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复职 ...

  •   方嘉钰的腿伤终于在太医的首肯下宣告痊愈。

      拆去绷带的那一刻,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跳下了床榻,在房间里来回走了好几圈,感受着双脚踏实踩在地面上的自由。被“禁足”了这些时日,他只觉得浑身筋骨都快要生锈了。

      “更衣!备马!本公子要去翰林院!”他意气风发地吩咐观墨,仿佛不是去点卯应职,而是要去收复某座失落的城池。

      再次踏入翰林院那熟悉的朱红大门,方嘉钰的心情与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少了些针锋相对的戾气,多了些难以言喻的……期待?他甚至刻意整理了一下衣冠,确保自己依旧是那个风华无双的探花郎。

      编修厅内,熟悉的墨香扑面而来。同僚们见他回来,纷纷上前寒暄问候。方嘉钰一一应着,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带着点自己都未察觉的急切,扫向那个靠窗的位置。

      江砚白已经在了。

      他正伏案书写,晨光透过窗棂,在他清隽的侧脸和那身半旧青衫上投下柔和的光影。听到门口的动静,他执笔的手微微一顿,抬眸望来。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

      方嘉钰的心脏没来由地漏跳了一拍。他下意识地想移开视线,如同养伤期间那般躲避,可不知为何,这次却硬生生忍住了,甚至努力挤出一个看似自然的、带着点“同僚友爱”的笑容,朝对方微微颔首。

      江砚白深邃的眸中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讶异,随即也几不可察地颔首回礼,便又垂下眼帘,继续书写,仿佛刚才那短暂的对视只是寻常。

      方嘉钰暗暗松了口气,却又莫名有点……失落?他走到自己的书案前坐下,案头已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他养伤前未处理完的文书整齐地码放在一旁,上面还放着江砚白之前送来的整理要点和新送的武将列传副本。

      一切似乎都回到了原点,又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悄然改变。

      周学士过来关切了几句他的伤势,便分派了新的任务——协助整理嘉佑年间的科举名录与相关档案。这工作依旧繁琐,但比起之前那些艰深的军政史料,显得“友好”了许多。

      方嘉钰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一雪前“伤”!

      然而,他很快发现,自己的状态有些不对劲。

      他的目光总会不受控制地飘向对面。

      有时是看到江砚白伸手取砚台,那修长的手指会让他想起对方递来菱粉糕和鱼汤时的模样;有时是听到对方翻动书页的沙沙声,会觉得这声音比任何丝竹都更让人心静;甚至当江砚白偶尔因思考而微微蹙眉时,他都会下意识地去猜想,对方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这种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感觉,让方嘉钰十分懊恼。他用力甩头,试图将那些杂念驱逐出去,强迫自己盯着眼前的科举名录。

      “方编修。”江砚白的声音忽然响起,惊得他手一抖,笔尖在纸上划出一道墨痕。

      “何事?”他有些没好气地抬头,掩饰着内心的慌乱。

      江砚白并未在意他的语气,只平静地递过一本册子:“这是上一批整理时,发现的同年进士之间可能的师承或姻亲关联备注,或对理清脉络有所助益。”

      方嘉钰接过册子,翻开一看,里面是江砚白清峻的字迹,将一些看似不相关的进士名字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简单却清晰的关系网。这无疑能大大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他又来了!又是这种不动声色的帮助!

      方嘉钰捏着那本册子,心情复杂。若是以前,他定会觉得这是对方在炫耀或施舍,可如今,他却清楚地知道,这仅仅是江砚白做事的方式——周到,细致,并且,似乎……真的在为他考虑。

      “多谢。”他低声道,这次的道谢少了些别扭,多了几分真心。

      “分内之事。”江砚白的回应依旧是这四个字,却不再让方嘉钰觉得刺耳。

      有了这份备注,方嘉钰的工作果然顺畅了许多。他收敛心神,开始专注于眼前的档案,偶尔遇到不确定之处,竟也会下意识地、低声向对面询问一句。而江砚白也总是能给出简洁却精准的解答。

      一上午便在这样一种奇异和谐的氛围中度过。没有言语交锋,没有暗中较劲,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和偶尔响起的、压低了的探讨声。

      散值时,几位同僚约着一起去附近的茶楼用午饭。有人顺口邀约方嘉钰和江砚白。

      若是往常,方嘉钰定会欣然前往,而江砚白则会以各种理由推拒。但今天,方嘉钰却鬼使神差地犹豫了一下,目光悄悄瞟向江砚白。

      只见江砚白正要如常拒绝,目光却与方嘉钰探询的视线撞个正着。他顿了一下,到嘴边的话转了个弯:“……也好。”

      方嘉钰眼睛微微睁大,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他……他竟然答应了?

      同僚们也颇感意外,但很快便热情地簇拥着两人一同前往茶楼。

      茶楼里人声鼎沸,与翰林院的清静截然不同。几人寻了张靠窗的桌子坐下,点了几样清淡小菜和茶水。

      方嘉钰坐在江砚白旁边,能清晰地闻到对方身上那缕熟悉的清苦墨香,在这充满食物气息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他有些拘谨,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席间,同僚们谈笑风生,议论着朝中趣闻和市井八卦。方嘉钰本是此中高手,此刻却有些心不在焉,只是偶尔附和几句,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身旁沉默喝茶的江砚白身上。

      他发现江砚白虽然话少,但并非完全游离在外。当有人提到某地风物时,他会偶尔插一句精准的点评;当有人争论某个典故出处时,他会不动声色地给出正确答案。他就像一块沉静的墨玉,初看不起眼,细看却内蕴光华。

      有同僚好奇地问起江砚白陇西的风土人情,江砚白并未回避,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了几句,语气平淡,却勾勒出一幅与京城繁华截然不同的、带着苍茫与质朴的画卷。

      方嘉钰听得入了神。他发现自己从未了解过江砚白来自的那个世界。那是一个他完全陌生的、与他的锦绣堆砌截然不同的天地。

      饭后,众人各自散去。方嘉钰和江砚白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最后,并肩走在回翰林院的路上。

      午后的阳光有些炽烈,晒得青石板路面发烫。两人沉默地走了一段,谁也没有先开口。

      方嘉钰偷偷用余光打量着江砚白被阳光镀上一层金边的侧脸,心跳又开始不争气地加快。他觉得自己必须说点什么,打破这令人心慌的沉默。

      “那个……今天的菜,味道尚可。”他找了个干巴巴的话题。

      “嗯。”江砚白的回应依旧简洁。

      “……你似乎,对各地风物很了解?”

      “早年随……长辈走过些地方。”江砚白的语气似乎有瞬间的凝滞,但很快恢复如常。

      方嘉钰敏锐地捕捉到了那一丝不自然,却没有追问。他忽然意识到,江砚白那沉静如水的表象下,或许也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往事。

      一种强烈的、想要了解更多的好奇心,疯狂滋长。

      他停下脚步,转过身,正对着江砚白。阳光有些刺眼,他微微眯起眼睛,看着对方那双深邃的眸子,鼓足了勇气,问道:“江砚白,你……你为何总帮我?”

      从修补镇纸,到雨中同行,从醉酒照料,到整理要点,再到今日的备注册子……这一桩桩,一件件,早已超出了“同科”或“同僚”的范畴。

      江砚白显然没料到他会如此直白地问出来,微微一怔。他凝视着方嘉钰那双因紧张和期待而格外明亮的眸子,阳光下,那昳丽的容颜仿佛会发光。

      他沉默了片刻,就在方嘉钰以为他不会回答,心渐渐下沉时,却听到他低沉而清晰的声音响起:

      “因为,”江砚白的声音很轻,却一字一句,敲在方嘉钰的心上,“方嘉钰,值得。”

      说完,他不等方嘉钰反应,便移开目光,继续向前走去。只是那步伐,似乎比平时稍快了些许,耳根处,也泛起了一抹极淡的、不易察觉的绯色。

      方嘉钰僵在原地,如同被一道惊雷劈中。

      值……值得?

      这两个字在他脑中轰然炸开,回荡不休。不是因为他的家世,不是因为他的容貌,仅仅是因为他是方嘉钰,所以……值得?

      一股巨大的、从未有过的暖流和悸动,瞬间席卷了他的四肢百骸。他看着前方那略显匆忙的青衫背影,只觉得阳光前所未有的明媚,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甜意。

      他快走几步,追了上去,与江砚白再次并肩。

      这一次,他没有再说话,嘴角却控制不住地、高高扬起,露出了一个灿烂至极、带着点傻气的笑容。

      原来,被这个人认可,是这样的感觉。

      好像……还不错。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