噫!甄老伯,你什么时候站在我身旁?吓我一跳。老人家,这么早,你起来了?”
      甄老剑客被连续追问,显得略有慌张,嘴也有点发瓢,连忙说道:“啊,你看你......看朝阳都看得出神入迷了,所以呢,自然是注意不到我了。再说,老人睡觉都浅,早早地我就起来了,呵呵......”
      其实甄老剑客练得“踏雪无痕,过草无风”的轻功提纵术,别说在人在走神的情况下,就算没走神也未必能察觉到。
      小艾眯着眼上下打量着,换了爷爷衣服的甄老剑客:“小袖短衣,露着半臂,穿长裤,腰上系着围裙,都是原色麻布衣,然后脚上蹬着麻鞋。整个人显得短小精悍,活脱脱一个田野老翁。”
      小艾看到后,扑哧一笑,但随即,眼睛一红,转身,飞快地跑走了......
      甄老剑客,被小艾这一笑,整得毛毛愣愣的,不知所措地挠挠头......
      杨母的丈夫很早就遭遇不幸过世了,家里失去顶梁柱,杨母迫于生计,无奈求助娘家人。杨母娘家哥是开豆腐坊的,这人还行,可怜他妹子,就把“发豆芽,做豆腐”的手艺诀窍外传给妹子,还送了很多旧的制作工具。
      平时,杨母多以卖豆芽补贴家用,她去世的公公留下的最大遗产就是厢房边拴的那头老驴,有时候,用它磨点豆腐去卖。杨母负责发豆芽,以前是小艾他爷爷去卖豆芽,现在只能让小艾去卖豆芽。
      所以今天,小艾和往常一样,早早地送豆芽去了。
      甄老伯这人闲不住,在院子里急得到处走,看到有个细竹鱼竿,问了杨母得知,小艾自从邻居王大伯那学会钓鱼后,一得闲,就去河边钓鱼,昨天也是。昨天如果不是因为钓鱼,还遇不到甄老伯嘞。
      甄老伯拿起鱼竿,告知了杨母,就径自去往昨天和小艾相遇的河岸。
      院子里,大桐树的影子,从西侧到北侧,最后长长的树影在东边停下。日头西垂,在这片土地上,努力生活的人儿,劳作的一天宣告结束了。
      送完豆芽,小艾早早地回来了,一问甄老伯去向,杨母告诉小艾:“我看他拿着你的鱼竿,老伯好像去河边钓鱼了,他还说不用担心,晚上他准能回来。”
      小艾在门口附近转来转去,来回踱步,眼睛不时地向那个方向张望。忽然,眼前一亮,远处的小路上有一人影晃动,不一会儿,看清楚了,是甄老伯。
      “哎——甄老伯你去哪了?”隔着老远,小艾呐喊道。
      甄老伯听后,加紧了步伐,如飞似箭,到了小艾跟前,满面春风,鱼竿向前一举,向鱼竿顶上瞅,挂了三条大肥鱼。
      “哇!老伯您钓鱼去了?您老也会钓鱼啊,还一次钓三条,个顶个肥,好厉害!比我技术高多了。”小艾露出一脸崇拜的表情。
      甄老剑客被小艾一通夸,很是受用,解释道:“昨天,因为我突然苏醒了不是,那个......把你给吓昏过去了嘛。因为这,鱼你也没钓成,老人家我挺过意不去的,闲着也是闲着,这不,去上次你钓鱼的地方,替你小子钓鱼,运气不错,钓了三条。昨晚没喝成鱼汤吧?老伯我今天给你补回来,小艾,接着!”
      说罢,甄老伯将挂着鱼的鱼竿交给小艾。小艾紧忙接过,兴高采烈地,和甄老伯进了家门。
      杨母见状,迎了上去,见过甄老伯,看到到甄老伯当真钓到鱼了,转头笑着对小艾提醒道:“孩子,还不谢谢甄老先生?来,快把老先生请进屋歇息。”
      就这样,杨母亲自下厨,小艾在一旁紧打下手,今天晚上的鲜鱼汤是有着落喽!
      “嘟嘟嘟......”鱼汤翻着乳白色油泡,一股强烈的,鱼肉特有的鲜味,以灶台为中心,向四周的空气弥散开来,深吸一口气,碰鼻子似的那么香!
      热腾腾的鱼汤出锅喽!端上饭桌,然后,杨母、甄老伯、小艾依次坐下。多少天来,杨母和小艾都没见荤腥了,今天可算解馋了。小艾一口气喝了足足两大碗,小肚撑得溜圆,估计饱的程度,只要一打嗝,嗓子眼都翻翻着冒水。
      饭后,杨母见小艾撑得直打嗝,不出所料,要给小艾找活了,说道:“艾儿,别待着了,饭后多活动,省得积食。快,把饭桌上的东西收拾收拾,这汤盆饭碗都送厨房,刷洗干净。”
      小艾最听母命,也不抬杠,边打着嗝,边一件件地收拾碗筷,送到厨房,清洗整理。
      朗月风轻,秋天的夜晚,令人神清气爽。心情大好的杨母,吃完饭后,也没走,就在正厅和甄老伯闲谈了起来......
      甄老伯就把早上的事——“艾儿看见他一会儿笑,转眼又好似哭了”的事给杨母说了。
      杨母瞅了一眼甄老伯,笑呵呵地说道:“甄老先生的年纪和他过世的爷爷相仿,又穿上相同的衣服,这孩子大概把甄老先生看作了过世的爷爷了吧,一时惊喜,就笑了,见景思人,就哭了。”
      甄老伯,哦了一声,原来是这样,感叹道:知子莫若母啊!
      当谈到小艾的爷爷之时,杨母深表遗憾地说道:
      “家翁魏老爷子,也就是艾儿的爷爷,在去年,艾儿十四岁时,中秋节前夕,过世了。
      “那时,艾儿,痛哭不止,无论什么也不信爷爷离开了他,亲戚邻居们在旁苦劝,让他亲自验了鼻息和心跳,到底没有了,这才相信。爷孙俩感情甚笃(dǔ),艾儿非要亲自处理爷爷的后事,整理遗体遗容,棺前守灵尽孝。”
      甄老先生听后,深受感动,赞许道:“孝悌(tì)有闻,人伦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基。艾儿,这孩子仁义啊,真情至孝,好样的,日后,令郎必定大有作为!”
      同时,思量杨母方才的诉说,也解释了甄老剑客心中的另一个疑惑——“为什么小艾见到假死状态的我,没如平常人那般慌乱跑掉,反而能上前冷静细致地查察?”
      原来,早在一年前,他就直面过死去爷爷的遗体,对此有过经验。
      如果当初,不是小艾“抽剑”时,掰甄老剑客紧握剑柄的手,刺激到手上的“虎口穴”,误打误撞,将甄老剑客及时“唤醒”,否则万一,时间一久,“金蝉闭气功”一破,假死就成真了。况且,荒郊野外,虎豹豺狼,时有出没,那时甄老剑客如砧上鱼肉,若遇之则命休矣!
      反之,如果不是小艾为爷爷尽了最后的孝道,就不会有勇气上前查看甄老剑客的“尸首”,也就不会与“侠客”二字有什么交集了,“仗义行侠的梦想”,一辈子,可能仅仅是个梦想......
      由此可见,世间之事错综复杂,冥冥之中又似有定数一般。地上的人,如同天上的云,风儿是命运的安排,命运不可控制,云儿也只能随风飘摇,但看似不相关的人,因缘际会,看似天各一方的云朵,却有相融,相遇的那一天!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天空和地上的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