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回溯 ...

  •   (第一次匹配的记忆碎片,交织呈现)

      那个雨夜:

      苏念记得很清楚。暴雨砸在窗户上,像一千面小鼓在同时擂响。她刚被客户蹂躏完,又挨了上司一顿劈头盖脸的输出,回到冷清的出租屋,感觉身体被掏空。孤独和挫败感像湿透的棉被,把她裹得严严实实,喘不过气。

      瘫在沙发上,机械地刷着手机。朋友圈里是别人的诗和远方,社交媒体上全是垃圾信息。世界吵闹又隔阂。鬼使神差,她点开了几天前下载后一直吃灰的“蓝桥”APP。图标是座发光的蓝桥,宣传语很蛊:“遇见另一个灵魂,哪怕只有一分钟。”

      一分钟。也好过一个人溺毙在这寂静里。

      她设置了“仅今晚匹配”,然后按下了“开始连接”。

      倒计时三秒。

      屏幕亮起,连接成功。一张男人的脸跳出来。

      不是惊艳挂的,但轮廓硬朗,下颌线能削水果,鼻梁很高,唇形偏薄,抿成一条略显严肃的直线。最抓人的是眼睛,很深的双眼皮,瞳仁近乎纯黑,正透过屏幕看她,眼神复杂得像一团乱码——紧张、审视,还有某种……近乎“确认”般的光。

      苏念卡壳了。这不像看陌生人的眼神。

      “你好。”他开口,声音有点低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你……好。”苏念干巴巴地回应,因为疲惫和意外,嗓子发紧。

      “下雨了。”男人忽然说,目光似乎穿透屏幕,看到了她窗外淋漓的世界。“你那边雨很大。”

      苏念心里警铃大作。她没开背景共享!“你怎么知道?”

      男人似乎顿了一下,随即自然地接话:“听声音。你那边的环境音,雨点敲玻璃的声音很密,频率高,是暴雨的标配。”

      苏念将信将疑。她窗户隔音不错,雨声传到手机里已经微弱得像背景白噪音,他这耳朵是顺风耳吗?

      “嗯,是很大。”她闷闷地说,心情并没好转。

      “这种天气,适合窝在家里看部老电影,或者……摆烂。”男人继续,语速不快,带着奇异的安抚力量,“而不是被迫营业,或者应付那些让人瞳孔地震的客户。”

      苏念猛地抬头,心脏像被无形的手攥紧。他怎么会知道?!她今天确实被客户折磨到瞳孔地震!

      “我……我看上去很像刚被生活暴打过的社畜吗?”她试图用玩笑掩盖内心的海啸。

      男人很轻地笑了一下,那笑容软化了他脸上过于锋利的线条。“你的眉间写着‘我已黑化’,而且,”他目光落在她衣领,“穿着衬衫,第一颗扣子解开了,但压痕还在,说明刚脱离需要装模作样的场合。表情是标准的‘职业假笑’后遗症。综合推理,大概率是工作上的泥石流。”

      苏念下意识摸领口。他观察得太细致了,细致到令人发毛。但这番严丝合缝的推理,又莫名说服了她。或许,他只是个洞察力点满的大佬?

      接下来的一分钟,对话顺畅起来。他没追问具体工作,没打探隐私,而是把话题引向对职场压力的花式吐槽,言辞犀利又幽默,精准踩中苏念的笑点和痛点,让她忍不住跟着嘴角上扬,暂时忘了窗外的暴雨和心里的阴霾。

      通话结束前,他说:“希望明晚十点,还能遇到你。我是顾云深。”

      “我是苏念。”

      屏幕暗下。苏念握着发烫的手机,灵魂出窍。那一分钟的对话,像一束微光,劈开了她沉重的心情。那个叫顾云深的男人,留下了一种极其矛盾的印象——他仿佛自带X光,能扫描人心。

      同一时间,城市另一端:

      一间极简到近乎冰冷、堆满高端设备的房间里。

      顾云深看着暗下去的屏幕,长长地、缓慢地吐出一口浊气。只有他自己知道,后背的衬衫,已被冷汗洇湿了一小块。

      他抬起微颤的手,在键盘上敲击。屏幕弹出复杂界面,数据流和曲线图疯狂滚动。中央,是名为“苏念-人格模型V1.0”的窗口,海量数据正源源不断涌入,模型参数被飞速修正、优化。

      界面一角,小窗口回放着刚才的通话录像。顾云深紧盯着苏念的脸,看她从疲惫戒备,到惊讶,再到最后微微扬起的嘴角。

      首战告捷。

      第一次实战,“人格模型”匹配度高达92.7%。超出预期。

      他向后靠进椅背,闭上眼,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脑海里闪回的,是三个月前,某个科技展论坛角落,惊鸿一瞥看到的那张脸。她作为小公司代表宣讲,逻辑清晰,眼神亮得惊人,回答刁钻问题时,脸上闪过那丝不服输的倔强,像一颗子弹,正中红心。

      他动用点“技术手段”,查到了她的名字和有限信息。然后,一个疯狂的计划在脑中破土而出。

      他要“编码”一场相遇。一场完美的、独属于他们的“系统BUG”。

      蓝桥的匹配算法先进,但并非无懈可击。对他这种顶尖黑客而言,找到核心漏洞,写个后门程序,确保自己每晚十点精准匹配到指定用户,虽耗资源,但并非天方夜谭。

      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这场“匹配”不止于匹配,而是让她深信,这是“命运的共鸣”。

      于是,“人格模型”诞生。通过她能接触的所有公开社交网络碎片——微博点赞、豆瓣标记、网易云歌单、外卖偏好……海量数据被采集、清洗、分析,输入他开发的模型,试图勾勒一个尽可能真实的“苏念”。

      她喜欢的作家,偏爱的音乐,对某些事件的潜在态度,可能欣赏的异性特质……模型输出一份详尽的“攻略指南”。

      但这不够。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他需要更直接、更即时的反馈。所以,他兵行险着。比如,在她情绪低谷时,用看似合理的推断,点破她的处境,给予精准安慰。这是高风险高回报的策略,旨在瞬间建立信任和依赖。

      刚才那场通话,就是他精心编排的处女秀。

      紧张吗?心脏都快从嗓子眼跳出来做广播体操了。生怕哪个眼神穿帮,哪句话超出数据库,当场露馅。

      但看到她最后那个笑容,他觉得值回票价。

      他睁开眼,坐直身体,在日志记录里输入:

      “日期:X年X月X日。首次匹配交互。目标情绪初始值:低(疲惫、挫败)。交互策略:细节观察+共情引导。结果:目标情绪终值:显著提升(放松、出现笑容)。模型匹配度:92.7%。备注:目标敏锐度高于预期,需持续优化模型,注意演技自然。”

      写完日志,他盯着屏幕上苏念定格的笑容,指尖轻轻划过冰凉的屏幕。

      “苏念……”他低声念出这个名字,声音在空旷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这场由代码和数据编织的“楚门秀”,幕布刚掀开一角。而他,是导演,是编剧,是唯一的观众,也是深陷剧情无法自拔的……男主角。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