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和解与新生 ...
-
一周后,我收到了吕青竹的信息。他说他想见我一面,有话要说。我们约在公园里见面,那里有一个安静的湖泊,适合深谈。
当我看到吕青竹时,我发现他憔悴了很多,显然这一周来他也过得不好。
"我想通了很多事情。"他开口说道,"我理解你当时的选择,也理解你这些天的隐瞒。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你,我可能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听到这番话,我感到一丝安慰,但还是很紧张。
"我也想明白了我父亲当年的选择。"吕青竹继续说道,"他是个有原则的男人,即使面对真爱,他也不会抛弃家庭责任。这样的品格值得尊敬,而不是谴责。"
"是的,你父亲是个很好的人。"我轻声说道。
"但我还是很生气。"吕青竹看着我,"我生气你的欺骗,生气你让我像个傻瓜一样到处寻找。这种被愚弄的感觉很不好受。"
"我知道,我很抱歉。"我真诚地道歉,"如果可以重新来过,我一定会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告诉你真相。"
"算了,过去的事情就过去吧。"吕青竹叹了口气,"重要的是现在和未来。"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我问道。
"我想我们应该重新开始。"吕青竹说道,"忘记我们之前的相识,忘记我们之间的误会,重新认识彼此。"
"重新开始?"我有些不明白他的意思。
"是的,我想以一种全新的身份和心态来认识你。"吕青竹解释道,"不是作为我父亲的学生,不是作为我要寻找的人,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想了解真正的娄婉怡,想知道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提议让我感到惊讶,但也充满了希望。也许我们真的可以重新开始,建立一种全新的关系。
"好的,我愿意重新开始。"我点点头。
从那天起,我们确实重新开始了。吕青竹不再提起寻找娄婉怡的事情,也不再纠结于过去的误会。我们就像两个刚刚认识的朋友一样,重新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重新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这种重新开始的感觉很奇妙。没有了身份的包袱,没有了过去的阴霾,我们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轻松和自然。我发现吕青竹是个非常有趣的人,他有着年轻人的活力,也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而他也说我比他想象中更加独立和坚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之间的关系逐渐升温。从朋友变成了恋人,从恋人变成了彼此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人。我们一起看电影,一起旅行,一起规划未来。
但我们都很默契地不提起吕教授,不提起那段过去的感情。我们似乎都认为,那是属于另一个时空的故事,不应该影响我们现在的生活。
一年后,吕青竹向我求婚了。那是一个秋天的傍晚,我们在当年我和他父亲拍照的那个地方。他单膝跪地,拿出戒指,说他想和我度过余生。
我答应了,眼泪模糊了视线。这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满足。虽然我们的开始充满了曲折和误会,但我们的结局是美好的。
婚礼那天,吕青竹的母亲也来了。她是个非常优雅的女士,对我很友善。在私下里,她拉着我的手说:"我知道你是谁,我也知道我丈夫曾经爱过你。但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重要的是你和青竹的幸福。我希望你们能够幸福地生活下去。"
听到这番话,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个善良的女人不仅原谅了我的过去,还祝福着我的未来。
婚礼结束后,吕青竹告诉我,他已经把父亲的那些信件烧掉了。他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我们要向前看。
我点点头,心中涌起一阵释然。那些信件记录了吕教授对我的深情,但也记录了一段不可能的爱情。烧掉它们也许是最好的选择,这样我们就可以真正地重新开始了。
现在,我和吕青竹已经结婚两年了。我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生活平静而幸福。有时候我会想起吕教授,想起那段青春年少的感情,但那些回忆已经不再带来痛苦,而是一种温暖的怀念。
我很庆幸当年选择了告诉吕青竹真相,虽然过程痛苦,但结果是美好的。我也很感激他的宽容和理解,让我们能够走到今天。
每当看到吕青竹和女儿一起玩耍的温馨画面,我都会想起他父亲的话:爱情不是占有,而是希望对方幸福。也许这就是真正的爱情,不是要求对方永远属于自己,而是希望对方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那张让我愣住的照片,最终成为了我们重新开始的起点。命运真是奇妙,它让我通过吕教授的儿子重新审视了那段往事,也让我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那张让我愣住的照片,最终成为了我们重新开始的起点。命运真是奇妙,它让我通过吕教授的儿子重新审视了那段往事,也让我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现在,我已经不再是那个为了得不到的爱情而痛苦的女子,而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个拥有完整人生的女人。而吕青竹也不再是那个执着于寻找过去的年轻人,而是一个负责任的丈夫和父亲。
我们都在这段特殊的经历中成长了,都学会了如何面对过去,如何把握现在,如何展望未来。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吧,不是要回避痛苦和困难,而是要从中学习和成长,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此刻,看着身边熟睡的丈夫和女儿,我回望自己窝窝囊囊的活了三十来年,那碗夹生饭我终于不必再咽。那段无望的感情和虚无的回忆,不再是枕头下发霉的梦和床底下腐烂的尸体,它们终于被妥善安葬,并开出了新的花。我曾是那只走进狼群的羊,卑微地乞求爱却又渴望被吞噬,但最终,我逃离了那个循环,没有在自我献祭中毁灭,而是建造了属于自己的、稳固而真实的幸福。
时间如涓涓细流,平静而深沉地向前流淌。婚后的第三年,我们的生活节奏逐渐稳定下来,女儿的咿呀学语和蹒跚学步为这个家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欢笑。吕青竹的事业也步入新的阶段,他主持的研究项目获得了国家级基金的支持。我们搬进了离他单位更近的一套公寓,有一个宽敞的阳台,周末时常常一家三口坐在那里,看云卷云舒。
一个春日的午后,我在整理书房时,无意间触动了书柜最上层一个尘封的纸箱。那是吕青竹搬来时带来的,他说是他父亲的一些旧物,当时我们忙于安顿,便随意放在了那里,之后再没动过。
鬼使神差地,我搬来椅子,取下了那个纸箱。打开后,里面是几本厚重的专业书籍,书页间夹着已经发黄的笔记纸;一个旧式的实木镜框,里面是吕教授年轻时的一张单人照,眼神锐利,充满抱负;还有几本厚厚的实验记录本。
我轻轻拂去记录本上的灰尘,随手翻开一本。熟悉的字迹扑面而来,那是我年轻时工整又略带青涩的笔迹,记录着每一天的实验数据和现象分析。每一页的页脚,都有另一个熟悉而苍劲的字迹——吕教授的批注:“数据需复核”、“思路尚可,方法待优化”、“此现象有趣,可深入”。
我的眼眶微微发热。这些细微的指导,曾是我成长路上最珍贵的养分。
当我翻到其中一本的中间时,一页折叠整齐的、不同于实验记录的纸滑落出来。我拾起它展开,心跳在那一刻几乎停滞。
那是吕教授的笔迹,但比批注更加私人,更加潦草,仿佛是在极大的情绪波动下写就的。日期标注的,正是他离开前一周。
“婉怡,
提笔千言,却不知从何说起。窗外秋雨连绵,一如我心,潮湿而滞重。我知道即将到来的分别意味着什么,那于我无异于一场自我放逐。
与你共事的这些时光,是我教学生涯乃至生命中最明亮的部分。你的聪慧、执着,以及对待科学那份近乎虔诚的热忱,时常让我看到年轻时的自己,却又远比那时的我更加夺目。我珍视我们每一次的讨论,甚至珍视你的每一次质疑,因为它们都闪烁着你可贵的独立思考的光芒。
我必须离开。这决定并非出于不爱,正相反,是出于一种更为复杂的、包含了欣赏、爱护与…愧疚的情感。我无法给予你应得的未来与承诺,我的存在若继续,只会成为你广阔前程的阻碍与阴影。你还如此年轻,你的世界应该无限宽广,不应被束缚于一段不见天光的感情里。你的才华值得在阳光下尽情盛放,而不是伴随我一起沉溺于无望的纠缠与内心的煎熬。
请原谅我的懦弱与自私。选择以这种方式离开,或许是我能为你做的、最后一件称得上‘负责’的事。忘了我,继续向前走吧。你会遇到更好的人,拥有完整而光明的爱情与人生。那将是我最大的慰藉。
永远祝福你的,
吕”
信纸在我手中微微颤抖。
原来如此。原来他并非冷酷地抽身,他的离去背后,是这样一番痛苦而清醒的挣扎。他看到了我未曾看清的未来,他用他认为最好的方式——哪怕是近乎残忍的——试图将我推离那片泥沼,推向他所能想象的、我能拥有的最光明的未来。
他并非不爱,只是他的爱,混合了一个中年男人对家庭的责任、对后辈的期许、以及对自己情感的强行压抑,变得复杂而沉默。他选择扮演一个“负心人”,或许是为了让我更容易忘记,更容易恨他,然后大步离开。
我握着这封从未寄出的信,在午后的阳光里坐了许久。心中那块关于他的、最后坚硬冰冷的角落,终于彻底软化,化作一声悠长而释然的叹息。所有的疑惑、委屈和不甘,在这一刻,真正地尘埃落定。我完全地理解了他,也彻底地原谅了那段过往。
晚上,吕青竹回家后,我将那封信递给了他。
他沉默地读完,久久没有说话。然后,他伸出手,紧紧握住了我的手。
“我现在终于完全明白了。”他声音低沉,“他不仅是我的父亲,也不仅是你的导师。他是一个活生生的、充满矛盾和挣扎的人。他做出了他认为最正确的选择,即使这选择让他自己痛苦半生。”
他看向我,眼神清澈而温暖:“谢谢你没有真的恨他。也谢谢命运,最终让我们以这种方式,读懂了他,也找到了彼此。”
我们将那封信重新折好,放回了那个箱子。我们没有决定扔掉它,也没有再时常拿出来阅读。它就像一枚时间的胶囊,封存着一段过往的深情与遗憾。我们接纳了它的存在,然后轻轻合上了箱盖,将它安放在书房安静的角落。
我们知道,父亲/吕教授的爱,以另一种形式,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延续和圆满。这已足够。