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11章 等待命运来敲门 ...
-
胡云希曾以为,研究生的日子会被简化成教室和图书馆之间一条单调的直线,不是在听课,就是在写论文。
真正踏入电子科大的校门,她才发觉,生活是一张被骤然拉满的弓,紧张,却充满了蓄势待发的力量。
课表排得比本科时更满,科研组的例会一场紧接着一场,日子像上了发条。但奇怪的是,她并不觉得被消耗,反而有一种扎根般的充实感。
本科时,老师将知识烹制成易于消化的佳肴,而这里的教授,则像技艺高超的解剖师,手持逻辑的手术刀,将最盘根错节的电路原理层层剥离,直指那颗简洁而有力的心脏。
每一次恍然大悟,都让她听见自己思维拔节的微响。
除了科研组固定的学术分享,学校里还有各种有趣的分享会。
上周居然看到《电力系统分析》的作者来做分享,那本书是被她本科时翻到页边发卷、划满批注的教科书。
她攥着笔记本坐在第三排,听他讲写书时的思路,觉得像做梦。
以前总听人说电子科大的男生是‘只会做题的理工男’,真相处下来才知道不是。
组里的师兄们做完实验,会喊胡云希他们这些师妹师弟们去学校旁边的龙湖天街吃火锅,聚完餐平摊费用的时候,师兄们会主动给不喝酒的女生免掉酒费,偶尔周末还会组织一起去郊外爬山。
遇到实验卡壳,他们从不会抱怨“怎么又出问题”,而是专注的在纸上把复杂的步骤拆成简单的逻辑,用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他们绝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学生。
组里唯一的师姐也丝毫不逊色于师兄们,每次搬设备的时候都是冲在第一个,搭线路又快又准,有次胡云希电脑崩了,数据差点丢了,师姐没用十分钟就帮她恢复了文件,还顺便教了她两个备份的小技巧。
上次导师去南宁开会可以带两个学生,师姐拉着她踊跃报名,不光见到了学术大佬还看到了广西山水。
胡云希的导师是孙老师推荐的,她说是她当时本科阶段的女同学,为人很好,不会难为学生,也有钱有资源。
每次她跟其他学校读研的同学说自己的研究生生活的时候,她们都觉得是天方夜谭,或者是调侃你是不是写论文写出幻觉了。
胡云希也听说过学校里有些导师把学生当作最廉价的劳动力压榨,没有额外的工资、没有时间生活也没有精力去提升自己。但是她的导师真的很好,不要求打卡,也不强迫996,想卷就帮忙找实习,不想卷的就在学校安心做实验。
闲下来的时候胡云希就会躺着草坪上发呆,阳光透过树叶照耀在她脸上,一块黄灿灿一块黑央央,暖烘烘的。
食堂虽然是真的不好吃但是也能吃,偶尔在西北餐厅吃饭的时候,会有小鸟飞过来,胡云希用筷子挑起几颗米放在左手上,下一秒就被一个坚硬的嘴巴给啄了去。
她喜欢这里的一切。
谢谢你,郑予。
谢谢你让我想要成为更好的人,我才会来到这里。
江蕴初参加了某个唱歌选秀节目以第三名的成绩出道,人气越来越旺,某天给胡云希打了个电话,“我下个月演唱会,来不来?”
电话这头的胡云希笑得无比灿烂,“那我是不是VIP专区?”
“当然啦!你是唯一免费的VIP。”
巨大的场馆内,灯光如星河般倾泻而下,最终聚拢在舞台中央。
江蕴初就站在那里,一袭白裙,仿佛会发光。
她握着话筒,微微仰着头,歌声清亮而富有穿透力,响彻每一个角落。
观众席化作一片紫色的星海——那是官方应援色的浪潮。
无数荧光应援棒和写着“江”字的手幅有节奏地舞动着。当那首传唱度最高的副歌来临,万人大合唱的声浪温暖而磅礴,将她稳稳托在舞台中央。
胡坐在内场的前排,仰头看着那个被千万人注视、喜爱的身影,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一种酸楚而饱满的幸福感涨满了胸腔。
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个曾经在高中午后的嘈杂教室里,只唱给她一个人听的女孩,如今,属于这么多人。
视线模糊间,闪烁的光点仿佛穿越了时光,将她带回了那个蝉鸣聒噪的夏天。
江蕴初坐在卧室床上,抱着旧吉他,清了清嗓子,“我昨天刚练的,《南山南》,你听听看。”
她说完,轻轻拨动了琴弦。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
“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胡云希从兜里掏出手机,点开录音机,放在她面前。
“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我要忘了你的眼睛~”
“穷极一生~做不完一场梦~”
...
那时的她,还唱不出歌里的忧愁,却自有少女的千回百转。
江蕴初穿着一件简单的纯棉白T恤,头发松松地扎在脑后,几缕碎发垂在颈边,被从窗户里闯进来的阳光染成了梦幻的金色。
她唱歌的时候,微微蹙着眉,眼神专注地看着琴弦,长长的睫毛在脸颊上投下小小的阴影。
一曲唱罢,胡收回手机,用力鼓掌,掌心拍得通红,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好友,无比认真地说,“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第一个歌迷了!”
江蕴初先是一愣,随即笑着伸手推了她一把,“什么歌迷呀,夸张。”
那双好看的眼睛里盛满了藏也藏不住的喜悦。
“真的!”胡当时格外执着于这个身份,“第一个,记住了!”
思绪被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和欢呼拉回现实,台上的江蕴初正好唱完一曲,她面向台下深深的鞠了一躬,再抬起头时,目光扫过观众席,精准地落在了胡的身上。
她们隔着一片璀璨星海,遥遥相望。
胡云希看着那个在光芒中央,被千万人热爱着的女孩,在心里轻轻地说。
“你现在不止我一个歌迷了,真好。”
“但第一个,永远是我。”
江蕴初走下来,胡云希收到到来自她的微信【我在后台,过来吧】
等胡云希到化妆间时,她已经把妆卸了,换上了自己平时穿的短裤短袖,正趴在桌子上给旁边几个等着的粉丝签名。
胡云希认真端详着她,江蕴初已经没了高中的婴儿肥,脸更加瘦削了但依旧不失元气漂亮,等粉丝走了之后,她伸了个懒腰,拍了拍胡云希的肩膀,“宝~我们等会去哪吃宵夜啊?”
就好像高二元旦晚会结束那天,她因为郑予有女朋友了而哭得涕泗滂沱,江蕴初双手按住她的肩膀安慰她,“人生何处无男人,野花哪有姐妹香。”,“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于是这个女孩就牵着她的手走进了烧烤店。
那天晚上她们两个人就着烤串干了三瓶1.5L的唯怡豆奶。
她们喜欢闪闪发光的24岁的江蕴初,而她仍然记得那个素面朝天率性洒脱的15岁的江同学。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胡云希觉得自己的眼眶有点湿湿的。
虽然研究生两年多她还是没有谈恋爱,但是她的日子过得很充实。
做实验的时大家会偶尔闲聊,对面的孙师兄问胡云希,“小师妹,你谈恋爱没?”
虽然是同一年的,但是因为孙师兄本科就是电子科大的,已经跟着同一个导师接过好几次项目了,又因为年纪比同年级的都大一岁,所以大家都尊称他一声师兄。
“没有。”
孙师兄有些惊讶,“在我们成电这个男女比例惊人的地方居然还没谈恋爱,太不可思议了。”
毕竟每次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抬头望去都是一整片的‘男’海。
“我比较宅,平时不爱社交。”,胡云希老老实实地说。
“那你之前的男朋友怎么谈上的,同学?”
“我没有谈过。”,胡云希老实回答。
“怎么可能。”,孙师兄一副不相信的样子。
胡云希无奈地笑了笑,“骗你干嘛,真的没有。”
“行,那我要是有合适的就给你介绍。”,孙师兄的女朋友是大二的时候在一次学校竞赛时谈上的,他的女朋友现在在川大读研,两个人一起努力奔赴未来,让胡云希也有几分羡慕。
“好呀。”
仲秋八月,陆陆续续开始有公司单位来学校宣讲,胡云希听说今天是成都军工所的人来,拿上打印好的简历就往教学楼走,比起其他单位,她更加倾向去研究所潜心搞科研。
来宣讲的人差不多半个小时就讲完了,HR站在讲台上冲下面的人喊,“直接把简历交到我们这里就行了,到时候短信通知你们参加笔试。”
胡云希排着队提交了简历,HR看到她的简历的时候微微愣了一下,马上就放在一登简历的最下面。
胡云希等了两周,其他交了简历的同学都被通知去笔试了,但是她还一直没有收到笔试通知,于是打电话过去问,对方含糊地说,“我们笔试有一定的比例,可能是你的某些经历不符合我们的招聘需求。”
胡云希知道这里面肯定有她不了解的一些东西,孙师兄刚好发消息问她今天晚上要不要出来吃火锅,胡云希想着正好可以借机问问他知不知道内情,于是就答应了。
晚上,在火锅店里,孙师兄听了她的困惑分析说,“可能是因为你本科不是985的,研究所要求高,会卡双9。”
她努力了那么久,还是因为第一学历拒之门外。
其实她也不是非研究所不可,只是觉得自己连入场券都没有,不免有些悲哀。
孙师兄诚恳地说,“去不了也没什么,研究所工作强度大,不自由,大部分工作多是保密性性质,以后你想出国旅游都难,而且他更偏体制,稳定的同时伴随压抑。你试试电网吧,虽然电网也不好考,但是对学历卡的没那么严,好像再过半个月就要网申了,你可以现在就好好准备。”
“嗯嗯。”,电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胡云希又问,“师兄你打算去哪里呀?”
“我更加倾向于去设计院,多劳多得,成长速度更快,晋升也快。”
“哦,这样啊。”
看着小师妹失落的样子,孙师兄暖心地安慰她,“有句话叫,一切的阴差阳错都是因为上天另有安排,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会庆幸自己没有去军工所。”
“希望吧。”聊完工作,孙师兄话锋一转,“我有一个大学时期的朋友,以前也是我们学校的,他等会就来。”
胡云希一听这开场白就知道是要给她介绍对象,赶忙摇头,“算了,现在工作都没着落呢。”
孙师兄语重心长地说,“也不能光搞事业啊,小师妹,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胡云希知道师兄是为了自己好,也不由得在心里问自己。
你难道真打算一辈子不谈恋爱?
孙师兄还在推荐,“我这兄弟长得可帅了,人品也好,现在在华A上班,我觉得你们俩挺配的。”
胡云希想了想答应了,“那好吧。”
毕竟她是中国人,中国人最广泛的风俗就是——来都来了。
见一见,她也不会掉一块肉。
闲得无聊胡云希随便问了问,“那个男生也是学电气的吗?”,要是也是电气的,她可以顺便打听一下电气专业不同就业方向的前景。
“没有,他是电子信息的。”
“哦。”,那没什么好打听的了,隔行如隔山。
左等右等那个男生一直都没来,师兄看了下手机,说,“他还在加班,再等等。”
一起吃饭的几个人都走了,胡云希也想走了,一看手机,都九点了,坐地铁回去就十点了,她还想回去看看网申的注意事项呢。
胡云希略带抱歉地说,“师兄,这个确实太晚了,要不我先走了吧?改天有机会再见。”
说的是再见,想的是以后应该也没机会再见。
孙师兄是真的希望给这位老老实实学习连恋爱都没空谈的师妹解决个人问题,但是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也不好再劝,“好吧,回去注意安全啊。”
“嗯。”,她刚上网约车离开,旁边另一辆出租车便下来一个穿着深蓝色卫衣浅色休闲裤的男生,走进火锅店,孙师兄冲他招手,“郑予,你终于来了。”
下一秒就是感慨,“太可惜了。”
“可惜什么?”,郑予疑惑地坐下来,服务员拿来了餐具。
孙师兄解释说,“我们专业有个女生挺好的,我这不看你也单身挺久了想给你介绍,结果你这加班太晚了,人家前脚刚走,你后脚就来了。”
郑予笑了笑,“我们最近加班是挺多的,可能等这个项目做完会好一点。”
孙师兄继续推销,像一个恨不得赶紧把自家女儿嫁出去的老父亲,“我觉得你们真挺配的,我上次和她聊天,她还没谈过恋爱呢,一直忙着学习,特单纯一姑娘,人还努力上进。”
“能学电气的女生是不一般。”,郑予感慨完挑了一个天梯放进嘴里。
胡云希回到寝室,在网上浏览国家电网23届一批网申报名注意事项。
洗漱之后躺在床上,翻着从图书馆借来的陈行甲的《在峡江的转弯处》,看了二十分钟,她合上了书,望着床帘顶。
书里面有一句话,她很喜欢。
“埋头做事情,等待命运来敲门。”
这么多年她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可是命运到现在没有找到她的门铃在哪。
可能他们就是没有缘分吧。
或许,去电网更加适合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