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第二天 第十九章 ...

  •   果不其然。
      郑晓天满腹狐疑地跟着姜斌,又走了十几分钟,停在一座木屋附近。
      这座木屋,是王森在这片林区搭的歇脚点。他常和朋友们上山观鸟赏花,走累了,就会在这里停一会儿。他尤其喜欢这一带的杜鹃林,有时也会一个人来住。
      郑晓天还没反应过来,姜斌已开始部署。
      他以木屋为中心,划出方圆一百米为初始搜索区,外围再扩十米设为警戒线。
      郑晓天、八名搜救队员、四名干警、一名训导员和搜救犬,从木屋出发,沿螺旋线展开搜索。
      他们的目标,是找出林地表层以下是否埋有异物,尤其是——尸体。
      临近春天,九嶂山系的高山仍覆盖着积雪。姜斌看着林线上方那一队忙碌的人影,心里开始着急。
      已经下午五点。虽是晴天,再晚些,下山就危险了。
      周宇他们还没到。他有些懊悔,如此匆忙地驱车两百多公里,带着十几个人攀上高海拔林区,在这样的时间执行任务,确实太冒险了。但时机难得,不容耽搁。
      搜救队在搜山,局里又接到举报线索,必须立即查证,哪里能等?屠柊杨是社会知名人物,华祺科学院院士,舆论早已介入,媒体已放出新闻,各方都已感受到了压力。如果真的在这里找到屠柊杨,那案子就往前进了一大步;就算没找到,也能观察嫌疑人的反应,为后续调查提供判断依据。总之,姜斌一心想快点把案子破了。
      他又看了一眼时间,快五点半了。木屋外围毫无进展,他盯着木屋大门,恨不得立刻破门搜查。可偏偏,周宇和搜查证都还没有到。
      郑晓天看出了他的焦躁与犹疑,走上前问道:“姜队,快天黑了。要不然先撤?大家查了好几圈,没什么发现。”
      “再等等。木屋里还没看。”
      郑晓天张了张嘴,话到一半,又咽了回去。他本想问姜斌举报人的事,但忍住了。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急。王森应该快到了,一切等他来了再说。
      两人沉默片刻,忽然,搜救犬汪汪汪地狂叫起来。
      他们对视一眼,快步赶了过去。声音来自木屋斜后的林地,两名搜救队员正在用铁锹挖土。很快,一包东西被挖了出来。
      外层包着一件银灰色纯棉T恤,搜救犬显然是嗅到了它的气味才叫个不停。
      郑晓天站在一旁,心里一揪。看来这衣服是屠教授的了!
      队员小心地揭开T恤,里面是一个大号透明密封袋,鼓鼓囊囊,装满了各种小号密封袋。看外形,像毒品,五花八门,颜色各异。
      姜斌凑上去看了一眼,脱口而出:“哎哟,这么大一包?”随即他转身,拨通了一个电话:“喂?陶大队?我在曦崖山办案,刚挖出来一包东西,看起来像毒品……喂?你声音怎么这么小?我听不清……哦,你们家已经休息了?那行,明天局里说。”
      郑晓天大为不解。毒品?怎么可能?王森不会干这种事,屠教授更不可能。
      如果说之前他还有些迟疑,此刻已经完全没了。这是陷害。有人栽赃。
      发现点附近,工作人员围着拍照、做记录。训导员牵着搜救犬离开人群,往木屋正面走去。他准备休息一下,也给犬喝点水。
      谁知,搜救犬走到门口两米处忽然停下,咽呜几声,突然挣脱绳索,绕着木屋奔跑。跑完一圈,它扑到门缝处抓咬起来,叫声尖利,不肯停。
      姜斌、郑晓天等人闻声赶来,众人心头一震——屠柊杨在里面?
      姜斌心里一横,顾不了那么多了。反正搜查证已开出,不等王森,他一挥手,几名干警强行破门。
      木屋的门是插芯锁,好不容易才撬开。门一开,众人傻眼了——屋内一片狼藉,但半个人影也没有。
      姜斌第一个走进去,环顾四周。
      屋子正中央是一把深黑色、破旧的木质扶手椅。椅旁地上散落着一根粗铁链,像是用来绑人的。铁链右边,是一个比椅子新得多的木箱,一米多宽,箱子里放着一只非常脏的卡其色登山鞋。
      搜救犬冲上前,挨个嗅了嗅这些东西,立刻又叫个不停。显然,这些物件上有屠柊杨的气味。
      郑晓天看到这一幕,心里砰砰乱跳,思绪狂飞——要不要提前通知王森?还是等确认后再说?
      他还在犹豫,就听见姜斌在打电话:“喂?是我……马上到了?太好了!”
      姜斌顿了顿,又说:“你通知下屠坤,我们可能找到了她父亲的一只鞋,还有一件衣服。尽快安排她去局里辨认一下。”
      他听筒一侧忽然提高了声音,表情一愣:“什么?她跟王森在一起?”

      ————————————————————————————————————————————————————

      曦崖山自然志 04|杜鹃林的地貌与隐蔽性:一种自然掩体结构的形成

      在曦崖山中部的林线带,一种特别的植物群落常被误认为是“花海”。
      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种天然编织而成的“植物构造”。

      曦崖山的杜鹃林,并不分布在开阔高地,而是偏好潮湿、半阴、缓坡或断层积石带一带。
      尤其是在年均降水量高于1800毫米、土壤呈微酸性、地被层较厚的区域,杜鹃林会以一种带有自组织倾向的方式,自发形成封闭性极强的密丛。

      这些密丛的枝条盘根错节,垂直交错,叶层厚重,甚至可以阻断较弱红外设备的线性探测。
      它们不是开阔的花丛,而是“拢起来的林室”。

      这种“林室结构”在曦崖山的多个隐蔽带上反复出现。
      每当春末或夏初,枝头开始绽放细密小花,远观仿佛一整片柔软起伏的坡面。
      但一旦进入其中,行人会很快失去方向感。光线、风向、空间连续感全部被这类植物结构所干扰。

      这也是为什么在曦崖山的生态巡查记录中,杜鹃林密集区被列为“观测干扰区域”——不因为它危险,而因为它过于柔软、隐匿、有方向错觉。

      动物并不怕它。
      麂子和林麝常在林下留下痕迹,小型兽类如黑尾鼬、野猫、山地狐有时也把它当作临时歇脚的安全带。
      只有人类,对它始终持有一种奇妙的戒备感。

      在某些年份,一些不合常理的人工活动痕迹,也曾被发现掩埋在杜鹃林内部。
      一截金属、一块篷布、一只鞋底。
      它们并不是刻意藏得很深,但植物长得太快,枝条交错得太密,转眼就被包裹进了一整个“绿色房间”。

      这不是它的错。杜鹃林并不主动掩盖任何东西。
      它只是忠实地生长、封闭、向内构造,像是把这片山坡变成了一座有机掩体。

      它没有门。也没有窗。它是一种缓慢自洽的建筑。
      时间久了以后,甚至连“藏了什么”这件事本身,也会被它温柔地淹没。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0章 第二天 第十九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这本小说我已经写完了,共102章。争取每晚能来连载两章!虽然没人看,但我写得挺爽。写到差不多20章左右后,故事与人物就开始自然地朝前发展了。写到第100章,我被人物结局感动地大哭。写书过程中收获很多。哈哈哈,希望能遇到跟我一样喜欢这个故事的你呀~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