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菜园除草伴书声:贵文范义塾的“教、学、做”融合之道 ...
-
教育,宛如一场漫长而深沉的修行,是一个需要时间精心浇灌、以耐心默默守候的持续过程。它恰似树木的生长,从一颗稚嫩的种子破土而出,到逐渐抽枝展叶、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充足的阳光、水分和精心的呵护。教育的影响亦是如此,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漫长的岁月里持续投入心血与精力,耐心地进行培养和塑造。然而,贵文范义塾里的这几个孩子,他们的求学之路与寻常孩子大不相同。他们并非接受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的教育模式,没有像现代那些孩子一样优越的学习环境。在那个时代,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习条件也十分艰苦,他们更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悠闲地磨蹭和浪费。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只能另辟蹊径,将自己研究课题的实践经验和当下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学习之路。贵文范经过深思熟虑,为孩子们制定了一套独特的学习作息安排。他让孩子们起早入学,卯时,当第一缕晨曦刚刚划破黑夜的寂静,整个世界还沉浸在一片朦胧之中,孩子们便要背着书包,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学堂。而酉时,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给世间万物都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孩子们才结束一天的学习,放学回家。对于路途较远的4个学童来说,为了不耽误学习,他们可以选择住在学堂。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能够节省往返路上的时间,还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将白天所学的课程加深巩固。这十二个孩子中,最有主见的当属王大牛。他不仅课业成绩优异,在家中也是个勤劳懂事的孩子,经常帮着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和农活,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好孩子。由于学堂的条件有限,贵文范让学童们晚上在学堂里自己想办法睡觉。这些经历过生活苦难的孩子们,有着超乎常人的生存智慧和创造力,他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王大牛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告诉其他三个孩子:“咱们得想办法把睡觉的地方弄得舒服点。个子高一点儿的孩子,把两张桌子拼到一起;矮一点儿的孩子,把两个长条凳子拼到一起,然后把咱们在家里带的破被子铺上,这样就能睡了。”孩子们听了,纷纷行动起来。嘿,你还别说,虽然条件简陋,但大家睡得还挺香。张小皮晚上睡觉不太老实,从凳子上掉了下来,但他只是迷迷糊糊地爬到凳子上,接着又进入了梦乡。早上,天刚蒙蒙亮,大地还被一层薄薄的雾气笼罩着,王大牛就早早地起床了。他轻轻叫醒其他3个孩子,大家一起动手,将桌凳摆正,把叠好的被子整齐地放好。然后,王大牛拿起扫帚,到学堂外面清扫院落。这几天,贵文范一直从家里给他们4个带餐食,等贵文范到学堂的时候,这几个孩子已经在专心致志地晨读了。在这里,教就是学,孩子们展现出了超强的自律性,自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一会儿,其他孩子也陆续来到了学堂,大家迅速进入状态,开始专心致志地学习。午休吃饭的时间到了,这也是贵文范操心的事情。他总是自己掏腰包拿银子,给孩子们买饭。12个孩子围坐在一起,吃得饱饱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饭后,孩子们休息一刻钟,便又精神抖擞起来。贵文范会带着义塾的孩子们到学堂外的院落里,让孩子们排着队、分成组,一边悠闲地散步,一边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还有《四书》《五经》。这12个学童都只有十一二岁左右,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但在贵文范的悉心授教之下,他们都表现得十分出色,那些经典篇章都已经背得滚瓜烂熟,并且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下午的学习,基本上以写为主。这时,王大牛跑过来,兴奋地对贵文范说:“范夫子!昨儿夜里我寻思着,咱们背的《论语》里说‘温故而知新’,我想把前日学的‘学而篇’和今日要讲的‘为政篇’对照着抄在本子上,您看行不行?”贵文范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哈下腰,摸了摸王大牛的头说:“大牛这法子极好。”他拍了拍孩子的肩膀,鼓励道:“不过光抄还不够,待会儿你带着其他学童,把‘为政以德’和‘学而时习之’的联系编成故事,明日讲给大伙儿听。”孩子们听了,都跃跃欲试,充满了期待。学堂后院有一片菜园,那是孩子们课余时间的好去处。贵文范经常带着孩子们去菜园除草。在菜园里,孩子们一边认真地除着草,一边背诵着文章。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映照着他们专注的笑脸。除完草后,孩子们回到学堂练字。贵文范引导孩子们记住,写字如做人,横要平,竖要直,心正则笔正。孩子们都牢牢记住了这句话,没有一个偷懒的,都在努力地学习着。他们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通过“教、学、做”的融合,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茁壮成长。微风拂过,院中的老槐树沙沙作响,仿佛也在应和着这质朴的教诲。十二个孩子的脚步声杂沓着涌向学堂,惊起几只麻雀,扑棱棱飞向湛蓝的天空——那里,正飘着几朵洁白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